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72.128

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機車作為臺灣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載具,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特色。然而在過度的發展下,停車空間的不足逐漸產生出不同的環境問題與不便。現有停車格的設置存在許多停放障礙與任意擺放的問題,反映出規劃上的不周全與人性使用間的矛盾。本研究目的在於統整現存機車停車環境的規劃,並從觀察與實驗的角度了解使用行為上與環境間的相互關係,整理出影響停車問題的因素,試圖提出新的停放模式檢驗停車問題的改善效益。研究結果顯示:1.在停放擁擠的狀況下,使用者為了牽引機車會被迫站在右側操作。2.人行道與路面產生之高低差距離會影響超越停車格線的行為。3.適當的阻隔方式能維護個人停車空間之權益。經過本研究提出的停車磚具體改善方案進行檢證,建議:1.配合設置環境的高度與寬度,保障使用權益。2.增加停車磚的表面摩擦力與消除尖銳邊角,以提高使用安全性。3.考量生態與工程維護,使用耐久防腐材料。4.依據地質環境增設不同螺栓裝配方式。期許未來的停車格規劃能導入停車磚的概念,幫助使用者停放機車更為便利且安全,改善停車秩序與維護停車權益。

  • 學位論文

自蘋果的iPhone手機問世後,智慧型手機迅速成為手機市場的主流,然而,不同作業系統的使用者介面,往往有著不同程度的邏輯差異,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難度。本研究針對目前市場上三大主流作業系統(iOS7、Android4.4、Windows Phone8)之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 UI),分析其設計準則優缺點,彙整問卷結果,設計任務再進行實驗,其各項結果重點整理如下所述。   設計準則分析部份,iOS依然最具有綜觀性與完整性,然而UI的視覺變更卻有兩極評價;Android仍陷入過於細碎的工程導向思維,無法予人明確的操作中心精神;Windows Phone有著清楚的設計主軸,唯成熟度仍待淬煉。   實驗部份,共計7大類、17項任務,其結果顯示在「修改聯絡人並加入常用(iOS最佳)」、「貼上文字並寄送Email(Android最佳)」與「新增並修改行事曆(Windows Phone最佳)」上有顯著差異。值得注意處為iOS在實驗測試任務中雖因設計變更造成若干資訊辨識困擾,而未獲得數據上的優勢,但在測後的使用者滿意度評量中,卻因封閉系統帶來的整體流暢度而獲得極高比例的正面評價,因此,顯示使用者滿意度與任務執行效率間並無絕對關聯。   綜合準則分析與實驗結果,本研究提出相關使用者介面設計之重點彙整:1.資訊架構之扁平化與流暢;2.物件導向式操作經驗;3.軟硬體導航鍵須於系統中協調一致;4.情境式使用者介面呈現;5.手指操作行為之最佳化;6.防錯流程之最佳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路口是行人最容易發生危險事故的地方,本研究探討行人穿越路口的安全問題與對應的設計建議。研究共分為三調查,第一個調查為觀察實驗,探討行人在常見五種類型路口的違規穿越行為。第二個調查為問卷,探討行人穿越路口的安全意識。第三個調查以台北市和平東路圓環為範例,透過非參與式觀察法理解高風險圓環中行人穿越的行為與策略。研究結果顯示,儘管號誌秒數是根據Webster公式訂定,但路口秒數是行人做出穿越決策的重要依據。根據和平東路圓環調查發現:基隆路口提前秒數高達10秒,會誘發行人提早穿越。基隆路口也由於綠燈秒數僅有30秒,使得行人無法在時間內順利通過。和平東路口由於隱藏秒數高達26秒,增加了行人紅燈後滯留路口的行為。調查可知公式無法適應所有類型的路口。因此,號誌秒數的設計應配合實際的環境作出調整,而行人也應提升法規號誌的安全意識,以維護自身穿越路口之安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過去對於觀光客使用的觀光導覽地圖,多針對地圖的圖面設計或是圖示設計為主,對於觀光地圖能否有效影響觀光客在觀光區裡的活動,並無詳加設計。故本研究以板橋區為例,希望藉由觀察觀光客實際行走觀光區後的感受,找出影響觀光客回遊的因素,並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改善,提供未來作為觀光地圖設計的參考。研究觀察發現:1. 受測者在觀光地區中,時常需要暫時停留拿起地圖確認行進的方向以及目標位置。2. 觀光區內未設立告示牌告知景點位置或說明文字介紹。3. 觀光區內的人行道並沒有連貫起來。4. 觀光區中有部分路段的人行道上有垃圾或有阻礙物阻擋前進。5. 觀光區中道路指標和觀光指標,目前除了捷運站的出口外有大景點的指標外,其於小景點的指標並沒有標示。6.對於徒步觀光的遊客們來說,需要在地圖中加上觀光推薦路徑。經本研究實驗分析後得到的結果以及改善建議:1.有路線的地圖,使遊客們在當地有效的滯留並且對當地的空間認知建立有幫助。2.有路線的地圖減少受測者在觀光途中「暫時停留確認行進方向」、「與目標位置的次數」。3.觀光區內空間資訊的建立以及街道環境需發展得更完善。期望在導入重新規劃設計的元素後,可以促進人們在觀光區內移動更方便,提升回遊的效率,增進觀光效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綠色設計的選材中月桃(alpinia zerumbet)是一種天然的材料,分佈於全台低海拔山區是台灣野外常見多年生草本植物;月桃的根、莖、葉、花及果實全株都可利用,且有食用、藥用、觀賞及生活編織的應用。傳統上月桃被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的飲食與器皿中,隨著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月桃不應僅止於傳統編織工藝品,更要回歸月桃產業多元應用的開發。因此,本研究首先以月桃為對象,使用田野調查法及實驗的方法分析月桃地上莖所具有的特性,其次進行其地上莖的設計應用,最後以品質機能展開法進行分析。由實驗結果得知月桃地上莖具有強度好、觸感佳、保溫、隔熱、透氣、冬暖夏涼、表面光澤、不易沾污、容易清潔、可撓性、能編織、重量輕及綠色材料的特性。使用李克特(Likert)量表分析得知在本研究所設計的月桃物品中較受歡迎的前四項產品分別為民宿用品、隔熱墊、書衣與小錢包。經由品質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分析月桃地上莖的特性於產品設計之應用,依其重要性排序最優先者為月桃是綠色材料,隨後分別是能編織、觸感舒服的、輕的、高強度與透氣性的,由本研究結果得知明瞭月桃的基本特性將有助於月桃地上莖材料的設計應用。

  • 學位論文

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意象圖表(image map)是設計師目前最常使用於產品設計前端,用來激發靈感與市場定位之工具。然而過去意象圖表總是以設計師自身之喜好感受進行,使結果易失去說服力,僅能做為設計師個人抒發己見之用途。 本文以文獻分析法提出意象圖表之操作模型,並針對多種樣本感性語彙評價方法進行實驗,最後完成並解讀意象圖表。 本文探討了3種執行意象圖表時常用之感性意象的評價方法,其中直接排序法與兩兩比較法之客觀性表現較佳且接近,各有優缺點。依實驗結果,在製作意象圖表過程中,發現不同感性意象有相關性。最後透過向受測者進行市場分析報告及績效問卷,印證意象圖表透過交叉搭配的方式,會呈現出感性語彙間之相關性。

  • 學位論文

高齡者在旅程中之休息時間佔旅程時間一半以上;其中坐著休息的時間佔總休息時間約七成。受測者在旅程中,以休息為目地的停留時間平均為8.6分鐘(張依婷,2007)。高齡者在戶外活動時需求較頻繁的短暫休憩,符合高坐姿座椅之特性。高坐姿座椅適用年齡層相異的族群,本研究以通用設計的思考研發適用於不同身高使用者之高坐姿座椅尺度。 本研究探討高齡者使用公共座椅時所面臨的問題與需求,並針對國內環境與國人身高尺度進行規劃與設計,提出通用概念設計的公共高坐姿座椅,以單一尺度條件滿足不同身高使用者的需求。首先,分析現有「高坐姿座椅案例」之材料與結構。其次,實施「高坐姿實驗模型驗證」。以實驗模型檢測能適用不同身高使用者的高坐姿座椅尺度條件。最後,透過專家學者以PPP評價進行驗證。研究結果如下: (1)坐姿與座高:以國人身高第5百分位數之「臀缘高」設計座椅,能達到使用上公平性與容易理解使用,且能輔助支撐乘坐者的行李與隨身物品。 (2)座面深度:隨著座高的增加,乘坐者的座面區域範圍也會隨之減少,因此靠背以不對稱(介於200-300mm間)的斜度設計,適用不同坐姿及廣泛的身高族群。 (3)靠背與扶手:短時間的休憩坐姿較不依賴靠背,因此整體以鋼管與模組化結構設計,靠背與扶手整合為一。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為記錄研究自身參與桃園縣大園國小-「尖山藏寶圖」公共藝術創作從設計提案到現場施作的過程,探討自發想到設置完成這段過程中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並提出將來執行類似設置時可改善的方向及建議。   設置背景之大園國小因桃園縣縣定「大園尖山遺址」涵蓋整個校區範圍,依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大部分校地皆限制開挖及建設,公共藝術作品可設置地點非常有限,僅限於新建之G棟校舍內部空間,並且必須以不妨礙學生活動動線為前提進行設計。有鑒於本次設置場所的種種限制,以及地面錯視立體畫之設計手法至今仍未出現可長期保存的作品,因此決定以空間設計的手法來進行本次公共藝術設置案的操作,並考慮到長久保存的可能性,一律以建築常用材料進行本次創作。   研究後期以觀察法及問卷調查法對作品設置成果進行後續評估,對象為大園國小師生以及非在地一般民眾,從中了解作品設置後對基地帶來的成效,以及作品是否有成為地標的可能性。   本研究中並提出了地面錯視立體畫之設計流程討論,期望本研究成果可成為國內藝術家或設計師進行相關設置或研究時之參考依據。

  • 學位論文

由於社會趨勢與變遷使得獨居長者以及老年夫妻居住型態增加,高齡者日常自行操作血壓計等居家醫療器材的機會提高。以血壓計為例,隨著各項感測技術的進步,血壓計的功能及操作指示,如:個人紀錄、多位使用者紀錄切換等進階功能,雖然提高了測量值的精準程度,但也因功能眾多使得操作更為複雜,亦增加高齡者在使用上的困難程度。然而根據現況調查,現有血壓計尚未就記憶功能針對高齡族群進行設計,使高齡者在操作過程中遭受到挫折,以至於無法順利達成血壓紀錄,進而排斥使用該功能或對該功能不具信心;如此便無法達到血壓計記憶功能之長期監控得以健康管理的訴求。 因此本研究將針對現有電子血壓計之記憶功能進行使用性評估,藉由使用者操作觀察、放聲思考、深度訪談探討高齡者在使用血壓計記憶功能中遭受挫折的原因,以探討不利高齡族群使用該功能之問題點,進一步深入研究,針對問題點提出改善方案,再行使用性測試以驗證改善方案是否達到成效,最後提出符合高齡者使用之血壓計記憶功能設計原則與相關建議,作為血壓計記憶功能在操作上的改善依據。 根據實驗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高齡族群操作血壓計記憶功能使用性改良與建議如下: (1)螢幕顯示-操控按鍵採對應設計;(2)操控鍵採單鍵單控模式;(3)群化相同功能操控按鍵;(4) 直覺性的血壓值基準值提示方式;(5)明確且清楚的回饋;(6)介面說明文字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