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83.150

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十號對投資人情緒的影響,以週轉率和淨個人投資交易衡量投資人情緒,採用事件研究法,分析該公報在修訂期間和政府政策反覆期間投資人情緒是否受到影響。並應用似乎不相關回歸模式,分析投資人情緒是否因產業不同而有不同影響。   實證結果顯示,不論使用週轉率和淨個人投資交易衡量投資人情緒,在新十號修訂期間對投資人情緒都有影響,但分別呈現負面與正面反應。本研究推論為以週轉率衡量投資人情緒是可以反映機構投資人情緒,而以淨個人投資交易衡量反映散戶投資人之情緒。此外,在政策反覆期間也是顯示投資人情緒受到影響。   在各產業部分,以週轉率衡量投資人情緒,草案修訂過程確實因產業不同而對投資人有不同影響;但是,以淨個人投資交易衡量,則只有部分事件因產業不同而對投資人情緒有不同影響。另一方面,以週轉率衡量投資人情緒,政策反覆期間會因產業不同而對投資人情緒有不同影響。但是,以淨個人投資交易衡量投資人情緒則不因產業而對投資人情緒有不同影響。

  • 學位論文

過去針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所揭露之人力管理水準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之研究幾乎沒有。根據利害關係人理論,其所涉及的「人力」遠多過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所論及的人力,而企業社會責任揭露之人力管理水準是否能增強傳統人力管理水準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在人力資源管理的議題上是值得關注的。基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中國企業傳統人力管理水準對財務績效的影響,進而瞭解企業社會責任之人力管理水準是否有增加影響財務績效之作用,做為企業從事傳統人力資源管理之外,是否要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參考。本研究以2008年及2009年於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網有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之公司為樣本,以內容分析法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中有揭露關於員工權益構面的項目予以評分,以它作為企業社會責任之人力資源管理水準之代理變數,並以t檢定檢視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以及製造業和非製造業對企業社會責任的人力資源管理水準是否有差異,再以評分結果檢視與財務績效間的關係。結果顯示,企業社會責任之人力資源管理能夠增進財務績效,另外國營企業比起民營企業在促進就業、反對歧視及薪酬公平與員工培訓等項目上,有顯著差異,而製造業與非製造業之人力管理水準上並無顯著差異。

  • 學位論文

提升人力資本有助於加強企業競爭力,所以如何改變員工態度,使員工想要繼續留在公司組織,讓公司組織能夠保留優秀的人才成為一項重要議題。因此,本研究探討員工參與、信任和情感承諾的關聯性,並且觀察信任是否會對員工參與及情感承諾的關係產生中介效果。根據路徑分析之研究結果顯示在員工參與中,對財務參與的知覺和非財務參與的參與程度會直接影響到員工的情感承諾及員工對主管的信任。而信任在員工參與及情感承諾的關係之中,唯獨財務參與會透過信任進而間接影響到情感承諾。

  • 學位論文

智慧資本是主導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其中知識管理中的知識分享扮演關鍵角色。本研究試圖藉由個人與情境間的互動關係,透過「個人與組織的適配性」觀念,研究組織領導行為影響個體行為,並討論人格特質與知識分享行為間之關係;探討領導行為與人格特質適配性對知識分享行為的影響,期望能透過本研究提供具體架構來探討教師如何針對個體不同的人格特質,採用最適當之領導行為因材施教,以提升知識分享之行為。 本研究藉由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以大專院校的大學部商管學生為研究對象,收集1352份有效樣本進行實證分析,並採用迴歸分析法驗證假說。研究結果指出,僅神經質人格特質對知識分享行為有顯著之負向影響;經驗開放性、和善性及嚴謹性人格特質對知識分享行為有顯著之正向影響。其次,轉化領導及交易領導對知識分享行為均有顯著之正向影響。本研究進一步發現,神經質、嚴謹性人格特質對知識分享行為受領導行為之中介效果影響。依據本研究結論,提供具體建議給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加拿大研究所碩士生及台灣在職碩士生為對象,探討個人道德哲學、倫理與社會責任認知及企業倫理價值之關聯性。個人道德哲理會影響其本身對倫理與社會責任之認知。以往企業倫理價值被認為影響個人對倫理與社會責任之認知,隨著國與國之間互動活絡,企業倫理價值也應受到國家文化背景所影響。因此,本篇以國家文化背景差異較大的加拿大與台灣為比較,比較其個人道德哲理、倫理與社會責任認知及企業倫理價值之差異性。 隨著各國企業互動活絡,國家對企業倫理價值之影響,乃是十分值得研究之議題。本研究建構個人道德意識、倫理與社會責任認知與企業倫理價值間之關聯性模型,並加入國家文化背景之影響。實證結果顯示,個人道德哲學之提升有助於企業倫理價值之提升,此外倫理與社會責任認知影響了企業倫理價值。

  • 學位論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面臨醫療環境改變以及健保限制給付與政府財政緊縮等內部及外部壓力,促使其在2005年進行整合,整合後之結果受到全民關注。不僅是公立醫院肩負特殊使命與社會責任,擔任配合政府政策實行之重要角色,同時其財務來源,亦受政府預算之補助,其經營成效攸關政府投入之資金是否為有效運作。本研究運用財務比率與麥氏生產力指數驗證聯合醫院在整合前後之財務績效與生產力變動,藉此分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在整合策略之實行是否比之前更佳,能否在規模擴大與聯合營運下提升獲利能力。同時評估整合後之聯合醫院與位於同樣地理位置中之醫院是否更具有競爭優勢。研究結果指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之績效表現,在財務績效方面,雖然整合後低於整合前,與另外三家醫院相比之表現亦處於劣勢,但各項指標顯示整合後之財務績效已呈現穩定成長之狀態;生產力方面,整合前呈現不穩定狀態,但整合後之生產力已逐漸進步;效率方面,至97年已達到相對有效率,即和他院相比,投入資源已作最有效率之運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