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08.168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梭羅除了因為對自然的書寫及提倡生活實踐的人生觀聞名於世外,另ㄧ篇文章《公民不服從》亦建立了他在政治思想領域中的聲名。此篇文章為梭羅表達個人政治思想及其政治理念的經典之作。梭羅也是一位著名十九世紀超越主義論者,而欲探究影響其政治思想的形成因素為何,我們必須先了解梭羅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超越主義提倡人人應過簡樸生活且必須終於遵從自己的良心。梭羅的入獄以及充分表達其政治思想與理念的著作《公民不服從》也是因為梭羅秉持恪守個人良心原則所做的行動。服從良心的原則為梭羅政治思想中的核心思想,亦是檢驗對錯的最後評判。 因抗稅入獄而帶來的影響亦因為梭羅的政治著作《公民不服從》而持續發燒。它描寫美國南方各州邪惡的蓄奴制度以及此邪惡制度竟得以在美墨戰後獲得的新領地施行使得梭羅深惡痛絕。梭羅的抗稅入獄是一種公開反對違背個人良心原則的不正義法律。簡言之,梭羅相信個人良知凌駕於ㄧ切政府權力。梭羅認為決定政府政策的對錯根據是良心。假如失此依據,最終我們的良知道德便會因此變成麻木不仁。因此,梭羅導出人人皆有反抗那些要求他們違背道德良心而只效忠不義政府的權利。 雖然梭羅極力推廣良心的至高無上性且致力讚揚人之德性,實際上,要求人們致力遵從最高道德標準並不符合正常的人性。事實上,透過深入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在梭羅思想形塑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導致了理想的低可行性。當他強調道德絕對主義及服膺良心原則的必要性的同時,他卻忽略了政治現實以及社會中人對經濟的基本需求。這可能也是在實踐其理想時所遇到的根本困境。此外,梭羅絕對道德性理想也許和他忽略人們對其理想可行性的質疑有關,又或許和他無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拿捏得當有相當關連。 本論文共分五個部份。緒論部份說明筆者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限制以及研究架構。第一章介紹梭羅的生長背景及探討形塑其政治思想的影響因素。第二章分析梭羅的政治著作來探究其對個人自由的追尋、道德權力的實踐、政治思想和理想,及其自身對眾生的人道關懷。第三章除了指出梭羅政治理想中的問題與缺陷之外,也分析梭羅理想的可行性及討論其政治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最後於結論部份討論梭羅政治思想啟蒙影響後世的非暴力抗爭哲學所做出的貢獻。

  • 學位論文

由於毒品問題已經造成了對美國社會和經濟上的巨大傷害,美國政府因此結合各級政府、民間團體和各個社區的力量,要求全國一致努力,積極的打擊毒品犯罪並試圖降低毒品使用率。本文之重要目的在於探討美國毒品防制政策制定之起因、毒品防制政策重要內容以及政策施行後所產生的成效和回應。 本篇論文討論如下議題: 一、美國毒品防制政策的背景 二、美國小布希政府國內與國際毒品防制政策之執行 三、美國小布希政府毒品防制政策之缺失和影響 四、美國小布希政府和墨西哥的毒品防制合作 透過對國內外相關防制毒品危害書籍等各種資料之研析瞭解,美國政府實施之毒品防制政策雖已獲致相當之成果,但仍有可持續加強之空間及途徑,本篇論文的主要結論如下: 一、美國似可持續加強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和妥善的貧民戶救助配套措施,以從根本協助降低其國內之嚴重毒品危害。 二、美國反毒宣導和教育,係毒品防制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環,美國政府若能夠堅持善用反毒教育的力量,將會獲致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美國政府在預防國民使用毒品和毒品矯治的措施上,必須注重使民眾產生信任感,才能取得預防毒品危害之更大成效。 四、在國際合作打擊毒品走私方面,美國政府必須展現誠意和毒品來源國培養良好的互動和合作協商,以期建立全球共同打擊毒品走私犯罪之有效機制。

  • 學位論文

本論文主要是透過美國國務院所出版的美國外交關係,與甘迺迪政府時期的重要涉外官員與幕僚之回憶錄與相關外交期刊為其主要資要來源。主要運用個案研究法來探討一九六一年時,美國政府對於聯合國內的中國代表權爭議的解決方式,自緩議案更動為重大議題案的決策過程。運用艾里遜的決策模式加以分析。 在理性模式部分,甘迺迪政府選擇以重大議題案取代原有的緩議案,主要是因為重大議題案相較於其他如繼承國方案等選項,不僅能解決當時在聯合國中對於中國代表權議題屢採延宕討論的疑慮,更能消弭國內反對中共入會的聲浪。 在組織模式部分,由於當時國內一片反對中共入會的聲浪,加上甘迺迪總統本身亦不願意應允中共於一九六一年進入聯合國,加諸國務院傳統以來的組織文化往往是重視所謂的現狀,且對事務的看法多半採取保守觀點,因此國務院相較於國家安全會議,所提出的看法,儘管較無戰略宏觀的看法,卻能夠贏得總統的青睞。而國務院的主流意見,也影響了內部次級組織間的意見,使得較為偏向國務院主流意見的遠東事務司所提出的反對繼承國方案,相較於政策企畫處所贊成的繼承國方案更顯得可行。 在官僚模式部分,由於甘迺迪本身亟不願意在一九六一年應允中共進入聯合國,使得國務卿魯斯克被迫改變其『兩個中國』的看法以期能夠在決策過程中發揮其影響力。 本篇論文的主旨為:甘迺迪選擇以重大議題案取代緩議案,主要是因為重大議題案不僅能夠化解各國對緩議案是美國推延之計的質疑,更可以順應國內反對中共入會的要求。

  • 學位論文

本文藉由比較美國及台灣資訊科技解決方案供應商不同的全球化模式,以1.核心競爭力2.製造全球化模式3.行銷全球化模式4.組織整合能力等四個構面,探討戴爾、惠普、宏?痐庰媞茧孕|個個案,比較其全球化模式的優勢與特點,希望能提供學界及業界參考。 美國與台灣資訊科技解決方案供應商因本國市場的大小與成長潛力不同,因而在企業進行全球化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進入策略。從內銷市場規模分析,一旦企業所在當地市場規模比較龐大,對企業推動自有品牌相對有利。以美國企業戴爾及惠普為例,由於美國內銷市場規模大,在美國成為領先品牌後,要進一步進軍全球市場,相對來說較為容易。至於台灣企業發展品牌時,因為台灣內銷市場的規模不大,對有意推動自有品牌的企業而言,沒有足夠的國內市場可以撐起足夠的經濟規模,因此必須以全球為市場,比起美國企業更需要積極採取全球化策略。然而品牌行銷是有別於製造的專業,台灣企業雖以代工製造著長,以殺價及降低成本製造的「競爭結構」,雖造就了企業生存發展的機會,但這對自有品牌的推廣助力不大,自有品牌企業如宏?痐庰媞茈蕞n極的朝微笑曲線右邊的行銷發展,集中精力在附加價值更高的品牌經營與科技服務業,台灣企業必須在全球競爭的浪潮中找到對的營運模式方能獲利。 在研究四個個案後,本文發現美國及台灣企業在進行全球化時,符合義普(Geroge S. Yip)教授在《全球經營策略》(Total Global Strategy) 書中所闡述的全球經營概念與完全滿足一個市場的觀念是不同的,因此必須以全球整合來建構一個整體的全球策略。在尋求地區優勢以及獲得全球營運的經濟效率方面,也符合庫倫 (John B. Cullen) 及帕伯狄愛 (K. Praveen Parboteeah) 兩位教授在《國際企業管理》(Multinational Management) 書中所提的地區性優勢乃指跨國公司將其價值鍊的活動,如製造、研發、與銷售分散至其他更好或更便宜的地區。就全球競爭而言,廠商不只需要尋求有潛力的市場,更必須找到其「全球舞台」,以展現最好的價值鏈活動。同時採取國際策略的廠商會嘗試在世界各地銷售全球性產品並採取相似的行銷手法。而為了適應當地的顧客或文化差異,可能會對產品和行銷策略作一些微小的修改。 而在全球化潮流的影響下,使得國家與政府的決策力與影響力減低,跨國企業的影響力正逐漸增大。雖然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但為了追求成長,企業往往對自然環境過度需求,造成地球上許多生態失衡的危機,因此國際間要求跨國企業承擔起環境、道德及社會責任的聲浪遂與日俱增,重視環保與致力於成為企業公民也是本文四個個案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展望未來,企業要永續生存發展,除了降低成本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培育人才並善用全球人力、物力資源,方能創造價值、創意行銷、進而創新整合,提供企業源源不絕的競爭力,而要成為負責任且受人尊敬的企業,企業公民是未來不可或缺的企業發展重點方向。

  • 學位論文

論文提要內容: 美國從艾森豪政府時期開始逐漸涉入越南事務,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四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期間,艾森豪總統越南政策採取「越戰國際化」方針,給予法國龐大經濟與軍事支援,期待法國消滅越南共黨勢力,然而一九五四年越盟於奠邊府擊敗法國,造成法國勢力撤出越南。法國撤出越南象徵艾森豪「越戰國際化」策略的失敗,爾後美國利用日內瓦會議防止共黨赤化越南,並且在一九五五年支持吳廷琰在北緯十七度線以南建立越南共和國,艾森豪總統欲利用「爭取時間」策略幫助南越建國,因此美國與吳廷琰展開長達八年合作。 甘迺迪總統於一九六一年上任後,雖未全盤接收艾森豪越南政策,卻支持艾森豪總統不對越南採取軍事干預越南的精神。甘迺迪政府初期,美國東南亞政策焦點在於寮國內戰,使得美國對南越歷經數個月模糊態度。一九六一年五月美國副總統詹森造訪南越,詹森此行應允吳廷琰增加美對越援助,強化美國對南越之承諾。甘迺迪總統於一九六一年十月派遣泰勒與羅斯托前往南越考察,兩人探知南越內部獨立建國意願,建立獨立暨非共南越成為甘迺迪越南政策理想性目標,而兩人考察報告的中心思想「有限夥伴關係」成為越南政策務實性方針,「有限夥伴關係」方針乃避免軍事干預越南的最佳選擇。 美國越南政策於一九六一年年底確立方針後,華府開始尋求鞏固南越政府的方法,雖然艾森豪時期利用「爭取時間」策略為南越建立獨立自主政府,由於艾森豪與吳廷琰過度強調南越內部安全而忽略南越政治、經濟的發展,使得南越政府極度缺乏民意支持,美國於一九六二年規劃「市民行動計畫」、「戰略村計畫」兩項具體政策期望為南越爭取民意。南越在實施此兩項計畫的過程中,吳廷琰扭曲美國對此兩項計畫的原意,將此兩項計畫視為控制南越人民的手段,加上吳廷琰推動此兩項計畫過快,造成此兩項計畫無法達成其目的。華府在一九六二年除尋求鞏固南越政府的方法外,南越在一九六二年軍事方面有大幅度進展,使得美國對於南越抱持樂觀態度,甚至擬定階段性撤出駐越軍事顧問團,但是一九六二年年底美國駐越媒體大幅報導南越政府負面消息與曼斯菲爾參議員南越考察報告,替美國對南越情勢評估帶來變數。 美國與南越關係於一九六三年產生劇烈變化,由於南越內部佛教徒危機,吳廷琰處理佛教徒危機的反應與態度,讓美國與南越之間產生不信任感,南越社會內部開始動盪不安。同年八月二十四日國務院對駐越大使館發出一封支持軍事政變的電報,使得南越軍方開始規劃軍事政變,同年九月至十月,華府內部為是否支持吳廷琰展開一系列辯論,最後華府決定不積極支持軍事政變,並且給予吳廷琰挽救情勢的機會,然而美國卻未積極阻止南越軍方推動軍事政變。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初南越爆發軍事政變,吳廷琰政權遭受推翻,南越情勢急轉直下,甘迺迪越南政策未達成協助南越獨立建國的目的,美國與南越雙方皆需要為政策失敗負責。

  • 學位論文

本論文試圖以幾個層面來探討,安迪.沃荷為何以普普藝術為出發,從抽象主義的藝術轉入普普藝術,是什麼影響及改變了他的繪畫風格?其次,剖析藝術以及商業對沃荷來說,是否有著個別不同的意義?安迪.沃荷如何看待藝術商業化的問題。且沃荷童年時生活環境對於他日後的發展有何影響,以及幼年時期的病症遺留在生理層面以及心理層面的後遺症。進而了解沃荷畫風轉變的問題。 身處在大眾文化繁盛的社會,對於印刷技術有特別的嚮往,印刷是讓藝術傳佈的一種手段及工具,在這個前提之下,沃荷開始將他的畫風與印刷的技巧做某種程度的關連與結合。像是印刷機器般大量的複製,製造出如印刷般的效果,因而呈現的普普藝術質感。此外,一九六三年後沃荷開始從事電影事業,從電影對沃荷的重要性,來分析電影事業對沃荷整體藝術事業的發展有何關鍵。 最後由他人對沃荷的觀感,來探討沃荷在「銀色工廠」裡的角色,以及他如何利用工廠來推展他的藝術王國。另外,從沃荷對於藝術的看法與沃荷為何要將藝術商業化,由此,發掘他對商業藝術的詮釋,加以探討他的觀念,並輔以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進一步從事反思與批判。

  • 學位論文

本論文將就美國近三十年來最重大的聯邦選舉改革法案-麥肯與范戈法案(The McCain-Feingold Act)進行深入剖析。提案的參議員麥肯(John McCain)與范戈(Russ Feingold)矢志淨化聯邦選舉,矯正利益團體以政治獻金賄賂聯邦公職人員的不當行為。自一九九O年代開始,政黨擅長使用「黨務建設」的軟錢資助聯邦選舉,企業界和利益團體也樂於捐助鉅款,藉以和總統與國會議員拉近距離,以介入公共政策的制定。麥肯與范戈法案的立法過程備受責難,適逢美國政壇爆發多起政治獻金醜聞,龐大的輿論壓力衝擊白宮及國會,才使得反對立法的勢力瓦解。麥肯與范戈法案的首要改革對象為:「軟錢」(soft money)、「獨立支出」(independent expenditures)和「議題提倡」(issue advocacy)。二OO四年美國總統選舉為麥肯與范戈法案生效後的首次聯邦選舉,筆者藉此檢視法案的施行成果,並進行初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