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20.56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一所得到卓越學校「校長領導」獎的完全中學其校長的領導作為;研究對象為新北市一所完全中學之校長。 為求對研究之主題有深入的瞭解,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以文件分析、訪談法為研究技巧,對相關文件、訪談紀錄、觀察紀錄、自我省思之資料進行分析,據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思賢校長的領導理念是對自己每天身心靈狀況的清楚掌握,校務經營上以和諧為中心思想。 二、思賢校長的領導作為上,以充分授權、培養團結合作、凝聚向心力的方式帶領行政團隊;課程與教學設計上,實施教學視導、重視各領域績效、擴充設備資源與重視品格教育;重視教職同仁專業成長,鼓勵進修與贈送書籍;校長也以大量閱讀的方式提升自我知能;以尊重、關懷的方式與家長、社區人士培養良好關係;重視學校績效,以腳踏實地方式,逐步實現學校願景。 三、思賢校長的領導困境有三:不適任教師問題的處理、行政人員與教師會的問題、行政人員的培養與延續性。 四、思賢校長有前瞻性的理念,在充滿執行力與成長力的企圖心下,以穩健踏實的腳步經營學校,因此能帶領個案學校不斷得獎,展現績效。 根據以上結論,本研究提供思賢校長、其他學校行政團隊與後續研究者具體建議,作為校長領導作為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以目前市占率較高的三個版本國中歷史教科書七至九年級共十八冊為對象,分析品格教育相關故事中的品格教育類目與故事表現方式。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在國中歷史教科書中品格故事的相關句數所占比率頗低,可見歷史教科書的品格教育內容並不豐富。 二、「值得信賴」、「尊重」、「負責任」、「公平」、「關懷」、「公民責任」等六大品格類目所出現的比例,在三個版本都呈現分布不均衡的現象,且差異甚大,顯示三個版本歷史課本內容,並非同等重視每項品格。 三、本研究以教育部十四項品格為次類目,研究結果發現,歷史教科書品格故事次類目在三個版本以「主動積極」出現最多,第二為「信用」。 四、國中歷史教科書品格相關故事的表現方式以「聯結法」最多,其次為「寓意法」,最後為「反思法」。 五、比較三個版本歷史教科書的品格相關故事的內涵與表現方式,差異不大,且趨向一致。其一,教科書所包含之品格相關故事的比率不高;其二,在品格主類目均以「負責任」最多,「公平」最少;其三,在品格次類目皆以「主動積極」最多;其四,故事的表現方式均以「聯結法」最多。 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若干建議,以供學校行政、教師、出版商、學生、以及未來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的制度運作、實務問題、申訴案例及教育蘊義之所在。採取質性研究途逕,以「文件分析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從制度面、實務面及理論面進行探討及綜合分析,以深入瞭解本項比賽的問題所在,據以獲得結論及建議。 審視制度面,本項比賽有7項特質及25項要因,並設定「以音樂教育為目的,尋求公平比賽機制」為願景。觀察實務面,本項比賽存在著教育化、高質化、產業化、工具化、失能化及失德化的問題。探究理論面,則本項比賽的目的宜分流為「團體項目重觀摩推廣,個人項目重專業拔尖」的設計。 目前本項比賽似乎已經取代了正式音樂課程的地位,背負著音樂教育的重大責任,這也就是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現階段內含的教育蘊義。 本研究所提建議包括:團體項目「去分數化」;個人項目「去任務化」;音樂比賽產業化;建立「國家音樂考級制度」;建立國家音樂專業評審審查制度…等等,期待未來能夠呈現一個更加完善的音樂比賽環境,讓學子們在比賽當中找到學習音樂的快樂和靈魂。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新北市國中學生校園霸凌行為的現況與分佈情形,並比較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校園霸凌行為中有何差異情形。 本研究以新北市國中學生為對象,以自編的「新北市國中學生校園霸凌行為現況之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採問卷調查法共發出問卷1,028份,有效問卷為1,009份,問卷可用率達98.1%。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14.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處理,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新北市國中學生的霸凌行為以言語霸凌最嚴重,關係霸凌次之;而新北市九大區中以淡水區的霸凌情形較為嚴重。 二、新北市國中校園內較易發生霸凌行為的地點在教室及學校偏僻角落;而校園內較易發生霸凌行為的時間則在放學之後以及下課休息時間。 三、不同性別、學業成績、家庭結構、父母感情及家長管教方式之新北市國中學生在校園霸凌行為上有顯著差異;而不同年級、手足數之新北市國中學生在校園霸凌行為上則沒有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在學校導師及教育行政人員、學校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未來研究等四個方面,提出各項建議以供教育界之研究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探討新北市學校教師會之角色功能、運作情形與轉型發展,經以相關文獻之探討為基礎,確定研究架構,並據以編製調查問卷,採分層隨機抽樣,調查新北市已成立學校教師會之197所公立學校教師共672人對學校教師會之相關意見,並回收有效問卷586份(有效回收率87%)。資料經整理後,採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進而歸納研究結論如下: 一、學校教師會具有多元之角色功能,學校教師較能認同教師會之「權益爭取捍衛」與「決策參與監督」兩種功能,而「專業促進發展」之功能則較為不足。 二、學校教師會「應有」之角色功能與「實際」的角色功能之間存有顯著落差;學校教師認為學校教師會的實際功能不如教師們對學校教師會應有功能的期待。 三、學校教師對學校教師會角色功能之看法會因學校層級、性別、師資培育背景、教學年資、現任職務、參與教師會現況、教師會職務不同而有差異。 四、學校教師對學校教師會各層面運作情形有中度或高度的肯定;但「經費不足」與「教師沒有足夠時間參與教師會活動」仍屬有待克服的問題。 五、學校教師對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的意見會因學校層級、學校規模、性別、師資培育背景、現任職務、參與教師會現況、教師會職務不同而有所差異。 六、新北市教師認為學校教師會目前運作應「維持不變」,但會員資格可開放代課教師與實習教師自由入會。 七、新北市教師認為學校教師會各項功能的重要性考量,依序為「權益爭取捍衛」、「關係溝通協商」、「決策參與監督」。 八、新北市教師認為學校教師會未來發展的意見以「轉型為工會」為主。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為質性研究,係以臺灣中部四所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辦學現況為研究焦點,透過文件分析與訪談的方式,紀錄並分析這四所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辦學現況。 研究結果分為兩部份:一為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辦學現況;二為分析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所面臨的發展及辦學困境。 對於辦學現況研究者提出九點結論,分別為: (一)從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辦學的歷史沿革可知,各機構依其教育理念創辦出不同於體制內的學習環境。 (二)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辦學組織,是以老師、家長相互合作的模式,協助機構的運作及發展。 (三)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結構,之所以為「非學校型態」,在其立案過程中,對校舍建物的認定,等同於補習班的類別。 (四)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教育理念,依各校的不同,分別落實在其課程教學與學習環境當中,並且強調自學的重要。 (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課程規劃,分為上午的主課程與下午的副課程。強調實際操作與體驗,並注重藝術及人文的發展。 (六)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教師任用資格,依各機構不同的教育理念而尋求合適的教師。 (七)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學生評量方式,採質性紀錄,著重在學生的整體評量,而非數字化的表象。 (八)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環境教育,透過與社區的結合以及四季慶典的舉辦,讓孩子了解生命的意義及價值,並體會大自然的奧妙及人與環境的關係。 (九)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校舍環境,以開放式的空間為原則,並充分利用環境進行實地教學;利用學生作品來佈置環境,加深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 而對實驗教育機構的發展及辦學困境提出七點結論,分別為: (一)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審議委員會之成員來源不明確,公正性有待商榷;審議時程各地方不同,影響機構申辦;每年實驗教育計畫書的呈交,淪為形式。 (二)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評鑑機制,在每兩年一次的前提下,造成機構辦學的困擾,無益於教學品質的提升。 (三)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在致力於合法化的同時,卻因為被認定為非學校型態,而無法親自給予孩子學籍及該機構的畢業證書。 (四)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透過各種方式來傳達其教育理念,期望獲得政府及社會大眾的支持與認同。 (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於辦學及經營時,資金來源只有學費或小額個人捐款,對於機構屬於義務教育的服務下,在經營上,尚未獲得地方政府的補助款項。 (六)對於師資的聘任,在面臨年資、薪資待遇的現實層面,吸引老師到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任職,頗為困難。 (七)在無學費補助及現今升學體制的壓力下,家長替孩子選擇到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的機率降低。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乃探究新北市永和區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現況與壓力情形,並瞭解其影響工作壓力調節因素,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半結構性訪談蒐集資料,透過立意取樣,以新北市永和區六位輔導年資超過三年現任或曾任國中輔導教師為訪談對象。研究結果如下: 永和區三所市立國中輔導教師的工作內容大致相同,分為:十四堂綜合領域輔導活動科教學工作、帶小團體、備課、個案約談、寫個案記錄、追中輟生、導師家長諮詢、家庭訪問、個案轉介、社區資源運用、協助行政、帶輔導實習生、個案研討等。唯獨其中在協助行政這部份工作內容有差異;與因應減課後,受限法規造成輔導教師編制不夠,這三所公立國中所採行的因應方式也各異。 永和區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總類繁多,而超過半數以上的研究參與者談及最主要是別人的角色期待、專業能力不足且要求不清、三級輔導制未落實,造成輔導教師一、二、三級全包、自我的角色期待、角色歧視、工作負荷過重與跟導師溝通。及新增工作內容—小團體輔導及每個月繳交的個案輔導記錄與月報表,是減課後新的工作壓力來源。 而永和區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調節主要受工作動機、因應策略、工作經驗與社會支持系統因素影響,超過半數以上的研究參與者談及最主要是透過休息與運動,切割工作與生活,其次是工作本身獲得的成就感與自我成長、主動負起界定輔導角色工作任務與工作系統的支持,為最多人調節工作壓力的方式。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供多項建議,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輔導教師及未來研究參考。 關鍵詞: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困境、工作壓力調節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學習社群之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自編之「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有效樣本共607份。所得資料採用SPSS17.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以及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臺北市國中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行為情形良好,其中以「激勵鼓舞」知覺程度最高,「啟發才智」知覺程度最低。 二、臺北市國中教師知覺教師學習社群特徵情形良好,其中以「合作學習」知覺程度最高,「目標願景」知覺程度最低。 三、臺北市國中教師對校長轉型領導的知覺情形會因學校歷史的不同有顯著差異;而在性別、學歷、工作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上則無顯著差異。 四、臺北市國中教師對教師學習社群的知覺情形會因性別的不同有顯著差異;而在學歷、工作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學校歷史上則無顯著差異。 五、臺北市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學習社群有顯著正相關。 六、臺北市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能有效預測教師學習社群。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國民中學行政主管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探討國民小學的同僚關係與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情形,經以問卷調查,瞭解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同僚關係的知覺以及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現況、分析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情形,並進一步探討學校教師同僚關係對專業學習社群參與之關聯性,以供國民小學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參考。 問卷調查之實施係以研究工者自編之「國民小學同僚關係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參與調查問卷」為工具,而以基隆市公立國民小學現職教師為對象,依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共發出441份問卷,回收417 份問卷,有效問卷406 份,問卷可用率為92.1%。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研究發現,獲得以下結論: 一、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的同僚關係為中等程度;同僚關係各面向中以「模仿與學習」的知覺程度最高,「分享與檢討」的知覺程度最低。 二、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因服務年資、學校規模及學校歷史等變項之不同,其同僚關係知覺有顯著差異。 三、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情形尚未普遍。 四、基隆市國小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主要動機在於充實專業知識與技能。 五、基隆市國小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主要類型是「校內專業發展主題」,主要內容是「主題探討」。 六、基隆市國小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情形在部分背景變項有顯著差異 。 七、基隆市國小教師未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主要原因是「無適當時間參與」。 八、未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教師未來之參與有其條件與考慮。 九、相較於未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教師,曾參與的教師有較高的同僚關係知覺。 十、同僚關係知覺各面向與參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各面向皆具有中度正相關。 關鍵詞:同僚關係;專業學習社群;專業學習社群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