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31.209

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2009 年金融海嘯財務弊案的爆發,金融業發生了一連串的信任危機,消費者開 始對金融業有更嚴格審視的眼光,要求施行企業社會責任(簡稱CSR)已逐漸成為趨勢。壽險業與社會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壽險公司需要做出長遠的契約承諾並維繫長期的顧客關係,故消費者信任與忠誠度對壽險公司來說是重要議題,若壽險公司能在施行CSR 的同時,同時兼顧到消費者的態度與行為,對企業來說會更有誘因實踐CSR 相關政策與規劃。 本研究目的主要為(1)了解消費者對企業施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消費者信任 與忠誠度之間影響關係,(2)消費者信任在企業社會責任認知與忠誠度間的中介效果,(3)樣本特性與忠誠度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本研究主要以台北地區二十歲以上有購買壽險商品的消費者為施測對象,同時利用網路與紙本問卷方式進行發放問卷為期一個月,總計回收有效問卷655 份,有效回收率達81%,經實證分析結果發現: 一、消費者的企業社會責任認知與消費者信任之間為正向顯著影響關係。 二、消費者信任與忠誠度之間為正向顯著影響關係。 三、消費者的企業社會責任認知與忠誠度之間為正向顯著影響關係。 四、消費者信任在消費者的企業社會責任認知與忠誠度之間具有中介效果。 五、不同職業、教育程度及年齡的樣本特性與忠誠度之間有顯著差異存在。

  • 學位論文

Jensen(1986)提出的自由現金流量假說顯示當自由現金流量增加時,公司股東與經理人之間的利益衝突會加劇,因為經理人對自由現金流量的濫用與股東的利益不一致,進而導致代理成本的增加。由於壽險業資金龐大,為了抑制自由現金流量的濫用,公司治理機制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2005年至2011年台灣21家壽險公司為樣本,檢視公司治理變數與自由現金流量間的關係。實證結果顯示,當壽險公司規模越大、整體經營風險愈高時,自由現金流量也越高,然而公司治理變數並未顯著影響自由現金流量。究其可能原因為台灣企業間的交叉持股情形相當嚴重,企業的經營又與家族關係密切,因此大多數企業的董事或監察人多為同一家族者所擔任,造成部分家族與大股東操作公司經營,以致於公司治理制度未能彰顯。然考量金融風暴後,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的比例與自由現金流量呈顯著正相關,此即顯示在金融風暴後,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的比率愈高,為考量資產流動率之適足性、確保壽險公司之清償能力,自由現金流量較金融風暴前增加。

  • 學位論文

有鑑於台灣社會的日益老化,且在政府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政策下,居家照顧慢慢成為我國長期照顧服務體系的重要項目之一,居家照顧服務員則在居家服務其中扮演著重要之角色。 早期政府對於照顧服務員開設及教育專業知能是為了解決老人及失能者的基本需求,而現今的專業知能則是為了滿足老人及失能者更廣泛的需求和改變,以樹立其專業形象。 本研究旨在綜合教育訓練與專業知能之文獻後,探討居家照顧服務員之專業知能,將照顧服務員訓練與照顧服務員技術士技能檢定兩者內容對照後,用自製問卷為研究工具,使用問卷進行調查,由內政部在長照社政項目服務提供單位之各縣市長期照顧服務提供單位一覽表中,台北市和新北市之社會局委託提供照顧服務之居家服務單位共29家為母群體,希冀能了解現今居家照顧服務員「應具備」與「已具備」之專業知能。 依研究之結果,建議應該加強照顧服務員之訓練內容與丙級技術士之項目內容,以增進居家照顧服務員之專業知能。 一、照顧服務員之訓練內容:「營養與膳食」、「疾病徵兆之認識與處理」、「身體結構與功能」、「基本生理需求」、「急症處理」。 二、照顧服務員丙級技術士之項目內容:「生活照顧」、「身體照顧」、「緊急級意外事件處理」。

  • 學位論文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而台灣亦遭受衝擊,使保險業皆處於低利率環境,使臺灣保險業面臨高度利差損。由於壽險業經營之特性,保險公司會持有保戶大量的保費,也因此我國主管機關對於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監控越來越注重。 而本研究即是運用各種的財業務指標以財務結構、業務結構、獲利能力、投資等四構面了解不同公司的經營狀況,並透過跨年度的指標值觀察保險公司是否有受到當時經濟環境之影響,將指標與實際狀況做連結,檢視各項指標是否可以正確的反應出公司面臨的問題。而後再將壽險公司分為金控公司、非金控公司之本土壽險公司、非金控公司之外商壽險公司三類,各別以其於研究期間之各項指標值與風險基礎資本額對照,找出與之變動趨勢相同之指標。 研究結果發現在金控公司類別中負債佔資產比率、各種責任準備金對資產比率、業主權益釋出率、資金運用收益率、投資報酬率及員工平均收益額在財務、業務、獲利構面有與風險基礎資本額跨年趨勢相符之情形;本土壽險公司方面,四構面中僅負債佔資產比率在財務構面較有明顯與RBC 跨年趨勢相符之情形;而外商壽險公司則是在財務構面的負債佔資產比率及各種責任準備金對資產比率與獲利能力構面的 資金運用收益率、員工平均收益額、員工平均獲利額與風險基礎資本額跨年趨勢有非常明顯的相符。

  • 學位論文

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國也由開發中國家邁入已開發國家,國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對保險也具有更高的接受度,以至於保險普及率呈現大幅度的上升,但隨著保險密度、保險滲透度越高,發生保險詐欺案件的比例也越來越多,根據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的估計,台灣每年因保險詐欺所額外支出的金額約為理賠金額的十分之一,由2012年人身保險業保險給付總額為1229474 (百萬元) 進行推算,當年度因保險詐欺所支出金額為122947.4 (百萬元) ,佔保險業總保費收入的4.7 % ,而中國大陸自1980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開放設立本土保險公司,保險業的發展亦如火如荼,以大陸資本總額最高的保險公司中國人壽為例,每年亦因保險犯罪多支出很多的保險金。   本研究探討兩岸人身保險詐欺犯罪手法及防制對策,筆者收集近年來台灣發生重大人身保險犯罪事件進行研究,將其分為: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傷害保險和其他 四類,詳細列舉出各類型犯罪之犯罪流程,並輔以實際案例進行探討,期望能提供檢警調、保險公司在偵查保險詐欺時做為參考。主要透過文獻蒐集法及專家訪談法為主要研究方法,蒐集台灣、大陸及國外論文、期刊等文獻資料,整理現今各國防制保險犯罪的實際做法,並從法律角度進行探討保險發展較為成熟的歐美國家在立法上的實施情形,以藉此做為兩岸未來進行防制保險詐欺的參考借鏡。   較為特殊的是筆者利用在大陸進行交換學生期間,實際對數名大陸具保險專業的專家學者進行訪談,並配合訪談台灣保險公司理賠部門經理、壽險公會高階主管、公證公司以及保險領域專家學者等.... 大陸訪談對象七位,台灣訪談對象五位,共訪談十二名各領域具有保險相關背景的專業人士,期望能透過兩岸不同背景的保險發展與交流互相激盪,能對今後保險健全發展有所助益。   最後,針對我國保險業現行防制保險詐欺不足的部分,就保險公司、監理機關、未來兩岸合作上提出數點建議,期望能有效達到防制保險犯罪的情形。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在科技及電子設備的快速進步下,傳統電腦設備已無法滿足人們快速成長的服務需求,因而促成雲端服務的崛起。雲端服務具有許多足以取代傳統設備的優點,尤其是以網路即可迅速取得高效率的服務,且以pay-as-you-go的計費方式也有助於企業節省支出,使其在全球廣為發展且漸受人們重視。 然而,雲端服務仍隱含著數種不同的潛在風險,例如:個人資料的隱私、儲存伺服器的中斷或機密資料遭駭客盜取等等。但目前各國並無專門為雲端服務所設計的保單,能夠完全承保所有的雲端風險,僅能以網路安全險(Network security coverage)或資訊業專業責任保險(Technology professional liability)去做部份承保。因此,本研究之目的為辨識及評估各種雲端服務的潛在風險,以提供企業決策者在風險管理時必要的資訊,並做出最適之風險管理計劃之建議。 本研究之第一階段會使用德菲法(Delphi Method),透過專家訪談去辨別出雲端服務之潛在風險,並依此做為風險評估之架構;第二階段則是以網路層級分析法(Analysis Network Process method)去辨別出雲端風險在損失頻率與損失幅度上的相對權重;第三階段會依前述得到之損失頻率與幅度,將各雲端風險列在風險管理矩陣中,以方便找出個別雲端風險最合適之應對方法;最後階段則是以歐美地區的專家訪談及保單資料彙整,找出目前此類保單對各雲端風險的承保狀況,並理解現行保單所能提供的保障與企業實際需求之間是否有保障缺口(Gap),及是否能透過保單來處理該雲端風險。 透過上述方法,我們將11種雲端風險分類到風險矩陣之四個象限後,就能依各象限的損失幅度與頻率找出相應的風險管理方法;另外,透過歐美專家訪談與保單整理之結果,亦能將各風險的實際承保狀況分為高度承保(Highly Insurable)與極少承保(Rarely Insurable)兩種,最終會綜合風險矩陣和承保狀況來彙總判斷各雲端風險最適合之風險管理方法。

  • 學位論文

西元2001年11月1日金融控股公司法頒布,銀行保險通路發展迅速,2008年初年度保費收入甚至超越保險業務員通路,但銀保人員的高流動率影響銀保業的經營,銀保通路的成功仰賴銀保人員,銀保人員的適才適任為銀行保險通路成功之關鍵因素。銀行保險業者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與金錢,取捨銀保人員教育訓練的優先順序﹖本研究目的有兩項,一是探討銀保人員需要具備何種條件方能勝任這份職位,二是依照相對權重將能力進行重要性排序。本研究使用修正式德菲法及層級分析法建構銀保人員能力指標架構。 研究結果發現,在專業能力部分,「保險專業知識」、「金融專業知識」、「風險管理專業知識」、「理財及退休金規劃能力」、「金融及稅務相關法律之瞭解及運用」、「考取金融保險專業證照的能力」為銀保人員重要之能力指標項目;在一般能力部分,「顧客關係建立及維護能力」、「替客戶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管理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積極負責的工作態度」、「職業倫理與道德操守」、「使用資訊科技的能力」為銀保人員重要之能力指標項目。 在整體重要性排序方面,「保險專業知識」為銀保人員首要重要能力,「金融專業知識」為次等重要能力,「風險管理專業知識」為第三重要能力;「顧客關係建立及維護能力」為銀保人員重要程度倒數第三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為倒數第二重要能力,「使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則為重要程度最低之能力。

  • 學位論文

隨著經濟發展以及社會變遷,校園所面臨之風險日漸升高。校園風險不僅影響學校教育之穩定與發展,更衝擊到社會觀感。自2010年起,高中職以下各級學校強制投保公共意外責任保險,然現行公共意外責任保險單,承保對象僅依經營性質分為六類,所有場所均以同一險種承保,在承保範圍上難免會出現保障缺口,保費評估亦無合理之對價關係。基此,本研究試圖研擬一張全新保險單,以校園風險為主體,藉以保障校園所可能面臨之任何風險,既可提升校園安全管理,亦可減少社會成本之浪費,為社會帶來正面之意義。 本研究首先針對校園公共意外及投保概況進行探討與分析,勾勒出本研究之設計方向及架構。接著研擬出校園綜合保險之要保書、保險單、基本條款以及附加條款,再探討本保險之經營,從核保、再保、理賠等三構面加以說明,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作為相關主管機關及保險業者未來開發校園綜合保險之參考。

  • 學位論文

綜觀過往個人傷害保險相關文獻中,甚少針對職業分類加以探討,乃多僅止於闡述職業因素對於個人傷害保險業務經營之重要性即止,更遑論對於職業分類劃分原則與方式進行系統性的整理,使日後欲修訂時,恐缺乏相關理論基礎,也進而降低國外經驗借鏡上的實用性。另外,我國保險人於實際經營個人傷害保險業務時,為考量簡便性與市場性,多僅以少數較低之職業等級來承作,凸顯理論與現實的不符,以上遂增進本研究對於個人傷害保險職業分類劃分方式等相關方面的探討動機。   本研究乃藉由文獻歸納法與比較分析法之研究過程,統整個人傷害保險中職業分類之相關理論基礎,並在探討國內外於該範疇之經營發展歷程與現況後,進而提出職業分類之分類型態及可供其相互比較之特性,本研究結果大略得歸結為以下四點: 1.職業分類對個人傷害保險之經營確具重大意義。 2.個人傷害保險職業類別項次與內容簡化已為現今之國際趨勢 。 3.藉由本研究建構之個人傷害保險職業類別三大劃分型態(分別為按「產業別」、「客觀條件」與「實際職掌或職場環境暴露」分類者),可望針對不同國家抑或不同保險人之職業分類表作型態上的初步劃分。 4.本研究提出之職業分類三大劃分型態可藉五大特性(「公平性」、「簡便性」、「穩定性」、「彈性」與「忠實性」)來相互參酌,兩者配合則可望針對不同地區抑或不同保險人之職業分類表作型態上的初步劃分和比較分析。協助其選擇最適之職業分類劃分型態,並針對現行概況提出修正建議。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全民健保總額支付制度實施對醫療服務使用量的影響。採用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資料為研究來源,研究總額支付制度實施前(1998-1999年)及總額支付制度實施後(2003-2004年)的就診機率及使用情形。研究方法以跨欄迴歸模型分別以邏輯斯迴歸分析家戶第一次就診機率及負二項迴歸分析家戶就診次數。研究敘述性統計結果發現,總額實施後住院天數增加了1.83天,門診次數增加了5.68次,可看出總額實施後就診機率及次數都有增加的趨勢;但經由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在加入年齡、收入等控制變數後,住診機率及使用量有減少的情況。整體而言,總額支付制度實施後醫療使用量顯著減少,經由本研究證實總額支付制度的實施的確會影響民眾對醫療服務的使用量,且研究結果多為顯著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