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74.55

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室內設計師與顧客之間的關係很特殊,游移在信任與質疑對等間。運用溝通技巧是室內設計師掌握顧客關係的一大關鍵,欲達到顧客之滿意度必須從「溝通」開始。本研究以瞭解顧客需求與感受為基礎,進而探討執行居家室內設計業務的溝通要領,並以提升室內設計業務接案成效度為目的。 本研究,首先以問卷進行居家室內設計顧客需求調查;其次以資深室內設計師為對象進行深入訪談,彙整居家室內設計業務需要具備的溝通要領;最後由顧客端測試,瞭解顧客選擇室內設計師時的考量因素施做印證問卷,並將結論回應專家彙整的溝通要領,做為設計師執行居家室內設計業務溝通時,應具備的溝通力。 研究結果顯示有三:第一、運用裝修需求表搭配SOP做為溝通工具,有助設計師瞭解顧客的需求,並能快速掌握發問重點、縮短溝通時間。第二、設計師應掌握與顧客分享生活經驗、隨時與顧客確認問題、掌握預算、解說合約權益、避免自我膨脹、以及運用3D與過往作品之簡報做為溝通要領。第三、顧客挑選設計師時,最重視設計師的專業能力與清楚表達事情的能力,也就是說,設計師應該從內在本質建立友善的想法,進而傳達到外觀形象,自然產生好的行銷,最終達到好的品牌。

  • 學位論文

小巧節能的LED燈飾逐漸成為營造空間氣氛的主流照明。本研究探討LED燈具之隱喻設計手法。研究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文獻分析歸納隱喻設計手法,第二階段遴選Artemide、FLOS、Luceplan與QisDESIGN等四個具代表性且有台灣地區代理商的全球燈飾品牌進行隱喻設計的個案分析,第三階段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調查具設計相關背景的專家對這些個案的評論,第四階段以語意差異法調查專家在這些個案的隱喻手法的認知差異。結果發現:(1)擁有50年以上歷史的Artemide與FLOS之燈飾產品大多屬於具收藏價值的經典產品,造形多偏向自然、流線與抽象;Luceplan與QisDESIGN則多偏向科技與材質上的創新和強調與使用者互動,其隱喻手法能提供使用者較多的驚喜感。(2)雖然LED燈具的隱喻設計手法是否成功還牽涉到許多外觀造形的細節處理,但所選擇的隱喻來源是否受使用者喜好或認同,以及是否適合地應用於產品命名,皆會影響使用者對這些產品的渴望程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因為寬頻網際網路的技術快速成長與周邊設備普及化,使網際網路成為社群傳播資訊的主要管道,玩具步槍(Airsoft gun)由於產品少量多樣化,製造加工與組裝複雜度高,同時需要專業與實務經驗來判斷產品差異性,使用者常透過網際網路來搜尋軍方制式步槍造型相關資訊之外,如何透過網路銷售平台互動介面來協助使用者解決資訊獲得匱乏的問題,將玩具步槍主要元件系統化透過系統化設計程序方法,經過重新分組,合併及轉化等步驟,將問題之間的相互關係拆解成適合發展構想的單元組件,然後使用形態分析圖模式瞭解功能與部位間的設計關鍵,並利用網路行銷銷售平台互動介面的圖像系統組合演化出新形態架構,整合眼動儀的使用性研究以找出創新而且最有利的設計架構。 本研究將藉由整合眼動儀得知眼睛閱讀方式與玩具步槍研究開發策略,找到消費者喜好的視覺特徵屬性與資訊聯結有關問題,藉著玩具步槍網路行銷銷售平台互動介面,提供消費者需求資訊分析與視覺特徵屬性正確聯結,儘可能將開發玩具步槍時存在的各種複雜問題做有系統的呈現與有效的達成視覺需求資訊提供,除了可以提供我國玩具槍業者提高模具再使用率做為參考外,並可以提升各種玩具開發延長產品生命週期與創新組合之設計思考模式。

  • 學位論文

面對競爭激烈的全球化市場,如何成功地開發一個新產品是現今許多企業非常關心的問題。產品設計團隊所表現出來的績效往往就是企業能否勝出的關鍵,而企業是否能以有效的設計績效評估模式來提升新產品開發設計流程的掌控,則成為關鍵的成功因素。在技術以及顧客需求快速變動的壓力下,企業需要以更短的時間、更少的成本設計出更具品質的新產品,且還須符合顧客需求與滿意度,才能提高市場佔有率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因此突顯出如何有效提升新產品開發設計績效的重要性。 依據文獻調查的結果發現,若要探討設計績效,則必需將其分成「設計構面」、「開發構面」、「產品端」、「流程端」四個象限加以評估。文獻中提及,若要更完整的探究設計績效,則必需另外將第五象限的學習與能力開發構面添加進衡量的標準。本研究依據其理論架構,以個案研究法分別探討個案公司在新產品開發專案進行時的設計流程;經由專家式深度訪談法,瞭解設計公司與品牌公司,兩者對設計績效構面所重視的部分與其差異性,最後再針對各個象限提出幾點建議。 研究結果發現,關於設計公司與品牌公司兩者在各象限的細項配分方面,在最高分的部分較無顯著差異,顯示設計產業所重視的目標一致;兩者最低分則有些許不同,原因是個案公司之間的公司策略與目標導向皆有所不同的情況,對於各細項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此分析結果對設計產業而言,具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亦可作為建構新產品開發之設計績效評估量表時的參考依據。

  • 學位論文

本文主旨在將幾米繪本文化符碼應用於生活用品設計之創作,首先透過內容分析法、焦點團體法解析繪本,並運用符號學之符號具與符號義分析幾米繪本中文化符碼,其次,彙整相關資料依照文獻,探討墨色國際品牌經營之藝術授權商品與文化商品設計模式,建構具科學化之幾米繪本文化符碼與繪本文化商品設計模式,並以符號學之理論為基礎,再以腦力激盪法進行驗證設計與設計創作。 設計創作運用符號學層次肖像符號(Icon)至指示符號(Index)再至象徵符號(Symbol)層次,即為具象轉化抽象,應用幾米繪本文化符碼置入餐桌上的生活用品;其肖像符號層次,以「粉紅鳥」陶瓷餐盤為設計創作,直接以繪本中圖像應用設計創作,轉化置入文化商品容易識別文化符碼;肖像符號至指示符號層次,以「遇見月亮」陶瓷餐盤為設計創作,則為轉化置入文化商品與文化符碼間關聯,須加以聯想與說明;而肖像符號至指示符號再至象徵符號層次,則以「星空」紅銅琺瑯小碟為設計創作,轉化置入文化商品與文化符碼間關聯須說明與學習,並經過約定俗成,才能了解它所代表的意義與識別。藉由以幾米繪本中分析出符碼與深層意涵,以不同載體與造形、色彩、材質應用轉述承載作品的意涵,傳達所要表達的設計意念,而增添繪本與文化商品連結的意涵和價值,設計創作出具屬於台灣獨特幾米文化的生活用品。

  • 學位論文

台灣的島嶼觀光隨著週休二日政策實施後成為熱門觀光旅遊行程,政府也提倡「一鄉一特產」,嘗試將「文化、產業、觀光」三者合一。本研究嘗試以澎湖縣七美鄉產地證明標章的設計與應用為案例,探討如何將澎湖縣七美鄉重要文化資產「雙心石滬」轉化於產地證明標章及產品包裝設計應用上。   研究方法為赴七美鄉進行參與式觀察及設計創作前的問卷調查,確認「雙心石滬」是最能代表七美鄉的文化資產,再將其運用於產地證明標章設計中。七美鄉產地證明標章設計完成四項提案後,再以設計後問卷進行分析及商品設計的應用。 經本研究調查後發現,將地方文化應用於產地標章之設計將有助於提昇地方文化,讓旅客產生文化認同,促進當地農特產發展,提振地方經濟收入。

  • 學位論文

在每個行業裡都有明星的存在,在設計界裡也不例外,每個設計師在成名的過程中看似各不相同,卻好像又有著相同或相似的模式,本研究應用美國心理學家Urie Bronfenbrenner的生態系統理論,以質性個案研究法與訪談分析針對台灣設計師個人經歷進行個案研究,而後再與明星設計師之經歷做比對分析,在物與類聚的群體中,找出相同或相似的路徑。結果發現: (一)英雄不怕出生低,增加自我的學習經歷 (二)強化國際語言增加溝通力 (三)嘗試國外生活經驗與國際接軌放寬視野 (四)積極參加國際競賽 (五)與知名品牌合作增加媒體曝光度 (六)對大環境具有關心度且積極展現自己的設計思維 透過這些經驗可以使台灣年輕設計師做為設計明星夢的藍圖且有機會躍昇國際舞台。

  • 學位論文

消費市場供過於求,產品堪用階段就被丟棄,浪費的事件不斷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環境資源有限,唯有落實「減量」,才能在失衡的時代,讓資源供需重新取得平衡。如何「減量」而不影響消費行為,同時讓企業永續經營?則需要兼顧社會、經濟、環境三方需求的創新產品開發策略。 本研究以「物料封閉迴圈」、「產品模組化」與「產品服務化」的理論基礎,提出「綠色服務保證」的產品開發策略,滿足消費者對產品之「安裝」、「維修」、「升級(Update)」、「進階(Upgrade)」、「外觀美化」、「廢棄回收」六大服務需求。以模組化產品設計落實服務導向的創新商業模式提案,其中由企業透過服務的支援,以翻修取代淘汰,達到「終身維護與延長產品使用壽命,同時保持產品外觀新鮮感」之目標。如此,不僅滿足消費者需求、降低環境衝擊,還能讓企業持續獲利永續經營。本研究更進一步規範出「綠色服務保證」的規劃步驟,以層櫃家具為案例進行實作,依照以下四個步驟:(1)以使用者需求導向來「瞭解需求」;(2)以環境指標作業系統(Eco-indicator 95)進行「材質設定」;(3)以案例分析的方式進行「模組規劃」;(4)以商業模式九宮格(The Business Model Canvas)來進行「商業模式規劃」,提出符合「綠色服務保證」概念的「綠色服務保證層櫃系統」。 經由案例實作模擬,本研究建立「綠色服務保證」模型,定義其服務保證範疇,並可依步驟進行實際規劃,易於其他產業操作運用,能作為未來發展綠色商業模式之策略參考。

  • 學位論文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隨著智慧型可攜裝置日漸普及、觸控科技的材料與系統不斷突破、及衍生的無線網路熱點普遍建置,人們的生活習慣開始被改變,對於公共服務的資訊取得需求也相對提升。 為呼應資訊流通形式的發展趨勢,達到「活氧計畫」的概念,應由政府的推動資訊平等。在資訊對等的觀念下,不應有貧富的差距,平等的獲得更為便利的資訊,提昇城市生活品質、增加國際都市競爭力。 從整體層面來思考公車站作為一個隨處可見的公共街道設施,如何以全面性的觀點,思考其可以扮演的角色,而非侷限於一個單一的機能的設施,成為本研究主要的課題。 本研究利用文獻研究法對相關之理論、案例及質化資料進行蒐集及整理,整合以上的調查結果,提出智慧型公車站的設計準則,以作為後續的公車站設計的依據及設計條件。並依據設計準則,提出可能的設計結果作為設計參考,不針對某一硬體設備做深入規範,使其能配合現況環境、使用者需求及科技發展程度,有其調整空間。 智慧型公車候車亭設計準則主要針對在候車亭設計階段,參考引用智慧型裝置所需配合之事項加以規定,以達到智慧空間、智慧都市的目標。

  • 學位論文

器物承載時代縮影,也累積常民使用時之特殊經驗與智慧。臺灣早期即有箍桶業一職,製作各方面使用到的大小箍桶,然經濟型態轉變被迫轉型而淘汰。政府近來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本創作希以臺灣箍桶文化為文本,賦予舊文化於新產品生命中,保存其價值。 本創作以內容分析法解析箍桶文化與語言學之相關文獻,田野調查法蒐集箍桶樣本三十六件,並以訪談法記錄製作技術。另建構設計語言學以剖析箍桶文化,最後以腦力激盪法發展生活用品之草圖。設計語言學中「商品設計語法模式」包含商品主詞與其術語,主詞為商品本身定義NP與其修飾詞語AdjP,而術語為商品機能VP和使用性AdvP。「文化商品設計語法模式」將文化Cn注入於商品,文化會影響商品之外觀造型NCP及其使用功能VCP,進而使商品過渡成為文化商品。 箍桶此商品為一木製的桶,其有不同的機能表現。本創作以「文化商品設計語法模式」產出:(1)「提」吧:以盛水時使用者以提把提水桶之行為,和水面欲溢不溢之貌轉化作為座椅設計;(2)「動態平衡」:以農業用桶於水面上傾斜之動態轉化為可晃動之椅凳設計;(3)「合」:取子孫桶之正面意涵,作三筒合一概念之置物筒,盛裝現代使用者生活必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