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36.141

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高雄醫學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研究背景與目的 糞便潛血檢查於國內用於大腸癌篩檢已行之有年且有所成效,而其他國家使用各種不同的篩檢策略也都有其應用的環境和條件。近年由於篩檢風險評分的系統(如亞太平洋結直腸篩檢分數,APCS Score)有較新的進展,讓我們在執行大腸鏡或其他篩檢前就可以先區分出高風險族群。故本研究希望能夠探討在使用亞太平洋結直腸篩檢分數做接受大腸鏡檢查前風險區分的效力及分組後的成本效益差異。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回溯性研究設計,利用某醫學中心2016年一月至2019年十二月接受健康檢查及糞便篩檢者的病歷資料進行分析,並將受檢者依照亞太平洋結直腸篩檢分數分組(如≧4分的高風險組及<4分的中低風險組)並計算其非高風險腺瘤及高風險腫瘤的偵測率等,而後利用文獻數據及衛服部公告之收費標準推估不同風險分組大腸鏡檢查的成本效益。統計方法採用SPSS 22.0統計軟體及TreeAge Pro決策分析軟體進行評估。另外,亦嘗試利用推論性統計結果去比較糞便篩檢和APCS Score對於風險區分的效力差異。 研究結果 經由APCS Score分組後,切割分數以上的組別的病灶偵測率確實顯著高於未滿分數的組別(以4分作切割點為例:任何病灶:68.84% vs. 49.55%、非高風險腺瘤:31.16% vs. 16.86%、高風險腫瘤:8.89% vs. 3.28%,p值皆<0.001),且在支付意願閾值為新台幣20,000元的情況下,用3分作為切割點比起4分來的更具成本效益(ICER:新台幣-9,764.3元/降低1%結直腸癌發生率)。另外,APCS Score用3分作為切割點與糞便篩檢能偵測出出高風險腫瘤的能力相似,但是否值得取代糞便篩檢或是與糞便篩檢合併使用使否具成本效益,則需後續研究探討。  結論 針對一般考慮作檢查的民眾(不論是否符合國健署糞便篩檢條件)和希望替無症狀患者安排檢查的醫療提供者而言,APCS Score 3分以上接受檢查,比較具成本效益;如公司團體要安排員工/成員健檢,亦可考慮用同樣策略,但若把總花費作為最大考量的話,4分作切割點,則檢查出一個高風險腫瘤的花費較低。對於政策制定者來說,可考慮用APCS score(3分作為切割點)取代糞便篩檢或是與之配合使用

  • 學位論文

目的 醫療院所中,醫事人員約佔全院員工人數比率達80%以上,且為持續提供專業醫療服務,普遍採取輪班制,工作時間長且常有加班情形,以維持醫療作業,易導致工作疲勞,當疲勞無法獲得舒緩即形成過勞。工作與生活像是天秤的兩端,當一端壓力過大,就會失去平衡;當醫事人員無法兼顧工作、家庭與個人生活,將無法專注投入工作,影響其工作表現及生產力,恐對於病人照護產生負面衝擊。本研究欲探討醫事人員於病人安全文化、復原力及工作平衡之關係。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運用醫策會發展之新版病人安全態度問卷(New-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 New-SAQ)進行調查,以某醫學中心醫事人員為研究參與者,有效問卷為2,456份,並以階層迴歸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驗證本研究假設。 研究結果 病人安全文化中「對工作的滿意」、「對管理的感受」、「工作狀況」均對於工作生活平衡具有顯著之正向預測效果;病人安全文化中「單位安全風氣」、「對壓力的認知」對於工作生活平衡具有顯著之負向預測效果;病人安全文化與復原力之交互作用項對於工作生活平衡不具有顯著影響,比較主要效果,「復原力」對於工作生活平衡具有顯著正向影響。

  • 學位論文

研究目的 於目前健檢服務相關研究與調查,大多為顧客滿意度調查、實施成效為主,鮮少以使用者經驗探討,本研究將採用質性訪談法深入探討民眾在接受健檢服務時實際體驗感受,並歸納出民眾對健檢服務重視的層面與日後選擇健檢服務之因素。本研究目的整理為下列三點:一、瞭解民眾接受健檢服務頻率及意願。二、瞭解民眾在接受健檢服務後之體驗經驗。三、瞭解民眾根據健檢體驗的經驗是否會對於日後選擇健檢服務造成影響。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並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法之深入訪談(in-deth interview)作為資料蒐集的方法,以某國營企業員工為研究參與者,並採取類統計分析(quasi-statistical analysis)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將在訪談資料中進行歸納分析瞭解其文字資料間的關聯性,最後提出歸納後之結論。 研究結果 本研究發現受訪者接受的健檢服務以公司所提供之「員工健檢」為主,僅有少數有自費健檢的經驗,並經研究願意花費在健檢的費用約為5000~1萬元,且健檢需求會依年齡增長而需求提高,故未來醫療院所在發展規劃健檢服務時應把握「高齡市場」,對於要再找一天或半天到醫院健檢的意願不高,所以醫療院所若能在提供員工健檢服務前先行至單位做衛教宣導或推薦,在員工健檢當天一併進行檢查,能有效提升民眾對於自費檢查的意願。 本研究發現受訪者因多接受員工健檢,所以對於醫療設備的新穎度不會在要求範圍內,反而對於「動線的規劃」與「隱私」比較要求,良好的動線規劃可以減少移動與等待時間,提升滿意度;醫療院所若能在隱私方面受到尊重,能讓女性民眾降低尷尬與不舒服的感覺,也是未來規劃上所能考慮的因素。 受訪者對於日後健檢服務的選擇有三大因素「離家距離」、「口碑」與「過去經驗」。 結論與建議 目前醫療機構為追求永續經營,自費健康檢查便成為各家醫院積極發展的項目。然而,在激烈競爭的自費健檢市場中,如何佔有一席之地,首先要先了解顧客的需求,除了地域性的因素外,醫院院所首要是要有良好的動線規劃與隱私的保護,才能提供參與健檢的民眾良好的印象與經驗,並做為下一次健檢服務的參考。

  • 學位論文

研究目的 隨著人口結構的老化,需要復健的病患越來越多,這會導致復健病患時間的安排越來越繁複,故將排程的作業由人力改為電腦系統不只可以讓物理治療師更專注在專業的工作上,更可以降低病患等候時間,提升雙方的滿意度。在以往的文獻中搜尋,就有不少關於排程系統的探討,這些文章多是研究系統的模式如何創新,但資訊系統的開發者與使用者間的認知與專業都有相當的差異,而文獻的部分對於使用者的探討卻少之又少,往往這樣設計出來的系統總是一修再修,故本次希望透過研究將使用者的想法整理,供未來資訊系統設計可以少幾步彎路。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高雄地區執業中的物理治療師作為對象,共發放問卷911分。透過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導入資訊化的復健治療排程系統對於物理治療師的關鍵因素,以及資訊文化是否對於物理治療師在資訊化系統上的使用意圖造成影響。 研究結果 本研究希望以科技整合模式找出驅使物理治療師希望使用復健排程系統的關鍵因子,經由問卷的調查後,所研究出來的結果顯示:「績效期望」與「付出期望」是對「使用意圖」有正向的影響效果,與復健排程系統的出發點相同,就是為了減少物理治療師在非專業的作業上所花費的時間。 對於其他產業來說,醫療業是個相對落後而且封閉的圈子,除了醫療技術以外,醫療業所使用的技術大多都是其他產業實施已久的方式,有著相對豐富的經驗,才會導入到醫療業裡面,所以本研究中在關於「資訊文化」的部分,才會呈現負面的結果,畢竟將工業化的排程管理運用在有著不確定性的醫療業上,還是有不少醫療業的同仁保存著遲疑的態度,這些同仁認為每一位病患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可以完全的因為病患有著類似病徵而去進行分類,這一部份在問卷最後的題項回饋中即有同仁提出。 資訊化的管理已經是不可阻擋的泥石流,但對於醫療的不確定性,還是有部分同仁希望程式的設計要更注重專業的需求,將每個病患都當成不同的個體,而不是一昧的數字化管理。希望可以透過本研究,在對於復健治療的排程管理上做出一點微小的貢獻。

  • 學位論文

研究目的: 國內外許多研究對醫病共享決策對於醫療資源耗用及治療結果之影響意見分歧,因此本研究探討醫病共享決策對於慢性疾病患者在醫療費用與住院天數以及對日程活動、疾病認知與社會功能與高血壓病人收縮壓改變之影響。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回溯性研究,採用國外著名5大資料庫,搜尋2010-2020間電子資料庫、英文:醫病共享決策、醫療資源耗用、醫療成效、高血壓等關鍵字的搜尋策略,經PRISMA四階段的篩選流程,將合乎納入的文獻以統合分析軟體CMA3.0進行文獻的統合分析,結果分別以森林圖、漏斗圖呈現文獻統合結果及判斷有無文獻發表之偏差。 研究結果: 有21篇納入統合分析。其結果如下:1.有無接受醫病共同決策對慢性疾病患者總醫療費用是降低,但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d=-0.51, p=0.242)、會縮短住院天數,但統計學上無顯著性 (d=-0.215, p=0.073)。2.醫療成效面向,慢性病患者接受醫病共享決策:能提高日常活動功能評分,但統計學上無顯著性 (d=0.135, p=0.203)、在認知功能評分上會增加,且有統計學上顯著差異(d=0.745, p=0.041)、對高血壓患者有接受醫病共同決策在一年內收縮壓有下降,且有統計學上顯著意義(d=-0.277, p<0.05)。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結果證實接受醫病共享決策能明確降低高血壓病患收縮壓,提升病患對疾病識能、降低對疾病焦慮以及憂鬱;可能降低醫療費用、縮短住院天數、提升日常活動評分,但需更多文獻研究佐證。建議應繼續推行醫病共享決策,讓專責人員替代醫師擔任引導員,健保機關予以執行醫病共享決策案件補助。

  • 學位論文

摘 要 研究目的 近年來,有關領導研究,以轉換型領導,目前也已經累積了相當的研究,過去這樣主題相關研究結果眾多不一致的結果,有研究指出兩者無顯著相關,有研究結果指出有顯著相關,希望藉由系統性文獻回顧分析找出明確的結論,因此本研究針對轉換型領導與領導效能關係以系統性文獻回顧方法探討如下之目的: 一、 探討教育領域轉換型領導與領導效能之關係 二、 探討醫療領域轉換型領導與領導效能之關係 三、 探討企業領域轉換型領導與領導效能之關係 研究方法 本研究方法採系統性文獻回顧,將截至 2020 年 12 月份為止的中西方有關領導理論研究中,針對轉換型領導與領導效能關係之文獻以系統性回顧,利用 Pubmed、Cliniclkey、Cliniclkey Nursing、Nursing Reference Center、CEPS等18資料庫搜尋2005/1/1-2020/12/31之已發表中英文獻之相關文獻。 研究結果 符合納入及排除條件之文章,經評讀後轉換型領導與領導效能關係之探討:系統性文獻回顧。教育領域轉換型領導與領導效能關係,結果顯示有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r值介於0.56-0.86,P<0.01。醫療領域轉換型領導與領導效能之關係,結果顯示:有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r值介於0.64-0.98,P<0.01。企業領域轉換型領導與領導效能之關係,結果顯示:有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r值介於0.44-0.93,P<0.01。其綜合效果量表分別為0.547(95% CI:0.436~0.641)、0.873(95% CI:0.595~0.965)、0.716(95% CI:0.538-0.833)。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分別針對教育、醫療領域、企業領域釐清轉換型領導與領導效能之關係,綜合上述系統性文獻回顧研究結果發現:教育領域轉換型領導、醫療領域、企業領域與領導效能關係分析皆呈顯著正相關,期望此研究結果能提供未來研究者參考。

  • 學位論文

研究目的 政府為滿足未來龐大的長照需求,積極推動長照2.0,開創了照顧服務員及護理人員的多元就職管道,提高住宿式長照機構照顧人員招聘與留任的難度。是以,本研究目的係為探討住宿型長照機構照護人力離職率是否會影響機構照護品質。 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以南部某長照連鎖機構為研究對象,使用2013年至2019年機構建置的人事資料庫、住民資料庫與照護品質指標,共收集156筆數據資料,探討長照機構照顧者(照顧服務員及護理人員)離職率,與四項長照機構照護品質之間相關性。採用SPSS 20統計軟體分析工具,使用敘述性分析、推論性統計、概化估計方程式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發現機構工作人員離職率為5.65%,跌倒發生率為0.12%、壓瘡點盛行率為1.68%、總感染發生密度為1.25%、非計畫性體重減輕比率為2.12%,機構照顧人員離職率越高,機構內住民壓瘡點盛行率、總感染率發生密度,而跌倒發生率、非計畫性體重減輕比率無顯著影響。 結論與建議 長照機構人力不足是現在所有長照服務所面臨到的困境與難題,機構經營管理者應該妥善地管理人力資源,確保住民的照護品質,營造優質的長照服務體系。

  • 學位論文

研究背景及目的 乳癌婦女的情緒困擾及生活品質是醫護人員亟須關注的議題,藉由本研究瞭解身處台灣文化脈絡的乳癌婦女的生活品質及其影響因素,期望將研究結果提供相關研究人員或臨床醫護人員,作為乳癌照護介入措施或衛教指導的參考。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機器學習理論於乳癌病人術後十年生活品質預測模式之準確度,並且利用全域敏感度分析評估乳癌病人術後十年生活品質影響因子之權重。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針對南台灣某三家醫學中心自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進行乳癌手術病患,為本研究之樣本。術後以電話進行追蹤訪問,測量工具以病歷審查(Chart review)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評估量表,本研究健康相關生活品質量表(SF-36)共有2個生理層面(PCS) 及心理層面(MCS)。本研究利用常見機器學習理論,包括:類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支援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最近鄰居(K-neatest Neighbors, KNN)、線性複迴歸(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評估乳癌病人術後十年生活品質預測模式之準確性,進而利用全域敏感度分析探討乳癌病人術後十年生活品質影響因子之權重。 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類神經網路(ANN)預測模式優於最近鄰居演算分析模式(KNN)、支持向量機分析(SVM)及線性複回歸(MLR)預測模式。由研究結果發現在術後十年生活品質之生理層面(PCS)中,最重要預測因子為合併症指數(CCI),其次為術後30天內再住院與術前健康相關生活品質(SF-36 PCS);於心理層面(MCS)中,研究結果發現,最重要之預測因子為合併症指數(CCI),其次為腫瘤期別(Stage)與術前健康相關生活品質(SF-36 MCS)。 結論與建議 整體而言,本研究運用資料處理藉由機器學習理論預測技術研究,針對乳癌進行長期的生活品質分析研究,透過生活品質預測模式了解乳癌術後的生活品質及其影響因素,以提供醫療照護者針對不同年齡族群擬定照護指引參考及未來臨床照護上的運用。也讓醫療照護體系能妥善及有效的應用,提升其醫療品質。幫助患者減緩治療疾病過程中的不適,有助於生活品質的提升。

本文將於2025/08/14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研究目的 輸尿管結石是一個常見而且有高復發率的疾病,隨著發生率的增加,下段輸尿管結石需要以輸尿管鏡碎石和體外震波碎石術的需求也增加,臨床上對於兩種術式成本效益分析的實證很少。本文的目的是對於下段輸尿管結石患者,以輸尿管鏡碎石術和體外震波碎石術治療的成本效益分析。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回溯性資料分析,搜集台灣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於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720位下段輸尿管結石,接受輸尿管鏡碎石術和體外震波碎石術患者,研究特徵是以傾向分數配對,控制人口學及臨床特性,比較兩種治療方式的醫療費用及效益,進而評估成本效益。經濟上的評估,本研究以健康提供者的角度,病人於接受治療後追蹤一個月,以結石廓清率作為評估方式。邊際成本效益比值是比較兩種不同治療方式的治療費用與結石廓清率的比值。以成本效益可接受曲線來解釋在不同的願意支付金額額度下的成本效益。 研究成果 研究期間輸尿管鏡碎石術的總醫療費用及廓清率分別是31,580.6元及92.3%,體外震波碎石術是32,147.9元及77.6%,不論結石大小(小於1公分或大於等於1公分),輸尿管鏡碎石術有比較好的臨床療效及成本效益,邊際效益每增加1個百分點的廓清率可以節省3859.5元。 結論 輸尿管鏡碎石術相較於體外震波碎石術,不論在結石廓清率及成本節省方面都是比較好的。下段輸尿管結石的患者,輸尿管鏡碎石應優先考慮輸尿管鏡碎石術做為第一線的治療方式。

本文將於2025/07/14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_@中文摘要 研究目的 針扎事件對於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影響甚鉅,高年級護生即將邁入職場,為了確保學生的安全,有關針扎事件的相關教育格外重要。是故,本研究係為探究高年級護生的針扎率及針扎相關因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橫斷式調查法,選定南部某專科醫護學校護理科或護理系四、五年級的學生進行網路問卷填答。符合填卷資格者共有900人,共回收638份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5.3%。用Office Excel 2007鍵入,並使用SPSS 19.0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年級護生的針扎率為14.6%,有針扎經驗的護生在針扎事件的認知與態度分數表現較差。迴歸模式顯示,男性(OR=0.76)、四年級生(OR=0.90)發生針扎的機率較低;認知態度的分數方面,個人針扎因素、環境預防針扎策略、倫理素養等三個構面的分數增加,發生針扎的機率會降低,OR值分別為0.97、0.91、0.90。然而,上述的關係均未達到統計上顯著意義。 結論與建議 透過本研究結果,可了解到針扎的因素並非單一因子造成,希望學校能持續強化針扎風險知識與針扎預防措施之教育,進而降低高年級護生的針扎發生率。 關鍵詞:針扎、醫療人員安全、針頭回套、針頭收集器、安全針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