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2.172

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臺北醫學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目的: 本研究擬以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為例,探討實施TW-DRGs支付制度前後醫院住院醫療費用的影響比較及因應。 方法: 使用2009年及2010年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之住院醫療費用清單明細檔及醫事機構基本資料檔案,以ACCESS資料庫軟體及EXCEL統計軟體,篩選出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個案費用資料,再以SPSS 21版統計軟體之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法檢定,對全國、特約別、分局別及權署別醫院的住院醫療費用進行差異性檢定分析。 結果: TW-DRGs支付制度實施後全國醫院各項平均值為:住院日數減少0.06日,醫療費用減少347點、給付費用增加2,179點,給付獲得與成本支出的差異費用增加2,525點,報酬率達42.55%,報酬成長率增加6.08%。以T檢定分析在住院日數、診察費、病房費、檢查費、治療處置費、手術費、藥費、注射費、醫療費用、給付費用、差異費用、報酬率等項目,皆有顯著差異(P<0.05),在管灌費、放射診療費、復健治療費、血液透析費、麻醉費、特材費、藥事服務費、精神治療費項目則無顯著差異。 結論: 以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個案分析,TW-DRGs支付制度實施後(1)全國醫院病人平均住院日及平均醫療費用較實施前減少,報酬率提升,住院日數長短與醫療費用具正相關性,顯示醫院的經營管理效益增加。(2)醫療費用成本管控,以醫學中心減少755點、東區分局醫院減少1,562點及軍方醫院(民眾診療)減少2,199點之降幅最多,優於其他同類別醫院。(3) 報酬率方面以區域級醫院的43.88%、北區分局醫院的45.19%及縣市立醫院的56.76%居同類別醫院之冠。(4) 報酬成長率部分以醫學中心的9.40%、東區分局醫院的9.85%及軍方醫院(民眾診療)的12.46%為同類別醫院成長最多者。 TW-DRGs支付制度的實施提升了醫院的經營效率及報酬率增加,但對醫療品質的提供是否不利,尚待進一步分析。

  • 學位論文

背景:黃斑部病變目前是全世界高齡化人口眼睛失明的主要原因,但其有效治療在最近數年才開始進行。事實上,台灣社會人口的老化,黃斑部病變盛行率開始升高,但是國人普遍對這種會失明的疾病並沒有預防及治療的概念。將來老年人黃斑部病變治療與防治將會是我國視力保健醫療上未來的重點。黃斑部病變不但直接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且會衍生極其龐大的醫療費用,因此有效協助病患醫療已成為醫院和醫療界不可忽視的重大任務。 目的: 台灣有關黃斑部病變盛行率增加,進而提升醫療資源耗用,相關成本效益及醫療費用分析較少,本研究主要探討台灣地區黃斑部病變之醫療費用耗用分析及醫療成效,期望研究結果能提供國內醫療團隊參考。 研究方法: 根據眼科臨床專家建議50歲以上病患為黃斑部病變之主要好發族群,本研究透過國家衛生研究全民健康保險學術資料庫,2010年版百萬歸人檔資料,選取2004~2008年ICD-9-CM為362.4和362.5診斷碼的黃斑部病變病患,同時篩選條件年齡大於50歲者為統計之樣本。依照ICD-9-CM診斷碼黃斑部病變可區分為乾性和濕性兩類,本研究追蹤每個病患五年之醫療耗用情況,採用SAS Institute Inc.開發之統計軟體SAS 9.4版,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之統計分析,描述性之統計結果以平均數及標準差、樣本數與百分比之方式呈現,推論性統計則透過t檢定和變異數分析,探討黃斑部病變患者在人口學及疾病特性與其總醫療費用之關係:以卡方、線性複迴歸分析,探討其依變項與門、急、住診醫療耗用之顯著差異。最後再以複迴歸分析控制其他變項下(如性別、年齡等),探討醫療耗用之變化。 結果: 本研究針對黃斑部病變進行五年醫療資源耗用之統計分析與探討,發現無論哪一種醫療費用皆有顯著性差異。隨著黃斑部病變越來越嚴重,黃斑部病變在醫療耗用也逐漸加重,不但使得病患的生活品質下降,更使健保財務窘境日益加重。透過本研究結果,期望醫療機構可提升病患醫療品質與降低醫療費用。

  • 學位論文

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將探討我國失智症之不同共病與病程與醫療利用及費用之相關性。茲簡述具體之研究目的如下:1. 以年齡、性別配對後,探討失智症與對照組之共病症罹病情形與差異;2. 分析不同共病對失智症醫療利用及費用之影響;3. 傾向分數配對共病後,比較失智症與對照組在不同病程的醫療利用與費用之差異。 研究方法:資料來源為衛生福利部之衛福資料科學中心所提供的健保資料庫,研究對象為選取2002~2010年之40歲以上被診斷為失智症新發的病患,且必須於門診或住院曾有任一次「臨床失智症量表」或「簡式智能評估量表」或「認知功能篩檢量表」的醫令處置。非失智症對照組則為研究期間沒有失智症診斷碼的個案,使用 1:1 傾向分數配對,依年齡、性別、投保類別、都市化程度、共病等因子配對,選取最佳的對照組。 統計方法部分,使用SAS 9.4 版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描述性以平均數及標準差、樣本數與百分比呈現,推論性統計使用McNemar’s test檢定、成對樣本t檢定、Standardized differences檢定研究架構中各變項之相關性。醫療費用及利用部分,則使用廣義估計方程式,估算門急住診之利用與費用。而急診或住院的估算會進一步使用 GEE 之Two-Part Model 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失智症病患將近9成合併有CCI(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慢性共病,明顯高於年齡及性別配對後之對照組。不同共病對失智症病患醫療費用與利用的影響各有不同,影響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中度或重度肝臟疾病、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及轉移性腫瘤。失智症確診前一年之平均總醫療費用為NT$1,135,108元是對照組的2.2倍(NT $502,204)。失智症平均門、住、急診次數與住院天數分別為對照組的1.3倍、3.9倍、3.3倍及1.9倍,門、住、急診費用則為1.4倍、2.3倍及3.5倍。失智症確診後一年之失智症平均總醫療費用為NT$1,217,672元,是對照組的2.4倍(NT $517,621)。失智症平均門、住、急診次數與住院天數分別為對照組的1.4倍、4.1倍、4.4倍及2.7倍;門、住、急診費用則為1.7倍、2.4倍及3.5倍。失智症死亡前一年之失智症平均總醫療費用為NT$1,709,531元是對照組的2.8倍(NT $619,427)。失智症平均門、住、急診次數與住院天數分別為對照組的1.1倍、4.1倍、22倍、2.4倍;門、住、急診費用則為1.00倍、3倍及28倍。 結論:失智症病患相對於對照組有較多共病,且共病會顯著增加其醫療費用與利用。失智症不論是確診前一年或確診後一年的醫療費用及利用都高於對照組;失智症死亡前一年的醫療費用及利用都高於對照組。

  • 學位論文

台灣長期呼吸器依賴患者整合性照護計畫的政策與評鑑標準皆可能會影響 醫院對於長期呼吸器依賴患者的轉院路徑與人數多寡,使得醫療機構之間多年 來已形成一個複雜的醫療社會網絡,為瞭解醫療機構多年來在此制度中運作的 社會網絡結構關係,以及其網絡動態結構的發展狀態,與社會網絡內各個主群落 的特性與差異。有鑑於此,本研究以健保署中區業務組所轄管的醫院為例,透過 社會網絡分析的應用軟體NodeXL,分析病人轉院所衍生的醫院聚落型態,著重 在中區醫院社會網絡結構之變遷,以及所衍伸的醫院間聯盟形態變化,以增進我 們對醫院群聚型態與轉院聯盟的理解,也可對未來醫療社會的發展趨勢有所掌 握,提出針對長期呼吸器依賴整合性照護制度的政策性建議。 將1997–2011 年的中區健保次級資料庫經歸人整理就醫資料後,依照病患 開始長期使用呼吸器的年份、各區歷年長期呼吸器所花醫療費用,以及收治呼吸 器依賴病患之醫院的特質(醫院層級、權屬別、所屬地區等),顯示長期呼吸器 依賴病患自1997 年不斷成長至2004 年,並在2005 年開始維持穩定水平;以 2005 年為分隔點,1997-2004 年為成長期,2005-2011 年為穩定期。 研究結果顯示中區全體資料中有3 成以上的病患有轉院的經歷,其餘病患 自始至終都在同一醫院接受治療從不轉院。而收治呼吸器依賴病患之醫院家數以 臺中縣市最為多數,其家數成長幅度驚人,彰化縣市與南投縣市收納該類病患的 家數並無特別的增長,原因可能與中區各縣市呼吸器依賴資源供應程度不同有關, 因此本研究採納醫院所屬地區之都市化程度為探討變項之一,由結果顯示,中高 度都市化與一般鄉鎮的都市區域其醫院家數較多,而新興市鎮之醫院家數是逐步 的成長,偏遠地區的醫院家數則一直維持在少量的水平。 社會網絡分析的結果,都市化程度愈高的醫院其向內中心性較都市化程度 較低者來的高,病患由各方醫院聚集至該醫院的強度愈強。若醫院中介中心性也 高的情況下,賦予其能影響轉院之路徑的能力,故在網絡中所佔之領導能力愈強。 因接近中心性之定義為與相鄰節點聯繫之頻繁程度,與向內中心性之關係為當 相鄰節點醫院轉入該院之患者愈多,其向內中心性亦愈高。同時群落內醫院之特 徵向量亦受轉院病患的多寡影響,進而使醫院透過病患轉院的方向與次數能影 響網絡結構的能力愈強。以綜觀而言,在中區長期呼吸器依賴病患所形成的社會 網絡結構分為8 大群落,都市化程度較高的醫院多與該都市程度化較高之醫院 自成群落,都市化程度較低的醫院會與他區域都市化稍較高之醫院另自成群落, 但每年的群落消長會因轉院路徑的發生有所轉變。 群落間之特性比較,除社會網絡之指標外,在各網絡內醫院結構特性上也 出現動態變化,包含群落的收斂由成長期10 群落匯集至8 個,各群落之醫院家 數增加,而穩定期群落則顯示進出該群落家數有相當的變化,部分醫院因轉手經 營而導致該群落結構的調整。 總合各結果可看出轉院關係多與地域性相關,以穩定期各群落為例,進行 轉院的PMV 病患共病程度無或輕微者佔總體約7 成,共病程度極重度或重度嚴 重患者本身人數就少,所佔總體轉院的比例約3 成。而偏鄉地區轉院病患的共病 程度,較中高度都市化轉院的病患來的較嚴重,可能是患者因需要較多醫療照護 而轉往醫療資源較豐富之地區,亦有可能是急重症患者在接受一段時期的照護後, 因個人因素想返回家鄉。

  • 學位論文

目的: 本研究以青光眼用藥為例,意旨在探討健保藥價調整政策,以及藥價調整福對,對於不同特質之各醫療院所選擇用藥之影響。 研究主題重要性: 自1999年臺灣時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以來,藥費即佔每年支出總額的四分之一,如今臺灣社會又面臨了人口老化等環境因素,未來慢性病的藥品支出勢必會持續增長,政府因此積極的設法有效控制藥費;而以醫療院所的角度而言,是否會因本身不同的特質而有不同的營運成本控制進而影響,導致其最終選擇用藥的改變,是為此研究的目的,期望能提供未來評估成本及用藥品質的一項參考。 材料與方法: 使用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行的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的次級資料,研究對象為2010年至2011年間曾罹患青光眼並且使用藥品進行治療之病人,以(1)卡方檢定、(2)配對樣本T檢定、(3)相關分析及(4)複回歸模型,比對歷年衛生福利部所公告的藥品調價品項及調整幅度,探討醫療院所特質與實際用藥選擇的相關性。 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1)在卡方檢定下,不同特質的醫療院所呈現的原廠藥使用比例有顯著的差異。(2)配對樣本T檢定結果顯示在調整藥價前後(2010年及2011年)兩年,使用學名藥的比例並未有顯著差異。(3)和(4)加入了藥價調整幅度,試圖找出其影響用藥比例的模型,但在各個影響因子下也未呈現顯著結果。 結論: 研究假設藥價調整應會對用藥結果產生影響,尤其藥價調整幅度越大者影響越多,但結果並未呈現這樣的趨勢;而根據卡方檢定可發現醫療院所的特質會在原廠藥或學名藥的選用上產生差異,此結果符合原先的研究假設。

  • 學位論文

研究背景:根據國民健康署2014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顯示,從2004年到2014年出生的新生兒數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懷孕週數小於37週的新生兒百分比從2004年的8.92%到2014年卻上升到8.95%,這顯示早產兒的出生比例有上升的趨勢,而極低體重早產兒的出生比率也呈現上升的趨勢。由最近三年的出生通報資料顯示,早產兒約佔新生兒活產人數的8.95%-9.05%,而會造成較高死亡率與罹病率的極低體重早產兒(亦即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約佔新生兒活產人數的0.82%-0.86%。因此,為了提升新生兒的存活率,首要課題就是要預防早產的發生,再來就是要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尤其是在高死亡率的極低體重新生兒。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為探討影響極低體重新生兒照護結果之因素,並以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發行之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2010年承保抽樣百萬歸人檔(LHID2010)為資料來源,分析新生兒特質、醫療機構屬性與醫師特質對於極低體重新生兒照護結果之影響。 研究方法:本研究為回溯性研究,採用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發行之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2010年承保抽樣百萬歸人檔(LHID2010),再串聯2003年至2013年的住院醫療費用清單明細檔(DD)、住院醫療費用醫令清單明細檔(DO)、醫事機構基本資料檔(HOSB)、醫事人員基本資料檔(PER)、專科醫師證書主檔(DOC)及承保資料檔(ID),以擷取極低體重新生兒出生後首次住院與第一年內住院資料。研究樣本選取方式係以2003年至2013年期間,出生後首次住院的極低體重新生兒為研究對象,亦即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追蹤其該次住院後的照護結果。 研究結果: 在350名極低體重新生兒中,男性新生兒佔187人(53.43%),女性則佔163人(46.57%),另外在追蹤研究一年期間,活存新生兒佔344人(98.29%),死亡新生兒佔6人(1.71%)。在首次住院醫療費用方面,平均醫療費用為353,444元(標準差為432,968),在第一年住院醫療費用方面,平均醫療費用為652,101元(標準差為498,960)。複迴歸分析的結果顯示,在極低體重新生兒特質方面,研究結果顯示首次住院醫療費用,新生兒出生體重等級愈重,醫療費用花費就愈低,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意義(P < 0.05);在第一年住院醫療費用方面,新生兒出生體重等級愈重,醫療費用花費就愈低,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意義(P < 0.0001);在使用呼吸器治療天數方面,首次住院的醫療費用,新生兒使用呼吸器治療天數愈多,醫療費用花費就愈高,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意義(P < 0.05);在第一年住院醫療費用方面,新生兒使用呼吸器治療天數愈多,醫療費用花費亦愈高,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意義(P<0.0001)。在極低體重新生兒併發症方面,第一年住院的醫療費用,新生兒罹患常見併發症像是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兒敗血症、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慢性肺疾病、腦室出血及壞死性腸炎等,其醫療費用花費亦越高,除了新生兒敗血症及壞死性腸炎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意義,其它併發症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意義(P < 0.05)。 在主要照護醫療機構屬性方面,研究結果顯示在第一年住院醫療費用,層級為醫學中心比地區醫院的醫療費用高(P<0.05);在醫療機構權屬別方面,研究結果顯示在首次及第一年住院醫療費用,權屬別為私立醫療機構比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費用高(P<0.05);在醫療機構分局別方面,研究結果顯示在第一年住院醫療費用,分局別為台北的醫療機構比北區、中區及南區的醫療機構其醫療費用較高(P<0.05)。 在主要照護醫師特質方面,研究結果顯示在首次住院醫療費用,醫師的年齡越大者,新生兒醫療費用花費就越低,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意義(P < 0.05);醫師的小兒專科年資越高者,新生兒醫療費用花費就越高,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意義(P < 0.05)。 研究結論:本研究發現,極低體重新生兒特質中的出生體重、使用呼吸器治療天數及併發症與住院醫療費用均具有顯著的關聯性。主要照護醫療機構屬性中的層級、權屬別及分局別與住院醫療費用均具有顯著的關聯性。主要照護醫師特質中的年齡及小兒專科年資與首次住院醫療費有顯著的關聯性。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衛生主管機關應制定相關政策,以提高產檢率及完善轉診制度,以期降低新生兒早產及後續併發症的發生率。

  • 學位論文

背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資料顯示,子宮頸癌為女性主要罹患癌症種類第二名。因為台灣健保提供三十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如發現抹片結果異常,則能盡早接受治療,使病況不會惡化成為子宮頸癌。因此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資料顯示,罹患子宮頸癌人數自民國85年有2,942人下降至民國100年1,673人。又衛生福利部民國102年死亡統計年報資料子宮頸癌死亡率於民國85年約10.5人/每十萬人口至民國102年約4人/每十萬人口,在罹患人數與死亡率皆有下降之趨勢。但根據國民健康局民國101年癌症登記年度報告中子宮頸癌仍排名女性死亡因素中第七名,對於患者是否定期接受抹片檢查及其確診時之病狀嚴重度皆有相關。 目的:藉由健保資料庫以長期追蹤的方式探討了解新發子宮頸癌患者五年內之各項因素對於癌症復發、住院死亡率與醫療資源耗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健保資料庫NHIRD 2010版百萬人承保抽樣歸人檔資料,選取2004-2008年之子宮頸癌病患,於2003年-2004年預留一年時間(Lead time)以便確認病患於2004年之前尚未罹患子宮頸癌,排除不符合本研究的對象後,每位病患追蹤5年。本研究用SAS9.4版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描述性以平均數及標準差、樣本數與百分比呈現,推論性統計則使用Linear multiple regression、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進行檢定,以探討不同自變項對於子宮頸癌存活率及醫療資源耗用之影響。 結果及結論:本研究比較發現在五年追蹤期間內仍存活之病患,其第一次治療方式以手術治療較多(108人)、診斷前之年平均婦產科門診次數較多(4.41 ± 4.38次)、診斷前之平均子宮頸抹片篩檢次數較少(1.58 ± 1.23次)、疾病嚴重度較低(1.87 ± 1.03分)、五年醫療費用較少(490,432.50 ± 435,811.93元)。而在五年內死亡之病患,其第一次治療方式以放射治療較多(8人) 、診斷前之年平均婦產科門診次數較少(2.89 ± 1.45次)、診斷前之平均子宮頸抹片篩檢次數較多(1.89 ± 1.17次)、疾病嚴重度較高(2.67 ± 1.66分) 、五年醫療費用較多(1,413,381.67 ± 707,456.55元)且有顯著性差異(P<0.0001)。此外,對於癌症復發之五年醫療費用亦有顯著性差異(P=0.0426)。因此五年內仍存活之病患,可以推論其定期做抹片篩檢,一但發現罹患子宮頸癌就立即治療,大多以手術治療為主,不僅醫療費用花費較少,且存活時間較長。而五年內死亡之病患,當發現病狀時已經比較嚴重,不僅在治療時程上及醫療費用上都增加不少。

  • 學位論文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在台灣地區的乳癌病患除了接受西醫常規治療以外, 亦有許多病患接受中醫治療。由於台灣絕大多數民眾均納入全民健康保險,在健保體制之 下有關乳癌使用中藥的研究已所在多有。此外,中醫師絕大多數均在診所執業,而台灣尚 未有關於醫院與診所之間的差異研究文章,故本研究針對乳癌病患在醫院與診所間使用藥 物之差異。 本研究採取世代研究的方法,對於 2003-2012 年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所登錄之註 記 ICD-9-CM 174.0-174.9 代碼的乳癌病患進行研究,排除男性與性別未明之病患,針對最 後一次手術後的乳癌病患並追蹤五年,且經過中藥治療三次以上,最後再分析醫院與診所 間用藥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在病患特質、醫師特質上,醫院與診所病患就醫喜好無顯著差異,但醫 院特質中醫院區域、醫院權屬別則有顯著差異(p<.001);有關用藥差異方面,方劑使用上 無顯著差異,但是單味藥上在醫院中醫師較喜歡使用白花蛇舌草(p=.01)、酸棗仁(p<.001) 治療乳癌病患,乳癌復發狀況則在醫院與診所間無顯著差別。

  • 學位論文

Background: Indonesia has embarked on a path to achieve universal coverag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cheme or locally known as Jaminan Kesehatan Nasional (JKN) program since January 2014 aiming to provide affordable healthcare services to all citizens by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provided by healthcare providers.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analyz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public hospit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dan Penyelenggara Jaminan Sosial (BPJS) Kesehatan who administ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JKN program. Methods: This cross 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November 2015 to 2016 in Indonesia to assess the service quality of public hospitals (classified as class A, class B, class C, and class D) based on BPJS Kesehatan 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purposive sampling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nd the subject’s experiences and knowledge in manag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JKN program. The main leaders of 120 main branch offices of BPJS Kesehatan within the country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This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tudy design by distributing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by email to all main branch offices and conducting interviews. The study questionnaire was the modified SERVQUAL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20 items in six service quality dimensions: tangibles, reliability, responsiveness, assurance, professionalism, and core medical service using a Liker scale 1-5. Non-parametric test (Wilcoxon Rank Test and Kruskal Wall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using IBM SPSS Version 21. Results: For BPJS Kesehatan, healthcare quality refers to service aspects that bring satisfaction to patients and meeting clinical guidelines requirements and regulations. The main leaders of BPJS Kesehatan had strong expectation to tangibles dimension as the top most important dimension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to patients followed by the reliability, core medical service, assurance, responsiveness and professionalism dimension. Their overall perceptions of quality by public hospitals were average. Service quality gaps were seen in all six dimensions of quality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ervices of the tangibles, core medical service, and professionalism dimension obviously require most attention to be improve if quality gaps between BPJS Kesehatan’s 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 are to be closed for public hospitals (class A, class B, class C, and class D). And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vice quality among public hospitals (class A, class B, class C, and class D) Indonesia exist. From totally 120 samples, there were 66 of respondents (55 % responses rate) who responded to fill the questionnaire form. 47.0% or 31 of respondents were female and 53.0% or 35 were male. Most of the respondents (64.6%) attained Bachelor level of education and 44.6% graduated from Medicine school. Conclusion: The service quality gaps between BPJS Kesehatan 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 indicate that quality of care provided by public hospitals in Indonesia should be improved. Therefore, action must be taken to achieve the satisfaction level of patients for public hospitals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cheme or the JKN program. Proper planning and effective efforts also should be implemented by all stakeholders together with BPJS Kesehatan (i.e. the Ministry of Health/Health Office and Central/ local government as policy maker, public hospitals management as providers,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academicians) to meet patients’ needs and expectations.

  • 學位論文

背景: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西北部,是在南美洲僅次於巴西,阿根廷和秘魯第四大的國家。哥倫比亞醫療市場概況發展迅速,其高科技段幾乎全部採用進口設備所提供,而國內廠商覆蓋低端段的一些市場份額。儀器和電子醫療設備的需求仍然是主要動力之一。私營部門是更高質量的技術最大的買家,並計算在主城區現代化的設施。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了該醫療裝置是一種血氧飽和度傳感器,它是透射光通過半透明測量部位的測量,以確定病人的氧的狀態。由於通過採用可靠的檢測算法的增加的意識和增強的衛生保健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也被從醫院和診所的脈搏血氧飽和度顯示器及其附件,因此越來越多的需求,有必要對市場評估。本研究報告旨在評估,第一次,最大的二線城市目前的SpO2市場形勢在哥倫比亞(麥德林),揭示了主推和拉的因素影響的決定,以及如何在醫院的組織結構和國家的法律環境影響的決定決策過程。 方法:橫斷面調查,以評估購買意向的SpO2文化 從醫療保健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麥德林醫院(決策者和忠告 製造商)。調查儀器是與主要受訪者的方式在線問卷調查。 這項研究的主要部位依次為醫院和麥德林都會區的診所。 受訪者通過與填寫網上問卷形式請求的電子郵件到達。 120郵件被送到了醫療設施,填寫網上問卷的要求 形成,和81代表擬合的標準響應於該請求,這就造成了67.5% 反應速度。數據收集2015年12月和2016年四月SPSS統計PC之間 包版本23.0用於,包括描述性和推斷統計的數據分析。  結果:這項研究是由81被訪者誰填寫網上問卷期間從2015年十二月至四月2016年我們發現預測變量和意圖之間的關聯如下選擇:有買家的專業背景和之間的負相關關係有意購買高端品牌(β= -0.279,p = 0.019)。繼相關分析,回歸結果還表明,通過血氧傳感器供應商提出了品牌的不同選擇所預測的意向選擇高端品牌(β= 0.356,P = 0.016)。 我們沒有找到買家的購買意向中端品牌血氧探頭任何顯著的預測。 關於購買意向低端品牌!血氧探頭,我們發現,按照相關分析,品質呈現的因素可以預測該變量(β= 0。362,P = 0.017)。 結論:這項研究能夠幫助未來的市場研究人員創造新的營銷和銷售策略,根據這些調查結果。舉個例子,如果公司想向大家介紹新產品在這種類型的市場哥倫比亞麥德林的,這將是有益的嘗試接近低價策略,以高品質和產品的很好的商業表現。 在進行全國性的調查可能與問候哥倫比亞相關醫療器械市場的運作更相關。哥倫比亞血氧市場的進一步深入和廣泛的研究是必要的在不久的將來,以獲取有關醫院和診所如何在哥倫比亞購買醫療設備的詳細信息和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