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46.36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中山醫學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第一部份 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已被證實與人類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有關,但其真正致癌機轉仍未完全瞭解。為評估馬兜鈴酸對老鼠膀胱上皮的影響,我們進行一個以胃管餵食馬兜鈴酸三個月的老鼠實驗,所餵食的馬兜鈴酸混合液為含有41%第一型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 I)以及56%第二型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 II)的混合劑,十八隻實驗鼠共分三組,每組各六隻(第一組餵食正常基礎飲食,第二組及第三組分別接受以胃管餵食5毫克/公斤/天及10毫克/公斤/天,每週餵5天,共餵食12週。實驗結果發現老鼠膀胱上皮隨著馬兜鈴酸的濃度上升有逐漸增生(proliferation)的現象,但是沒有惡性腫瘤的發生。Immunoprecipitation發現週期素D1/週期素依賴性激酶4複合物(cyclin D1/cdk 4)上升(第二組及第三組分別上升1.57及1.95倍)及週期素E/週期素依賴性激酶2複合物(cyclin E/cdk 2)上升(第二組及第三組分別上升1.46及1.62倍),進而促使Rb蛋白磷酸化(第二組及第三組分別上升1.75及2.07倍),最後造成Rb/E2F複合體的減少(第二組及第三組分別減至0.65及0.24倍),老鼠實驗發現馬兜鈴酸誘發老鼠泌尿上皮增生是經由週期素D1/週期素依賴性激酶4複合物(cyclin D1/cdk4)及週期素E/週期素依賴性激酶2複合物(cyclin E/cdk2)的活化。而後我們進行一個SV-HUC-1細胞與馬兜鈴酸混合液培養的研究。SV-HUC-1細胞培養於濃度分別為0.0125-0.2 毫莫耳的馬兜鈴酸混合液,分別於1、3、5天後測量細胞生存力,結果顯示SV-HUC-1 細胞之成長隨著馬兜鈴酸濃度增加(concentration-dependent)而受抑制。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ry)顯示細胞週期分佈堆積在G0期/G1期 (從37.6% 增加到49.2%)。細胞週期之調控蛋白: p53、p21 和p27 的表達隨著馬兜鈴酸濃度增加(concentration-dependent)而增加。Immunoprecipitation 顯示出週期素E/週期素依賴性激酶2複合體(cyclin E/cdk 2)形成減少,但週期素D1/週期素依賴性激酶4複合體(cyclin D1/cdk 4)並沒有變化,導致週期素依賴性激酶2 (cdk 2)的自由態增加。另外,phospho-Rb的表達減少, Rb/E2F-1複合體增加,造成E2F因子釋放減少,因而抑制細胞增殖。前述現象是否與馬兜鈴酸導致的人類泌尿上皮癌有關,需要進一步研究釐清。 第二部份 數十年來,新移植藥物不斷推陳出新﹔睦體康腸衣錠(mycophenolate sodium) 的發明是為了要改善傳統山喜多(mycophenolate mofetil)的腸胃道副作用,而在其藥物的表面加上腸衣塗層; 我們使用睦體康治療經驗顯示: 腎臟移植術後第一年使用睦體康腸衣錠、環孢靈素(Cyclosporine)和類固醇等免疫抑制劑可維護移植腎臟功能穩定,對於腸胃道不適應病人,睦體康腸衣錠和山喜多的副作用其實相當,且可以互相替代。斥消靈(Sirolimus)亦是新一代的免疫抑制劑,其優點是可避免傳統免疫抑制劑如環孢靈素和普樂可復(tacrolimus; FK506)可能引起的慢性移植腎纖維化,我們使用斥消靈的經驗認為:斥消靈對於移植腎同時合併急性排斥和calcineurin 抑制劑毒性的治療是有益且有效的。 免疫抑制與感染則為一體兩面: 當免疫狀態過度被抑制可能引起受腎者得到感染,在器官移植患者的感染中,巨細胞病毒感染症的角色是很重要的,由於巨細胞病毒感染症的臨床表現相當多樣,我們報導三位以文獻上少見的臨床症狀來表現的巨細胞病毒感染症病患,這個治療經驗促使我們進行一項巨細胞病毒發燒篩檢,此發燒篩檢策略大大提昇巨細胞病毒感染症的治療效果。

  • 學位論文

聽障可因遺傳基因突變或環境因素,或兩者兼之引起的。約有千分之一嬰兒在出生時罹患重度聽障,在已開發國家約有60%個案是遺傳因素,學習語言前聽障是由於許多單基因突變造成的,目前已知有59個基因的突變會導致聽障,各基因的致病機制不盡相同,非常複雜。然而除了我們實驗室先前的研究外,對於台灣地區學習語言前非症候群感音神經聽障成因並不是很清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耳蝸內影響離子濃度的恆定性和毛細胞stereocilia功能之相關基因(PDS、Cx26、Cx30、Cx43和r Cx43)突變與造成聽障的致病機制。藉由分析正常聽力和聽障的人來建立一個台灣地區這些基因的多形性和遺傳性聽障成因之資料庫,以瞭解這些基因突變在學習語言前非症候群感音神經聽障所佔的比例,可作為聽障遺傳諮詢之參考;另外藉由這些基因功能的探討將可更清楚瞭解這些基因的作用機制,以利於聽障之預防或未來基因治療之發展。 PDS基因的突變會造成Pendred syndrome或伴隨著 enlargement vestibular aqueduct (EVA) 和 Mondini dysplasia的非症候群遺傳性聽障。在我們實驗,先前在10位臨床上具有前庭導管擴大及耳蝸發育不全的非症候群語言學習前感音神經性聽障兒童共發現三個PDS基因(IVS7-2A>G、IVS16-6G>A及IVS15+5G>A)的突變點,其中以IVS7-2A>G所佔的比例最高。在本研究中我們利用haplotype分析攜帶IVS7-2A>G突變的家族成員,結果我們發現在PDS基因上的這突變點是來自一個共同的祖先。 connexins家族所構成的gap junction對於耳蝸內離子的?琠w性(ionic homeostasis)有很大的影響,因此connexin在耳蝸的表現及功能的探討為相當重要的一環。首先我們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雷射細胞擷取技術和RT-PCR等技術來探討老鼠耳蝸內Cx26 (GJB2)、Cx30 (GJB6)和Cx29 (GJE1)的分布情形,結果發現此三種蛋白質都有表現在老鼠的spiral limbus、spiral ligaments、organ of Corti 和stria vascularis。同時我們在共同免疫染色的實驗中發現Cx29(GJE1)、Cx26(GJB2)或Cx30(GJB6)都有共同表現在同一個區域,這結果暗示著Cx29(GJE1)和Cx26(GJB2)及Cx26(GJB2)在聽力的形成的過程中可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另外我們分析120位聽力正常人及260位語言學習前聽障患者和部分家屬的血液DNA樣本,建立了台灣地區這4個聽障相關基因(Cx26、Cx30、Cx43和r Cx43)多型性(polymorphrisms)和突變的資料庫。結果發現在這四個基因所佔的比例為21.54 % (56/260),其中以Cx26基因所佔的比例最高為10.76% (28/260)。13個突變點被發現在這4個基因(Cx26、Cx30、Cx43和r Cx43),包括4個先前已經被報告過的Cx26錯意突變(235delC、299-300delAT、 368C>A、 and 551G>A)、3個新的錯意突變[Cx30 (119C>T)、Cx43 (976C>T) 和 r Cx43 (205T>C)]、1個新的缺失突變[r Cx43 (932delC)]和5個silent mutations [ 261A>T and 396G>A (Cx30)、 624C>T and 717G>A (Cx43)、 873C>T(r Cx43)]。 爲了進一步了解這些Cx gene family突變點對聽障的影響,我們建立了一個細胞模式來研究gap junction的功能,我們分析了Cx26基因的三個突變點(235delC、299-300delAT和R184Q)和兩個先前被認為突變點而在我們的研究中可以在正常人中發現的變異(V37I和V27I/E114G)。同時我們也分析了Cx30基因中的兩個突變點(A40V和P87P)。結果發現Cx26基因235del C、299-300del AT及R184Q轉殖的HeLa細胞,其突變蛋白都堆積在Golgi body並無法被送到細胞膜形成gap junction。相對的V37I和V27I/E114G轉殖的HeLa細胞,其變異蛋白可以和正常的Cx26蛋白一樣運送到細胞膜形成gap junction。另外在Cx30基因的研究我們發現A40V轉殖的HeLa細胞,其突變蛋白也都堆積在Golgi body。而P87P轉殖的HeLa細胞其蛋白質則可被送到細胞膜。 在co-transfect Cx26和Cx30重組基因實驗中發現Cx26和Cx30可共同表現在相同的位置。而且在基因突變分析中我們發現Cx26R184Q和Cx30A40V都是heterozygous的突變,因此我們將探討這兩個突變點對正常的Cx26和Cx30的蛋白有何影響。結果我們發現Cx30A40V的突變,會同時影響到正常的Cx30和Cx26蛋白無法運送到細胞膜而堆積在Goligi body。而Cx26R184Q只有影響到正常的Cx26運送功能,相反的Cx26R184Q突變蛋白表現位置會被Cx30正常的蛋白改變,由Golgi body送到細胞膜上。另外我們建立Tet-On蛋白表現系統(Tet-On inducible expression system),是利用一個質體上可同時表現兩種不同的基因來進行上述的交互作用研究。 綜合以上的結果,我們已經建立了Cx26、Cx30、Cx43和r Cx43基因在台灣地區遺傳性非症候群性聽障的突變和多型性的資料庫,並且對於Cx26和Cx30的突變在功能上的所造的影響也有進一步的了解。另外這些資料庫的建立和功能分析系統的建立將可幫助對於多種聽障基因之作用機轉的瞭解,將有助於我們釐清造成學習語言前非症候群聽障的真正致病機轉。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肝癌患者之希望、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情形,並探討其間之相關性和生活品質的重要影響因子。本研究為橫斷式相關性研究設計,採立意取樣,以中部某教學醫院之肝癌住院病患為研究對象,採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共獲得有效樣本60名。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的收集,採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基本資料、赫氏希望量表、社會支持量表、生活品質核心問卷量表,量表經過內在一致性信度及專家效度檢定。所得資料以頻率、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複迴歸等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肝癌病患的希望為中等程度,其三個次量表的得分由高到低依序為:相互關聯、目前與未來感受、正向準備與期待。(二)肝癌病患的社會支持介於中等支持,其三個次量表的得分由高到低依序為:配偶的支持、醫護人員的支持、親友的支持。(三)肝癌病患的整體生活品質為中等程度。(四)生活品質與希望達統計學之顯著正相關;希望程度與社會支持無顯著相關;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亦無顯著相關。(五)住院次數、此次住院天數、希望量表總分、診斷時間、肝功能期數五個變項可有效解釋生活品質53.3%的變異量。本研究結果,可幫助護理人員瞭解肝癌病患之希望、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及護理介入之參考。

  • 學位論文

骨質疏鬆症已是世界性的重要流行病。易導致各部位發生骨折,而其中尤以脊椎體及髖部骨折最為嚴重。台灣女性老年人骨質疏鬆症的流行率為18%,而男性為12%。若依目前台灣婦女平均壽命為79.3歲而言,大約三分之一的台灣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之骨折;男性也約有五分之一的風險。骨橋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種酸性,合鈣離子的醣磷酸蛋白質,存在於所有體液及細胞外間質,是由骨細胞所產生的一種蛋白,並且認為與骨的代謝調節有機能上的重要性。OPN並非正常骨發展所需要,但是卻與骨骼再塑 (bone remodeling) 及骨的強度(strength) 有關。過去有動物實驗的研究指出OPN與骨質疏鬆症的骨骼溶蝕吸收 (resorption) 的發作 (onset) 效應有關,但在人類OPN濃度與骨質疏鬆症的相關性並不清楚。本研究收集具骨質疏鬆症家族史的實驗組血清檢體共45人,不具骨質疏鬆症家族史的對照組5人,利用酵素免疫結合吸附法 (ELISA; enzyme-link immunosorbent assay) 分析其血清中OPN濃度。結果發現年齡越高OPN值越高,兩者具統計上的相關性 (P=0.026),骨密度T-score小於-2.5時血清中的OPN濃度高於T-score大於-1時,(T-score<-2.5, OPN=11.76±5.44 ng/ml; T-score>-1, OPN=77±5.32ng/ml),其餘臨床因子則無統計上的意義。這結果顯示OPN值越高可能有較高罹患骨質疏鬆症機率的危險性。因此本研究在未來擬增加無骨質疏鬆症家族史的對照組,以釐清血清中OPN濃度應用於骨質疏鬆症早期診斷的可行性。

  • 學位論文

Alpha-hydroxyacids (AHAs) 成分近年來很廣泛的被使用於皮膚保養產品以及醫學美容上。然而,長期使用該成份的安全性尚未獲得解答。最近,化妝品專題研究指出含有AHAs 成分產品會造成使用者對陽光產生光敏感的現象以及皮膚刺激性。故在本篇研究中,我們想去調查乳酸是否會對人類皮膚角質細胞(HaCaT)產生細胞毒性作用。實驗結果指出,乳酸對人類皮膚角質細胞(HaCaT)產生細胞毒性作用其機轉為經由細胞週期的停滯及誘導細胞凋亡。結果指出,乳酸不僅是呈現劑量-依賴性的模式來抑制HaCaT 細胞增生,同時也引起細胞週期停滯在G1/S 期以及誘導細胞產生凋亡。我們也觀察到細胞型態上的改變,並利用DAPI 染色、彗星試驗偵測DNA 受損情 形,以及凝膠電泳偵測是否有產生細胞凋亡。流式細胞儀結果指 出,乳酸是經由粒線體膜電位下降,進而使粒線體釋放出AIF、Endo G 及cytochrome c 到細胞質中。此外,乳酸也可能經由增加Bax 的表現及抑制Bcl-2及Bcl-xL的表現並活化了caspase 9 及caspase 3隨後啟動了caspase-依賴性及caspase-非依賴性的凋亡路徑。乳酸促使粒線體膜電位下降及活性氧的增加可能和細胞質鈣離子增加有 關。西方墨點法的結果指出,乳酸會增加Chk2、P21、P27 蛋白的 表現,以及降低cyclin E-CDK2、cyclin A-CDK2 複合體的表現而造 成細胞週期停滯在G1/S 期。此外,乳酸也能經由活化其他死亡接受 器活化caspase 8 並使Bid 活化。因此,乳酸可經由粒線體路徑及活化死亡接受器路經來誘發角質細胞的凋亡。

  • 學位論文

由於呼吸器依賴的病人長期滯留於醫療院所急性病床或加護病房,健保局於民國89年試辦「全民健保呼吸器依賴病患整合照護」計劃,推動呼吸器依賴病人在家接受呼吸器居家照護。然而當家屬將病人安置在家中照顧時,是否有後續照顧上的困難或問題,則很少被注意。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呼吸器依賴病人返家接受呼吸器居家照護,其家屬照顧者之照護經驗。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以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收集。研究來源為中部地區呼吸器居家照護病人的家屬,採立意取樣,共訪談15位家屬,訪談後依據訪談錄音文稿做質性資料分析。資料分析後呈現呼吸器居家照護病人主要照顧者之照護經驗共有八個類別,包含(1)對親情的不捨而決定返家,(2)準備迎接新生活,(3)發展減少照顧工作負荷的策略,(4)經歷各種突發狀況,(5)自行執行醫療處置,(6)承受沉重身心社會負荷,(7)持續照護的「美」中「不足」,及(8)對呼吸器的愛恨情結。本研究的結果有助於護理人員對家屬在居家照護期間照護經驗的了解,可作為未來進行呼吸器居家照護出院準備服務之參考,以規劃更符合病人及家屬需求的呼吸器長期安置方案,使病人家屬得到持續性的服務。家屬的居家照護經驗也可提供給其他呼吸器依賴病人之家屬進行安置決策時的意見。另外,本研究結果也提供給健保局作為修改呼吸器居家照護政策之參考。

  • 學位論文

自西元1982年以來,惡性腫瘤(癌症)就高居國內民眾十大死因之首。以西元2004年為例,因惡性腫瘤死亡者佔當年國內死亡總人口數的27.20%,更是第二大死因-心臟疾病死亡率的2.8倍。而肺癌死亡率在不斷攀升下,亦已分別位居國人男、女性癌症死因之第二位和第一位。肺癌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死亡率,主要是因早期診斷困難所致。當患者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認罹患肺癌時,大多已發生腫瘤轉移,造成治療效果及預後皆相當不樂觀,而且發生腫瘤轉移的肺癌患者之五年期存活率僅有5-15%。因此,建立一個能夠監測腫瘤細胞轉移之生物指標,在提高肺癌治療效果和延長肺癌患者之存活率具相當重要的意義。 Cell junction(細胞接合)是負責體內組織(尤其上皮組織)之細胞與細胞、細胞與細胞外基質(ECM)之間的接合結構。其不僅具有形態學上的意義,在個體的發育過程、細胞信息的傳導、調控基因的表達、細胞運動和細胞增殖分化等生命活動中,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同時,科學家亦發現細胞接合結構的改變是許多癌變細胞,尤其是高轉移性癌細胞的重要特徵之一。最近研究發現:在肺腫瘤組織中,Cell junction中的E-cadherin及Cx43表現量可做為肺癌患者的預後指標。已知E-cadeherin 需與α-catenin、β-catenin結合形成複合體(E-cadeherin-catenin complex)鑲嵌於細胞膜上,才具有生物功能。除此,p120ctm 亦可和E-cadeherin來促進complex的功能且其表達能力與細胞複製的速度相關。 本研究乃以IHC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分析與上皮細胞間之adherens junction (黏著接合)相關的E-cadherin、α-catenin、β-catenin和p120ctn等蛋白以及與gap junction(間隙接合)相關的Cx43等蛋白,在肺腫瘤組織以及與腫瘤組織周圍不同距離之非腫瘤組織中的表現。結果發現:細胞質裡與Adherens junctions相關的E-cadherin 及共同參與複合體的成員 α-catenin及β-catenin以及與gap junction相關的Cx43等蛋白表現量,均會隨著與接近腫瘤組織的距離而出現遞減的趨勢,甚至腫瘤組織大部分都無法測得這些蛋白的表現;至於p120ctn則呈現不降反昇的相反狀況。因此推測E-cadherin、α-catenin、β-catenin、p120ctn及Cx43蛋白表現或許可用來早期偵測細胞之腫瘤化程度或趨勢。

  • 學位論文

骨盆神經-外尿道括約肌反射 (pelvic nerve-urethral reflex, PUR) 會引發尿道括約肌的收縮及維持儲存尿液期間的自律性,在藥理試驗也證實在骨盆神經-外尿道括約肌反射的活性是透過麩胺酸 NMDA 接受器所調控的;此外,給予睡眠剝奪後在大鼠的海馬回會減低長期增益效應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或是給予快速動眼期睡眠剝奪則有抑制 LTP 的現象;一氧化氮 (NO) 會間接調控許多生理及病理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神經突觸塑性的活性。因此本篇實驗主要目的想探討給予睡眠剝奪後,骨盆神經-外尿道括約肌反射的活性是否會有影響,並且 NO 是否參與其調控;更進ㄧ步想探討脊髓內 nNOS 的表現量之變化情形。 本實驗使用大鼠並在椎管內注射 Glutamatergic 拮抗劑及促進劑,亦注射 Nitrinergic 拮抗劑及促進劑,並取下脊髓 (L6-S2) 組織,來探討 nNOS 蛋白質表現量之變化。實驗動物經睡眠剝奪的處理後,發現反覆性刺激引發骨盆神經─外尿道括約肌反射之活性有降低之情形。Glutamatergic 拮抗劑,可抑制反覆性刺激所引發 PUR 之活性;給予睡眠剝奪後,亦有此抑制現象產生。Glutamatergic 促進劑,可增加測試性刺激所引發 PUR 之活性;給予睡眠剝奪後,亦有此增加趨勢。Nitrinergic 拮抗劑,可抑制反覆性刺激所引發 PUR 之活性;給予睡眠剝奪後,亦可抑制此現象的產生。接著再給予 Nitrinergic 促進劑,可將此被抑制的情形恢復至原本反覆性刺激所產生的現象;給予睡眠剝奪後,亦有此回復現象的產生。 從西方點墨法與免疫組織化學法的結果可以發現,在脊髓 (L6-S2) 組織中,確實有神經性一氧化氮合成酶 (nNOS) 及磷酸化神經性一氧化氮合成酶 (p-NOS) 蛋白質的表現,並在給予電刺激下,nNOS 蛋白質表現有略高的現象,此外,給予睡眠剝奪下,nNOS 蛋白質表現量有降低之情形。 由本篇實驗結果顯示,動物給予睡眠剝奪後,會降低反覆性刺激引發 PUR 之活性,推論睡眠剝奪可能對下泌尿系統儲尿功能造成傷害及神經退化的現象。

  • 學位論文

Part-I: 在大腸癌症發生的程序中,被認為與多種基因的突變有關,其中包括了:APC、K-RAS、SMAD2/4和p53,而在流行病學的報告中,指出HNPCC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的病患中,男性病患為女性病患的1.5倍,其中在女性的病患中,被認為雌激素(Estrogen;E2)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比例,但若循環系統中雌激素的量下降時,會造成雌激素接受體表現下降,進而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性,並且發現在大腸癌症的檢體中,雌激素接受體的表現量比起正常人有明顯下降,顯示出雌激素及其接受體對於罹患大腸癌具有保護的影響,並由已知的文獻中得知,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lpha)具有促進大腸癌細胞凋亡的能力。於是在本篇文章中,我們除了進一步探討雌激素及其接受體對於LoVo大腸癌細胞是否具有促凋亡的影響,並進一步研究此凋亡現象是否與活化TNF- alpha具有相關性以及對於細胞增生是否有著抑制作用存在,而對於細胞週期相關蛋白和Wnt訊息路徑是否存在著影響?本實驗使用的方法包括了: 短暫轉殖技術、DNA斷裂、Western blotting和Luciferase assay。而由實驗結果中得知,在短暫轉殖ER-alpha並加入E2的情況下,能經由活化TNF- alpha而造成LoVo大腸癌細胞的凋亡現象,並抑制beta-catein的蛋白量。而此發現或許能進一步用於治療大腸癌。 Part-II: 在大腸癌症發生的程序中,被認為與多種基因的突變有關,其中包括了:APC、K-RAS、SMAD2/4和p53,而在流行病學的報告中,指出HNPCC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的病患中,男性病患為女性病患的1.5倍,其中在女性的病患中,被認為雌激素(Estrogen;E2)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比例,但若循環系統中雌激素的量下降時,會造成雌激素接受體表現下降,進而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性,並且發現在大腸癌症的檢體中,雌激素接受體的表現量比起正常人有明顯下降,顯示出雌激素及其接受體對於罹患大腸癌具有保護的影響,然而對於雌激素及其接受體是否具有促進大腸癌細胞凋亡、抑制其增生的功能及其相關的分子機制並未有所探討,於是本篇使用LoVo大腸癌細胞,以短暫轉殖的方式分別大量表現雌激素接受體beta (ER-beta),然後單獨或共同處理雌激素,並依三個方向來探討對於LoVo大腸癌細胞的影響: ①凋亡路徑( TNF-alpha和Caspase );Cell Cycle (Rb、Cyclin D1、Cyclin E、c-myc、p21和p27);Wnt訊息路徑(APC、beta-catenin和Cyclin D1),使用的方法包括了: 短暫轉殖技術、DNA斷裂、Western Blotting和Luciferase Assay。而由初步的實驗結果中發現到,單獨處理E2與控制組相比即有些許DNA斷裂的現象,而大量表現ER-beta並無顯著DNA斷裂的現象,只有在同時加入E2的情形下,才出現顯著DNA斷裂的現象(Ligand-Dependent)。並同時出現Caspase 8和Caspase 9蛋白活化,但ER-beta無法活化TNF-alpha,故TNF-alpha與ER-beta所造成的凋亡並無相關性。而在細胞週期方面,ER-beta依著Ligand-Independent的方式均負調節著Rb和Cyclin D1的蛋白表現量,且單獨處理E2和同時大量表現ER-beta能使的p21和p27蛋白表現量上升;另外在Wnt訊息路徑中,亦發現ER-beta (Ligand-Dependent) 均能抑制beta-catenin蛋白表現量,其結果與下游調節基因Cyclin D1的表現量相符合。綜合上述的實驗結果,證實雌激素透過ER-beta,促進LoVo大腸癌細胞的凋亡和抑制其增生的現象,而此發現或許能進一步用於治療大腸癌。

  • 學位論文

一、背景及目的: 肺炎(pneumonia)是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之第六位,其中社區性肺炎,依據美國感染學會The Infectious Disease Society of America (IDSA)所推薦之肺炎病人結果研究小組(Patient Outcomes Research Team 簡稱PORT) 之病人預測指導準則(guideline),將病人依其對致死率(mortality)之高低,由低到高將病人分為一到五級,分數(PORT score)評估之因素包含年齡,潛在疾病(coexisting disease)理學檢查(physical examination)與實驗室數據,其中第三級(PORT Scoring 71-90),美國感染學會(IDSA)建議可住院也可門診治療。隨者台灣人口逐漸老化,老年人增加快速,65歲以上佔總人口數9.1%,在老年人社區性肺炎分數(PORT score)評估準則(guideline) 中,年齡佔大部份分數;本研究以第三級社區性肺炎為主,排除院內感染、護理之家、安養中心與潛在疾病(coexisting disease)的病人,年齡平均77.5歲。經由收集住院患者相關資料分析,並對中度社區性肺炎住院病人將其抗生素使用天數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所得結果似可做為無潛在疾病之老年中度社區性肺炎治療與住院之參考。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自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一日起至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收集中部地區某區域教學醫院住院病人其主診斷為肺炎,且PORT Scoring在71-90分。排除院內感染、護理之家、安養中心、呼叫器使用者與合併下列之病人一年內罹患惡性腫瘤(基底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者除外、肝病病人 (臨床或組織學上診斷為慢性肝病,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充血性心衰竭、中風、腦血管意外、暫時性腦缺血、腎臟疾病,與肺部X光沒有浸潤者﹔且均接受抗生素治療之63位患者。回溯分析其入院時實驗室數據,包括C-反應蛋白,白血球計數﹔人口學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地域與X光上表現,季節,肺部疾病(Underlying Lung Disease),抗生素使用種類。利用SPSS 12 Version的統計軟體,來分析抗生素使用天數與其他變項之間,用線性迴歸來分析是否相關。 結果: 影響病人抗生素使用天數最大變項為CRP(P=0.01),依序是抗生素用藥(P=0.033),年齡(P=0.034),季節(P=0.035)與肺部疾病(P=0.073)。而與WBC Count較無統計上相關(P=0.596),而其他如X光呈現,地域,性別,則與抗生素使用天數無關。 結論: 本研究以無潛在疾病(coexisting disease)之老年中度社區性肺炎為研究對象,對基層醫療而言,簡單、快速、便宜、準確性高、易得之實驗室資料便是診斷利器;而CRP對肺炎有其專一性,本研究CRP之標準迴歸係數為0.923,意味CRP每增加1mg/dl,抗生素需增加使用0.923天。因此病人年齡大於50歲、無潛在疾病之老年中度社區性肺炎(PORT Scoring 71-90),若病人其CRP值 >8mg/dl則建議患者住院,並儘早接受抗生素治療。由本研究可知選擇使用non Augmentin與Augmentin類抗生素並無統計上差別(P=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