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48.107

臺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高科技快速發展使產品生命週期縮短,廢棄物大量的產生,使廢棄物處置已成為最重要的問題。本研究主要藉由廢棄物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熱值進行分析,建立資源化評估指標四項,物質回收指標、能源回收指標、環境友善指標、成本效益指標,評估廢棄物是否適合資源化。以液晶面板產業A廠為例。 本研究結果,回收物質指標為0.89、能源指標為0.5、環境友善指標0.65、成本效益指標0.85,主要影響液晶面板產業A廠的關鍵因素,主要在於物質回收指標,若不考慮只重視單一指標下,整體環境影響效益高達0.699~0.807;若重視成本效益指標為主,不考慮只重視單一指標下,整體環境影響效益高達0.699~0.819;若同時注重質回收指標與成本效益指標,不考慮只重視單一指標下其整體環境效益指標為為0.803∼0.819。由上述得知,整體環境效益I值皆趨近於理想值I=1,說明A廠廢棄物適合回收資源化再利用。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以臺灣保險業為例,探討保險業在臺灣的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經營之研究,藉由保險業相關文獻資料的收集、探討與分析,並利用模糊理論與德菲法專家問卷調查方法進行問卷結果之統計分析;藉此建構一套適用於衡量臺灣保險業之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經營的構面與指標架構;本研究結果發現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經營構面中,保險業認為管理作為構面最為重要,而社會作為構面次之,最低者為環境作為構面。保險業永續性評比架構中整體排序前五名之評比項目,依序為「即時、定期公開財務及非財務類訊息,確保ESG議題之責任與資訊透明」(16.59%)、「高層對企業永續發展策略之聲明」(9.28%)、「自然災害風險」(7.16%)、「拒絕行賄及收賄等貪污行為」(7.07%)、「環境報告」(4.94%)。本研究結果期望未來提供臺灣保險業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參考,並使得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保險公司達到永續經營之目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過去十年,企業永續報告乃一項與企業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組織永續績效的重要工具。針對企業永續報告的調查多以全球市場或是已開發國家作為主要調查對象,對於新興國家之調查相對較少。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台灣101家企業永續抱告之現況,調查內容包含了企業目前對於永續報告之認知,企業面臨的障礙因素,驅使企業出版報告書之動力以及第三方保證在永續報告中的意義。並透過調查結果比較與分析已經出版與尚未出版之企業間各類因素的差異。此外,本研究發展一套以G4為基礎之永續報告品質評比之架構,並實際應用於台灣兩家企業並與兩家國際頂尖企業進行比較以了解台灣與國際之間永續報告書品質之差異。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台灣企業對於GRI指引應用相當廣泛。而僅有4分之一之企業是由跨領域團隊負責撰寫永續報告書(像是CSR部門或是永續部門);已經出版永續報告之企業中有高達三分之二之企業乃通過外部第三方保證。通過外部保證之主要因素乃是「促進揭露資訊的可信度」與「促進管理時訊息的可信度」;驅使台灣企業出版永續報告書之驅動力以「企業高層的支持」及「企業形象」兩因素為最,本次調查結果與國際調查結果最大差異性乃是驅動因素「內部員工的壓力」並非重要的驅動力。障礙因素中「企業認為不具有可預期之利益價值」與「CSR報告書屬於自願性質,與財務報告不同,不具有法律強制性」兩項為最主要的障礙,這樣的結果與國際文獻相符合。本研究也發現,企業規模乃影響企業是否出版永續報告的關鍵因素,而成立跨領域團隊與否也與企業規模有關。成本對於規模較小之企業亦是相當重要的障礙因素,將導致小企業缺乏對於永續報告書撰寫與製作的相關知識。分析台灣與國際各兩家企業之永續報告書品質結果顯示,台灣永續報告書之完整性與國際企業的報告書相似,但台灣企業永續報告書在重大性分析、重大性議題與績效指標的連結性以及重大性議題的目標設定上遠不如國際企業之報告書,未來企業應就這些缺點予以強化以提升台灣企業永續報告書之品質。

  • 學位論文

2012年「里約20年永續發展會議」著重在永續發展的問題解決,特別是協助「金字塔底層」(Bottom/Base of the pyramid, BOP)族群消除貧窮的問題。當企業被公認為邁向永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推手,可透過其商業模式或開發創新服務,來解決金字塔底層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如此企業不僅可獲取經濟商機,亦可兼顧企業永續發展與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然而對於台灣以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國內企業來說,如何善加運用並永續BOP族群,將是企業邁向BOP藍海市場極為關鍵的挑戰,因此找出企業永續創新商機模式,將能協助台灣企業開創另一波永續競爭優勢。 本研究藉由廣泛蒐集企業在金字塔底層市場、永續創新(Sustainable Innovation) 及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的文獻及案例,分析企業進入金字塔底層市場之策略,建構出「BOP參數架構」與「BOP原則架構」。「BOP參數架構」意指企業進入BOP市場之主要應用策略,包含企業經營、創新、合作與市場等四大面向,四大面向中共有17項BOP參數 ;「BOP原則架構」則是回顧眾多文獻,考量企業在進入BOP市場面臨之不同情形下,涵蓋多面向之執行作法,包含發展、設計、銷售配送、創造需求、尊嚴以及經營管理等六大構面,六大構面中共包含17項BOP原則。再者,並應用創新發明問題解決理論(TRIZ)之矛盾矩陣概念,透過分析蒐集之企業進入BOP市場之大量成功案例的障礙與成功因素,與其「BOP參數架構」與「BOP原則架構」進行配對,提出一套供「企業開發BOP市場之創新策略模式」。最後,藉由國內企業個案研究確立本研究之BOP創新策略模式之適用性,並提出當地社會效益、移除或預防風險、可接近性/方便性、認知、企業定位等五項具體建議供試評企業欲發展BOP市場之參考,在全球化競爭之壓力下,期能幫助企業邁向BOP藍海市場,並創造永續競爭力優勢。

  • 學位論文

鑒於近年來地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及有限資源帶來的危機,將會使人類的生存條件隨著環境破壞與資源枯竭而消失,為有效利用資源與延長資源的使用壽命,資源回收再利用更為其主要作法之一。蛇紋石(Serpentine)是台灣自產特有的重要岩石礦物資源之一,然在採礦及切割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屑削,並因其粒徑限制,絕大部份的廢材均未能有效利用。因此對於蛇紋石廢料進一步的開發及其工業材料的應用,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目的為應用生命週期評估(LCA)技術,針對以蛇紋石廢料製成之粉末,參入發熱衣製程之中,所進行之整件發熱衣的碳足跡評估。藉由聯絡廠商進行紡織品產品從搖籃到墳墓的所有投入產出能資源消耗之盤查,並經SimaPro8.0.2軟體進行碳排放計算,得到一件300g發熱衣之生命週期各階段的碳足跡為5.34公斤二氧化碳當量。其中製造階段排放最大,其碳排放為3.69公斤當量,其次為原料階段1.23公斤當量,廢棄階段0.409公斤當量,運輸階段0.005公斤當量,使用階段為最小,碳排放為0.003公斤當量。 本研究評估及結論部分,與其他相同功能單位紡織產品比較後得出的結果,不同於其它紡織產品是以原料階段為主要碳排放來源。主要原因在於盤查資料的不完整,使用的替代資料過高所致。本研究以製造階段的碳排放為主,其因為在發熱衣的製造階段上的高耗能,以及高耗水量為最主要的排碳貢獻。未來研究仍應著重在確實及正確的盤查是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前國內對於受污染河川及湖泊之整治極為重視,但針對受污染水體底泥處理技術之研究極少,未來極需要此方面之技術,以處理浚渫後之大量底泥。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是在建立並探討受污染底泥經濟且可行性之生物處理技術,厭氧生物溶出法,希望利用兼性厭氧硫細菌之氧化還原與產酸等能力,在不同之操作條件下進行實驗,探討不同因子之影響,以求得將重金屬自受污染底泥中移除之最佳處理效率之操作參數。 由研究果發現,在厭氧生物溶出(At. ferrooxidas)程序之操作過程中,在不同初始 pH 值、不同元素硫添加量和底泥固體物濃度對於底泥重金屬之溶出效率,以鋅及銅較高,鎳次之,而鉻和鉛之溶出效率偏低,初始 pH 值之最佳操作值為 2之間,元素硫添加量之最佳操作值為 5 g L-1 之間,底泥固體物濃度之最佳操作值為 5% 之間。在厭氧生物溶出(T./Tm. denitrificans)有添加元素硫程序之操作過程中,底泥中重金屬之溶出效率以鋅和鎳為最高,銅和鉛次之,鉻則無溶出,底泥中重金屬之溶出效率不佳。

  • 學位論文

臺灣位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且受到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強降雨颱風發生頻率增加,導致室內裝修建材受潮,引發黴菌生長。近年來奈米銀觸媒良好之殺菌技術逐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但許多奈米銀觸媒相關研究皆針對細菌,鮮少針對真菌之相關研究,本研究模擬環境潮濕及建材受潮情形,以室內常用裝修建材夾板、石膏板及水泥板作為試驗建材,並選用室內常見黴菌菌種黑麴黴 (Aspergillus niger)及葡萄穗黴菌(Stachybotrys chartarum),奈米銀觸媒於建材之銀含量須符合毒性特性溶出程序(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TCLP)檢出標準值,製備200℃及120℃之5wt %及2wt %的奈米銀觸媒,觀察28天建材上黴菌生長情況、生長面積及生長曲線,探討奈米銀觸媒抑制建材黴菌的效果及可行性。 研究結果顯示奈米銀觸媒在製程溫度為200℃、銀離子濃度為5wt %之抑菌效果較佳,奈米銀觸媒於200℃5wt %符合TCLP標準之 max 於試驗建材與黴菌有明顯延遲生長情形,符合TCLP標準之mid 由於銀離子濃度較低,於試驗建材及黴菌菌種均未有明顯延遲生長情形。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奈米銀觸媒應用於建材上,在足夠銀離子添加下能有效延遲葡萄穗黴菌及黑麴黴於建材之開始生長天數、降低建材黴菌生長面積,顯示奈米銀觸媒應用於室內裝修材料能有效抑制黴菌生長。

  • 學位論文

靜電膠結技術是一種利用電能讓微粒產生移動,並且在移動的過程中與其他微粒碰撞而膠結在一起的技術。膠結後微粒之數目濃度會降低,粒徑大小會增加。靜電膠結之操作步驟為:1.微粒經由兩種不同極性的電暈充電器來帶電。2.利用交流電場讓微粒移動,導致微粒與微粒相互碰撞而膠結。然而,過去的研究對於次微米微粒的膠結效率仍有待改善,因此本研究將設置一套靜電膠結系統,探討實驗系統的操作參數對次微米微粒膠結效率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微粒數目中位數粒徑、數目平均數粒徑及數目幾何平均粒徑均隨著充電區的操作電壓增加或膠結區交流電的操作電壓增加或微粒在膠結區的停留時間增加而增加。於雙極充電電壓分別為+7.5kV、-6.6kV與停留時間4.5秒下,當交流電電壓從16kV增加到21kV,次微米微粒膠結效率從12.2%%增加到15.8%。於雙極充電電壓分別為+7.5kV、-6.6kV與交流電操作電壓21kV下,當停留時間從2.25秒增加到4.5秒時,次微米微粒膠結效率從11.2%增加到15.8%。臭氧產生量的部分,主要受到電暈放電產生之電流所影響,充電的電流在0.01mA與0.02mA時臭氧濃度分別約為 100 ppb與200 ppb。對於膠結區交流電產生的臭氧遠低於充電區直流電產生的臭氧。

  • 學位論文

稀土元素是高科技產業的關鍵原料,其開採所產生的環境問題也一直是全球環保議題之焦點,例如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表面植被破壞以及洗礦時廢水的產生等。其實若干稀土元素並不稀少,只是其之開採集中在少數的幾個國家中(例如中國、美國等),並且常常會被利用作為貿易與經濟性懲罰的手段。因此,近年稀土議題也引起全球高度關注,許多工業大國已將稀土金屬視為重要戰略資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生命週期評估是環境保護的基礎,可有效了解在生命週期各階段內對環境影響的熱點,對永續發展有長遠的幫助。有鑑於稀土資源於全球之重要性以及降低稀土元素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圈所產生的危害,稀土資源物質流佈調查及循環再生利用之技術需求更與日遽增。本研究針對從螢光粉中回收稀土元素釔及鑭的技術進行環境衝擊及碳足跡評估,採用一次回收流程可平均回收釔及銪的萃取量做為其功能單位,並使用兩套生命週期評估的軟體SimaPro和Umberto,分別針對酸萃取法在製程中不同酸性溶液(H2SO4、HCl)及不同溫度條件(60℃、90℃)下進行碳足跡評估,再與溶劑萃取法進行比較。其結果顯示原料階段的排放為58 kgCO2-eq,製造階段則分成4個結果做討論,分別為H2SO4、60℃為9.76 kgCO2-eq;H2SO4、90℃為10 kgCO2-eq;在HCl、60℃為9.26 kgCO2-eq及HCl、90℃為9.54 kgCO2-eq。溶劑萃取法在原料階段的排放為69 kgCO2-eq,製造階段則為10.6 kgCO2-eq。比較兩種萃取方法時,假設兩種功能單位的情境進行碳足跡的討論,分別為投入的相同的螢光粉使用量及相同的萃取濃度作為功能單位,其結果顯示溶劑萃取法的碳排放量高於酸萃取法,但其萃取效率也優於酸萃取法,再針對其排放熱點給予後續回收技術改善的建議。研究結果可做為擬定稀土之生命週期管理的參考依據,並針對國內稀土管理策略與管制措施上給予適當的建議並確立永續性資源之循環與利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溫室氣體(Green House Gases, GHGs)及指標污染物(Criteria Air Pollutants, CAPs)此兩大領域一直為空氣資源管理研究中最重要的課題,我國也有分別針對CAPs與GHGs管理上推行各種政策。但CAPs與GHGs處理技術與政策推行中,如:節能、交通管理、固定污染源、再生能源等政策上,兩者經常會互相影響。因此不宜再將兩者決策分開推行,能同時兼顧到CAPs與GHGs減量之政策,才是現行台灣應該努力的方向。黃振寬(2007)以廢鋼鐵的回收,發現廢棄物之回收率與空氣污染及溫室氣體減量有密切的相關性。計算各種廢棄物回收所帶來的空氣污染減量,將可對企業社會責任,如污染減量及環境改善之績效,以量化後的健康效益,呈現企業更具體的環境績效。 先蒐集資源回收量與空氣污染減量之關係,並建構「空氣資源效益整合模型」,將回收減量成果以健康效益呈現,如延長平均壽命與節省醫療成本。再盤算資源回收,在製程階段所減量之能源、處理與生態成本,減量獲得之效益將與所投資成本相減,得社會成本。社會成本與健康效益加總,稱之為整體社會成本效益。 綜觀各案例在含生命效益上,最高效益均為紙類,不僅因PM10之減量在紙類回收上有最為顯著,且依國外文獻顯示,生命效益通常具有高於醫療效益百倍左右的效益,故在含生命效益上,紙類之效益遠高於其餘回收物。但在不含生命效益之各案例上,鋁類則具有最高值,因在GHG效益及能源節省效益上,鋁類具有遠大於其餘回收物之優勢,國外文獻亦指出,再生鋁使用能源僅需原生製鋁之5%能源。 分析比較Simapro7.3輸出之人類健康衝擊與ARCoB計算之健康效益,紙類效益均遠高於其餘回收物,其次為塑膠或玻璃,最次為鐵及鋁類。兩者在結果上,趨勢相似度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