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88.249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臺北醫學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調查居家脊髓損傷病患之主要照顧者在生理、心理、家庭社會方面之負荷情形,並探討影響這些負荷之相關因素及瞭解其所需要之協助。研究主要以台南縣、市脊髓損傷者協會會員及南部某醫學中心復健科門診病患為調查對象,以立意取樣方式,得有效樣本為53位。以結構式問卷為主要測量工具,另外針對樣本中具特殊及代表性之個案進行深度訪談,最後將所得資料,採量性與質性的方法加以分析,並整合比較。 本研究結果發現:(一)在病患人口學的變項中,量性研究得知「性別」、「是否加入脊髓損傷者協會」兩項與主要照顧者負荷有顯著性差異;質性研究發現男性病患會對照顧者要求較多、婚姻危機會造成照顧者的負擔、社會資源的運用及選擇加入協會可減輕照顧者之負荷、褥瘡傷口嚴重困擾主要照顧者。(二)在主要照顧者人口學的變項中,量性研究得知「性別」、「教育程度」、「每天實際照顧時間」、「宗教信仰」四項與主要照顧者負荷有顯著性差異;質性研究發現照顧者會因為照顧病患而調整自己原來的就業及生活方式、照顧者在性別分工的認知上存有男尊女卑及父權主義的觀念、照顧病患之角色少有改變、家族中大部份成員會合力協助照顧病人工作。(三)在照顧者獲得支持的程度上,量性與質性的研究結果相同,即經濟需求量最大、整體獲得支持屬中等程度、支持愈多負荷愈少。(四)照顧者在照顧病患前後關係互動、健康及經濟的轉變,量性研究得知只有經濟一項與主要照顧者的負荷有顯著相關,但質性研究發現互動關係變好者佔多數,而健康及經濟情形大致變差。(五)主要照顧者之負荷屬中等程度。同時質、量性研究一致呈現主照顧者對病患病情之擔心程度為負荷中之最大。 關鍵詞:脊髓損傷、主要照顧者、負荷、需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某區域教學醫院門診糖尿病患者遵醫囑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採結構型問卷,對台北市一家區域教學醫院內分泌科門診的糖尿病患者進行訪談,共得有效問卷111份。 研究工具內容包括:糖尿病患者之健康信念、家庭支持、健康人格控制及遵醫囑行為四種量表。研究資料以SPSS 8.0 for Window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法分析之。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糖尿病患者自陳遵醫囑行為的情形以藥物治療最好,運動最差。 二、教育程度高者、無職業者、治療方法「口服降血糖藥者」、「注射胰島素者」,有較好的遵醫囑行為。 三、健康信念與遵醫囑行為呈顯著正相關。 四、家庭支持與遵醫囑行為呈顯著正相關。 五、健康人格控制的三個次量表與遵醫囑行為未達顯著相關。 六、健康信念、家庭支持、內在人格控制、機會人格控制、有力人士人格控制可解釋糖尿病遵醫囑行為總變異量之12.00%。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PRECEDE模式(Green,1991)為主要理論基礎來探討及預測女性藥癮患者的愛滋病篩檢行為。研究樣本為台灣北、中、南部三所煙毒戒治所的1185名女性藥癮患者,研究工具為結構式自填問卷,內容包括對過去的愛滋病危險行為、過去主動篩檢情形、未來主動篩檢意願等項目的調查,以及PRECEDE模式中的傾向因素(愛滋病知識、愛滋病易感性、愛滋病嚴重度、愛滋病篩檢效用、愛滋病篩檢障礙)、促成因素(對篩檢資源的了解程度)、增強因素(同儕因素、配偶或性伴侶因素)三大項目的測量。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相關分析、複迴歸等進行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樣本中僅有92位曾主動接受愛滋病篩檢,主動篩檢率為8%;在愛滋病危險行為方面,樣本中有32.2%曾與他人共用針頭、13.3%曾因藥物或金錢而性交易、29.2%在過去一年中有多重性伴侶、59.7%在過去一年性行為中無保險套使用習慣。過去曾主動篩檢者的用藥種類、對此次戒治是否接受篩檢的認知、年齡、受教育年數等基本資料變項皆與未曾主動篩檢者有顯著差異,認知的愛滋病篩檢效用、對篩檢資源的了解程度、同儕因素、配偶或性伴侶因素顯著高於未曾主動篩檢者,未來主動篩檢意願亦明顯較高,認知的愛滋病篩檢障礙則顯著較低。另外,PRECEDE模式中的愛滋病易感性、愛滋病篩檢效用、愛滋病篩檢障礙、配偶或性伴侶因素未來主動篩檢意願的顯著預測因子,可解釋未來主動篩檢意願16.6%的變異量;PRECEDE模式中的愛滋病知識、愛滋病嚴重度、對篩檢資源的了解程度、同儕因素則非未來主動篩檢意願的顯著預測因子。 根據研究結果,作者認為女性藥癮患者的愛滋病防治策略可透過改變其愛滋病易感性、愛滋病篩檢效用、愛滋病篩檢障礙、配偶或性伴侶因素等方面來提高其未來主動篩檢意願,以促使其主動尋求篩檢,增加此愛滋病高危險群的主動篩檢率。換句話說,針對女性藥癮患者,衛生教育應加強其對愛滋病危險行為之認知,使其了解何種行為容易感染愛滋病;同時應極力宣導愛滋病篩檢的好處,提高女性藥癮患者對愛滋病篩檢效用的認同;而且應採取有效管道進行愛滋病衛生教育,以利相關訊息在藥癮族群間的傳播,使女性藥癮患者及其配偶或性伴侶都能對愛滋病有基本的認識;在推廣愛滋病防治時,亦應注意勿造成社會大眾對愛滋病的刻板印象,以免無意間形成愛滋病篩檢的障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從一八六五年馬雅各醫師來台行醫所發生的醫療衝突事件談起,藉著這個事件來觀察西方醫學在十九世紀末傳入時對台灣社會產生的影響,並進一步探討衝突背後這兩種不同文化差異所產生的交集與對話。 傳統的漢醫治療自明清以來一直是台灣醫療的主軸,在當時保守的社會環境下,西方醫學挾帶著不同目的進入台灣,與台灣傳統之醫療產生許多衝突自然是難以避免。當時這些歐洲代表傳教士身份的醫療人員所帶著的思考模式和醫療心態進入台灣社會,我們是承襲什麼樣的文化特質來面對外來的醫療文化進入?馬雅各醫師的醫療衝突案件雖然是個案,但卻生動地反映出了台灣社會與西方醫療早期接觸時,思想與文化本質上最直接的衝突。 本研究藉由文獻探討及交叉比對的方法,分析當時的台灣社會及醫療狀況。再分別由政治經濟觀、社會文化觀、宗教信仰觀與醫療觀,四大方向做深入的比較與論述,並加入了醫療底層下的文化分析,試圖全面性地探討在這個衝突背後所根源西方與台灣之間的文化差異,追溯這兩個文化之間不同的思考淵源及脈絡,而進一步論述這些不同的醫療體系背後所根源的文化體系。我們欲探討這樣的歷史經驗,在文化上表達出了什麼的交集與對話?而對於目前的醫療文化則提供什麼新的反思空間?故藉由這時期醫學在台灣興革與發展過程的研究,發掘出當時台灣許多醫療問題底層的文化衝突,並試圖由這些歷史經驗,提供現代醫學在思考上的新素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日治時期」,一個極為特殊的歷史背景,交雜著「新與舊」、「外來與原有」的社會文化衝突點,當時的人民對於外來的日本政權統治,有著強烈的抵抗與衝突。身為人民的一份子,亦屬當時社會中的菁英份子──醫師,不只堅守著自己行醫救人的崗位;在整個非武裝抗日運動上,亦是積極的投入,扮演著極為重要的知識份子與領導階層的角色。「關心國家、投入社會、參與文化」,是當時的醫師除了行醫之外,另一項自我期許的使命。 「人病猶可醫,國病不可醫」是當時的醫師──賴和,對社會國家狀況的控訴。日治時期的醫師,無論是在醫療、文化、社會各項活動上,都可說是相當活躍的參與。本研究將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社會╱醫師角色特殊性(知識份子、菁英份子)╱帶領人民參與社會文化」這樣的歷史脈絡,探討當代的政治、社會、歷史、文化、醫療與醫師之間的淵源。藉由蔣渭水、賴和、吳新榮三位醫師,在日治時期以不同的方式,參與關懷國家社會,表現出的醫者人道精神,進而了解醫師在當時的非武裝抗日運動中,所扮演的文化人角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實驗角色扮演的教育介入方式對醫學院學生個人死亡建構的影響,以作為往後醫學教育中死亡學課程的設計參考。 本研究以89學年度某私立醫學大學選修「醫學與戲劇」並自願配合實驗研究者為實驗組,有33位。同校同期選修「助人的歷程與技巧」課程,且願意配合前、後測者為對照組,有21位。實驗組之教育介入為兩天密集的「面對臨終病人之角色扮演練習」的課程,對照組不做任何介入。實驗及對照兩組均在實驗組之教育介入前一個月,施以前測,教育介入後之同一週內,施以後測。本研究並運用以個人建構心理學為基礎的編碼系統來分析醫學院學生對死亡之自由表述文,作為前、後測的評量工具。所得資料再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等描述性統計,及線性迴歸方式之階層迴歸分析來驗證研究假設。研究結果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設:「實驗組的個人死亡建構向度數與總數平均數,在後測時比前測時有明顯的增加,而且顯著地高於對照組的」。在控制了個人變項及前測之後的迴歸分析,發現新投入的教育介入變項為後測的個人死亡建構向度數、總數,以及正向認知、正向情意與負向情意等核心建構的顯著預測因子。 本研究並針對研究對象在教育介入前後建構的消長及其意義、本研究之教育介入方式如何對研究對象的個人死亡建構產生效果以及後續發展適合國人使用之死亡態度量表應考慮的方向等加以討論。 關鍵字:個人建構、死亡教育、角色扮演、醫學院學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運用個人建構心理學(Personal Construct Psychology:PCP;Kelly,1955)之概念及研究方法,來探討國內醫學系學生認知死亡的重要建構。 個人建構心理學認為「建構」是一種個別化的概念向度,是個體用來知覺這個世界的重要認知架構。針對特殊議題如死亡,也會在個人或是特定社群中存有一些特定、盛行的建構。 本研究以某私立醫學大學醫學系一至六年級學生,共36名為對象,運用個人建構心理學理論,結構性訪談方式,及Neimeyer等人所使用的建構分類法,找出醫學系學生認知死亡的重要建構。根據研究發現: 1.研究推論出十六個死亡建構,其中「自由選擇程度」是醫學系學生在思考到死亡時最普遍的建構,也就是意味著醫學系學生在面對死亡時,希望能擁有較多的控制權。 2.而其他的重要建構還包括醫學系學生對死亡來臨時的預期,個人認為與死亡之間的距離,當時的情緒狀態,甚至是死亡的價值等,以上都為醫學系學生的死亡核心建構。 3.除了Neimeyer等人所使用的建構,本研究還增加一項「醫學」建構,是部分學生在注意事物時的關鍵點,但並未成為核心的建構。 研究結果除了提供醫學系學生死亡建構之外,也希望進一步能釐清醫學系學生對於死亡的認知,及其感受到的威脅情形。並且幫助即將成為醫師的醫學系學生瞭解個人想法,對生命有更深一層的思考,以期未來在醫療照護上達到人性化的關懷。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探討醫院行政人員之人格特質(內外控傾向)與組織因素的互動關係,進而探討其對壓力反應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性,以證實個人的人格特質不同,即使從事相同的工作亦會有不同的工作態度與行為反應。對員工而言,須配合每個員工人格特質之差異,應賦予不同特性的工作,才能有助於其工作與態度上的表現;相反地,對工作環境而言,因工作特性或環境的不同,應配置適當的才能的員工,才得以勝任愉快。   本研究係採橫斷性研究調查法,針對不同型態醫院(公立、公辦民營、私立醫院)以行政人員為母群體進行問卷的普查工作。問卷內容包括「基本資料」、「組織環境量表」、「內外控量表」、「壓力反應量表」、「組織承諾量表」等結構式問卷,共發出446份問卷,回收341份,扣除無效問卷37份,得有效問卷304份,回收率為76.91%,有效回收率為68.16%。所得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得分率、T檢定、變異數分析、相關係數分析、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整理。 研究結果如下: 1. 醫院行政人員整體壓力反應介於輕微與中等之間(平均數:1.67;標準差:9.94),其中感受壓力較大的為角色負荷(平均數:1.87),最低為角色模糊(平均數:1.53)。 2. 醫院行政人員整體組織承諾為中上程度(平均數:3.73;標準差:6.00),其中努力承諾最高(平均數:4.00),最低為留職承諾(平均數:3.53)。 3. 在人口統計變項、醫院型態方面,婚姻狀況與壓力反應達統計上顯著差異;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醫院權屬別與組織承諾分別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4. 內外控傾向對壓力反應(R2=0.033;P=.002)與組織承諾(R2=0.053;P=.000)達顯著負相關;在組織環境各因素中,醫院行政人員對整體壓力反應效果,依序為領導風格(R2=0.070)?工作特性(R2=0.029)?管理制度及政策(R2=0.018)?實體環境(R2=0.015)的影響程度;另外,在組織環境各因素中,醫院行政人員對組織承諾效果,依序為管理制度及政策(R2=0.320)?工作特性(R2=0.213)?領導風格(R2=0.153)?實體環境(R2=0.130)的影響程度。 5. 在「內外控-工作特性」組合方面,醫院行政人員擁有「內控-高MPS」組合將是壓力反應最低且組織承諾最高;在「內外控-組織接受度」組合方面,醫院行政人員擁有「外控-低OE」組合則壓力反應最低,擁有「內控-高OE」組織承諾最高。 6. 壓力反應重要的預測因素為「內外控傾向」、「領導風格」變項,總共可解釋12.5%的變異量;組織承諾重要的預測因素為「內外控傾向」、「工作特性」、「管理制度及政策」、「醫院權屬別」「年齡」等變項,總共可解釋49.0%的變異量。   希望本研究結果能提供醫院行政主管在人員遴選、組織因素的工作設計與管理方面的參考,以降低工作環境或組織所帶來的工作壓力與角色壓力,並提高員工對組織之承諾感,進而提升醫院之行政效率與品質。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中 文 摘 要 論文名稱:薪酬公平的認知與醫院員工工作態度關係之探討 研究所名稱: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 研究生姓名:黃仲毅 畢業時間: 八十九 學年度第一學期 指導教授: 黃國哲 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本研究是期望透過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結果以達到下列目的:1.探討影響醫院員工對薪酬公平認知的相關因素;2.探討影響員工工作態度的相關員工因素;3.探討薪酬制度的健全與否,對員工之薪酬公平認知的影響力;4.探討醫院員工之薪酬公平認知,對其工作態度的影響力。 本研究母群體為台北市某私立區域教學醫院,與某公辦民營之醫院醫師、護理、醫檢、藥事、行政人員等五類員工。採取普查方式進行調查,共發出問卷2,000份,回收之有效問卷1,286份,回收率達64.3%。 研究結果發現:1.薪酬分配公平認知因員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工作部門、工作年資、本院年資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2.薪酬程序公平認知因員工年齡、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工作部門、本院年資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3.組織承諾因員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撫養人數、宗教信仰、工作部門、工作年資、本院年資、職務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4.工作投入因員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撫養人數、工作部門、工作年資、本院年資、職務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5.工作滿意因員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工作部門、工作年資、本院年資、職務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6. 「薪酬分配公平認知」的預測變數有:「員工對薪酬瞭解程度」、「薪酬制度因素總分」、「教育程度」、「年齡」、「本院年資」;7. 「薪酬程序公平認知」「員工對薪酬瞭解程度」、「教育程度」、「年齡」、「薪酬制度因素總分」;8. 「組織承諾」的預測變數有:「薪酬程序公平認知」、「薪酬分配公平認知」、「年齡」、「工作部門」、「職務別」; 9. 「工作投入」的預測變數有:「薪酬程序公平認知」、「年齡」、「職務別」、「工作部門」; 10. 「工作滿意」的預測變數有:「薪酬程序公平認知」、「薪酬分配公平認知」、「年齡」、「教育程度」。 本研究的結果,應對醫院經營管理階層及人事主管有關薪酬制度的制定上有所助益。 關鍵詞:薪酬公平認知、工作態度、醫院員工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腦血管老化會導致腦中風,而腦中風是國人第二大死因,更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利用核磁共振攝影,可快速診斷是否有腦中風引起之腦組織缺血,其至腦細胞老化引起腦梗塞,但在治療腦中風方面,西醫仍無有效藥物可供使用。中藥治腦方劑流傳已久,用以治療腦中風,但仍無科學化的證據顯示的確有療效。本研究目的即在探討這些中藥治腦方劑,是否具保護缺血腦組織之作用。 本研究採大白鼠大腦皮質缺血動物模式來測試中藥方劑之療效。使用大白鼠重約450+50公克,利用chlorohydrate (400mg/kg)腹腔注射麻醉,再利用顯微手術,把雙側頸動脈及右側中大腦動脈結紮,60分鐘後再放開,使大皮質血管恢復流通。48小時後,大白鼠再次麻醉,取腦作2%的triphenyl tetrazollium chloride (TTC) 染色梗塞皮質區則呈白色。 實驗的第一階段,以十五種不同的治腦方劑逐一測試其對缺血性 損傷之療效。這些方劑依臨床病患服用方式調理,然後灌食大白鼠3天,再行暫時性血管結紮手術。48小時後再測動物大腦皮質梗塞體積。 實驗的第二階段,以第一階段中有效果的五種治腦方劑測試其對缺血性損傷之治療效果。這五種方劑在大白鼠先行暫時性血管結紮手術後,灌食兩天後犧牲,再測動物大腦皮質梗塞體積。 兩次實驗的主要發現為:第一階段中在各組實驗動物分別餵食不同的治腦方劑3天後(依給於人體的計量換算成動物的計量後,依其體重給予每天兩次的餵食) ,實行中大腦動脈結紮60分鐘後放鬆血管以產生腦梗塞,如此動物經過48小時的恢復後犧牲,取腦進行TTC染色並計算腦梗塞的體積以比較與對照組(無治療組)的差異。我們完成十五種治腦方劑的測試,包括十全大補湯、右歸飲、聖愈湯、補陽還五湯、五苓散、牛黃丸、育生丸、小續命湯、四逆湯、參附湯、大柴胡湯、血府還瘀湯、健翎湯、復元活血湯、與黃耆五物湯等十五種。 在計算過各組之腦梗塞體積與統計後,各組之體積 mean+SEM mm3 (如表一) ,統計後之圖表(如圖一)。我們發現其中牛黃丸、育生丸、小續命湯與黃耆五物湯對於我們所測試之急性缺血造成之腦組織損傷有保護的作用(mean+SEM mm3 分別為牛黃丸152.3+21.0;育生丸115+10.4;小續命湯137.6+30.8;黃耆五物湯94.4+29.3與對照組203+9.03)。另外我們發現在參附湯這一組動物中僅發生50% 的腦梗塞機率。 第二階段的主要發現係以第一階段中有效果的五種治腦方劑餵食已行暫時性血管結紮手術的大白鼠,兩天後犧牲,取腦切片進行TTC 染色並計算腦梗塞體積比較與對照組的差異。發現有兩組腦梗塞體積有顯著縮小,分別是參附湯、育生丸(mean+SEM mm3 參附湯 134+12.5;育生丸118+16.4)。(如表二、三,圖二) 由兩次的實驗結果,初步發現有急性腦缺血的保護作用的這幾種治腦方劑為牛黃丸、育生丸、小續命湯、黃耆五物湯、參附湯。再進一步探討其對於急性腦缺氧的治療效果。以這五種中藥方劑繼續進行動物實驗,研究其對於腦缺血治療效果,結果發現參附湯及育生丸兩種中藥方劑對於急性腦缺氧者有顯著治療效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