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76.66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透過財政學調查,能洞悉一家公司投資政策所帶來的效。Fazzari, Hubbard, 和 Petersen (1988)為研究投資與融資限制關係的先驅。他們提出了以經驗為依據的證明,對有融資限制的公司來說,投資現金流的敏感度確實高了許多。而這篇文章的主旨為說明公司層級對內部現金流投資的敏感度與財政發展影響。2928家台灣製造業者重回台灣經濟新報財經資料庫。 從1986到2012,研究持續了26年,根據前述的代理委託書及投資及現金流調整的變化,案例被歸納為-「高投資對現金流量敏感度」、「負投資對現金流量敏感度」與「投資對現金流量不敏感」。依照經驗所提的結論與美國團隊所提出的結果一致。此外,從規模、市場對賬面比率、營收成長、槓桿操作、有形資產、債券評級皆為決定現金流敏感度的重要因素。

  • 學位論文

本文將以基本面分析Graham價值投資法作為選股的投資策略,並應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價值投資股歷經金融風暴後是否仍能帶來異常報酬。另外,考慮金融風暴過後整體市場的改變。本文在金融風暴事件前後兩段期間皆個別採價值投資法選股,並使用買入持有策略觀察績效,分析事件前後兩段期間與大盤相較之報酬,觀察金融風暴事件是否對價值投資策略產生影響。首先應用事件研究法去比較金融事件前後,台灣證券市場前9大市值產業選出的價值投資股是否在發生金融風暴後與大盤相較之下仍能帶來異常報酬。另外,於事件前後兩段期間各別採價值投資法挑選出股票,並取同期間的大盤指數,應用買入持有法觀察績效表現。本文研究結果發現在風暴前選出之價值股並未在事件發生後有表現優於大盤的績效,而比較事件發生前後兩段期間各選出之價值股,顯示在金融風暴後的環境下,採用基本面價值投資策略,更能挑選出表現優異之股票。

  • 學位論文

如果市場上有交易者交易行為與造市者相仿,他們會對臺指選擇權市場之流動性帶來怎麼樣的影響?本文定義此交易行為為頻繁交易者,其篩選條件為成交筆數多且留倉時間短,然後觀察頻繁交易者之成交量對於市場相對價差之影響。 經本文統計,頻繁交易者一分鐘之委託單裡約有86%為刪改單。且平均一位頻繁交易者之委託單量約為平均一位非頻繁交易者之400倍。因此,本文接著探討頻繁交易者之刪改單對於市場流動性之影響。此外,本文更進一步將頻繁交易者分成存在非人為下單以及不存在非人為下單兩種頻繁交易者。 研究結果發現當頻繁交易者之成交量上升時,顯著的使得市場相對買賣價差縮小。而且不論是人為下單或者非人為下單之頻繁交易者,皆可以使得市場相對買賣價差縮小。在刪改單部分,本文發現不同以往之結果,雖然頻繁且存在非人為下單交易者之刪改單可改善市場相對買賣價差。但是,頻繁且不存在人為下單交易者之刪改單會使得買權買賣價差擴大!最後,本文發現不論是何種類別之頻繁交易者皆會使得非頻繁交易之市場成交量提升。

  • 學位論文

本文主要探討頻繁交易行為對於期貨市場流動性的影響,根據Hendershott, Jones and Menkveld (2011)之實證模型套用於臺灣加權股價指數期貨,藉由委託單下單時間間距對頻繁交易行為定義,透過臺灣期貨交易所提供之日內期貨委託檔與成交檔資料重建揭示簿,並由最佳一檔買賣有效價差以衡量市場流動性,試圖看出臺灣期貨市場中頻繁交易行為是否有助於增加市場流動性。由於各類投資人所掌握之資訊與技術不同,為觀察出彼此間之差異,故更深入探討頻繁交易與非頻繁交易之各類投資人之會受何種市況因子影響其提供流動性。 研究結果顯示,頻繁交易的確有助於增加市場流動性,並解析頻繁交易之各類投資人幾乎都能使市場流動性提高,而非頻繁之各類投資人則會使市場流動性降低。而進一步解析各類投資人之流動性供需後,我們發現頻繁交易的自營商在市場高波動時大部分為流動性的消耗者,而頻繁的機構投資人在掌握委託單不平衡之資訊後,即可能觸發此方向性的下單以賺取報酬,因此產生流動性需求。

  • 學位論文

過去的研究如Chang et al., (2010)曾指出,選擇權的交易量隱含了標的資產的未來波動資訊,本文因而沿用其研究架構,使用台指選擇權之加權波動淨需求,進而觀察各類投資人是否擁有對台指期貨未來實質波動率的資訊。投資人則分為散戶、外資及本土法人三大類,並針對不同的時間區間(5秒、10秒、30秒、60秒、120秒)來進行分析。此外我們使用Holowczak et al., (2014)所提出的方法,使用特定的資訊加權方式,並根據選擇權合約內容將選擇權合約資訊進行加總,並與未加入資訊權重的預測能力進行比較,探討此加總方式是否可以增強對期貨波動率的預測能力。 本文研究證實,當加入了特定資訊權重之後,與未加權前相比發現散戶與外資在選擇權市場的交易行為可使波動率預測能力有明顯的提升,而本土法人之預測能力則無明顯提升。因此我們認為,擁有市場波動資訊的投資人在加入資訊權重後可以使波動率預測能力有明顯的提升。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主題為了解及分析法國製造之精品對亞洲消費者行為之影響。大部分之消費者對於精品都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但只有少數部分的消費者具有足夠的購買力且進而擁有精品。整個精品市場的百分之三十皆來自於法國,也點出了法國是精品市場的領頭羊角色。在全球消費者當中,亞洲消費者佔了百分之四十七,這說明了亞洲消費者對於精品的購買需求是相當高。 當精品的標籤顯示來源國為法國時,對於亞洲消費者而言是非常正面及有價值之意。法國製造的精品所具備的特質相當符合亞洲消費者對於精品的需求。確實法國製造的精品在亞洲消費者眼裡等同於質感、優越、稀少、傳統。這些法國精品所具有的特質對於擁有它們的上流社會消費者是非常有價值的。亞洲精品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兩個主要原因為越來越多中產階級的產生以及一直增加的億萬富翁數量。 為了對於此主題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分析,此研究有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為藉由台灣年輕消費者族群對於法國製造精品的認識與了解,進一步探索未來亞洲消費者對於精品的購買行為以及期待之處。第二個主題為亞洲消費者行為之分析。本研究使用一百份來自淡江大學學生所填答之問卷用以進行分析。現在對於亞洲消費者行為的了解與分析對於未來亞洲精品市場的預測是非常急切需要的而且也能提供年輕族群對於精品的看法以供精品業預測未來市場走向。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欲探討在美國市場中WTI油價與美元指數間之非線性關係及在俄羅斯市場中URALS 油價與盧布對美元匯率間之非線性關係。本研究包含單根檢定(穩定性檢定)、非線性門檻檢定、共整合檢定、和因果關係檢定。實證結果與分析發現,油價與貨幣皆為定態。同時,油價與貨幣於兩個市場中,在長期下,皆有共整合關係。此外,此關係於美國市場中為對稱;而於俄羅斯市場,則有門檻不對稱之情形。最後,本研究發現油價於短期和長期,皆有領先美元之情形。

  • 學位論文

近幾年全球房地產價格不斷的上漲,各國政府也相繼推出許多調控房地產價格的政策,而貨幣政策就是用來調控房地產價格的手段之一,因此本研究採用台北市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房價指數月資料,以貨幣供給M1b/M1年增率、貸款利率、貸款餘額、消費者物價指數與每戶可支配所得作為解釋變數,並採用非線性平滑移轉模型,將貨幣供給年增率設為門檻變數,觀察台北市與上海市房價受到解釋變數的影響程度。實證結果如下: 1.台北市的部分,當貨幣供給M1b年增率在門檻值附近時,貸款餘額、貸款利率與房價分別呈現正相關與負相關,而貨幣供給年增率、消費者物價指數與每戶可支配所得則不顯著影響房價;另外,當貨幣供給M1b年增率大於或小於門檻值時,貸款餘額與房價呈現正相關,貸款利率、消費者物價指數與房價呈現負相關,而貨幣供給年增率、每戶可支配所得則不顯著影響房價。 2.上海市的部分,當貨幣供給M1年增率小於等於門檻值時,貨幣供給年增率、貸款餘額與房價呈現正相關,而貸款利率、消費者物價指數與每戶可支配所得則不顯著影響房價;相反地,當貨幣供給M1年增率大於門檻值時,貸款餘額、貸款利率與房價呈現正相關,貨幣供給年增率、消費者物價指數與房價呈現負相關,而每戶可支配所得則不顯著影響房價。

  • 學位論文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針對台灣重要貿易夥伴日本、香港、中國和美國,討論這些國家的股市對於台灣股票市場的影響。資料期間為2008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並採用日資料,使用Granger and Teräsvirta(1993)和 Teräsvirta(1994)提出的平滑移轉自我迴歸模型,探討其對台灣加權指數所造成的影響。以日經225指數、香港恆生指數、中國上海A股指數和美國道瓊指數的報酬率,探討在不同國際油價下,國際股票指數報酬率對於台灣加權指數報酬率的影響。 平滑移轉線性檢定結果為指數型平滑移轉模型(ESTR),落後階為第五階。平滑移轉參數估計與檢定出石油價格門檻值為每桶94.97643美元。當石油價格在門檻值附近時,除了日經225指數對於台股有反向影響之外,香港恆生指數、中國上海A股指數以及美國道瓊指數皆對於台股有正向影響。在高於以及低於石油門檻值每桶94.97643美元情況下,結果顯示各個股市對於台股皆沒有明顯影響。 表單編號:ATRX-Q03-001-FM030-02

  • 學位論文

因應全球綠色經濟的發展趨勢,本研究探討企業環境保護程度對於財務績效、違約風險的關聯性。企業環境保護程度利用CSRhub資料庫中對於台灣165家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評比分數中的環境分數作為依據。其他財務資料皆取自TEJ資料庫。資料選取期間為2008年12至2014年7月。 實證分析結果證實,台灣165家企業中,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未呈顯著正相關,但與違約風險呈顯著負相關。企業環境保護程度與財務績效未呈顯著正相關,但與違約風險呈顯著負相關。實證結果證實,企業可更加落實環境保護與企業社會責任,降低違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