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8.247

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論文依據隨創的理論觀點,藉由微型企業的隨創作為,探討微型企業如何建構組織隨創力。基於提問的是「如何」的解釋性研究問題,本文以敘事性的單一個案研究,藉由收集大量次級資料、統整訪談稿、親身進入田野參與觀察等初級資料,從反覆看理論、看資料的過程中,探討希嘉文化公司自2008年到2014年間,從國內創意市集籌辦單位,開始推動擺攤人生計畫,計畫性地帶領創作者至國外推廣個人品牌,並且加入台北市政府都市再生前進基地計畫與進駐迪化街,跳脫傳統創意市集之場域,藉由循序漸進地拓展資源的版圖來描述個案故事。最後,本研究根據結論提供未來研究方向,並給予微型企業落實隨創理論之管理意涵。

  • 學位論文

服務業的成長在經濟發展中顯著而易見,而服務中人員所造成的服務異質性仍是服務提供中維持服務品質的一項難解的難題之一。過去許多研究探討並試圖解決因雙方(服務人員與顧客)的個人因素所產生的品質不穩定,包括了服務人員的工作適配度、員工教育訓練以及工作激勵等角度進行討論;也討論了顧客在服務流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服務預期與服務體驗差距產生的服務認知價值,但卻鮮少討論到服務傳遞者與服務參與者彼此間的互動關係所導致的服務品質差異。 本研究將研究範圍聚焦在觀光導覽服務上,建立一套新的服務流程,將服務精神回歸到以人為本。利用自我組織映射分群法以及協同式過濾推薦法,建立一套全新的機制,將服務人員的選擇及小費金額的給予兩種服務程序,緊扣於顧客認知價值下的選擇。透過自我組織映射法中非監督式的學習網絡,將顧客資料進行分群,來把推薦基準拉近至特質相似的顧客群。再透過協同式過濾推薦法,利用過去顧客的偏好進行新顧客的偏好預測,來推薦合適的服務人員。最後利用自我組織映射分群法,找出被同一服務人員服務過的顧客進行分群,計算出建議的小費金額。在此機制的運行下,能將顧客為主的精神完全融入服務流程,有效提昇顧客的滿意度,同時提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造成服務品質提昇的正向循環。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所提出的機制透過與旅遊決策相關的顧客特性為預測基礎,有效的預測出顧客對不同服務人員的喜好,並指派合適服務人員進行服務。評估指標的表現上,人員推薦系統的平均準確率達81%,最高到85%。研究也證實,在未知服務人員服務特性的狀況下,所推薦出的服務人員,事後觀察其服務特性,發現與顧客所喜好的服務特性雷同,亦即利用此機制選擇服務人員,比起過往隨機指派服務人員的方式,更能滿足顧客對服務的期待。 另外,利用過去顧客的體驗服務經驗與當地的小費文化融合,計算出建議的服務小費金額給予顧客做參考。結果顯示,建議小費金額與顧客對該導覽人員的評分呈現正相關,亦即顧客的平均給分越高者,其小費建議金額會越高。證實了以此系統計算出的小費建議金額,能幫助顧客有所憑據的給予小費金額又不失自身感受到的服務價值。

  • 學位論文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上升,預期退休人口也不斷增加,對於勞工退休基金(以下簡稱勞退基金)的管理也更加被重視,期望有更好的績效,而伴隨著諸多優點,國內政府開始採取「委外代操」的方式管理國內勞退基金,但效果不如預期,需要一個更佳的評選代操機構標準。本研究採用的MCDM法能找出各項因素的相對關係,並計算出各項因子權重,找出關鍵評選準則,並根據各項因子權重排列出方案的優劣順序,並做出最佳的決策,很適用於需要考量各項因素的委外代操評選決策。   首先,以共同基金績效為中心,透過回顧過去文獻找出哪幾項構面最常被學者所提及,從中我們找出了「受託機構概況」、「經理人能力與投資策略」、「公司治理」三項構面,並進一步的深入探討,找出了「機構內部資源」、「過去基金績效」、「公司財務表現」、「經理人能力」、「投資策略」、「道德規範」、「風險管理機制」七項次因子;隨後,進行專家問卷訪談回收16份有效問卷,應用DEMATEL法計算出各項準則的關聯性,發現「經理人能力」有最高的影響力,代表若欲改善其他準則可以優先改善此項,而「投資策略」擁有最大關聯性,表示此項為專家學者認為較重要的評選準則;再來應用DANP法求出各項準則權重,得出「投資策略」及「風險管理機制」有較高權重,而「財務概況」則相對其他準則來說較不被重視;最後應用VIKOR法進行三家投信的績效評估,得出C投信同時擁有最高總績效值及最低平均差距(gaps)為相對最佳決策。   本次研究結果推論,政府評選基金代操機構時,應該更加注重投信機構的策略執行及管理層面,而非財報或規模大小等機構本身營運狀況層面,因為一個良好的策略足以彌補內部資源不利的條件;同時,本研究證實MCDM能有效運用在評選代操機構上,為一優良的決策工具,且能用來做為改善績效的參考指標。

  • 學位論文

從過去關於新產品的研究指出新產品開發對企業營業額具有很高之貢獻度,也已被視為企業在市場上維持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但是,新產品雖然可作為企業生存與創造競爭優勢,但失敗率卻也相對來的高,且主要歸因企業對於市場及顧客的了解不足。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品牌行銷策略、顧客知覺價值及新產品開發績效之關聯與企業的品牌行銷策略,是否會透過顧客知覺價值的中介效果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產生影響。此外,本研究也探討了產品特性在顧客知覺價值與新產品開發績效之間的干擾效果。並以國內科技產業之工作者為研究對象,採便利抽樣的方式發放問卷,問卷收集期間為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共計發放問卷達225份而共回收有效問卷203份去進行分析,這項研究的結果如下: 1.品牌行銷策略對顧客知覺價值具有顯著正向的影響。 2.顧客知覺價值對新產品開發績效具有顯著正向的影響。 3.品牌行銷策略對新產品開發績效具有顯著正向的影響。 4.顧客知覺價值在品牌行銷策略與新產品開發績效之間具有中介效果。 5.產品特性對顧客知覺價值與新產品開發績效之間不具有干擾效果。

  • 學位論文

企業要在劇烈競爭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創新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能力。如今,有越來越多企業強調創意與創新的重要性,然而,是否存在一套方法或程序,能幫助企業順利導入創意能量?設計思考或許是這個問題的最佳解答。 源自於設計領域的設計思考,近年來在IDEO大力的推廣下,似乎已成為挽救歐美各大企業創新不足的良方。如同Brown (2009)對設計思考的詮釋:「設計思考是一種原則,以設計師的敏感度和方法、運用可行的科技、以及能轉化成顧客價值與市場機會的商業策略,來滿足人們的需求。」本研究利用Brown (2009)、Martin (2009)、以及Liedtka & Ogilvie (2011)所提出有關設計思考的概念性模型的描繪,從中擷取設計思考的一般性原則,而建立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本研究希望透過本土化企業個案的分析與詮釋,來描繪設計思考於台灣企業的應用概況與輪廓,同時辨識出在設計思考在應用過程中,可能產生助力與阻力的組織脈絡因素為何。 本研究從消費市場切入,以服務業為主要探討對象,針對三家企業在推動創新專案(服務)的過程,來對設計思考之重要屬性進行驗證,並釐清其面臨的限制與阻礙。結果顯示,開放且鼓勵創新的組織文化、主管的授權與參與、取得組織上下一致的認知與共識、以及有彈性的組織結構,均會對設計思考的推動產生助力;相對的,在偏向僵化、保守及官僚的組織文化與結構下,則不利於設計思考的推行。 此外,研究結果也顯示,設計思考的推行,可能有其產業適用性;亦即競爭越激烈、市場動態性越高的產業,可能越適合設計思考的推行。而且,設計思考的推動,也有助於企業挖掘使用者需求,從而推出能真正滿足使用者需求的解決方案、並導致績效的提昇。 因此,企業在推動設計思考時,須考量到組織環境的適用性,盡可能塑造一個開放、有利成員互動的環境,也必須能成功「向上溝通」設計思考的核心信念,取得公司高層的認同、支持與參與,因而避免可能造成限制的組織脈絡因素,讓設計思考有足夠的空間得以成長、茁壯。

  • 學位論文

此論文為台灣與瓜地馬拉兩國組織道德環境議題之探討。透過此研究比較兩國差異,以利改善道德環境,也更深了解組織中內部運作及道德環境對員工、客戶之影響。 許多文獻顯示此研究變項與組織道德理論相關。Victor&Cullen(1986, 1987)的文獻成為此研究有力之證明,文獻顯示:好的道德環境對員工道德決策有正面的影響;國家文化(Hofstede, 2001)可以影響道德環境。Ferrel (2012) 證明道德守則是建立道德環境及誠信領導的基本工具。Mayer (2009) 強調誠信領導是主管建立道德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最後根據研究,道德環境可以影響員工及客戶滿意度。 此研究為質化研究,其中包含六個變項:國家文化、道德守則、誠信領導、道德環境、員工滿意度、客戶滿意度。過程透過Skype訪談瓜地馬拉組織主管,及面訪台灣組織主管,以獲得結果與結論。 結論顯示,兩國中皆有道德環境之需要,且組織部門重整及溝通系統重整,能直接地影響組織,此外,文化是影響組織是否擁有道德環境的最重要因素。結論筆者共有十四個主張,其中第一:組織中應重整或建立一個制度以縮減溝通差距,此差距來自於權力階級文化以及僵化的制度。第二,應建立關於貪污所帶來的影響之宣導計劃,以減少組織內賄賂行為,增強組織內的人力資本。 要正向地影響組織,筆者認為建立道德文化是必要的。價值觀與原則的重建及對在上位者的信任需要被修復,因這要素深深影響國家文化,進而影響道德環境。未來研究方向仍有許多空間可以探討,如:全球化對道德環境的影響,及政治體系所帶來的影響等。

  • 學位論文

企業社會責任在西方國家落實多年,台灣為迎向國際市場逐漸重視企業社會責任,除了基本的企業公民道德外,民眾也開始關心企業是否有對社會盡一份心力;另一方面,台灣充斥著各種規模不等的企業,企業間彼此競爭激烈,尤其是科技產業,必須不斷的推陳出新才能滿足消費者,並維持住市場佔有率,新產品的開發在這種狀況下顯得相當重要。故在上述的研究背景下,本研究探討企業社會責任是否會影響新產品開發績效,並以品牌形象為中介變數。 本研究鎖定的抽樣對象為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以網路問卷的方式發放,採取便利抽樣,收取的有效樣本為179份,並使用敘述統計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相關分析、迴歸分析、層級迴歸分析、集群分析與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分析如下: 一、企業社會責任對於品牌形象有正面的影響 二、品牌形象對於產品開發績效有正面的影響 三、企業社會責任對於產品開發績效有正面的影響 四、品牌形象對企業社會責任與產品開發績效之關係具有中介效果 五、產品開發的完成時間、產品開發持續的時間對於品牌形象與產品開發績效有正面的干擾效果 六、顧客導向對於品牌形象與產品開發績效有正面的干擾效果

  • 學位論文

促銷可能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的重要影響因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促銷的認知和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之間的關聯。 本研究還調查了促銷的認知和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之間的關係並以品牌評價,品牌熟悉度以及通路特性做為調節作用。本研究採用問券調查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問券調查數據於2015年2月至3月份完成,總計有效樣本數共202份。這些分析表明銷售推廣的認知,對消費者的購買意圖顯著積極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還表明,通路特性對促銷的認知和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之間的關係的調節作用。

  • 學位論文

隨著族群意識高漲、文化觀光產業推動與體驗式旅遊議題發燒等背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越益蓬勃。客家人為台灣多元族群之一,相關機構也隨著觀光產業發展趨勢,結合體驗設備介紹客家文化。除了經濟產值目標的追尋,也希望能夠加深民眾對客家文化價值認同的意象,因此本研究探究透過客家文化園區體驗行銷的手法對文化價值認同程度是否影響,進而影響文化產值,奠定客家人在台灣人心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本研究從體驗著手,將體驗行銷分作感官、思考、行動與關聯體驗運用至客家文化觀光產業,以美學、精神、社會、歷史、象徵、原創等六項文化價值作為主要分析層面,進一步了解顧客對客家文化體驗內化之價值認同,並以重遊意願口碑效果與文化商品購買來衡量文化產值。 本研究以量化方式針對沒有去過客家文化園區的民眾及有去過客家園區的遊客進行問卷調查。再透過SPSS與AMOS統計套裝軟體分別進行樣本數分析與整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以及路徑分析和測試參數間的臨界比值驗證研究假說。 最後根據分析將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1.客家文化園區帶給遊客體驗上,有助於感官體驗與關聯體驗對文化價值之認 同的提升。 2.客家文化價值認同的建立,有助客家文化價值的提升。 3.民眾對客家文化園區的資料來源多為親朋好友、大眾傳播媒體。 本研究針對經營管理面建議客家文化相關業者可以運用大眾傳播、口碑效應宣傳相關活動,透過刺激遊客的感官體驗與關聯體驗,以提升遊客對客家文化價值之認同,強化文化產值的成長。

  • 學位論文

基改食品對於民眾所產生的態度與知覺風險會影響其消費行為,過去探討影響基因改造食品之知覺風險相關的研究,大多數學者採用基因接受度模型來測量各變數間的路徑關係,較常使用的變項有信任和知識程度,且會分別對知覺風險與知覺利益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對基因改造之態度。本研究參考此模型並加入新的構面:世代影響,目的是為了瞭解世代影響、食物恐懼、社會信任、基改知識、知覺風險與利益以及行為意向間之影響關係。 本研究以台灣民眾為樣本對象,有效回收樣本423份。首先進行預試找出符合信度與效度的題項,再藉由驗證性因素分析來確定各變項與潛在變項間之因素結構,最後利用路徑分析來評估結構方程模型中變項間之路徑關係。 本研究發展出的結構模式結果顯示,世代影響對知覺風險有正向影響,社會信任對知覺風險有負向影響;基改知識對知覺利益有正向影響;而知覺風險對行為意向有負向影響,知覺利益對行為意向有正向影響;食物恐懼對行為意向產生負向影響。本研究貢獻在於對基改食品上的知覺與行為意向間之機制有更佳的了解,並嘗試加入新的影響因素來探討結構模式,此外本研究也藉由分群來瞭解對各群組間的影響差異。研究討論包含對廠商以及政府的管理意涵與建議,以及未來研究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