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08.241

中山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學位論文

中山醫學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背景:思覺失調症病患因疾病症狀反覆,往返於社區及醫院之間,病患住院使得家屬獲得短暫的壓力紓解。但面臨病患即將出院時,情緒將隨之而起伏,家屬的情緒若未能獲得解決勢必影響病患出院後之照顧。 研究目的:了解思覺失調症病患家屬在面臨病患即將出院時之焦慮程度及其預測因子。 研究設計與方法:本研究為橫斷式研究設計,量表採用自評焦慮量表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自覺社會支持量表(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正性及負性症狀嚴重度評量表、照顧者評價量表(Caregiver Appraisal Scale)。描述性統計以次數分配、百分比、 平均值、標準差進行分析,推論性統計以t檢定,ANOVA及相關、迴歸統計分析。 結果:92%的家屬焦慮程度界於無症狀及輕度症狀間,病患自殺意念、暴力行為、家屬的自覺社會支持、家屬學歷、照顧者評價等與焦慮程度有顯著差異。病人正性、負性症狀與家屬的焦慮具有正相關;自覺支持程度及照顧者評價與家屬的焦慮呈負相關。家屬焦慮的預測因子為病患負性症狀及家屬的照顧者評價對於家屬的焦慮。 結論:本研究結果可提供臨床專業人員未來在提供慢性思覺失調症患者照護時也能協助家屬降低家屬焦慮程度以維持健康的身、心、靈狀態。

  • 學位論文

早期肺癌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術後常見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難等相關問題,而影響生活品質。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接受胸腔鏡手術之肺癌病患其基本特性、疾病治療和生理特徵對於生活品質的影響。於中部某醫學中心胸腔外科門診,採立意取樣選取共24位病患,使用結構性問卷,收集基本資料、癌症生活品質量表(EORTC QLQ-C30)及肺癌生活品質量表(EORTC QLQ-LC13),完成實驗室檢驗、肺功能檢查及六分鐘行走測試,分別於術前、術後一個月及術後三個月進行,使用SPSS 20.0版本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1)Hb、Hct及albumin檢驗值、肺功能量計FVC及FEV1檢查和六分鐘行走測試之Borg scale量表及生活品質各次量表間,在術前、術後一個月及三個月均有顯著影響(p <.05)。(2)經由GEE Mode分析,對於整體功能:術後一個月及三個月分數低於術前,但術後一個月有顯著差異(p <.05),是重要的評估時間。而手術切口多寡、Hb和Hct檢驗值及Borg scale量表分數皆會影響整體功能之生活品質,是重要的預測因子。在整體健康:Hct是重要的預測因子,尤其在術後三個月生活品質是重要的預測指標。而整體症狀:lobectomy術式,在術後一個月及三個月整體症狀顯著高於術前,應加強評估術後影響生活品質的症狀及時治療和改善。最後在肺癌症狀:lobectomy及segmentectomy術式,術後肺癌症狀分數皆高於wedge術式,而術後一個月及三個月其Hb及Hct檢驗數值會影響其生活品質,應持續監測;因此術式、Hb、Hct檢驗值是肺癌症狀重要的預測指標。 建議未來若能依肺癌不同術式病患,在術前、術後一個月及三個月各時間點,監測其可能預測生活品質重要的預測指標。針對問題而有計畫地設計改善方案,相信可改善肺癌病患術後整體的生活品質。

本文將於2025/09/03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目的:睡眠對早產兒的發育及神經發展至關重要,若嬰兒的睡眠受到剝奪,可能會對其感覺系統的發育及神經傳導迴路造成負面影響,也會影響大腦皮質的成熟及大腦可塑性,然而新生兒加護病房的環境干擾常使早產兒的睡眠中斷。因此本研究將探討以非侵入性的舒曼波改善新生兒加護病房內早產兒的睡眠品質及促進體重增加的成效。 方法:本研究為實驗性研究設計,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選取32位出生週數介於32至35週、無先天異常,且疾病嚴重度(新生兒的疾病嚴重度量表;NTISS)小於9分之早產兒,其中實驗組17位(男嬰10位、女嬰7位,平均週數34週)、對照組15位(男嬰8位、女嬰7位,平均週數34週)。研究工具以穿戴式睡眠活動紀錄儀(Fitbit Alta HR)紀錄個案的睡眠開始時間、睡眠結束時間及覺醒次數與時間。介入方式:從收案開始第四天,實驗組以舒曼波睡眠機做為介入措施,在晚上10點至早上10點將睡眠機放置於個案腳底之位置,對照組則僅採一般常規照顧,並分別於介入一週後及二週後評值成效。資料分析方法採無母數檢定、廣義估計方程式,來比較兩組日、夜的睡眠總時間、睡眠覺醒次數與時間、睡眠品質(睡眠連續時間)及體重變化。 研究結果:使用舒曼波一週後,實驗組早產兒較對照組每晚夜間睡眠總時間多23分鐘、覺醒次數少約7次、覺醒時間少約4分鐘,且夜晚睡眠品質(睡眠連續時間)增加約37分鐘;使用舒曼波兩週後,實驗組比對照組每晚夜間睡眠時間少約36分鐘、覺醒次數少約6次、覺醒時間少約18分鐘、最大連續睡眠時間多約44分鐘,除覺醒次數達統計顯著差異(p<.05)外,其餘變項皆未達統計顯著差異(p>.05)。使用舒曼波2週後,實驗組比對照組之夜晚連續睡眠時間多增加約44分鐘、白天連續睡眠時間則縮短約25分鐘,也就是說,使用舒曼波睡眠機的早產兒有白天睡眠時間減少、夜晚睡眠時間增加的趨勢,雖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但具臨床參考意義。   在體重方面,使用舒曼波一週後,實驗組的早產兒比對照組的早產兒體重多增加68公克(P=0.034),使用舒曼波二週後,實驗組比對照組體重多增加119公克(P=0.018),且皆達統計上顯著差異,尤其實驗組體重平均每天成長38.6公克,優於臨床理想的成長速度(20公克/天)。 結論與建議:舒曼波使用兩週後能顯著減少早產兒夜晚睡眠覺醒次數,但對於早產兒的睡眠總時間、睡眠百分比、夜晚的睡眠品質(睡眠連續時間)則無影響,亦無法減少覺醒的時間。在體重方面,使用舒曼波一週後早產兒的體重即可顯著增加(約38.4公克/天),若持續使用到第二週,則體重可以每天穩定成長約38.6公克,將近臨床理想的體重增加速度(20公克/天)的兩倍,故建議舒曼波睡眠機可以運用於臨床來促進早產兒的睡眠品質及體重增加。但本研究個案數較少,未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及擴大樣本數,來探討舒曼波對促進早產兒睡眠的成效。

本文將於2025/02/27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研究背景:糖尿病為中老年常見的慢性病,近年來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與認知功能障礙有密切相關,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有危及生命可能。健康素養會影響病患對健康資訊的取得及所需的認知及社會技能,進而影響其血糖控制,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瞭解第二型糖尿病中老年患者社會人口學特性、健康素養、血糖控制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及對認知功能的預測。 研究方法及資料:本研究採用橫斷式回溯性研究法,方便取樣,以台灣中部某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門診及病房進行收案,選取47歲(含)以上有第二型糖尿病診斷滿二年的患者為收案對象,於107 年 8月 8 日到 109 年 1月 15 日進行收案。收案數共106人,資料收集包括以電子病歷查閱血糖控制情形( 研究對象近二年內的HbA1C值至少有3次以上數據並計算平均值、二年內有無高低血糖入院、二年內HbA1C %最高值與最低值波動有無>1);及結構式問卷包括:(一) 社會人口學資料、(二) 糖尿病患者健康識能評量問卷、(三)簡易智能評估量表(MMSE)及(四)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以SPSS 20.0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統計方法包含描述性統計分析,採次數、百分比、平均值及標準差,及推論性統計,採獨立樣本T檢定(t-test)、皮爾森相關係數(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變異數分析(ANOVA)及回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研究結果:本研究對象依據社會人口學、健康素養、血糖控制及認知功能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一)年齡在65歲以上、教育年數2-10年、主要照顧者為自己本人、糖尿病罹病年數未滿5年及有共病史者居多;整體健康素養平均得分為38.48±6.35分;過去二年中有曾因高低血糖入院者佔18.9%;2年內的HbA1C平均值≧8者達39.6%,2年內的HbA1C%波動>1者佔樣本數的61.3%;MMSE平均得分為27.0±5.69分,評估結果為認知功能正常者有77.4%,認知功能障礙者有22.6%;AD-8平均得分為2.18±1.77分,評估結果為認知狀態正常者有44.3%,極早期失智症疑慮者有55.7%。(二)本研究第二型糖尿病中老年患者的年齡(t=2.92, p <0.01)、教育年數(F=22.52, p<0.001)、主要照顧者(F=31.76, p<0.001)、罹病年數(F=4.41, p<0.01)、共病(F=4.43, p<0.01)、健康素養得分(r=0.716, p<0.001)、過去2年內是否高低血糖入院(t=2.33, p<0.05)及2年內HbA1C%波動>1(t=2.54, p<0.05)之不同,其MMSE有顯著差異;年齡(t=-3.42, p<0.01)、主要照顧者((F=12.90, p<0.001)、罹病年數((F=3.53, p<0.05)及健康素養得分(r=-0.408, p<0.001) 之不同,其AD-8有顯著差異。(三) 教育年數、主要照顧者及健康素養總分為MMSE之預測因子,整體解釋變異量為67.5%;主要照顧者及健康素養總分為AD-8之預測因子,整體解釋變異量為29%。 結論:本研究結果發現患者健康素養、血糖控制及認知功能普遍偏差,健康素養已被推論為可能降低糖尿病併發症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認知功能障礙可能被認為是糖尿病潛在長期的後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健康素養與認知功能有關係,且為認知功能的預測因子;血糖控制與認知功能有關係,但並非認知功能的預測因子,推論可能追蹤年限短,不容易發現血糖變動所產生的影響,有待未來研究近一步探討。建議臨床照顧第二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時應加強認知功能的評估,加強關注低教育年數、無法自我照顧的族群,並提高健康素養,強化其對健康訊息的接收、理解及健康行為的落實,達到降低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

本文將於2025/08/30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我國於2018 年邁入高齡社會,2026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社會變遷、少子化、 老年照顧為當前首要議題,其中家庭式照顧已成為一個難以突破的困境;當病 人送進長期照顧機構,種種決策將隨之而來。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影響長期 照顧機構住民家屬之決策性疲憊之相關因素;以問卷調查法中部某區域教學醫 院之長期照顧機構住民家屬共132 人,研究工具為:1.個人背景屬性資料變項 調查表2.照顧者反應量表3.決策疲憊量表。樣本以女性家庭照顧者及住民成年 子女為主。卡方檢定「與病人關係」及「主要決策者」結果顯示孫子女的期望 值最高;隔代教養之孫子女的照顧壓力或許需要被考量。階層迴歸統計顯示, 照顧者反應量表可解釋決策性疲憊約30% 的變異量,其中以「日常作息被干 擾」為最強預測因子, p< 0.05。家庭照顧者進行代理醫療決策時,受其背景屬 性、下決定的時機點、家庭角色、與病人關係等的影響。 因此,應考慮如何及 早發現長期照顧機構家屬的疲憊程度,避免在非預期情況時,臨時做出決策, 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面。當主要決策者出現決策疑慮,便凸顯了護理人員的角色 功能,可透過跨團隊的討論、醫病共享決策、主要決策者能理解的用語,給予 適當的資訊,以協助其作出通盤考慮後的決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背景:台灣末期腎臟疾病患者(End-stage-renal disease;ESRD)發生率為全球之冠。多數患者以血液透析延續生命,而透析品質與瘻管功能良好與否有莫大關聯。以自體動靜脈瘻管作為長期血管通路,雖有較低的感染率及併發症,卻可能因瘻管內狹窄造成血流量下降導致血管栓塞的後果。傳統理學檢查因過主觀於臨床難以推廣,鑒於有關瘻管功能狀態,臨床上目前未有良好效度之評估工具,陳炯毓醫師擬定瘻管評估量表(Matt’s score)及測量脈動波長度(Palpable Pulse Wave Length;PPL)來改善傳統理學檢查主觀判別結果的缺點,期盼未來臨床血液透析醫護人員能靈活應用,即時發現異常並及早處置。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於驗證瘻管功能評估量表及脈動波長效度。 研究設計:以自體瘻管行血液透析病患為收案對象,研究者使用瘻管評估量表,測量脈動波長度及傳統理學評估評估門診透析患者瘻管功能後,以超音波稀釋技術(Ultrasound Dilution Technology;HDO3)測定瘻管內流量小於600ml/min視為異常,驗證其敏感度及特異性。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於中部某醫學中心血液透析室收案,共收案133人。以SPSS20.0 統計軟體分析,含卡方檢定、二元邏輯斯迴歸分析及ROC曲線圖。 結果:卡方檢定變項顯示瘻管內流量異常者與年齡、瘻管功能量表、PPL達顯著相關。以二元邏輯斯迴歸分析後,Kt/V數值異常者瘻管異常風險提升18.5倍、瘻管評估量表2分相較於4分的病患有更高的風險存在(OR:101.35)、脈動波長(PPL)4指幅的病患比7指幅有更高的風險比(OR:37.8)。以超音波稀釋技術測得血管內流量是否正常為基準,ROC 曲線圖分析瘻管評估量表、脈動波長數值發現;瘻管評估量表(Area under curve;AUC):0.777,脈動波長(PPL)AUC:0.824,對比傳統理學檢查手臂上舉測驗及脈搏阻塞試驗其AUC:0.551及0.469,使用瘻管評估量表及脈動波長測量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 結論:研究結果顯示瘻管功能異常相關危險因子與尿素廓清率(Kt/V)數值異常有顯著相關,瘻管評估量表與脈動波長相比傳統理學檢查有更好的預測力,未來可提供血液透析醫護人員做為瘻管功能第一線評估工具使用。 關鍵字:動靜脈瘻管、瘻管功能評估量表、脈動波長度

  • 學位論文

失禁性皮膚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是病人失禁時常見的問題,重症病人更是失禁性皮膚炎的高風險族群。透過行動應用程式在護理教育有助提升護理人員照護能力。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加護病房護理人員經過行動應用程式介入,對照護失禁性皮膚炎病人之學習成效。研究方法採類實驗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中部某醫學中心加護病房之護理人員,共60人;實驗組30人接受四週之失禁性皮膚炎行動應用程式介入,對照組30人接受失禁性皮膚炎課室教學模式介入約1小時;兩組於教學介入措施前及結束後四週,以「失禁性皮膚炎照護學習成效調查問卷」評量其學習成效。以SPSS 21.0進行資料建檔與分析,採次數分配、百分率、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檢定、相依樣本t檢定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行動應用程式教學介入後,失禁性皮膚炎照護知識、失禁性皮膚炎照護態度、及失禁性皮膚炎照護行為頻率等,皆達顯著成效(p<.05)。因此,本研究介入失禁性皮膚炎行動應用程式,能提升加護病房護理人員之失禁性皮膚炎照護學習成效。故建議護理臨床單位未來可多利用行動應用程式之教學方法作為護理人員教育訓練之策略。

  • 學位論文

背景:近十年來十大死因中,缺血性心臟疾病即位居第二位,動脈血管粥狀硬化的嚴重性是不容勿視。臨床為常見家屬或病患食用秋葵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然而多數臨床護理人員自學校教育以來即缺乏將生物科學應用於臨床照護之經驗,面對病人與家屬的諮詢,無法準確提供對方協助。生物科學乃護理課程中的學習單元,主要是提供學生知識與臨床照護實務結合,若以秋葵為例,臨床上遇到這類詢問時,卻無法提供病人專業的回應,其中原因值得加以研究及探討。 目的:1.探討護理實習生應用生物科學於臨床照護的態度與相關因素。2.探討護理實習生面對病人秋葵萃取相關食品療法的態度與相關因素。3.研究秋葵全果萃物對動脈血管粥狀硬化機轉之影響。 方法:於護理實習生方面,採立意取樣方式,利用問卷調查,探討護理實習生應用生物科學於臨床照護的態度;於生物實驗室內,利用觀察秋葵全果萃取物對oxLDL引起的平滑肌細胞變化,以回應研究問題與假設。 結果:1.護理實習生在應用生物科學於臨床照護的態度得分情形略顯負向,研究對象學習生物科學經驗之壓力指數與應用生物科學於臨床照護的態度具有顯著相關(r=.214,p=.042)。2.護理實習生普遍認同當病人使用秋葵萃取相關食品時,應該評估病人使用的感受,且當病人使用秋葵萃取相關食品時,應該與醫療團隊成員討論。3.在平滑肌細胞實驗中,秋葵全果萃取物抑制oxLDL引起的平滑肌細胞增生的功效則可能來自於秋葵中的多酚成分。 結論:護理實習生學習生物科學經驗之壓力指數偏高,且於應用生物科學於臨床照護的態度顯負向,此值得護理教育者思考,如何設計跨領域課程,將生物科學學習的內容與臨床實務進行結合,於學校教育根本改革著手,使研究對象具備生物科學臨床轉譯能力。實驗結果顯示,秋葵全果萃取物可有效降低oxLD並使增生的平滑肌細胞死亡,此與動脈粥狀硬化機轉過程有關。

  • 學位論文

背景與目的: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從2001到2010年間,長期使用呼吸器之病患有三倍多的成長,有鑑於國人面對氣切手術照護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探討家屬面對病患接受氣切手術共享醫病決策相關的議題更顯重要。本研究以中部某教學醫院長期使用呼吸器病患的家屬為對象,探討影響其參與氣切手術醫病決策態度的因素。 研究設計與方法:採橫斷式研究設計,以中部某教學醫院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為收案地點,立意取樣長期使用呼吸器病患的家屬為對象。以結構性問卷收集個案及家屬基本資料、氣切共享醫病決策認知及共同醫療決策量表的資料。共完成116份完整問卷收集,並以SPSS 22.0版進行資料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結果發現病患的生活品質及後續照護考量是家屬考慮是否執行氣切手術所在意的因素,而與在意因素相關性最高的是家屬對氣切認知。家屬共享醫病決策與參與治療認知的相關性最高,其次為風險溝通及控制權偏好。而相關重要變項的預測結果顯示:病人意識狀態及家屬氣切認知,可解釋25%家屬控制權偏好的變異量。家屬是否為主要照顧者及家屬氣切認知,可解釋25%家屬參與治療認知的變異量。病人意識狀態、家屬年齡及家屬氣切認知總分,可解釋家屬參與風險溝通27%的變異量。病人意識狀態、家屬年齡及家屬氣切認知,可解釋家屬共享醫病決策態度33%的變異量。 結論與建議: 家屬考慮是否執行氣切手術所在意的因素為病患的生活品質及後續照護的考量,而與在意因素相關性最高的因素為家屬對氣切的認知。病人意識狀態、家屬年齡及其對氣切認知,是影響家屬共享醫病決策態度重要的預測因子。因此,臨床醫護人員在與家屬進行氣切共享決策時,應考慮到病患意識程度及家屬年齡,給予個別化的醫療資訊;並可運用氣切共享醫病決策認知量表,來評估家屬對氣切的認知程度,針對家屬不正確的地方加以澄清,並讓家屬有足夠時間吸收相關醫療資訊和以病患最大利益考量醫療決策方向。

本文將於2025/08/26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背景: 敗血症是威脅生命的醫療緊急狀況,其罹病率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更是住院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敗血症組合式照護介入可降低其死亡率和減輕患者負擔,護理師是患者就醫時,組合式照護的第一線執行者,任職醫院雖有實施敗血症組合式照護,但無設置敗血症組合式照護之標準流程及敗血症相關的研究資料,故藉由此次研究來瞭解醫院敗血症患者的照護成效,及瞭解未能遵從組合式照護的現況,作為未來改善實施敗血症組合式照護方案設計的依據。 方法: 本計畫為回溯性世代研究,收集2017年01月至2018年12月台灣某區域教學醫院入住內科加護病房敗血症患者的資料,使用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Kaplan-Meier method與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進行敗血症組合式照護遵從情形與實施成效的資料分析。 結果: 完全遵從敗血症組合式照護28天死亡率與未完全遵從分別為10.0%與34.2%(p=0.114),能顯著減少患者之負擔如呼吸器使用和醫療花費。若患者主訴為呼吸道症狀,則敗血症照護遵從度較低(p=0.015)。 結論: 敗血症組合式照護遵從低無法降低死亡率,可藉由敗血症標準流程設置,提升遵從度,以降低患者與醫護人員之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