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41.6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2013年習近平與李克強分進合擊出訪東南亞,正是在展開習李體制政治新局時,為其拓展東協外交關係奠定深厚的基礎,塑造互惠格局的重大外交行動,並積極向各國推銷高鐵,已與多國達成合作協議,此做法也被媒體稱作「高鐵外交」成為中共繼乒乓外交、熊貓外交後,新啟動之另一外交形式與戰略。 東南亞國家一直以來都是中共重要的貿易夥伴,也是中共極欲拉攏以制衡美、日等國勢力的重要區域,是其總體外交戰略中相當重要之一環,改革開放後,中共以經濟建設為施政中心,鄧小平乃提出「和平與發展」理論,推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江澤民主政以來,中共標舉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習近平接掌中央總書記一職隨即提出「中國夢」之意旨,基於地緣政治及國家利益的考量,致力推動與周邊國家的外交,希望維持持安定和平的周邊國際環境,以全力進行經濟建設,而有利其發展。 中共「一帶一路」提出後,明確形成與亞洲、歐洲、非洲之陸路及海路合作。陸路部分,中國大陸重視鐵路建設,尤重視「泛亞鐵路」南段(以雲南昆明為起點,新加坡為終點之高鐵或鐵路路線,途中經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寮國等國家),期藉以強化「一帶 一路」效益。本文嘗試透過中共在東南亞地區爭取的高鐵合作機會並與日本競標高鐵工程,剖析目前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及影響。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探討臺灣因應恐怖主義威脅之反恐機制研究,近年來,恐怖主義的威脅行動有了快速進階的成長,世界各國應放棄以往的傳統思維,全面解析恐怖主義為何會在短短時間內,造成全球如此重大的傷害,臺灣地處東亞地區之要衝關鍵地位,實在不可等閒視之,這是本論文之研究動機及目的。 臺灣雖因國土無和他國接攘,恐怖主義的威脅對我尚無重大進展,惟因為兩岸政治分歧的關係,無法參與許多國際性組織,連帶影響在情報方面的取得,無法立即有效因應,幸而,我們依舊與世界主要國家保持非官方的密切聯繫。 近年來,我國也因應恐怖主義威脅日益加劇而強化自身防禦能量,本論文也將相關法令、措施、作法加以條列式說明,並提出個人研究看法,作為以後研究相關議題的研究者參考。

  • 學位論文

南海主權是目前世界上涉及國家最多範圍最廣,情況最複雜的國際爭端。雖然美國是南海的域外國家,但是,南海情勢的發展關係著美國的核心利益,除了在東南亞地區厚植其戰略資源外,更要確保美國的航行自由,並鞏固自身在亞太地區的霸權位置,更進一步藉此遏制中國日漸上升的地區影響力。 2011年歐巴馬宣布美國新的「重返亞太」戰略,強調將在亞洲地區投入更多的外交、經貿及軍事資源等,對南海問題採取積極干預的態度,逐步將其推向地區化和國際化。因此,南海問題逐漸與美國的亞太政策掛勾,美國行政部門相繼表態,提出插手南海問題的政策聲明。其中,歐巴馬南海戰略的成效取決於其「亞太再平衡」政策。本文主要探討2009到2016年歐巴馬總統任內的美國南海戰略方針與具體作為,著重探討其第一、二任時期南海戰略差異性。 相較於第一任總統任期,在歐巴馬第二任期當中,南海議題的重要性急遽上升。為因應中國在南海的島礁軍事化,歐巴馬政府採取多元手段以施壓北京,其中最引起外界關注之舉,莫過於支持菲律賓採取國際仲裁途徑解決南海問題。之後更強勢要求各方禁用武力,重申以和平手段解決爭端,並呼籲北京當局與國際社會應支持仲裁結果。研究結論如下:(一)美國重視南海資源,介入紛爭導致區域危機升高。(二)美國重返亞洲目標在制約中國力量。 總之,歐巴馬支持周邊南海聲索國經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解決南海主權爭端;並與東協成員國共同合作來遏制中國。中國與美國在南海爭端的較勁,正是兩大強權競合的縮影,再加上中國加速在南海海域軍事化建設、周邊南海主權聲索國無法達成共識,紛爭不斷更是激化南海問題。美國與中國兩大霸權的擴張,必將發生權力衝撞,導致未來美中關係及南海問題的解決增添變數。

  • 學位論文

兵役制度的改革,關係著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自二次波灣戰爭後,因應作戰形態的變革、高科技武器的研發製造,以及台海防衛作戰的戰略指導,使我國在國防政策訂定,有關兵役制度的部分,也做了相當幅度的調整,開始朝向募兵制---職業化、專業化的「精兵」路線。 本文,是以探討我國推動募兵制之後,對後備戰力造成的影響,說明兵役與動員同為建軍備戰兩大支柱,影響後備戰力組建甚鉅。本文將以美國、日本、韓國、以色列等國的兵役制度為例,並以系統動態學質性分析探討募兵制對後備戰力的影響,供我國參考。 最後,以南部地區後備指揮部所辦理教育召集訓練教召員問卷調查為例,探討退伍召員服役時役別對其戰力之影響,經分析結果得出政府實施募兵制度後,志願役退伍之教召員在教召鑑測的合格率指標相較於義務役退伍官兵為佳。故在我國推動募兵制之「精兵政策」目標,是可達成提升後備戰力之效果,但因台灣面臨「少子化」,且國人從軍意願低落,因此建議我國兵役制度可採「徵募並行制」,不但可有效提升後備戰力,且可有效應付外在的威脅。

  • 學位論文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石油的使用,主要集中於照明、潤滑及醫藥方面。而近代石油則被作為能源及化工基礎原料的來源,滿足人類對於取暖、動力及非天然材料的需求。因為石油的特性及人類對它的依賴,導致近二個世紀以來,人類為爭奪石油,發生多起戰爭,足見石油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 2005~2009年及2010~2016年是近年國際石油價格發生劇烈波動的二個時期,本文以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國際建制」、以及經濟學上「寡佔市場」的「卡特爾」理論,透過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在這二個時期,干預油價的案例,來探究其能力、使用方法,以及干預無效時其如何自我調整。 研究獲知一位資源雄厚的調節者,可有效維繫一個運作不佳的國際建制。此外,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主要透過調節石油的供應量,來影響石油的價格,倘效果不如預期,則藉「加大調節幅度」、「延後決定成員國增減產配額」及「協調非石油輸出國家組織(Non-OPEC)產油國共同配合」等方式,作為因應。 美國川普總統為降低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揚言擴大探勘、開採美國境內石油,以及推動頁岩油產業,亦可藉由本研究,獲知川普能否成功,關鍵因素在於降低頁岩油開採成本。此外,本研究之結論亦可作為台灣規劃國家石油政策的參考。

  • 學位論文

南海囿於地緣政治、豐富資源以及位處航運樞紐等因素,而深具戰略價值,牽扯到許多國家的經濟生命線,也因此南海問題高度受國際社會關注,更導致美、日等域外國家介入南海問題。中共十八大之後,習近平積極地將中國的能量深入海洋,以更為多元化的作為與手段,來面對聲索國之間的互利合作與共同開發,更運用中國漸次成長的海上執法、軍事力量應對來自域外國家的挑戰與干擾。 本論文係採用文獻˙分析法及地緣戰略研究途徑,蒐整中華民國、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官方、學者、媒體資訊等方面資料,以探討習近平時期中共在南海區域的經營策略與軍事行動,並研究南海聲索國的主權聲張及其政策性作為,另對域外強權國家因戰略及經濟利益因素而介入南海區域糾紛所做出的相關舉措進行研究分析。 經研究後發現,在習近平執政時期,中國因為經濟的持續成長,也因為向外擴張的國家利益所影響,海洋強國的目標已然成為國家政策重大方向,然也因為中國在南海區域不斷的進行島礁建設、海上執法力量擴展,試圖以永興島、渚碧礁及黃岩島三點作為南海戰略三角,俾利其兵火力投射,藉以實現其南海內海化的最大戰略目的,因而造成區域內國家的惶恐與不安,擔心因而引發區域安全的顧慮,特別是聲索國,更以多方合作的方式企圖與中國共同開發南海資源,以期爭取國家最大利益。 日本、印度、澳洲等國也都因各自不同的利益驅使以及政治利益考量,從而順著美國各階段亞太政策的引導下而踏進了南海糾紛的棋局之中,而中國為確保其國家在南海的核心利益,藉由經濟、外交、政治及軍事等方面手段,用以凸顯自國在南海軍事存在、執法存在與實際存在等強勢作為,來作為擁有南海主權宣示的事實,在如此軟硬兼施的模式之下,中國未來在南海的經略作為上,將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與主導權,以確保中國在南海的核心利益的最大化。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係鑒於南海仲裁案後,兩岸不約而同拒絕接受南海仲裁案的結果,及重申對於南海的主權伸張;檢視討論許久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進而探討可否因仲裁案關係從南海議題發展作為基礎來實行,爾後拓展至兩岸在台海之間。 目前在國際間簽訂軍事互信機制除歐洲部分國家外,另在冷戰期間美、蘇簽訂《美國政府與蘇聯政府間防止公海及其上空意外協定》;中、美之間簽訂《美國國防部與中國國防部間建立加強海上軍事安全磋商協定》、《中美關於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及《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的諒解備忘錄》等,以單純的軍事角度及立場簽訂,避免國家的政治角力干涉軍事,使協議單純化不受國際法及國家的約束。 兩岸關係發展至今發展熱絡,而南海區域為兩岸的利益,雖然兩岸彼此間政治、經濟、軍事已不對等,但若單純以國防部門簽訂南海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先行建立此區域間軍事階層熱線,是對南海區域安全穩定的一種貢獻,及對當地駐軍保障,將來在拓展及台海間,更是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及民眾生活安全。

  • 學位論文

習近平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後隨即提出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構想「中國夢」,也是中國共產黨第五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理念。更在 2013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中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後,於同(2013)年9、10月分別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演講及在雅加達與時任印尼總統蘇西洛舉行會談時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之倡議(Initiative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簡稱一帶一路。 而「一帶一路」之倡議係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沿著陸上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發展中國和東南亞、南亞、中東、北非及歐洲各國的經濟合作關係,並藉此加強沿路的基礎建設,使投資貿易的便利性能有效的提升,進而建立高優質、高規格的自由貿易網絡,讓沿線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其周邊各國政治互動更為信賴,人文交流更加的廣泛。 然綜觀現今世界各國經濟皆因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致經濟蕭條、復甦緩慢,各項經濟建設發展均發生窒礙,然儘管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改變,仍難以精進及改善,所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而習近平眼見國內產能過剩對中國國內整體經濟的運作造成了很大的問題,且出口國亦為單一且狹窄,反觀美、歐、日皆占據出口的重要位置,以致中國能夠增量空間更為縮小,為加速啟動國內消費難以推進的情況,遂通過「一帶一路」來開闢新的出口市場,並利用累積外匯儲備作為拉動全球增長的資本金,同時透過資本輸出來帶動過剩產能。 宥於「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第一個世界性戰略倡議,「一帶一路」旨在開拓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為能發展中印兩國關係提供新的契機。2015年3月,隨著「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的頒佈,「一帶一路」建設由提倡轉為執行階段。在現有的中印關係機制下,中印之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由於在戰略上互信不足、經濟上安全顧慮以及邊界糾紛等問題仍然影響著中印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基於「一帶一路」戰略背景,針就了印度對一帶一路政策評估,接著研析了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印關係之互動,主要包括中印的歷年來的衝突及互動的現況、中印政治關係的發展、中印經濟交流的發展、中印軍事作為的發展等四個面向,然後分析了中印關係未來的機遇與挑戰,並對中印關係的展望。

  • 學位論文

本論文研究目的包含「瞭解習近平主政時期2012-2016年強軍夢下兵役制度之歷史背景」等四項,藉由研究中共兵役制之歷史演進、改革因素以及內涵與發展各層面運用情形,以及所造成後續兵役制度改革影響等等,著眼於習近平主政時期強軍夢下戰爭觀的調整與中共新軍事事務革命的衝擊等面向。本論文所蒐集之相關參考資料區分為「中文專書」、「英文專書」兩部分;「中文專書」依主題與內容,區分為「對強軍夢下兵役制度改革的論述有關之專書」、「兵役制度論述有關之專書」、「中國新軍事事務革命之探討專書」、「與本論文研究有關之期刊與論文」等四項。 本文研究題目,以國內外現有相關文獻之研究成果,供撰者文獻評析研究所需之參考資料,期能深入主題,發掘習近平時期強軍夢下兵役制度的內容、影響與結論(包含「總結與檢討」、「心得與啟示」、「未來發展與研究建議」等三部分)。 藉由本論文之研究的經驗與心得,作為提供我國軍對中共兵役制度沿革、改革情形之參考。另外藉由本論文之研究成果,希冀本研究之完成,能提供後續研究參考。

  • 學位論文

中國與北韓從韓戰以「抗美援朝」戰爭中書寫了中國與北韓關係史上重要的一頁。北韓與中國不僅互為重要鄰邦,在地緣政治上,中國更將北韓視為與美日韓安全同盟的戰略緩衝地帶,以及「中」美在東北亞戰略角力的平衡點。由於北韓金正恩上任後仍以發展核武,敵對美國,在習近平第一任期中面對國際情勢轉變及北韓核武的影響,中國與北韓從傳統關係轉變為正常國與國的關係。 本文研究中國與北韓關係發展及淺析從中國與北韓關係轉變及互動之中,得以了解到在國家安全與核心利益之外交戰略的運用,以另角度分析臺灣未來可因應不同外交戰略的應處。未來正在進行式中的南北韓元首峰會及川金會中,北韓又將如何承諾朝鮮半島無核化主張,值得未來觀察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