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36.192

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而台灣直到近年來才引進這樣的休閒方式,為了因應台灣特有的國情及生活習慣,工作假期也做了些許的改變。 首先,本研究探討工作假期定位的問題,分析生態工作假期對於生態保育、工作、與假期三者之間的定位。再者,透過經驗現象的分析,探討生態工作假期中負面因素(收費、工作、弄髒)與參與動機的拉扯。另一方面,生態工作假期是被建構出來的休閒活動,活動中「真實感」與人工的建構產生許多矛盾與弔詭,也構築出參與者與主辦者之間不同的表演劇場。因此,生態工作假期因為其活動內容的特殊性,而在建構的過程中產生不同族群「品味」及「生活風格」的區分。 本研究透過分析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中的建構過程與參與體驗,探討生態工作假期作為一種休閒活動在台灣實踐的過程與建構方式。

  • 學位論文

台灣近年來經濟成長有限,國民實質所得呈現兩極化的成長,改變了原本的安全市場結構;傳統道德受到挑戰,新的價值正在建立,日趨複雜的人際關係,繁忙且高度競爭的經濟環境,使得公共安全的需求正逐步擴大,顯示出公共安全需求對大眾安全的影響性。本研究旨在探討公共安全需求與安全認知的關係,透過MINITAB統計軟體進行探索研究,以得知經營者安全認知對營業場所公共安全需求的未來圖像。本研究試圖達成下列目的: 一、探討安全認知與公共安全需求的關係; 二、型塑營業場所公共安全需求的未來圖像。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有使用保全服務,並且具有營業場所與安全決策權的經營者作為研究對象,計發出問卷兩百份,有效回收問卷一百六十九份。經描述分析、相關性分析及複迴歸分析後,獲得以下結論:影響營業場所公共安全需求的因素共四項;員工數量、每月駐衛保全費用、對公部門的信心度以及安全威脅成因,並且根據分析結果描繪出四種情境,依照上述結果提出實務上的建議。

  • 學位論文

越南新移民女性基於經濟因素和追求更好的生活而遠嫁來台,她們在原鄉社會即是重要的勞動力來源,嫁入台灣之後,為了回饋原生家庭、貼補家計、追求經濟自主和生活規劃等因素,普遍具有強烈的勞動參與意願。但是家務工作的羈絆、夫妻間感情基礎薄弱而產生的綠帽、逃妻和變壞疑慮,以及族群背景等因素,均提高了外出工作的困難度。為了爭取勞動參與的機會,越南新移民女性積極地加強夫妻間的溝通,部分則會選擇將子女送回越南或者接母親來台灣同住,以減輕家務工作的負擔。 人力資本不足的越南新移民女性,在勞動市場上的就業資訊和工作選擇均極為有限,研習班中文學習的成效,雖然有助於提高受雇的機會,但是為了兼顧家務生活,部分新移民女性只能無償地輔助夫家事業、從事於具女性特質的部分工時工作或是容易進出的基層勞務工作,更因為居家照護或返鄉探親的需求,經常性地進出勞動市場,而呈現出多元、動態的勞動參與特性。 勞動參與是越南新移民女性賦權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僅能加強自我的認同與實踐,提升在家庭裡的權力地位,勞動市場更是促進新移民女性「社會化」學習的最佳場所。透過工作的磨練和實際的社會接觸,可加速新移民女性對台灣社會的認知,改善社會大眾對不同族群的既有成見,同時更將有助於多元族群的融合與和諧發展。

  • 學位論文

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對於人類的衝擊而言,除了壽命的增長之外,還對個人生命與生涯產生影響;退休的光譜也不是只能被侷限於生命的後端;退休的圖像也不僅有單一的負面勢態;而不同性別者,對於退休的思考模式與期待也將更顯得分歧。本研究運用深度訪談法與情節建構方法,彙整已退休者與準退休者的想法與意見,從高齡化社會的思考角度,分析現今退休制度與退休決定的現況,並找出影響未來決定退休圖像的關鍵因素,並進一步探索發展退休期待的可能路徑,最後建構出台灣高齡化社會下的未來退休圖像。 本研究發現,對於已退休者而言,退休制度對於生涯規劃的影響甚深,年齡的框架是影響退休的主要原因;而對準退休者來說,退休制度與整體社會氛圍的轉型,使得退休的生活圖像將不同於以往傳統的老年意象,取而代之的是打破年齡界線,人生經驗的倒轉,使得退休的定義因而被改寫;而這些新的生活意象,甚或會引導退休商機的湧現。最後,本研究運用未來學許多可能的未來的思考方式,描繪出台灣高齡化社會下的未來退休圖像中的可能、可見、渴望及很糟的四個未來,這是一連串對於個人對於生涯事件的重新檢視,也是邁向高齡化社會的重要議題。

  • 學位論文

當教育水準的提升、結婚年齡普遍地延後,以及不婚或未婚率的逐漸增加;個人面對自我實現與追求更甚於對婚姻的憧憬時,現代人對於婚姻的想像亦開始產生變化,進而影響傳統家庭的本質與意涵,非傳統家庭型態也因此漸次展開。本研究透過文獻的蒐集與彙整,了解婚姻與家庭各面向的論述與發展脈絡,以及台灣目前多元家庭型態的現況和家意義的相關資料,並藉由過去研究整理各學者所提出的論點,反省與思考其真正涵義並提出個人的想法及意見,進而和理論產生對話。 另一方面,非傳統家庭型態當中涵括了各式各樣的類型;決定以同居生活作為本研究的觀察重點,主要是因為同居的模式和步入婚姻一樣雙方有著實質的共同生活,但卻少了婚姻契約的規範。研究者嘗試以半結構式的訪談法,透過同居生活的面向與視角,從個人的生活經驗與社會互動下所產生的感知與行動,探討現代人對於家的想像以及家人的定義,並從中發現婚姻與血緣等關係在家的建構與家人的形塑當中,是否依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或者已被其他條件所取而代之;並進一步剖析現今普羅大眾的婚姻觀念,以及目前與未來可能因為價值觀的改變,所衍生而出的非傳統家庭型態。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婚姻與家庭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相關性;透過婚姻關係的維持得以成立一個家庭,而家庭成員各司其職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亦是社會主流價值中對家庭的普遍想像。本研究發現在現代社會當中,個人對於生活的要求逐漸提高,在心理與情感上的需求也更為濃厚;進而對家庭與婚姻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研究者試圖闡明「家庭」在現今社會所遭遇到的質疑與挑戰;並說明廣義的家與家人新定義與新詮釋,從而發現與比較兩者之間的差別。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擬提供巴拿馬政府政策、國際合作關係及社會運動者,以未來學思考角度探索及提供多元替代性未來類型。挑戰現今經濟發展條律,邁向系統化發展。本研究之系統化發展由經濟、人力及永續發展所組成。其中,本研究爰用未來學方法論中的因素層級分析法分析(Causal Layered Analysis)作為後結構組織架構,開創多元替代性未來。因素層級分析中包含巴拿馬文化議題,和經濟發展世界觀之影響概念,對巴拿馬達成系統化發展的直接影響,經由因素層級分析後,藉由雙變數情節分析法的應用,產生替代性未來。其替代性未來情境分析結果有四,第一為風險中的巴拿馬;第二為衰退的巴拿馬;第三為過時的巴拿馬及第四巴拿馬新文化。CLA建構出情境分析,提供更易了解及深層的巴拿馬替代性未來所可能面對的未來。 本研究所展示的巴拿馬系統化發展之結果,是需長期按部就班的規劃完成,最後本研究也提供未來學研究所需使用的批判準則及價值,以提供作為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探討先生至中國工作的兩岸分偶家庭,其台籍幹部女性配偶留在台灣的抉擇及面臨先生不在家時,置於「假性」單親或單身的身分轉換過程中,所帶來的影響和角色轉變。首先,台幹女性配偶留在台灣的抉擇,為因應先生不確定工作模式的考量,是個人置身於經濟資本結構脈絡下多重因素交互影響所做出的一種理性化選擇。其次,先生不在家的生活,台幹配偶則從丈夫轉嫁而來的家庭角色扮演過程,轉化傳統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而另一方面,這段先生缺席的家庭生活,促使她們利用符合自身需求的網絡資源,滿足心理上的分享依賴和生活上的實際協助,試圖扭轉女性配偶是一個缺乏資源且弱勢的形象。最後,也透過分隔兩地的生活,重新定義婚姻關係的維繫,不在於夫妻居住同一個屋簷下,而是取決於彼此之間親密關係中,情感交流的強度和感受度為主。

  • 學位論文

感念於筆者母語客語的流失問題,筆者採取從較為宏觀的語言學角度來傳達語言的內涵,彰顯語言不只是語言,它對於一個族群和國家來說是具有重要性的。而語言對於族群來說,是一體兩面,兩者缺一不可;語言對於國家來說,更是可以顯示國家資產豐富與否的重要指標。 再者,從臺灣各階段時期(本論文主要將之區分為四大階段)的國家語言政策,由其相關政策的制定與事件來解析語言政策對於族群發展自族語言的影響。在本土化思潮蓬勃發展下,客家運動也隨之風湧而起,表達出振興客家語言及文化的聲音,除了呼籲自族客家人要團結站出來,也要求政府制定出一套平等的語言政策,讓客語也能在公共場合及學校場域,擁有使用與發展的機制。 客語正式進入教育體系是在九年一貫課程中將鄉土語言納入正式課程,然而一個禮拜一節的鄉土語言課,實屬不足,在此情況下對於客語教學、客家文化的認識或是傳播仍是有侷限性,故藉由2003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開始推行之客語生活學校計畫做為研究的標的,筆者利用文件分析與深入訪談的方式,探索客語生活學校的現況、施行的內容、學校實施的問題與困難處,最後為客語生活學校目前之成果及展現。筆者希望經由這些面向了解客語(客家文化)在客語生活學校場域下,對客語保存與展現的表現。

  • 學位論文

全球化發展下,運動產業的發展已引起世界廣泛社會大眾的關注,而即將在21世紀成為未來經濟、社會、文化蓬勃發展的關鍵趨勢。而位於本國台灣民眾參與率最高的球類活動為籃球運動,其將參與行為者轉化為觀賞消費的績效發展不甚理想。SBL超級籃球聯賽為我國最高水準之籃球賽會,該單位主辦決策者皆以年度為規劃範疇的運作模式,而難以擺脫侷限於短視慣性思惟之困境。本研究使用未來學整合方法,以前瞻獨到的未來學務實視野挹注SBL長期未來的思考洞見,以期讓台灣籃球產業邁向永續經營的長遠未來:(1) 德爾菲法:二回合訪談SBL周邊相關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之專家成員,以凝聚SBL行銷建議之共識。(2)情節分析法:結合上述訪談者對SBL之趨合共識,以深入未來視野提出關鍵趨勢影響因子,進而建構未來可能發展路徑,最後發展出最好的情節建議。 研究發現對SBL行銷策略之建議為:(1)產品(product):SBL所提供現場觀眾的內容(比賽強度、球員球技、給觀眾進場看秀的感受、比賽戲劇性與張力);形塑球員(明星球員與形象維護)。(2)通路(place):城市主客場制(經營屬地球場、球隊主客場區分);場館硬體設施(需增進之設備、場館附近交通、飲食、適合SBL之場館)。(3)價格(price):使用者區隔定價策略(家庭套票)。(4)促銷(promotion):促銷方式(回饋球迷活動、球迷後援會組織、推出相關書籍刊物、官方網站、收集交換SBL相關商品、SBL球團母企業對球隊經營的理念心態)。再者,對SBL渴望未來之情節建議為球賽內容本質精彩的職業聯賽,而由此透露出與現實世界不足和缺乏之處,提供SBL主辦單位之實務人士開創與邁向美好未來的關鍵決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