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130.41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美國個股(微軟、亞馬遜)、股價指數(S&P 500指數、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與指數型股票基金(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基金)自2001年1月至2010年5月之日資料為實證標的,探討加入日變幅(PK)、已實現波動率(RV)、已實現變幅(RRV)與已實現雙冪次變異(RBP)等波動估計式對於GARCH模型樣本外預測能力的提升效果。分別以PK及RV作為市場真實波動的代理變數,並採用各種損失函數評估各波動模型的預測績效。 本文以五分鐘頻率之日內資料來估計RV、RRV與RBP,進一步探討高頻率資料的效果。實證發現,各種波動估計式對GARCH模型波動預測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升效果,其中又以RV、RRV及RBP等高頻日內資料為基礎之波動估計式表現較佳。而以RV及PK作為真實波動性之代理變數下的預測績效比較結果趨於一致,證明預測結果的穩健性,也另外說明除了RV適合作為真實波動性之代理變數外,PK也是個不錯選擇。 另外,波動估計式對於提升波動模型預測績效的程度會因標的不同而 有所差異,本文研究發現在個股方面的提升效果最佳,此結果隱含在波動性較大的標的下更能顯現波動估計式的效果,因此投資者在投資高波動性之金融商品時,可應用波動估計式提升模型的波動性預測績效。

  • 學位論文

本文以台灣股票市場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期間取自2005年03月0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止,利用Rakowski and Beardsley (2008)所研究出測量流動性的方式,可以將流動性拆解成資訊與非資訊兩個部分,探討累積深度對其的影響,並進一步的分析這個方式的結果,不同投資人間是否存在著差異性。藉著限價委託簿,以GMM估計法,估算出兩個流動性的組成要素,再分別對其進行分析並探討族群間存在的差異。再以成本的角度分析結果,不論哪個身分,當累積深度增加時,兩種成本都會下降。投信基金受因買賣雙方對標的資產認知不同所產生的資訊不對稱的成本相較於其他族群相對較高,而散戶則會受到累積深度的影響,累積深度越深,資訊部分的成本下降速率都相較於其他族群快,顯示散戶會隨著累積深度改變,散戶的買賣方的認知會趨於一致。至於非資訊成本的部分,散戶也有類似的現象。投資人會為了避免因成交在累積深度較深的委託簿而承擔價格上的損失,同時又承受時間價值的風險,因此降低委託處理的成本,下降速度也是散戶為最,顯示散戶相較其他族群對這種現象更為敏感,更不願意承擔這方面的成本。由此分析可知不同族群間所估算出來的兩個部分的成本確實具有顯著差異。進而明白累積深度是如何影響流動性,係影響這兩塊成本所造成。

  • 學位論文

由於近幾年衍生性金融商品選擇權交易的頻繁,高頻率的日內交易資料有許多文獻去探討淨買壓對隱含波動率之影響。過去學者多使用全體投資人的樣本資料,但不同投資人對市場上有著不同之影響程度,因此本研究以台灣加權股價指數選擇權作為樣本標的,將樣本區分為全樣本及依照交易人身份別區分之兩種樣本型式,檢視台指選擇權市場之不同價內外程度下,隱含波動率的變化是否會受到淨買壓的影響以及台指選擇權市場是較支持套利限制假說或是學習假說。另外檢視選擇權波動率與標的股票報酬間及交易量的關聯性,利用樣本以十分鐘為區間單位,探討隱含波動率的變化程度是否具有槓桿效果及資訊流動效果。最後因選擇權契約結算方式改變,本研究亦探討事件前及事件後台指選擇權市場之不同價內外程度下,隱含波動率的變化是否會受到淨買壓、標的股票報酬及交易量的影響。 實證結果發現隱含波動率的變化不僅會受到選擇權交易的影響,也受價平買賣權以及價外買賣權淨買壓之影響。綜合實證結果發現,其國內外機構投資者可看出是較受到套利限制假說的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為了解造市者與機構交易人在價格與隱含波動率訊息上何者具有優勢地位,以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台指選擇權的成交資料,選取投資人所交易的價格以及隱含波動率,透過VAR模型與VECM模型觀察兩者在長、短期間相互引影響的情況,並佐以衝擊反應函數觀察對於兩者在新資訊所產生的衝擊下何者能較有效率的反應,分別判斷買、賣權市場中的資訊優勢。最後,建立波動交易以跨式組合驗證實證結果,並且試圖跟隨有波動訊息的交易者是否有獲利的機會。 實證結果發現,機構交易人在買權市場具有價格訊息的優勢,而造市者則在賣權市場具有相對的價格優勢,在波動率訊息方面,造市者不論再價內、外的買、賣權市場中皆具有優勢地位,在研究中也發現,由於造市者肩負造市責任多處於賣方的角色,使得造市者在賣出選擇權時得到一致性的優勢地位,結果明顯的認為台灣市場中造市者是具有訊息優勢的機構交易人而不只為Kyle (1985) 所定義的流動性交易者。經由波動交易的驗證具有波動訊息的交易者,造市者,能以自身所擁有訊息獲得顯著的正報酬,但是跟隨造市者的交易雖能獲利但並不顯著加上交易成本後幾乎沒有獲利的機會,可見資訊已經透過造市者的交易中完全反應至市場一般投資人企圖跟隨並無法獲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