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6.255.127

長榮大學護理學系(所)學位論文

長榮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背景: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隨醫療科技進步及篩檢防治推行,乳癌婦女的存活率大幅提升。乳癌婦女在接受手術後會因其身體結構改變而影響心理適應,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加以關注。 目的:探討乳癌術後婦女的身體心像、憂鬱傾向及其關係。 方法:採橫斷式量性研究設計,以方便取樣方式,選取南臺灣某區域教學醫院90位接受乳癌手術後一個月之門診及住院婦女。以「身體心像量表」、「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及「基本屬性問卷」收集資料。 結果:(1)有九成乳癌術後婦女出現負向的身體心像感受,約四成有憂鬱傾向。(2)不同經濟狀況的乳癌術後婦女在「私密的身體」層面的身體心像上有顯著差異;罹病年限2-5年較低於2年者在「社會的身體」層面的身體心像上有顯著負向感受。(3)不同經濟狀況的乳癌術後婦女在憂鬱傾向上有顯著差異。(4)「完整的身體」、「私密的身體」、「社會的身體」三層面的身體心像分別與憂鬱傾向呈顯著正相關。(5)身體心像、經濟狀況為憂鬱傾向的預測因子,可解釋總變異量17.9%,而身體心像為顯著預測因子。 結論/實務運用:結果可協助護理人員了解乳癌術後婦女的身體心像越負向時其憂鬱傾向越嚴重。護理人員應及早協助乳癌術後婦女適應其身體心像的改變以降低憂鬱情緒。

  • 學位論文

背景:護理行業為高職場疲勞工作,職場疲勞對身心健康有其負面影響,而女性為護理職場的大多數,因此本研究希望對女性護理人員職場疲勞及相關因素進行探討。 方法:本研究為橫斷式研究設計。於2015年10月至12月招募目前在職之不同場域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並以網路結構式匿名問卷進行資料收集。 結果:本研究結果共回收完整問卷818份(完整率94.9%)。研究對象主要為31~40歲(52.5%)、大學教育程度(73.8%)、正式雇用(80.2%)、固定白班/小夜/大夜(71.0%)、每週工時40~48小時(69.2%)與工作總年資大多10年以上(48.0%)。工作控制、工作心理負荷、主管社會支持、同事社會支持與職場正義之標準化分數依序為56.1、63.8、53.2與64.3,六成左右護理人員認為工作很耗體力(65.5%)及就業缺乏保障(59.5%)。整體職場疲勞標準化分數51.6,其他面向之個人疲勞、工作相關疲勞、服務對象疲勞及工作過度投入標準化分數依序為56.0、52.6、44.9、52.8,以個人疲勞程度最嚴重。醫療場所和非醫療場所護理人員職場疲勞情形和全體樣本分布相似。職場疲勞具統計顯著相關之因子包括慢性病(P<0.05)、工作總年資(P<0.05)、每週工時(P <0.05)、工作控制(P <0.05)、工作心理負荷(P<0.05)、職場正義(P<0.05)及體力負荷(P<0.05);除了上述因子外,醫療場所多了主管社會支持(P<0.05),非醫療場所則少了上述之慢性病與工作總年資。 結論:護理人員職場疲勞以個人疲勞程度最嚴重,另外每週工時、工作控制、工作心理負荷、職場正義和體力負荷為職場疲勞的相關因素。職場疲勞可能會對健康或實務產生負向影響,未來應降低造成職場疲勞的相關因素,以減少護理人員職場疲勞的發生及不良影響。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復健病房思覺失調症病人的充權感受、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及其關係。採橫斷式、相關性研究設計,以方便取樣方式,調查南部某精神專科醫院102位復健病房思覺失調症病人。以三份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基本屬性及疾病特性問卷(含簡短精神症狀量表)、充權量表及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結果顯示復健病房思覺失調症病人:(1)有中上程度的充權感受(平均值80.65±21.56)及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平均值51.43±15.72)。(2)年齡愈高,其「權力層面」的充權感受愈低(r= -.20, p<.05);精神症狀嚴重程度越低,其「合理生氣層面」的充權感受越高(r=-.198, p<.05)。(3)男性在整體健康相關生活品質(t=2.15, p<.05)及「環境範疇」的生活品質(t=2.21, p<.05)滿意度上比女性高;罹病年數6-10年組在「環境範疇」的生活品質滿意度高於5年以下組(F=2.91,p<.05)。(4)精神症狀嚴重程度越低(整體r=-.292, p<.05、生理範疇r=-.309, p<.01、心理範疇r=-.239, p<.05、社會關係範疇r= -.284, p<.01、環境範疇r= -.216, p<.01)、越主動參與復健活動者(整體r=.372,p<.001、生理範疇r=.433,p<.001、心理範疇r=.455,p<.001、社會關係範疇r=.376,p<.001、環境範疇r=.470,p<.001)其整體及四範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滿意度越高。(5)整體充權感受越高者其整體及四範疇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滿意度越高(整體r=.570, p<.01、生理範疇 r=.527, p<.01、心理範疇r=.605, p<.01、社會關係範疇r=.419, p<.01、環境範疇r=.436, p<.01)。 精神衛生護理人員在協助思覺失調症病人復健過程中,應教導病人學習降低殘餘精神症狀對生活的影響、鼓勵於所處的環境中主動參與復健活動、合理地表達負面情緒、維護個人的權力,以促進病人的充權感受並提升健康相關之生活品質。

  • 學位論文

背景:加護病房氣管內管留置病人經常接受約束處置護理來預防氣管內管滑脫,但仍 發生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滑脫事件,有探討之必要。 目的:探討內外科加護病房氣管內管留置病人接受約束處置護理及非計畫性氣管內管 滑脫之狀況。 方法:採病歷回溯分析,收集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六個加護病房,2014年1月1日至6 月30日共381位氣管內管留置病人,自擬「加護病房病人基本屬性及病房特性 問卷」、「加護病房病人接受約束處置護理紀錄表」、「加護病房病人發生非 計畫性氣管內管滑脫事件紀錄表」三份問卷收集資料。 結果:加護病房氣管內管留置病人:(1)有接受約束處置護理比率為76.7%且以男性 多於女性,診斷有呼吸系統及無神經系統疾病者多於無呼吸系統及有神經系統 疾病者;無呼吸系統疾病診斷、有癌症疾病診斷者其約束總時數顯著少於有呼 吸系統疾病診斷、無癌症疾病診斷者。(2)有接受約束處置護理者以有使用鎮 靜劑者為最多,且以使用Benzodiazepines之種類為主。(3)疾病嚴重程度 愈高者愈不可能接受約束處置護理,且疾病嚴重程度愈輕者其接受約束處置護 理之總時數愈長。(4)意識狀況愈清醒者愈有可能接受約束處置護理,且其接 受約束處置護理的總時數愈長。(5)病房的護病比愈高,病人接受約束處置護 理的護理品質愈完整。(6)每1,000人日數之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滑脫率為0.9‰ (五位),五位病人以年齡大於65歲居多,疾病嚴重程度屬中度以上,且以預防 非計畫性拔管而接受約束處置護理者為主,其中三位病人氣管內管滑脫後不需 再重新置入,四位病人發生氣管內管滑脫時護理人員未在病人單位。(7)診斷 有呼吸系統疾病者(OR=2.456,p<.05)、APACHEⅡ(OR=.937,p<.01)、 昏迷指數(OR=1.237,p<.001)、管路數量(OR=1.273,p<.05)四個變項 為加護病房氣管內管留置病人接受約病束處置護理之預測因子。 結論/實務應用:加護病房病人診斷為呼吸系統疾病、APACHE Ⅱ低、昏迷指數高、 管路數量愈多者為加護病房約束處置護理高危險群,應密切觀察並擬定照護計 畫,即早給予替代性約束措施,並討論盡早移除氣管內管的可行性,以降低病 人接受非必要性約束處置護理及發生非計畫性氣管內管滑脫事件之比率。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護理臨床教師之人格特質與教學自我效能的現況,並進一步探討其相關性。本研究採橫斷式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南部二醫療院所之護理臨床教師。以方便取樣方式,共發出問卷188份,回收185 份,回收率98.4 %,扣除填答不完整之無效問卷13份,計有效問卷達172份。研究結果顯示護理臨床教師的的整體教學自我效能平均值達3.86分,依平均數高低得分依序為:和諧的人際關係構面、客觀的教學評值構面、成熟的個人特質構面、豐富的專業能力構面及有效的教學策略構面。整體教學自我效能與個人屬性的年齡、婚姻、教學年資、職稱、及職級有顯著關係。在與人格特質的關係上,除「聰穎開放性」之外,整體教學自我效能與人格特質中的「嚴謹自律性」、「外傾支配性」、「和善性」呈顯著正相關、與人格特質中的「神經質」呈顯著負相關。本研究結果可作為醫院護理主管進行護理臨床教師相關師資培育訓練規畫之參考。

  • 學位論文

大腸直腸癌為我國癌症發生率之冠,首要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手術後每位病人必經歷胃腸道蠕動暫時地損傷,直至恢復術後排氣,此階段稱為術後腸阻塞。當術後病人腸阻塞時期愈長,可能會延長住院天數,進而增加醫療成本。本研究旨探討咀嚼口香糖介入對於大腸直腸癌切除術後腸阻塞恢復的成效。研究採實驗前瞻性單盲研究設計,研究地點為南部某一醫學中心胃腸外科病房及南部某一區域教學醫院綜合外科病房,以接受大腸直腸癌切除病人為研究母群體,分為實驗組(N=30)與控制組(N=30)。收案條件包括:(1)40歲至75歲確診為第一至三期大腸直腸癌,需接受開腹性大腸任一區段切除且單一處吻合之病人;(2)意識清楚,可國台語溝通;(3)術後無鼻胃管減壓者。排除條件為:(1)未達柯氏量表第零級和第一級者;(2)緊急手術者;(3)術前腹腔感染者,以腹部電腦斷層為診斷依據;(4)術後置有環形大腸造口者;(5)術後置有小腸造口者;(6)曾接受骨盆腔放射線治療者;(7)自訴牙口關節咀嚼不良者。 研究工具包括:柯氏量表、基本資料調查表(收案醫院等級、性別、年齡、癌症診斷、癌症分期、麻醉危險性等級、有無曾接受腹部手術)、手術資料調查表(實際手術時間、術式、術後止痛藥物類型及手術後住院天數)、術後腸道評估調查表(術後第一次排氣時間及術後第一次排便時間)。研究介入措施為咀嚼木糖醇為主成分的無糖口香糖。實驗組於術後第一天早上9點、下午2點及晚上7點,每日3次,每次咀嚼口香糖15分鐘直至第一次排氣後停止該介入措施;控制組則接受常規性照護。資料以SPSS 20.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卡方檢定、費雪爾精確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曼—惠特尼U檢定、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分析和共變數分析。 結果發現實驗組術後第一次排氣時間平均為39.13小時(標準差=15.66),控制組平均為52.92小時(標準差=21.97小時),實驗組於咀嚼口香糖介入,術後第一次排氣時間比控制組早,達統計顯著差異(p=.004)。實驗組術後第一次排便,平均為54.55小時(標準差=18.90小時),控制組平均為77.98小時(標準差=34.59小時),也達統計顯著差異(p=.025)。實驗組及控制組在術後第一次排氣時間和第一次排便時間呈顯著正相關(rs=0.376,p=.02;rs=0.533,p=.001),表示術後第一次排氣時間愈早,術後第一次排便時間亦愈早。共變數分析顯示調整實際手術和年齡之共變數後,實驗組相對於控制組的第一次排氣時間顯著提早13.9小時(p=.008),但並不影響第一次排便時間(p=.073)。收案期間無發生嚴重合併症或不良反應。 此研究結果強化咀嚼口香糖介入措施有助於大腸直腸癌切除術後腸阻塞恢復之實證資料,咀嚼口香糖是為安全且便宜的介入措施,非常值得廣泛應用於臨床大腸直腸癌行開腹性切除術後病人。

  • 學位論文

晚期失智症階段會因身體功能下降及吞嚥功能喪失,可能導致失智症者增加就醫頻率與使用侵襲性醫療處置,而嚴重影響患者末期生命照護品質。有鑒於此,本研究探討曾接受安寧療護之失智症老人死亡前一年醫療利用情形以及與基本屬性之相關性。 採回溯性相關性研究法(retrospective correlation study),樣本取自曾於南部某一醫學中心就醫的醫療紀錄,藉由病歷回溯(chart review)資料蒐集。收案條件:(1)曾於安寧病房、安寧居家接受安寧療護服務者;(2)診斷為失智症者,病歷記載國際疾病分類碼(ICD-9-CM codes)主診斷或次診斷欄位符合失智症診斷碼290.0、290.40、331.0;(3)年齡65歲(含)以上者;(4)病歷記載死亡。排除條件:(1)僅曾接受安寧共同照護個案。共81人符合收案。 結果發現曾接受安寧療護失智症老人死亡前一年平均急診就醫為2.8次(標準差=1.8)、平均住院2.7次(標準差=1.7)、平均住院日數為36天(標準差=26.5)、平均鼻胃管放置次數3.8次(標準差=3.9)。六成五到七成五失智症者未曾實施心肺復甦術、未曾使用呼吸器及不曾使用加護病房。性別與住院日數、鼻胃管放置次數、有無實施心肺復甦術、有無呼吸器使用有顯著性差異(F=9.074,p=0.004、x2=7.239,p=0.026、x2=8.412,p=0.004、x2=8.081,p=0.004);年齡與有無實施心肺復甦術、有無呼吸器使用、有無加護病房使用有顯著差異(x2=6.972,p=0.010、x2=6.585,p=0.010、x2=5.843,p=0.016);教育程度與有無實施心肺復甦術、有無呼吸器使用、有無加護病房使用具有顯著性差異(x2=6.427,p=0.018、x2=8.437,p=0.005、x2=12.251,p=0.001)。 針對末期失智症者高頻率急診就醫、住院;二成五至三成五失智症者仍曾接受心肺復甦術、呼吸器使用、加護病房使用之研究結果,建議應以失智症者照護需求作為接受安寧療護選擇時機,臨床醫護人員需提升失智症照護能力與失智症安寧療護概念,重視與推廣民眾及家屬在失智症早期重視安寧療護之必要性,提昇個人對於生命末期醫療選擇認知及態度,以期避免末期失智症者不必要的侵入性處置,提昇末期失智症照護品質。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背景︰長照機構腦中風住民因疾病後遺症造成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休閒活動參與的頻率降低,進而影響生活品質。 目的︰探討長照機構腦中風住民休閒活動參與、生活品質及其關係,並找出生活品質之預測因子。 方法︰採橫斷式量性研究設計,以方便取樣方式選取70位長照機構腦中風住民,並以三份問卷收集資料︰個人基本資料表、休閒活動參與量表以及中風衝擊量表。 結果︰長照機構腦中風住民(1)女性在動態性休閒活動參與頻率高於男性。(2)自覺健康狀況與休閒活動參與總頻率、靜態性休閒活動、動態性休閒活動呈顯著正相關;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休閒活動參與總頻率、靜態性休閒活動、動態性休閒活動、機構定期活動呈顯著正相關。(3)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整體生活品質呈顯著正相關。(4)休閒活動參與總頻率、靜態性休閒活動、動態性休閒活動與整體生活品質呈顯著正相關。(5)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自覺健康狀況為生活品質的預測因子,可解釋總變異量之66.2%。 結論/實務應用︰結果強調長照機構護理人員可藉由提供腦中風住民個別性照護、加強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增加腦中風住民休閒活動參與的頻率,以提升機構腦中風住民之生活品質。 關鍵詞︰長照機構、腦中風住民、休閒活動參與、生活品質。

  • 學位論文

背景:加護病房護理人員需有能力運用適當的人際衝突處理型態,與醫療團隊、病人及家屬有效溝通。 目的:探討加護病房護理人員(1)人際溝通能力、人際衝突處理型態及其相互關係;(2)人際衝突處理型態之預測因子 方法:採用橫斷式、量性研究法,以方便取樣方式選取南部三家醫院351位加護病房護理人員,用「個人基本屬性問卷」、「人際溝通能力量表」和「人際衝突處理型態量表」收集資料。 結果︰加護病房護理人員 (1)整體人際溝通能力屬中等以上程度;最常使用的人際衝突處理型態依序為「整合」、「妥協」、「讓步」。(2)教育程度、職位越高,人際溝通能力越佳。(3)年齡在「妥協」、「逃避」;教育程度在「讓步」、「妥協」、「逃避」、「整合」;職位在「讓步」、「妥協」、「整合」;工作年資在「支配」、「妥協」、「整合」的人際衝突處理型態上呈顯著差異。(4)人際溝通能力分別與「支配」、「讓步」、「妥協」及「整合」人際衝突處理型態呈顯著正相關。(5)職位、人際溝通能力為「妥協」人際衝突處理型態的預測因子,可解釋總變異量的24.8%;而教育程度、人際溝通能力可解釋「整合」人際衝突處理型態19.6%的總變異量。 結論/實務應用:建議護理管理者將「人際溝通」、「人際衝突處理型態」列為加護病房護理人員每年必修的教育訓練主題,並運用討論、模擬案例、角色扮演,引導護理人員互相分享經驗。

  • 學位論文

背景: 台灣近幾年大腸癌蟬聯癌症十大死因第三名,研究指出篩檢可以大幅降低大腸癌死亡率,而台灣糞便潛血檢查比率僅40.7%,明顯低於子宮頸癌及口腔癌篩檢,目前國內針對民眾接受大腸癌篩檢行為的相關研究仍顯不足。 目的:探討影響民眾接受大腸癌篩檢之相關因素。 方法:本研究為橫斷式相關性研究,收案期間為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案對象為居住在南部某社區的民眾共200位,選樣條件為年齡於50-74歲之民眾、居住於社區、聽力與口語表達不妨礙溝通者和可以國台語表達者。排除條件為過去病史中曾被診斷嚴重精神疾病患者;被診斷為失智症,或以姓名、出生年月日及地址做簡易的認知功能評估,無法通過此評估者;已經確診為大腸癌患者。以面對面訪談方式收集資料,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問卷內容包括社區民眾社會人口學資料、個人及家族健康狀態、居住地醫療資源、對疾病的認知、態度及對篩檢的擔憂,統計方法為描述性統計、t檢定、卡方檢定、邏輯式回歸分析。 結果:本研究結果發現,過去一年參加全身性檢康檢查[AOR = 5.55,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2.65-12.05]、就診時醫生或護理人員會按檢查時間或會定期收到通知單提醒應該做篩檢(AOR = 5.41,95% CI:1.64-22.11)、篩檢態度總分(AOR = 1.17,95% CI:1.05-1.32)是影響社區民眾接受大腸癌篩檢的重要因素。 結論:本研究結果可提供醫療院所及衛生單位推動大腸癌篩檢計畫介入措施之參考,建議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在制定成人健康檢查政策時,可同時將大腸癌篩檢列入檢查項目;建議社區護理師在推動大腸癌篩檢業務擬定相關策略時可利用各項管道提醒民眾受檢,另外針對大腸癌篩檢態度方面可加強衛生教育,使民眾有正確及正向態度,藉此提升社區民眾大腸癌篩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