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63.87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探討以概念圖教學應用在生活領域對學生概念學習之學習成效、個人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學生對概念構圖策略的接受性。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控制組25人依照現有教材以「傳統講述式教學」方式教學;實驗組24人依照現有教材再將「合作式概念構圖配合問題解決教學歷程」的教學方式融入,研究期間配合教室觀察、教學日誌、文件蒐集、學習意見調查表、學生訪談等多樣的方式蒐集資料。研究工具有「生活科學習成就測驗」「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及「學習意見調查表」。量化資料的分析主要是單因子共變數分析、t 檢定。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合作式概念構圖教學在生活科學習成就的表現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 二、合作式概念構圖教學配合問題解決教學歷程的教學能提升學童的問題解決能力。而經進一步細部探討發現,在「界定原因」、「解決方法」、「預防問題」的後測得分上,實驗組均優於控制組,且二組之間均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藉由小組合作學習、分組討論的上課方式,大多數的學生對於實施合作式概念構圖融入生活課程學習的方式具有正向、肯定的反應,但覺得書寫麻煩,及構圖上仍有部分困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行動學習結合交互式教學法對國小學同英語故事閱讀之影響。研究對象以台北市及新北市之四年級與五年級國小學童,共200名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以準實驗研究法進行研究,研究架構將學童隨機分成四組,分別是行動學習交互式教學、交互式教學、行動學習傳統教學與傳統教學,各組均進行四堂課共160分鐘的教學實驗,並以「學習互動問卷」、「應用科技輔助英語學習態度問卷」、「閱讀滿意度問卷」及「閱讀測驗卷」為研究工具之資料收集,資料以獨立樣本t檢定、ANOVA進行統計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壹、比較四組經實驗教學後在學習互動、閱讀滿意度、英語閱讀理解力的差異。四組在學習互動、閱讀滿意度上的影響有顯著性差異發現,進一步分析發現,行動學習的兩組優於無行動學習的兩組; 而行動學習搭配不同教學法間無顯著性差異發現; 無行動學習的兩種教學法間亦無顯著性差異發現。說明行動學習即使無教學方法的搭配,對於學習互動、閱讀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仍有顯著的正面成效。 對於英語閱讀理解力的研究結果,四組在實驗教學前,有行動學習的兩組與無行動學習的兩組已有差異性存在,實驗教學後,四組間無顯著性差異存在,研究結果檢討,可能是因為研究對象的的英文能力有差異性,而依國小目前 教綱所挑選的英語故事讀本之程度有可能對於程度高的學生過於簡單以至於無法測出程度,對於程度低的學生,經過老師的教學也都能吸收故事的內容,因此,實驗教學後,呈現四組沒有差異存在。 貳、比較有使用iPad與學習平台的行動學習兩組在融合不同教學法後,兩組對於應用科技輔助英語學習態度的影響並沒有顯著差異發現。行動學習融入高互動性交互式教學法於課堂上並沒有促進應用科技輔助英語學習態度。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翻轉課堂教學對大學生在學習策略運用上的影響、大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的看法,及教師對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經驗。以「班級經營」課程3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單組前後測實驗設計,進行傳統教學8週與翻轉課堂教學8週,共32小時的教學實驗,並以「大學生學習與讀書策略量表」、「大學生對於翻轉課堂教學的看法與學習策略運用情形訪談大綱」及「教師對於翻轉課堂教學之實施經驗訪談大綱」為研究工具,運用描述性統計、t檢定、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壹、比較大學生在接受傳統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後,其學習策略的差異情形 一、傳統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之學習策略差異檢定:學生所運用的學習策略在總量表與分量表的表現,均未達顯著差異。 二、個人背景變項與教學方法在學習策略之交互作用分析: 1. 性別與教學法在學習策略之交互作用均未達顯著水準,性別變項在「態度」、「動機」、「時間管理」、「選擇要點」、「自我測驗」、「解決學習困難策略」等面向達顯著水準,經事後比較主要效果,在「態度」、「動機」、「時間管理」、「選擇要點」、「自我測驗」、「解決學習困難策略」等面向以女生的邊緣平均數顯著高於男生。 2. 年級與教學法在學習策略之交互作用均未達顯著水準,年級變項在「態度」、「時間管理」、「考試策略」等面向達顯著水準,經事後比較主要效果,在「時間管理」面向低年級的邊緣平均數顯著高於高年級。 3. 學院別與教學法在學習策略之交互作用均未達顯著水準,學院別變項、教學法在學習策略亦未達顯著水準。 三、多數學生在傳統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階段,所使用的學習策略並未有很大差異,在訪談中明確提到在「態度」、「動機」、「時間管理」、「學習輔助術」、「考試策略」等五個面向的學習策略運用情形差異不大,經本研究進一步以量表的十一個面向對其訪談,學生仍分別出在翻轉教學前後學習策略的差異,表示在「態度」、「動機」、「時間管理」、「專心」、「訊息處理」、「選擇要點」、「自我測驗」及「解決學習困難的策略」八個面向是比傳統教學階段時好。 四、對學生改變或影響最大的學習策略為「態度」、「訊息處理」、「專心」、「時間管理」及「焦慮」等五個面向,及改變影響學生課堂發言與思考的能力。 貳、探究大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的看法 一、學生認為翻轉課堂教學較能讓學生主動學習,促進思考與組織,建構想法,掌握問題並獲得更多問題解決方法。 二、學生比較喜歡以翻轉課堂教學的方式上課,認為翻轉課堂教學好玩有趣,增加了學習過程中與教師、同儕的互動,教師給予的回饋也較傳統教學時多。 三、翻轉課堂教學實施初期,學生在課堂發言的部分略顯焦慮,在教師引導與習慣教學方法後,學生焦慮感降低,參與度提高。 參、探究教師對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經驗 一、教師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是將上課的要素做不同的安排,是模式的改變,並非方法上的大變革。 二、教師發現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有相當比例的同學學習態度不積極。 三、教師認為可採用小組討論讓學生充分參與,以解決不敢公開發言、被動不參與討論,及課堂時間不足的問題。 四、教師認為在實施之前先告知學生學習讀書的策略與方法,並將心智圖納入為學生課前必須閱讀的一部份,讓學生可以提綱挈領了解架構概念。 五、教師認為可設計期末的後設認知學習問卷,引導學生回顧學習歷程。

  • 學位論文

現今社會變遷快速各行各業迅速崛起,企業對員工的教育訓練也日漸重視,本研究以探討環境工程業員工教育訓練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間的關聯性,研究問題包括: (1)受訓員工接受組織的教育訓練後,對於教育訓練滿意度的現況為何?(2)受訓員工接受組織的教育訓練後,對於組織承諾的現況為何?(3)教育訓練滿意度與組織承諾是否有顯著正向相關性?(4)教育訓練滿意度對組織承諾是否具有顯著正向預測力?(5)受訓員工個人背景是否對於教育訓練滿意度造成差異性影響?(6)受訓員工個人背景是否對於組織承諾造成差異性影響? 本研究為量化研究,利用問卷量表進行資料收集,研究對象為J公司環境工程業員工(正式問卷總共回收366有效份數),問卷資料以信度分析、敘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Pearson相關性及逐步迴歸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為以下六點(1)J環境工程公司受訓員工教育訓練滿意度現況表現均佳。(2)J環境工程公司受訓員工組織承諾現況表現良好。(3)受訓員工整體教育訓練滿意度在不同背景變項中,僅年齡未達顯著差異,性別、任職年資、職務、學歷均達顯著差異。(4)受訓員工整體組織承諾在不同背景變項中,性別及年齡未達顯著差異,任職年資、職務、教育程度均達顯著差異。(5)經研究結果可得知,教育訓練滿意度「訓練課程內容」、「訓練環境設備」、「訓練成效」、「訓練師資」、「訓練教材」五個向度對「整體組織承諾」均達到顯著性水準,且有一定程度的解釋力。(6)教育訓練滿意度對整體組織承諾之預測力達45.7%,其中在「訓練課程內容」、「訓練環境設備」、「訓練成效」、「訓練教材」等四個向度有顯著正相關,「訓練師資」有顯著負相關,且這五個預測變項對整體組織承諾有預測力。 最後,本研究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對J環境工程公司組織內部教育訓練以及未來投入相關學術研究學者提出各項建議。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檢視國小低年級實施學習共同體之可能性,透過研究者所任教的國小一年級導師班共28名學童為研究對象,並經過「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協同課程設計,選定國小一年級的生活領域課程,設計為期六週的單元教學活動,及進行六周期之循環。本研究亦透過親師間的搭配與合作,讓學生練習解決老師所提出的各種實境或虛設的問題,採用學習共同體主張之合作學習模式,使學習者在討論中相互學習,期望小組成員間能發揮群體智慧的思考、彼此建構知識。同時藉著一連串教學歷程的行動反省,記錄教師如何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習活動的歷程。本研究提出應用於國小低年級之教學模式,並探討應用學習共同體理念融入生活領域教學後,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及教師的專業能力之實際影響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同且喜愛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方式。藉由合作學習的小組討論,學生明顯提升學習意願,學習成果也呈現多元創意;遇到問題時懂得求助同伴、分工合作以尋求共同解決。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歸納出學習共同體應用於國小低年級之教學模式,包含: 學習共同體融入Polya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分組與領導、記錄與分享、遊戲與獎勵、課堂秩序、實施時間及討論議題等七項教學設計原則。此外,本研究的實施發現有助於提升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表達與質疑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增進師生間與同學間之互動。 再者,本研究亦發現實施學習共同體時,透過教師共組的「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在共同備課、彼此觀課及事後議課等過程中,不但可收群策群力的功效,對於教師的專業能力亦能產生同步成長的情形。最後,本研究並分別針對日後有意實施學習共同體之教師、學校、教育當局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言。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活動導向學習法進行全球教育環境與永續發展議題的行動研究,課程中以澎湖將軍嶼作為在地探索環境,對照全球海洋環境的海洋垃圾議題,從在地問題與全球視野發展課程、實施並評量學生學習成效。 研究對象為澎湖縣將軍嶼一、二、三年級的學生,進行八節之全球環境與永續發展議題課程。研究範圍為全球教育中環境與永續發展議題,依據美國全球教育論壇全球議題內涵、北美環境教育協會環境學習目標、台灣國際教育白皮書能力指標、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能力指標訂定本教學方案之核心概念及目標。 本研究以促進評量方法瞭解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成效,利用大洋中的垃圾海、全球環境與永續發展課程之自評表、給大人的一封信、宣傳海報設計等學習單,及統整教學日誌、學習日誌、觀察與訪談紀錄等質化資料。主要的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全球環境與永續發展課程符合時事的潮流,從小應提供學生全球的視野及觀點,提早接觸全球領域。 二、進行全球環境與永續發展議題課程,在地與全球的觀點須同時呈現,可以從全球觀點探究在地領域,或是從在地觀點加入全球視野。 三、活動導向學習法適合全球教育的實施,使用者須熟練學習法的使用,避免落入講述式教學的窠臼。 四、促進學習評量辦法講求教師回饋學生、學生修正、表現、教師再回饋的循環歷程,評量時教師務必要保留時間讓學生有機會修正再表現。 五、全球環境與永續發展課程除了在學校實施外,學生家庭、社會環境能夠提供實踐行動的場域或是機會,可以深化學生的學習成效。 六、透過行動研究歷程,教學者本身及學習者都能產生正面的影響。 本研究運用活動導向學習法進行全球環境與永續發展議題的教學範例,可協助一般教師瞭解發展全球教育課程的精神,據以自行發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或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數位遊戲式學習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的準實驗設計,以新北市國小四年級兩班學生共計60 人為對象;實驗組接受數位遊戲式學習,控制組採傳統式教學,兩組皆實施解答說明影片,教學實驗共進行六週,每週1.5節,每節40分鐘 ,每週共計60分鐘。 實驗過程採用「PIRLS 2006文章與試題」做為閱讀理解能力前、後測的工具,資料分析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比較兩組學童在「故事體」和「說明文」閱讀理解能力學習成效;以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了解學童在不同教學法下「故事體」和「說明文」 在PIRLS「直接理解歷程」和「詮釋理解歷程」之學習表現,研究結果如下: 一、 經實驗教學後,控制組學生在「故事體」的表現顯著優於實驗組。 二、 經實驗教學後,兩組學生在「說明文」的表現未達顯著差異,但實驗組學習成績表現優於控制組。 三、 經實驗教學後,兩組在「故事體」的「直接理解歷程」無顯著差異,但控制組在「詮釋理解歷程」顯著優於實驗組。 四、 經實驗教學後,實驗組在「說明文」的「直接理解歷程」顯著優於控制組;兩組在「詮釋理解歷程」未達顯著差異。 五、 從學生訪談中得知,解答說明影片有助於學生理解PIRLS閱讀測驗題型,對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有幫助;實驗所採行的數位遊戲對小四學童亦具有吸引力,可做為閱讀測驗的自學工具。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係以使用者測試觀點探討國中電子教科書之使用性。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與數位時代的來臨,國內教科書出版業者為了因應此一趨勢,將中小學教科書予以數位化,編纂成電子教科書,並加入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學簡報、評量題庫以及單元學習單等。面對如此多元的電子教科書,進行其使用性之評估確有其必要性。本研究之目的係針對中小學目前所採用之電子教科書進行使用性之測試。研究者以便利取樣方式,選用其所任教學校102學年度七年級數學領域之教用版電子教科書進行測試,並採立意取樣方式遴選10位國中數學教師,以使用者測試觀點進行使用性測試。 本研究依據電子教科書內容設計一份工作任務清單,並由受測者依工作任務清單之要求進行使用性測試。所採用之研究方法包括觀察法、放聲思考法與訪談法。透過資料之蒐集及分析,探究受測者對電子教科書介面設計之滿意度以及針對「使用性」之意見,俾提出電子教科書介面設計之修正建議。本研究發現:使用者對電子教科書使用性之滿意度給予「滿意」以上的評價。測試結果並顯示「電子教科書在一般情使用形下,使用性是高的」。然而,研究中仍發現電子教科書有其改進之空間。例如:測試中發現系統功能設計一致性不足、反應速度效率不足、字體太小、圖像隱喻不夠一目了然等缺失。在電子教科書起步發展的階段,期待本研究所提出之修正建議可提供出版業者未來改版之參考依據,使電子教科書在使用性此一面向得以更臻完備。

  • 學位論文

網路科技與數位學習帶來了教與學的新趨勢與新願景,因應所需各級教學單位紛紛開始設置網路教學平台,以滿足學習者在學習上的多重選擇與多元學習,然而,對於一直以來採行面授課程的教師而言,確實是一大挑戰與抉擇。參與教師有時經驗不足,有時無前例可循,因此在課程內容與實施方式上都面臨了一些前所未知的困擾與疑惑。本研究欲了解華語教師參與國際遠距教學的情形,以某華語中心做為研究場域,採用質性研究半結構式訪談法,訪談五位曾經參與過國際遠距教學課程的華語教師,並利用關注本位採用模式理論來分析與了解華語教師進行遠距教學的關注情況與使用階段,以協助參與教師在遠距教學上展現較高的教學品質,在專業發展上更上層樓。 研究結果顯示,五位華語教師的發展都表現出任務關注「管理」階層的特徵,五位教師都很注重實際使用創新課程的過程,也瞭解如何使用資訊與應用資源的最佳方法。此外,其中有三位教師更關注此創新課程對學生所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做了些評估與觀察,因此這三位教師之關注層級略勝一籌;也就是晉升到了影響關注「成效」階層的標準。 在使用階段方面,五位教師的使用範圍都在「例行化」階段以上,理論證實「例行化」階段可以被視為有意義的實施。研究中關注層級達到「成效」階層之三位教師為了增進創新課程的即時效果,在課程上的編排更為縝密,並常以學生為中心去思考,因此也擴大了執行上的空間與範圍,使用階段也就從「例行化」躍升至「精緻化」之等級。 研究者發現教師的關注階層與使用階段之間存在著對應性;換言之,教師關注層級的特徵越明顯,其使用的階段範圍也就越穩固,符合了「關注階層發展越高者,其所採行的使用階段之範圍也越高。」的理論基礎。然而,五位教師對創新課程之關注情況與使用階段都發展良好,在實施課程上也達到了「有意義」的水平,但是受到教學環境、設備、條件與個人特質的限制,目前向上延伸與發展的趨勢減緩。最後,本研究對於語言中心、課程參與教師以及未來研究提出一些建議,期盼往後在遠距教學之推行能更加順暢,並且讓遠距教師有更多元適性的發展。

  • 學位論文

隨著時代的演變與科技的發展,教師上課方式及使用的媒體也更為廣泛與多元。從傳統的紙本教學,逐漸演變到與數位電子媒體的結合,如電腦、網路、電子白板、電子教科書等等。為提升教師之教學成效,教學的教材及教法已趨向多元化,這已顯然是時代潮流。 本研究首先經由文獻探討的方式,彙整出使用效能原則和細項指標,建立國中英文科電子教科書啟發式評估檢核表,並邀請六位專家進行啟發式評估,再對專家實行訪談。檢核表共計8項使用原則效能及47細項。適用於國中英文科電子教科書啟發式評估檢核表之8項使用性原則為:「系統狀態的可見性」、「操作符合使用者習慣」、「系統與真實世界的關聯程度」、「偵錯、回復及防範錯誤」、「使用辨認而非回想」、「幫助及說明」、「技巧」及「愉悅及充滿尊重的互動」。研究過程中,透過專家效度檢閱檢核表內容適切性後,接著邀請六位具有教學內容專長或數位學習領域的專家進行啟發式評估,根據評鑑結果,提出改進的建議。 未來期望此研究能提供給國中電子教科書相關業者作參考依據,使相關業者能對電子教科書內容,設計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電子教科書,也能提供給政府教育相關單位在電子教科書編排上,有更完整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