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183.89

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台灣地區由於人口結構不同於其他國家,因此建築物常使用多量的磚牆或鋼筋混凝土牆作為隔間之用,但由於主體建物之側向勁度和強度較牆為弱,而這些具有較多牆體之建築的耐震行為可能由牆決定,因此,若能在不佔空間的情形下,以補強方式有效地提高牆的抗震能力,使其承擔大部分之地震力,即可減少梁柱構件受地震破壞之情形發生。 本研究主要是以不佔空間之條狀複合材料版(如FRP複合材料)進行磚牆之補強,試驗牆體分為1B及B/2磚牆厚度厚等型式,將這些牆體以條狀複合材料版補強後,進行反覆載重試驗,並與未補強之牆體型式的試驗結果進行分析,除可以了解其耐震能力及破壞模式,研究含牆之非韌性構架的耐震行為,亦可探討本計劃所提補強方式之可行性,並建立相關實驗數據,作為日後分析含牆構架行為模擬之依據。 最後,將以上所建立的非線性分析模式應用至二層二跨之含牆構架作為實例探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文是以數值模擬方式探討液滴形成之過程。此問題為一液、氣共存之二相流問題。本文是以最小平方有限元素法(LSFEM)來求解Navier-Stoke方程式並以流體體積法(VOF)與連續表面張力模式(CSF)為基礎,解此二相流問題。 以最小平方有限元素法解此二相流問題之控制方程式時,主要有兩種方法,(1)固定網格法(2)非固定網格法(網格隨時間而改變),而本研究是使用第一種方法固定網格法。本文將探討雷諾數Re、毛細管數Ca和邦德數G對液滴形成之影響,並且模擬液體形成液滴之過程,與前人之實驗與數值模擬做定性比較,驗証其正確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地工格網材料之強度特性通常由GRI-GG1單肋強度試驗所求得,然而,相同試驗在規範要求下,由不同試驗人員測得之試驗結果,理論上,試驗結果應相似;實際上,試驗結果常有差異,這對抗張模數影響甚巨,所以在規範要求下,試驗條件選定格外重要,量測抗張模數試驗條件影響因素,諸如量測長度、預拉力、使用不同夾具及應變量測儀器。 因此,本研究為進一步探討三種量測長度與五種預拉力對地工格網性質影響之程度,針對九種不同材質、性質與強度之地工格網進行單肋強度試驗,施加於地工格網之變形速率為50mm/min,試體尺寸為格網單一肋條 (依據GRI-GG1)。 於研究之本文中將呈現下列成果: 1.將量測長度對不同材質、性質與強度地工格網抗拉強度、材料模數與極限應變之影響進行分析,計算折減幅度與增量。 2.提出各種地工格網於三種量測長度與五種預拉力下之最佳量測長度與預拉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文旨為闡述使用最小平方有限元素法(LSFEM)求解一考慮底床坡度變化與摩擦力的二維淺水波(Shallow Water)方程式,並進行數種不同明渠流場之水面變化的模擬,並加以比較使用不同模式下之結果差異情形,以提供未來研究與工程評估之參考。 本文內容分為四部分。一、探討水流通過一無限高圓柱其流場變化情形,並以不同渠道坡度與底床摩擦力分析其造成影響之差異,利用此結果分析在多個圓柱之橋墩其流場之變化。二、模擬水流通過一圓弧型之底床突起物(hump)其表面水深之變化情形。三、部分潰壩(partial dam break)之模擬。最後為模擬一座落在山谷地形上的圓形潰壩(circular dam break)問題。 結果顯示使用最小平方有限元素法所得到的結果與其他數值方法得到的結果吻合,其可以有效的模擬部分潰壩問題和多變地形上的水流變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膨潤土布(Geosynthetic Clay Liner,GCL),又稱皂土布,為一種新近發展出之地工合成材,其主要用途阻水。一般工程界常利用其特殊性質來減少液體滲流通過,以達到防滲阻水(Hydraulic Barrier)的目的。膨潤土布目前在歐美地區漸漸被推廣並應用於各種工程,如渠道、池塘、蓄水池、垃圾掩埋場等。 本研究為了解膨潤土布用土量變異性對相關性質之影響,故針對組成膨潤土布的三大構件:地工織物(Geotextile)、膨潤土(Bentonite)、膨潤土布(GCL)本身,進行多項定性測試與特性試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文利用二相流(Two-Phase Flows)模式探討明渠水流在不規則底床運行之現象,採用最小平方法(LSFEM)之數值模式求解常見的明渠流況在不可壓縮流場所描述之自由液面的運動,以尢拉慣性座標描述自由液面動力與運動邊界條件,以流體體積法(VOF)為基礎配以一連續函數在此稱之Colour Function;將密度視為一個連續函數的變化對自由液面氣液接觸之二相流動問題進行數值模擬。 首先以最小平方有限元素法(LSFEM)模擬地面具障礙物之潰壩流場觀察其流場與壓力分佈,再以具兩矮檻模式驗證不規則底床具自由液面明渠流的水面流線和水深的變化,在明渠流動中不易量測的震盪現象,以具跌落結構的矩形溝渠池模擬。數值模擬結果經與實驗研究驗證比較極為相近,在自由液面交界面之捕捉有相當良好的成果。最後研究案例的應用以本模式仔細地探討湧流撞擊底床具不同的長寬高比值障礙物觀察其自由液面流場及壓力分佈之複雜變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傳統耐震設計是以制式化條文進行結構設計,僅強調建物大震不倒,並未完整考量建物在各種地震水準下所應具備之耐震能力、容許損害情形及震後堪用程度等,此種設計方式無法真實反應出結構物之性能。近年來耐震設計新趨勢─性能設計法係以結構物實際需求之功能為考量要素,著重於結構物受地震力作用時,結構行為與震後的結構性能必須符合預期或設計要求,對結構設計提供較具彈性之方法。美國ATC-40耐震規範即是以此為基礎之評估方法。 本文擬以鋼結構建物為研究案例,以美國ATC-40規範為理論架構,利用SAP2000軟體進行非線性靜力分析,以得出在性能績效點下建物塑性鉸分佈情形、各樓層間變位角之變化狀況以及桿件損壞程度等情形,並加以檢核,瞭解結構物耐震能力。期能在建物性能與地震水準取得一平衡點,以滿足性能設計法之基本要求,並佐以歷時分析加以驗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普通混凝土之熱傳導性質,並比較不同粗骨材含量、不同水灰比及不同含水量,對混凝土熱傳導係數之影響。試驗變數包括粗骨材含量、水灰比及含水量的改變。其中粗骨材含量變化有三種:正常用量、相對於正常用量增加20%、增加40%。而水灰比之變化有二種:w/c=0.4、w/c=0.5。以及試體之含水量有三種:烘乾、氣乾、飽和。試驗所使用之試體為15cm × 15cm × 24cm之長方形試體。以單面加熱方式進行熱傳導試驗,升溫速率為5℃/min,加熱溫度為常溫至爐溫800℃。以實驗量測之溫度配合Fourier熱傳導公式,可求得混凝土之熱傳導係數。 試驗結果顯示,增加粗骨材含量與含水量會增加混凝土之熱傳導係數,而增加水灰比卻會降低其熱傳導係數。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文介紹斜張橋的組成、基本理論和結構設計分析,同時探討兩各案例分別以靜力分析和振態分析來做比較和驗證。靜力分析部份利用TANGO 程式,以2D 結構模式做分析,得到斜張橋在索力調整前後,主梁主塔的彎矩、軸力、變位、剪力圖等,拉索在索力調整前後的索力變化並討論其結果與理論做個比較和容許應力檢核。振態分析部份則利用SAP0000 nolinear ,分別以3D 和2D 結構模式得到基本振態的頻率和運動方式並討論是否合理。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桃竹地區工業用水供需之研究 學生:石憲勳 指導教授:李錦地 私立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摘要 工業用水對供水量之安全穩定度要求極高,忍受缺水之風險程度低,工業生產設備必須持續運轉,其供水不可一時或缺,因此對一地區目前及未來的工業用水之供需情形必須隨時掌握,以確保工業用水之安全及穩定供應。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最大日需水量桃園地區為104.26萬CMD,新竹地區為39.75萬CMD,合計144.01萬CMD;民國110年最大需水量桃園地區為157.15萬CMD,新竹地區為65.82萬CMD,合計為222.97萬CMD。 目前桃園、新竹兩地區內的淨水場出水能力,桃園地區約為122.3萬CMD;新竹約為39萬CMD;兩地區供水能力總計為161.3萬CMD,略大於最大日總需水量144.01萬CMD,供需尚可平衡。 未來桃園、新竹兩地區為因應將近223萬CMD的最大需水量,除了原有的淨水設備外,還需加入板新的支援及擴建寶山淨水場,藉以滿足目標年民國110年桃園及新竹地區供水需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