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34.87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全民國防教育自99學年度起,列為高中(職)學校一年級的必修科目,針對學分數的降低,授課時數的減少,欲從第一線執行的軍訓教官瞭解其工作意見,以提出精進作法。 本研究透過訪談,瞭解軍訓教官對於課程名稱及授課內容、學分數及授課時數、學校支持開設選修的程度、軍訓教官在校園的定位、教師資格取得的必要性、影響學生學習成效及興趣的原因,以及多元活動結合授課的作法等看法及建議作為。 研究顯示,過半的受訪者對於課程名稱的改變與內容的規劃,抱持肯定的態度。更甚者,受訪者反而結合更多元的教學活動,透過不同方式來宣導全民國防教育理念,以求在教學領域上更顯精進,以補足學分數降低、授課時數減少之差距。 唯現行作法雖不影響軍訓教官的授課資格,但在法源上未賦予軍訓教官取得教師資格,其擔憂未來的校園定位之不確定性,反而是軍訓教官深埋在心中的顧慮。

  • 學位論文

兩岸政治對立已逾一甲子,雙方的「和解共生」過去在臺灣被視為投共賣臺的解讀。但在2008年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後,雙邊人員交流與互動,卻開啟了新的模式-洽簽兩岸經濟合作協議、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甚至帶有高度政治意涵的大陸學生,也得以自2011年起來臺就讀大學。 開放陸生來臺就學的原因,除了臺灣內部正面臨少子化與生源外流的危機之外,透過青年學子的交往互動,緩解兩岸對立則是長程願景。然而,大陸學生出國留學的管控,是大陸官方對臺政策的整體實現,其計畫性的推波助瀾,正是維繫成敗的關鍵性因素。 本研究有別於過去相關文獻的論述方向,從大陸對臺政策的角度切入。希望藉由大陸對臺政策的剖析,更加理解開放陸生來臺對臺灣整體的助益與衝擊,繼而提出相對客觀的結論與見解,以提升本研究的運用價值。 經由大量資料的蒐集與辯證,本研究發現,「惠臺」為現階段大陸對臺政策的主軸,其意在改變臺灣民意。內容包羅萬象,舉凡能積極形塑正面意象者,對臺「讓利」在所不惜。而大陸學生來臺就學的放行,亦為此一意涵。 因此,臺灣的執政者應深刻理解,並將此一政策納入整體大陸政策規劃,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面對兩岸教育互動。同時,釐清招收陸生的政策目標,在兼顧國家安全下,以臺灣優先為考量,並考慮彼岸實際效益,才能達成雙贏局面。

  • 學位論文

印度與中共同為發展中大國,為了確保持續發展之支撐條件和有利的戰略環境,雙方在許多議題上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和衝突,包含能源需求、地緣戰略、邊界主權、西藏問題、反恐活動、水資源等。 近年中共在經濟與軍力提升後,展現對其核心利益強烈捍衛的意志,顯然對軍事與安全之認知與作法已有相當調整,恐將對包含印度在內等國家爾後與中共之互動關係增加不確定因素。 在中共和印度的各自崛起過程中,由於互動過程中所滋生的矛盾性亦逐漸浮現,包含印度洋海線安全、能源戰略、西藏問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次、水資源發展、恐怖主義活動、邊界劃界、經貿互動和軍事安全等,勢必成爲雙方無法迴避之議題,可能存在競爭、合作、或是合作中有競爭、或是競爭中包含合作等各種面向,除會影響雙邊關係發展的進程,亦可能對南亞及亞太區域甚至是全球的情勢,産生深遠之影響。

  • 學位論文

21世紀全球化〈globalization〉世紀,也是遷徙的世紀。經濟、技術與文化及資訊,快速往有利可圖地方集中。勞動力人口亦在全球化下,從低度發展國家〈underdevelopment〉遷移至相對發展快速的國家,去從事工作以尋求希望,故不同國籍,膚色及文化的工作者會在一起工作並不奇怪。台灣也因國人受教育程度提高,工作價值觀念改變及產業結構轉型,又面臨土地及工資成本持續上揚等因素影響,導致危險、骯髒及辛苦工作嚴重缺工。使產業再也無法憑恃島內廉價勞動力的優勢競逐,產業外移出走成為趨勢。故引進外勞協助紓緩勞動力短缺問題,仍是政府使產業能根留台灣政策之一。 自1989年10月開始,台灣以「十四項重要工程人力需求措施因應方案」首批引進泰國籍外勞。1992年就業服務法通過,正式確定了台灣的外勞政策。於是,在營建工地、捷運車站、醫院、社區公園或街坊鄰居都可看到外勞的身影。截至2011年12月底在台藍領外勞人數有42萬5,660人。外勞約佔國內勞動力3.5%,是原住民勞動力的2倍。迄今外勞人數每月屢創新高,是否會影響國人就業權益?又2012年2月開始,外勞工作期限再延長從9年至12年,應可預見未來外勞的管理問題將會更趨凸顯。另馬英九政府2008年5月20就任後,兩岸關係從對峙到經濟融合,持續增溫下是否會開放大陸勞工引進?除非我們不再追求經濟成長,否則外勞仍是一個無法避開的大課題。 雖外勞政策係由中央所制定,但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基於地方自治權限,執行外勞管理的方式也不一。因台北市為首善之區,外勞人數佔全國第四大,深具指標性作用。故本研究以台北市對外勞的管理政策作為探究,冀期能提供其他縣市辦理參據,增強外勞引進正效益。

  • 學位論文

冷戰結束後,國際環境朝向和平的秩序發展,在鄧小平「韜光養晦、絕不當頭」對外發展戰略思維指導下,中共深知若沒有穩定周邊安全環境,便無法實現其和平發展之目標。東南亞國家不論從歷史、地緣或是社會文化等層面來看,與中國有著密切的往來。然隨著九一一事件爆發,美國調整全球戰略布局,並藉反恐重返東南亞地區,而印度「東進政策」亦對中共西南邊境產生壓力,加上國內經濟快速發生,石油需求量不斷攀升,維持穩定油源管道成為中共重要課題之一。在內外部因素影響之下,具戰略地緣位置東南亞國家,已成為中共積極拉隴目標,故胡錦濤時期,藉由政治上參與東協多(雙)邊對話與組織,經濟上成立東協十加一自由貿易區、開發次區域經濟合作,安全上緩解南海主權爭議、強化雙方在傳統與非傳統的安全合作等等作為,來突破美、日、印等大國包圍與遏止。 對東協國家而言,既需要中共廣大市場來帶動區域內經濟發展,惟又深怕中共國力提升對此區域產生威脅,故部分成員國藉與美國、日本、印度與俄羅斯保持密切互動,以牽制中共對區域之影響力。所以東協與中共之互動,存在著既積極又保守的態度。臺灣面對東亞區域整合趨勢,為避免產生邊緣化危機,政府應更採取積極作為,透過ECFA、TPP等合作來增進與東協國家互動,確保國家整體利益與安全。

  • 學位論文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有以下3點:(一)中共國防白皮書之重要性為何?(二)中共國防白皮書之「變化」為何?(三)中共國防白皮書之「戰略意涵」為何?   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內容分析法」為主,對所假定或預期事項,運用所蒐集資料進行陳述與比較;而以「文獻分析法」為輔,透過蒐集官方新聞、專書、期刊、報紙、論文及網路等資料。另以一手資料為主、二手資料為輔來進行研究。   檢視國內及國外學者與專家,對於中共國防白皮書所發表的相關文獻中,發現其中並未對「歷部」(1998至2010年)國防白皮書進行研究與分析,並進一步研判其「戰略意涵」,然而,這就是本論文所欲填補之處。   本文的研究是將中共歷部國防白皮書,區分為4個部分(國外、兩岸、國內與軍事)、13個方面及43個議題,加以比較、探討、分析與綜整之後,進而歸納出中共國防白皮書之中的戰略意涵。   本文的研究成果,發現「中共國防白皮書之戰略意涵」有3點:第一、國家戰略:必以全爭於天下;第二、軍事戰略:致人而不致於人;第三、對臺戰略:以大事小保天下。

  • 學位論文

人類各歷史朝代傾頹、滅亡的教訓如叛國、洩密、出賣等行為,均能影響國家之整體安危,而這些危機的發生,常是關鍵人物遭金錢收買,女色引誘所導致。以現今法律觀念衡量,「金錢所引誘」的犯罪就是「貪腐」,亦即貪污腐敗能影響國家安全,而軍事貪腐之發生,亦對國防安全上有極大的影響,屬於非傳統安全觀之範疇。 從1998年至2012年以來,我國政府各層級公務員之貪瀆到商業界之企業貪腐(背信、侵占、掏空資產等,如中興銀行、力霸公司等弊案)等弊案相繼爆發,均影響到國家軟實力之提升,實質上有影響國家整體安全之可能。尤以高階軍官所涉及之貪污弊案或間諜案件爆發,造成國軍形象大跌。甚至亦有軍人買官之傳說,導致軍人武德、紀律、操守、廉節令人疑竇,故藉研究本題目,冀望能釐清軍事貪瀆弊案發生之原因,並提出可行之防制對策,提供有關單位作為參考。 本論文共計6章,第1章為緒論,論述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說明軍事貪腐與非傳統安全觀的概念,並論述貪瀆與國家綜合實力之關聯,軍事貪腐對國家安全之影響,作為本文研究之基礎。第2章則就犯罪學理論及白領犯罪之定義、類型及成因,對貪瀆犯罪作系統性說明,並歸類軍事貪腐行為,屬於軍中犯罪次文化。第3章則對近十二年來所發生之重大軍事貪腐弊案,進行分析,以提列為本論文之研究建議。第4章則以國軍防制貪瀆之作為進行檢討,瞭解國軍現階段防制貪瀆策略與作法,軍中肅貪組織暨防制之道,防貪所面臨的瓶頸,評析其可改進之處。第5章提出防制對策的芻議,並說明我國軍事設備採購之相關程序,軍火商類別,說明國防採購易生弊端之處,期以良善之制度,可行之政策,落實軍中防貪之目標。第六章為結論,探討本論文研究之發現、心得與啟示。

  • 學位論文

中共1978年開始推行「改革開放」,先後採用「引進來」、「走出去」政策,創造了舉世耀眼的經濟奇蹟。中共在經濟長足進步及迅速累積財富後,接著推行「軍事現代化」,目前中共的國防經費額度僅次於美國,更加深世人對「中國威脅論」的疑慮。中共雖然一再表明採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用武原則,但中共現階段軍力現代化目標為全力研發「不對稱作戰武器」,其目的係為執行「反介入」戰略,以削弱美軍在中國大陸周邊地區行動能力,尤其J-20戰機的試飛成功更舉世震驚。 現代戰爭特別注重空權的掌握,没有空權即無法確保三軍行動自由,故美軍將軍事戰略特重「空海作戰」。美軍推動「空海一體戰」主要目的是,如何戰勝中共部隊,在亞太地區部署F-22係以其空優能力擔任作戰先鋒,在歷次東亞地區發生區域衝突時,美軍均以F-22進駐或參加演習,平息可能發生之爭端,憑藉的就是目前該型機無人能比的制空作戰能力。 「空海一體戰」分成兩作戰階段,而其關鍵重點為「致盲」作戰,就是要摧毀敵人觀通系統, F-22戰機可藉「隱形、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能力及超級信息優勢」等性能,掃除在空域內的高性能敵機,並以攜帶之精密炸彈對敵防空重心完成攻擊,擔任「踹開敵國大門及攻堅」任務。F-22為當今世界最強之戰機,目前各國均不敢輕視其戰力,因此能扮演「戰略威懾」之角色。

  • 學位論文

1996年間,臺灣制定《洗錢防制法》,2007年間,中國大陸制定《反洗錢法》,此時國際環境興起打擊恐怖主義活動、跨境犯罪等,以及國際反洗錢組織FATF、APG等亦針對洗錢內容大幅修訂,並逐年影響中國與臺灣的修法走向。由於兩岸關係的變動同時牽引兩岸法制的互動,2008年政黨輪替馬英九總統上任以後,兩岸關係逐漸改善,民間及官方各項交流也逐年增加,直到2011年10月間,馬總統任內推動7次江陳會及多項議題的簽署,尤其第3次江陳會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使得兩岸刑事司法互助之共同打擊犯罪政策能即刻啟動,其中兩岸司法互助協議所簽署內容中,有特別提列合作打擊「洗錢」犯罪,這項攸關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功效之合作事項,將有助釐清雙邊執法單位的角色,加強抑制跨境犯罪的猖獗,以及減少不法利得流竄兩岸藏匿的可能,因此本論文研究要旨,亟欲比較兩岸在防制洗錢之法制面、執行面等不同處,側重兩岸執行機構如何有效擱置敏感爭議,全力合作進行防止洗錢活動,並建構適合兩岸司法機關之合作平臺與對口。 本論文的內容,主要分為6章,第1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研究動機、目的、架構與研究限制等,並有相關名詞與概念的介紹。第2章為比較兩岸洗錢法規的沿革與意涵。第3章是從執法單位的作法切入,比較出兩者之差異性。第4章則分述國際、兩岸洗錢犯罪的發展趨勢,從個案解讀洗錢犯罪的實務態樣。第5章是以兩岸司法互助協議內容為基礎,探究兩岸合作管道與互助模式之建構。第6章為結論,綜整前述5章內容比較,做出研究心得與建議,企盼能提供兩岸有關單位擬定兩岸刑事偵查作為之參考。 兩岸關係難脫離全球化的範疇,相對從國際政治的角度看詭譎多變兩岸關係,仍存有不同的解讀空間。然洗錢犯罪的特性又存在跨境、跨區的特性,因此,兩岸洗錢犯罪的模式自然基於兩岸執法單位漠視及司法管轄空窗期等利多因素,能尋得最為隱密、風險最低的方式進行,故兩岸執法單位合作打擊犯罪已勢在必行,且要根除犯罪的源頭,必得清除犯罪分子的不法利益。有鑑於,洗錢犯罪是諸多重大犯罪後段犯罪行為,犯罪分子獲取不法利益之目的,是盡可能隱匿犯罪所得,故儘管兩岸在共同打擊犯罪上有所斬獲,後續執法單位於追蹤黑錢的最終落腳點時,最後仍會遭遇兩岸法規、政策及執行等層面的阻礙,削弱雙邊偵查能量。洗錢犯罪與執法成效是相對的,單邊弱化,另一側即茁壯,相信當兩岸密切交流後,帶動人力、物資及資金大幅流動時,兩岸洗錢犯罪的數量也必然遽增,為解決兩岸犯罪問題,且同時追查洗錢資金流向,兩岸執法機關必須得建構一套合於兩岸發展之合作模式。准此,為避免主權爭議的框架下,若兩岸權責單位擇取全球治理的概念,支派或培養第三部門並適時賦予官方性質,以避開雙方主權的敏感性,且當雙方皆默許互派半官方代表時,談論的議題可塑性高、代表性大,從合作的立場,再由個案的累積,一旦破案及偵查成效持續開花結果時,相信能為兩岸專責打擊洗錢單位墊定厚實的合作平臺,對於未來開展其他議題的合作,也能起帶頭之效。

  • 學位論文

和平與發展是當前兩岸共同的語言,兩岸關係正常化則對和平與發展有正面助益,不僅是實現兩岸互利互惠的關鍵與基礎,更是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基石,同時也是國際間最大的期望。 本文嘗試透過國際關係建構主義的無政府文化與身份、認同、國家利益等的角度思考,探究兩岸在「九二共識」的認知與前提下,促使兩岸進入協商、互動時代。藉由建構主義之達成必要條件的「自我約束」,與充分條件之「共同命運」、「同質性」與「相互依存」配合下,建構兩岸的集體身份-「中華民族」,呈現臺灣的客觀的國家安全利益,同時再透過人民的力量由下而上,支持決策者的主觀利益,進而產生對外作為-兩岸信心建立措施。運用此論點分析,一方面檢視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現況與困境;一方面期望應用建構主義理論與兩岸特有的共同認知-「中華文化」相輔相成,以持續互動、建構結構、凝聚認同突破兩岸目前的「安全困境」,期能創造兩岸和平的新時代,並共享和平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