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83.137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中山醫學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背景與目的:伴隨半側偏癱(Hemiplegic)的中風(Stroke)患者,通常會造成平衡、感覺以及動作方面的缺損,而增加跌倒的危險因子以及無法獨力執行日常活動功能(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因此改善平衡能力、行走能力及減少跌倒的危險因子是中風後患者復健的目標。曾有研究指出視覺生物回饋(Visual Biofeedback)訓練和使用外側楔型鞋墊(Lateral Wedge)來強迫患側的使用(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echnique),兩種訓練方式在中風後患者於平衡能力、患側承重能力皆有顯著的效果,但在應用於慢性中風患者及後續追蹤的研究尚未被驗證。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主要為訓練慢性中風患者之動態、靜態平衡功能,以及使用外側楔型鞋墊介入以藉由加強患側下肢載重而增進雙側下肢的重量位移、增進平衡能力,進而改善平衡能力。 材料與方法:本實驗分為三組,一組為視覺回饋平衡訓練組(Visual Biofeedback Balance Training Group; BT) 使用生物回饋的站立平衡訓練儀(Biodex Balance System),來進行視覺回饋的平衡的訓練(重量轉移訓練; Weight Shift Training),訓練時間為每周3次、每次20分鐘,共6週;一組為外側鞋墊組(Lateral Wedged Group; LW)使用5°的外側楔型鞋墊置於中風患者的健側下肢,可執行一般活動以及接受傳統治療的介入;另一組為只做傳統治療的控制組。三組皆於實驗期間都有做傳統的復健治療。於實驗前(0週)、實驗後(6週)及後續追蹤(10週)皆進行測試。比較治療介入前後差異與療效追蹤。 測試項目:臨床功能性平衡活動量表(伯格式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中風病人姿勢控制量表(Postural 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s, PASS)、平衡電腦適性測驗(Balance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 Balance CAT))、平衡儀器測試(姿勢穩定度(posture stability)、穩定限制(limited of stability, LOS)、移行測試(起身行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 TUG)。使用SPSS第14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使用描述性統計、費雪精確檢定(Fisher's Exact Test)分析人口特徵相關資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 Way ANOVA), 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Repeated Measure ANOVA), 雪費(Scheffe)的事後分析(post hoc), 獨立T檢定(Independent T test), 效應值(Effect Size),分析三組間及三個時間點的差異。 結果:共47位受測者完成所有的研究流程(BT組15人、LW組16人、Control組16人)並納入統計分析,所有受測者平均年齡為58.5±9.7歲,平均中風後46.7±33.3個月,36位男性11位女性參與;除了患側邊的分佈在組別分配上有顯著差異之外(P<0.05),於基本資料皆沒有組別間的顯著差異(P>0.05)。介入前後及後續追蹤結果發現,三組相較於0週皆有組內之顯著差異(P<0.05);臨床功能性平衡活動量表(BBS, PASS, Balance CAT)於三組間有組間差異,且兩組介入組(BT組和LW組)優於控制組;平衡儀器測試方面(姿勢穩定度三組間無顯著差異、穩定限制(LOS)三組間有顯著差異);移行能力三組間無顯著差異;心理層面於三組間無顯著差異。 結論:透過6週的視覺生物回饋訓練及5°的外側楔型鞋墊介入,可以改善慢性中風患者的平衡能力,且在後續追蹤也有繼續維持其平衡能力,且皆有好的順應性;雖然這兩種介入皆可改善慢性中風患者之平衡能力,但兩組間無顯著差異。

  • 學位論文

肥胖屬低度慢性發炎反應,使浸潤於脂肪組織之巨噬細胞(adipose tissue macrophages)從抗發炎型(anti-inflammatory phenotype; M2)轉變為促發炎型(pro-inflammatory phenotype; M1),進而影響胰島素作用使脂肪細胞產生胰島素阻抗性(insulin resistance)。根據先前的研究結果,利用M2-conditioned medium培養脂肪前驅細胞後發現成熟脂肪細胞內的油滴減少,但其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的標幟分子mRNA表現並未受到顯著影響。因此本實驗進一步推論M2-conditioned medium可能影響脂肪細胞的油滴形成、脂質代謝、脂肪細胞分化、脂質合成或油滴分解產物等。由實驗結果得知經M2-conditioned medium處理的組別與陽性對照組比較,參與油滴包袱蛋白(perilipin) 的mRNA和蛋白質表現量有明顯的降低,證明了M2-conditioned medium會影響油滴包袱以及油滴的成形,進而減少成熟脂肪細胞的產生。甘油是脂質分解路徑的終產物,在實驗結果中得知在M2-conditioned medium組別中比陽性對照組也有明顯的下降。最後利用共軛焦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形態,發現在M2-conditioned medium組別中其脂肪細胞的油滴體積較陽性對照組大,未來仍需做進一步地釐清相關機制。最後本實驗證明了M2-conditioned medium可能減少脂肪細胞內油滴的成形以及脂肪細胞的脂質代謝。

  • 學位論文

銅離子是動物體內必要的微量元素,它可以作為不同酵素的輔因子提供酵素活性。在低濃度狀況下,銅離子可以幫助細胞正常生長,但是當銅離子過度堆積時會造成毒性,進而產生疾病甚至導致癌症。Atox1是一個金屬離子伴護蛋白,在銅離子恆定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可將銅離子送往ATP7A及ATP7B以利銅離子的運輸。近期研究也發現,Atox1還可以成為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F)調控SOD-3的基因轉錄。但是對於Atox1直接參與抗氧化的機制尚不明確,所以本篇研究中,我利用斑馬魚來研究Atox1蛋白在斑馬魚發育中抗氧化機制所扮演的角色。利用顯微注射Atox1 Morpholino的方式,觀察斑馬魚在缺乏Atox1蛋白的狀況下對於其抗氧化能力的影響。當Atox1蛋白表現量下降時,由DCFH-DA染色可以檢測出斑馬魚體內堆積較多的活性氧化物。此外Acridine Orange染色也可以發現,斑馬魚胚胎發育早期若缺乏Atox1蛋白,斑馬魚體內會引發較多的凋亡細胞。由此可知,缺乏Atox1蛋白可能使體內活性氧化物堆積,進而促使細胞凋亡的發生。因此,Atox1蛋白在斑馬魚發育中扮演著重要的抗氧化角色。

  • 學位論文

葡萄糖-6-磷酸去氫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主要調控五碳糖磷酸代謝途徑(pentose-phosphate pathway),使得葡萄糖-6-磷酸(Glucose-6-phosphate)轉換成6-磷酸葡萄糖酸內酯(6-phosphogluconolactone),同時伴隨著產生還原態的菸草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鹽(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對於細胞而言,提供了還原的能量,使得細胞得以消除細胞內的過氧化物,避免過氧化物過度的累積,造成細胞的損傷或凋亡。在臨床上,主要是研究G6PD缺乏時造成的影響,像是蠶豆症。近年還有研究發現此酵素和癌症、心臟血管病症及中風有關,但是對於此酵素對於胚胎發育和生長的調控研究較少,所以,在研究中利用斑馬魚動物模式,在胚胎中注射反義股核苷酸(Morpholino),阻斷G6PD的表現,減少斑馬魚胚胎中G6PD表現,結果發現比起正常魚體,G6PD缺乏的斑馬魚的體型有明顯變小,卵黃囊腫大和微心腔腫大的情形。再者,分析活性氧化物(ROS)的堆積和氧化壓力相關基因(FOXM1和NOX5)都有增加的現象,由這些結果可以證明G6PD在發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提供胚胎清除活性氧化物的能力,使胚胎能夠正常發育生長。

  • 學位論文

小腦脊髓運動失調症第三型 (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 SCA3),又稱為Machdo-Joseph Disease (MJD),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罕見疾病,屬於漸進性神經退化性疾病的一種亞型。此遺傳疾病主要是位於第14對染色體上ataxin-3基因有三核苷酸CAG異常擴增,進而轉譯出帶有大量麩胺酸的ataxin-3蛋白堆積,造成神經細胞死亡,但目前為止仍無有效治療方法。本研究主要以分析正常人與SCA3病人間細胞的差異性,並藉由誘導細胞自噬 (autophagy) 機制的啟動減輕ataxin-3蛋白堆積所造成的細胞毒性,實驗結果顯示ataxin-3蛋白堆積造成細胞生長停止於Sub-G1時期,使細胞易走向細胞凋亡,且SCA3細胞株的粒線體膜電位較正常細胞低,此外,在氧化壓力 (oxidative stress) 下其SCA3細胞活性氧分子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亦有較高表現,綜合上述實驗證明突變ataxin-3蛋白堆積可造成氧化壓力並促使粒線體膜電位下降,誘導細胞凋亡前驅物質cytochrome c釋放造成細胞凋亡。細胞自噬是一種在演化上高度守護的細胞內大分子物質分解機制,透過飢餓環境、bafilomycin A1藥物誘導自噬作用後,SCA3細胞的Bcl2蛋白表現量高,顯示細胞在抗凋亡狀態且細胞自噬機制啟動能減輕ataxin-3蛋白所造成的毒性,減少細胞死亡所造成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此外,也進一步分析小腦脊髓運動失調症第二型 (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2, SCA2)的細胞自噬作用,結果抗凋亡蛋白Bcl2表現量高,顯示細胞自噬啟動對於ataxin-2蛋白堆積所造成的細胞傷害亦有減緩作用,細胞自噬啟動或許能成為治療第二型、第三型小腦脊髓運動失調有效方針。

  • 學位論文

γ-羥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ic acid, GHB)是一種人體內生 性物質,也是三大性侵藥品之一。目前GHB 的檢測在臨床和法醫學上 已然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真實尿液和唾液檢體,並以N-Methyl-N (trimethylsily) trifluoroacetamide(MSTFA)作為衍生化試劑,最後用氣 相層析質譜儀(GC-MS)來進行最後分析,以此結果希望能夠成為一 個台灣正常人群體內GHB 濃度之參考範圍。本研究分別收集了60 件 真實尿液檢體和60 件真實唾液檢體,通過前處理方法得到了最低偵測 極限(LOD)0.05 μg/mL 和定量極限(LOQ)0.2 μg/mL,且檢量線最 高濃度可達到10000 ng/mL。最後,實驗結果顯示,尿液中GHB 之平 均濃度為1.65 μg/mL(0.07∼6.21 μg/mL),而唾液中平均濃度為0.2 μg/mL(0.05∼1.75 μg/mL)。根據本研究之統計數據,GHB 的法定閾值 尿液建議訂為10 μg/mL,而唾液之閾值則可為4 μg/mL。

  • 學位論文

背景與目的:頰唇動作障礙(Buccolabial dyskinesia)為顏面侵入性治療後和神經失能患者常伴隨的問題。有學者提出為頰唇動作障礙患者擬定復健計畫前主要要先評估其唇閉合力。唇閉合功能在日常生活功能中除了進食也兼具語言表達、咀嚼、吞嚥以及表情動作。因此本研究目的為開發新穎數位化唇閉合力量測系統。方法:量測系統包含(1)壓力感測單元(2)訊號整合處理及通訊單元(3)平板電腦(4)固定機構設計。測試包含信度、男女性別比較、量測位置比較以及咀嚼慣用側關係。結果:信度部分最大力量(ICC=0.734)、平均力量(ICC=0.684);性別比較最大力量(P=0.004)、平均力量(P=0.004)、反應時間(P=0.041)、上升時間(P=0.009);量測位置為中間和右邊 (P=0.002)、量測位置為中間和左邊(P=0.033)。結論:新穎數位化唇閉合力量測系統具有中度到良好(Good)的可信度、較小型以及可攜帶。女性唇閉合力量大於男性力量,男性的唇閉合爆發力以及反應能力較女性佳。測量位置為中間時其唇閉合平均力量大於所施測的左側以及右側,且唇閉合力無慣用側的影響。臨床意義:唇閉合力量測系統開發可提供頰唇動作障礙患者評估,幫助患者了解唇閉合動作功能,以建立有效治療目標。

  • 學位論文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風患者穿戴腿前式踝足矯具(AAFO)對靜態平衡、動態平衡及移動能力的效果。 研究方法:24位中風患者參與研究,使用SMART平衡儀之感覺組織測驗評量靜態平衡能力,穩定限制測驗及規律重心轉移測驗評量動態平衡能力,計時起走及計時上下樓梯測量移動能力。使用配對t檢定比較穿戴與不穿戴AAFO在上述測驗項目差異情形。 研究結果:穿戴AAFO以感覺組織測驗評量之站立穩定度及站立對稱性無顯著差異。穩定限制測驗中,穿戴AAFO重心轉移至患側前方(p=.000)及患側(p=.002)之最大移動範圍顯著增加,往患側(p=.003)及患側後方(p=.000)重心轉移後之最大患側承重比率顯著增加。規律重心轉移測驗中,穿戴AAFO於左右快速重心轉移跟上理想速度差距顯著降低(p=.01)。左右慢速(p=.002)、快速(p=.001)及前後慢速(p=.000)、快速(p=.000)重心轉移穩定性顯著改善。穿戴AAFO顯著改善計時上下樓梯之速度(p=.000)。 結論與建議:本研究發現中風患者穿戴腿前式踝足矯具能夠改善患側方向穩定限制範圍與承重、左右來回具節奏性重心轉移之跟上速度、前後與左右來回重心轉移之穩定性及上下樓梯之移動能力。參與者亦普遍表示穿戴AAFO能增加安全性。因此,建議中風患者可穿戴AAFO來執行重心轉移及上下樓梯之活動以增進其功能表現、穩定性及安全性。

  • 學位論文

嗜脂性酵母菌Malassezia furfur (M. furfur)為正常人體皮膚共生的常在菌叢,也被視為機緣性病菌,與一些慢性發炎皮膚疾病之發生有關,例如頭皮屑、花斑癬、毛囊炎、脂漏性皮膚炎等。這些疾病的治療都相當困難,因此急需發展有效且安全的治療策略。本實驗室在先前的實驗中發現檸檬香茅精油對M. furfur具有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即在探討檸檬香茅之主成分citral對病原菌M. furfur的之抑菌活性與作用機制,以及citral對M. furfur感染角質細胞之影響。結果顯示citral對M. furfur 的最低抑菌濃度與最低殺菌濃度,分別為200 μg/ml與300 μg/ml,同時也發現了citral能夠抑制此菌由yeast轉為mycelia的現象。在作用機制的部份我們分別透過Annexin V 、TUNEL assay以及CaspACE FITC-VAD-FMK染色來證實citral能夠促使M. furfur進行細胞凋亡(apoptosis)。而在感染的實驗中,我們使用人類角質細胞株(HaCat)做為M. furfur-infection平台,發現citral並無細胞毒性,且在sub-MIC的濃度下可以有效抑制M. furfur對HaCat細胞的貼附以及感染。透過Real-time PCR與ELISA,證實當M. furfur 感染角質細胞時,citral不但能夠抑制細胞TLR2與IL-6的表現,同時也能刺激HBD-2及TSLP的上升。綜合上述結果,顯示高濃度citral具有抗真菌之功能,而在低濃度下可調節細胞免疫反應,以增強對M. furfur的感染防禦,此也顯示citral對於防治M. furfur相關皮膚病具有潛力。

  • 學位論文

在人類中目前確認存在有四種Alkaline phosphatase(ALP)同功酶(isoenzyme),分別為組織非專一性鹼性磷酸酶 (tissue non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TNAP)、胎盤鹼性磷酸酶 (placental alkaline phosphatase, PLAP)、生殖細胞鹼性磷酸酶 (germ cell alkaline phosphatase, GCAP)和腸道鹼性磷酸酶 (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IAP),而TNAP不僅涉及礦化,也參與鈣化。先前之研究已確定zTNAP會參與斑馬魚之早期發育,尤其是在腎臟,此為斑馬魚後期造血的主要器官,在斑馬魚中腎臟調節紅血球、嗜中性白血球及巨噬細胞之發育。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是為釐清zTNAP對於斑馬魚巨噬細胞發育及功能之影響。本實驗室先前注射zTNAP MO後與野生型斑馬魚比較發現,產生發育延遲、眼睛與卵黃延伸處變小及變短;本研究中利用斑馬魚MPO染色在尾部造血組織的嗜中性白血球數量明顯減少;斑馬魚中性紅染色視網膜及軀幹尾部的巨噬細胞數量明顯增加。本研究中指出當巨噬細胞缺乏鹼性磷酸酶時對於其趨化能力、吞噬能力及溶解能力都會下降;總而言之,鹼性磷酸酶對於斑馬魚巨噬細胞的發育及功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