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233.58

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近年全球氣候異常,極端氣候影響台灣成為高頻率複合型災害地區,短期大量降雨造成邊坡災害頻傳。本研究於台北市文山區猴山岳步道附近之崩塌區域進行長期監測,此崩塌區域由2008年9月辛樂克颱風造成,崩塌後植生逐漸復育,直到2012年暑假期間連續大量降雨造成崩塌區域內一處新的崩塌點,本研究針對此崩塌點進行記錄與分析。 研究中收集中央氣象局歷史颱風資料和台北市大地工程處坡地災害歷史資料,配合雨量指標分析程式以推估正確的崩塌時間。計算結果顯示此處崩塌可能的時間為2012年8月蘇拉颱風帶來驚人雨量所造成。 地面雷射掃描儀高精度及高密度的掃描能力,將崩塌區域的空間資訊掃描紀錄,掃描資料以三維點雲模型呈現,並建立崩塌前後數值地形模型分析。本研究以數值地形模型為主,將分析分為模型套疊、STABL安全係數分析和地理資訊系統等分析地貌的變化。在數值地形模型方面,模型套疊計算崩塌土方量,結合UAV航照影像套疊比較精度;在剖面分析部份, STABL安全係數計算得到崩塌過後的邊坡較為穩定;在地理資訊系統方面,製作地形主題圖,計算崩塌前後平均坡度的變化,並以集水區地形指標之面積高度積分值,判斷崩塌區域地形的發展階段。以上分析成功將地貌的變化以圖表及數值方式加以呈現。

  • 學位論文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頒行推動「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管理制度」及依政府採購法要求確保公共工程施工成果符合其設計及規範之品質要求,制訂「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管理作業要點」,並進行工程施工查核作業已有一段時間,從臺北市政府96年至101年間施工查核執行結果看到,整體平均分數80.38分,細分下工程規模達5000萬以上工程查核成績較好平均有81.79分,最差的是工程規模較小之100萬以上未達1000萬之工程平均分數為78.1分;工程屬工程權責機關辦理的工程平均查核分數較高可達80.88分以上,而非屬工程權責單位則低於80分,工程類別屬專責工程捷運系統工程及自來水工程平均分數最高分別有85.04分及83.03分,較差的是一般性需求的裝(整)修工程及電機工程平均分數只有78.01分及79.03分。但以整體統計平均每件工程有18.68件次缺失,而依工程規模分類統計、依查核成績分類統計、依工程類別分類統計及依主管機關分別統計,都呈現出工程之查核缺失有集中發生在少數項目情況,所有類別均在發生缺失件次最高的前9項,缺失件次的累計均已超過20%;最高的前16項缺失件次的累計均已超過30%以上,這些缺失項目又是那些還是無法避免或是制度有問題是值得探討。再從施工查核件數與總在件工程件數之比較,以最高一年進行查核案件也只有155件,但相較6年於平均總在工程件數2239件只能佔6.92%,如此低之比例要如何使有限之施工查核發揮最大的效能,達到提升工程品質的目標也是值得探討。

  • 學位論文

現今統包工程在其生命週期中常因各單位之工作範圍與責任區分不清,滯礙工程執行之效率。故本研究以工程技術顧問公司執行統包工程時,可為專案管理、監造者、統包商之設計者來探討並提出最適合的權責劃分暨解決對策,以提昇統包工程執行效益。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編製『「執行統包工程工作範圍與責任區分」德爾菲法問卷』作為實施德爾菲法調查之研究工具,在問卷中,專家在此部份須逐題進行適合度評分,並提出各單位工作權責修正建議。經彙集整合問卷所得之專家意見加以整理,專家於第一階段針對權責劃分給予同意程度區間值,利用模糊德爾菲法建立各權責劃分項目中找出最大同意程度之三角模糊數與最小同意程度之三角模糊數是否有重疊現象,判斷專家對該項權責劃分同意意見區間值有無共識區段,其若有部份項目尚有專家意見未達收斂,須再進行發放專家問卷,直到所有權責劃分項目均已達收斂,即確認專家建議修正權責劃分。研究結果在發放第一次問券的104個項目中即完成86項收斂,則在第二次發放問卷中,只將剩餘18項作問卷項目,而第二次問卷即達成所有權責劃分項目專家意見均已達收斂,從問卷中釐清工程技術顧問業參與統包工程之模式及建立工程技術顧問公司擔任統包商之設計者時,與施工者之相關責任,並提出最適合執行的權責劃分建議,順利達成研究目標。

  • 學位論文

台灣四面環海屬於山多平地少的島嶼國家,隨著人口數增加平地開發早已趨於飽和,現在更需與山爭地,每當雨季或颱風降雨豐沛時期,隨著地下水位上升使得邊坡穩定性下降進而引發邊坡沖刷破壞。 本研究以數值分析探討邊坡因降雨入滲導致破壞之機制。首先,建立非飽和土壤之固體力學方程式及滲流偏微分方程式,利用一系列案例驗證其可行性,並採用前人所做的砂箱垂直滲流試驗配合各學者所提出之水力傳導係數及網格之尺寸進行模擬比較其差異性。模擬邊坡模型降雨滲流試驗,觀察土壤內部之含水量、孔隙水壓力、正向應力及剪應力之分佈情形,並與前人所試驗結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與前人實驗之歷時分佈情形有相同趨勢。最後,探討不同土水特徵曲線與非飽和滲透係數對於邊坡降雨之影響

  • 學位論文

近年來耐震補強措施廣泛應用於增加校舍結構的安全性,以提昇地震時校舍之耐震能力,其中擴柱補強及翼牆補強為常見之補強方式。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增設層間梁對於以擴柱補強之鋼筋混凝土校舍在耐震能力及補強效率上的影響。研究中主要依據國內中小學校舍之結構型態,以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之「校舍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設計手冊(NCREE 09-023)」所建議之建築物耐震評估方法進行非線性側推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在校舍結構耐震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以增設鋼筋混凝土層間梁配合擴柱之耐震補強措施,不僅可有效提昇校舍結構的耐震能力,亦可增加耐震補強之效率。

  • 學位論文

傳統的鋼結構設計大多採用試誤法設計其斷面,雖然符合規範之要求,但是不能確保是否為最適合之斷面,所以本研究利用基因演算法針對鋼結構進行最佳化設計,目的是為了使鋼構架輕量化進而達到經濟性之效果。 在基因演算法中,設計之變數為AISC-LRFD設計手冊中W型鋼斷面,梁柱構材限制條件為:(1)應力比限制:為需求強度與設計強度之比值,包含軸力與彎矩其總和不得大於1.0,為避免鋼材斷面過大造成自重增加影響成本,因此將應力比下限限制在0.8以上確保斷面最佳化;(2)樓層位移:符合AISC-LRFD規範之規定,即單一樓層高度之 或總樓層高度之 及(3)梁構材之中點位移:符合AISC-LRFD規範之規定,即梁跨之 。 本研究模擬並撰寫基因演算法程式,搭配結構分析軟體SAP2000提供之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簡稱API)功能,可控制SAP2000自動更換斷面來取代試誤法,不但可以節省斷面替換所需的時間且達到自動化之效果。 研究成果顯示,本研究所得結果確可達到鋼結構設計最佳化之目標,且本研究結合基因演算法與SAP2000所撰寫之程式亦可發揮預期功能,可供為業界從事鋼結構設計之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鋼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簡稱RC)具備耐久性高、成本低、造型方便易維護之特性,為國內應用最為普及之建築材料,在傳統施工中採用標準彎鉤錨定,使得梁構件與柱構件交會區為結構中最密集且複雜的區域,導致交會區鋼筋施工困難與混凝土澆置品質不良,而引起交會區結構安全之疑慮,由實驗探討研究,使用機械式錨定縮短伸展長度,同時具備與標準彎鉤之規範規定,效能將有助於舒緩接頭處擁塞之問題。 本研究利用T頭錨定鋼筋,改善傳統彎鉤鋼筋應用於交會區所產生結構堪慮、施工性差、品質不良等問題。利用實驗探討研究T頭錨定鋼筋之行為及參考其他專家的研究與應用成果,提昇台灣對於鋼筋材料效能(規格、配方、驗證、性能)與混凝土材料效能(規格、配比設計、驗證、性能)之應用。本研究採用T頭錨定鋼筋拉拔試驗,探討鋼筋之拉拔行為,研究共設計三十六組拉拔試體,包括 T頭錨定、鋼筋號數、埋置深度與混凝土強度為實驗之變數。實驗項目: T頭錨定鋼筋拉拔試驗、鋼筋抗拉試驗、混凝土圓柱試體抗壓試驗、混凝土劈裂試驗,試體破壞模式探討與比較,利用各變數間關係進行項目交差比對,達到實驗之目的與提昇效能,試驗結果顯示, T頭錨定鋼筋確實比標準彎鉤所提供較佳的錨定功效,錨定強度越明顯,本研究中 #5 & #8鋼筋呈現明顯之差異結果與埋置深度深淺相符,唯仍需更多實驗證明使用區間範圍,混凝土強度部份,研究顯示混凝土強度與錨定強度成正比。

  • 學位論文

在臺灣,許多重大建設已陸續達到生命週期中需要拆除重建的時候,但由於相關因素考量,部分建設無法中斷營運來辦理拆除重建,必須在營運中保持使用機能就地整建或改建,以延長建築物的生命週期。本研究係為提升此類工程專案管理之成效,以機場航廈改建專案為例,分類探討其專案管理的關鍵影響因素。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法」萃取影響工程專案的五大構面及24項關鍵成功因素,並將之應用於營運中機場航廈改建工程專案內,透過「專家意見調查」取得案例內各因素相對關聯性及影響強度之意見資料,再以DEMATEL(決策實驗室法)建立其相互影響關係的因果圖,找出具有相對影響性的構面及因素,並以專案內不同單位立場分別探究其所代表之意涵。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擴柱與增設翼牆補強是校舍補強中常見的補強工法,擴柱補強可同時提高抗彎和抗剪的能力而增設翼牆補強則主要著重在提升抗剪的能力,此兩種補強工法的有效性已有相當多的實驗驗證。一般相信新舊構材間的連結方式將直接影響到補強後試體的耐震行為,因此在實務上出現不同的施工細節。 本研究特別選用現行校舍中,常見的鋼筋混凝土柱尺寸做為本研究的原柱試體,並以此試體做為比較的基礎。另外,也製作四支同樣的鋼筋混凝土柱試體做為補強研究之用,其中兩支將進行擴柱補強,而其他兩支則將進行增設翼牆補強。擴柱補強之施工細節的主要差異在於新舊構材間有無配置剪力釘或摩擦筋,而增設翼牆補強之施工細節的主要差異在於新舊構材間是直接採用雙排植筋或是單排植筋外加離原柱最遠最外側植筋改採有效固定於既有的鋼筋上,其有效固定可以採用135度標準彎鉤或是直接利用焊接來達成。希望能藉此研究探討不同施工細節的優劣性以及補強工法的有效性。

  • 學位論文

由於臺灣西部平原地質多為砂性土壤且部分地區水位分佈較高,且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發生機率頻繁,橋梁隨時有可能遭受地震的威脅。由近年所發生的地震可觀察到,其多具有延時長、振幅大的特性,而此類型的地震可能導致砂性土壤產生液化的現象,致使橋梁樁身失去摩擦力,基樁所承受側向力遽增導致破壞。不論橋梁結構本身是因地震作用的損毀或是受到土壤液化行為的影響,都會對橋梁的安全性產生極大的傷害。有鑑於此,本研究擬針對樁基礎位於飽和砂土中且承受地震力之作用下影響與評估。 先前由蔡雨呈使用MIDAS GTS建立三維分析模型模擬橋梁與乾砂土壤間的互制行為,且配合國家地震中心振動台試驗,模擬橋梁受沖刷,導致樁基礎裸露時耐震行為,並進行實驗與數值分析比對。 本文進一步探討橋梁位於飽和砂土壤之互制關係,使用有限元素軟體OpenSEES建立三維分析模型,模擬樁基礎位於乾砂土壤與飽和砂土壤,並配合於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縮尺橋梁單樁試體振動台試驗,模擬橋梁位於乾砂土壤與飽和砂土壤中的耐震行為,再將實驗數據與模擬分析結果進行比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