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83.150

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採集某一TFT-LCD光電業實廠廢水與放流水為分析對象,以鯉魚、水蚤、米蝦三種生物毒性試驗與Microtox®毒性分析儀檢測廢水毒性,配合水質分析數據,評估廢水毒性之來源類別與物種對毒性之敏感度。 由敏感度試驗結果發現,pH值範圍5.5-9.0三種生物存活率皆為100%,故無敏感度之差異;而氯離子濃度在0-10000mg/L試驗範圍中顯示,最敏感度之物種為水蚤;氨氮濃度在0-500mg/L試驗範圍中,敏感度最高亦為水蚤;而重金屬銦、鉬、鎵濃度在0-1.0mg/L試驗範圍中,則以米蝦最為敏感。 放流水之三種生物毒性結果與水質分析皆符合法規訂定之生物毒性管制標準;而製程廢水之毒性特性試驗共四組,以A組水樣為例,以pH調整、pH調整/過濾、pH調整/曝氣方法,對2%、1%、0.5%、0.25%四個不同濃度之廢水進行毒性特性分離,以硫代硫酸鈉氧化還原、EDTA螯合、活性碳吸附、陽離子交換樹脂吸附、沸石吸附方法,對2%、1%、0.5%三組不同濃度之廢水,進行毒性特性分離。結果顯示,各分離方法處理後之廢水毒性與處理前之基礎毒性試驗結果比較,大部分都未有毒性降低之現象,唯EDTA金屬螯合分離步驟中,加入濃度15.86g/L之EDTA溶液0.0125mL至10ml測試體積含2%、1%、0.5%廢水中,EDTA水中濃度為19.8mg/L時,廢水A毒性減低約50%,此結果可假設廢水之最大毒性因子可能為重金屬類;廢水B之毒性特性試驗結果顯示,添加硫代硫酸鈉至廢水中,水中硫代硫酸鈉濃度為162.5mg/L時,廢水毒性減低85%,可假設廢水之最大毒性因子可能為氧化性物質;廢水C之毒性特性試驗結果顯示,以原始pH之廢水進行曝氣後,廢水毒性減低43%,可假設廢水之最大毒性因子可能可經由氣提去除;廢水D之毒性特性試驗結果顯示,添加微量陽離子交換樹脂0.125g/L,廢水毒性減低52%,可假設廢水之最大毒性因子可能為可被樹脂交換之離子類物質。

  • 學位論文

懸浮態TiO2反應器中,催化劑的溢流是其主要缺點。結合薄膜過濾可有效分離催化劑與污水,克服催化劑溢流的問題。但隨之而來的積垢卻是另一影響其功能正常運行的問題。反應槽曝氣不僅能藉由氣泡上升產生的剪力刮除薄膜積垢,且能作為水中溶氧之來源,並維持TiO2顆粒於水中懸浮之狀況。本研究以UV/TiO2反應器結合薄膜過濾系統進行操作,主要以改變薄膜通量(32LMH、64LMH)及曝氣頻率(1:2、1:4、1:9、2:8)來對PAN及PVDF兩種高分子薄膜進行評估氣泡刷洗薄膜積垢及維持TiO2顆粒懸浮之能力。結果顯示,操作在32LMH通量下,曝氣頻率的改變對於積垢產生及減緩TiO2顆粒懸浮之影響不大。PVDF相較於PAN之薄膜阻抗較低。而在64LMH通量下,改變曝氣頻率可以有效減緩薄膜積垢產生,並維持溶液中TiO2顆粒懸浮情況,以1:2試程之結果最好。PAN薄膜孔洞較緻密,積垢主要形成於薄膜表面,積垢量亦較大。PVDF薄膜孔洞較大,部份積垢會阻塞在孔洞中,但積垢產生情形較PAN來的不明顯。而由經濟成本考量與各試程效率差異比較顯示,PVDF薄膜下1:2試程會比較適合。

  • 學位論文

隨著經濟發展、國民所得提高,各種大型、複雜結構相繼的被推出,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施工規模大、範圍廣、時間長、過程複雜。在工程建設規模迅速發展的同時,施工事故也日益增多,嚴重影響生命財產和工程建設進度。 為了希望能夠更直接、有效的模擬施工行為,本文嘗試利用向量式運動分析建立由梁、桿構件組成結構的施工模擬程序,模擬結構施工的幾何、載荷和束制隨施工進行的力學行為。 以向量式有限元素法分析模擬問題時,構件點的運動和結構單元的內力計算獨立,不需要組建結構單元和整個問題的勁度矩陣,只需要知道每個結構單元的力-位關係,並進行對應的內力計算和構件點的內力疊加即可,因此非常方便數值模型或材料實驗關係的引入,並且也非常適合幾何、載荷和束制隨時間改變的模擬。

  • 學位論文

以數值計算流體動力學軟體( ANSYS FLUENT )研究罐頭在殺菌過程中當加入旋轉動力後罐頭內溶液( 羧甲基纖維素,CMC )溫度及濃度的變化。我們設定在此作用下罐頭的外壁溫度皆為121°C,當罐頭受到外力旋轉力時,會產生自然對流。罐頭內溶液的特性除了密度和黏滯力,其他皆為定值。利用統域方程式中的能量、動量以及質量方程式來進行模擬,模擬中我們將罐頭加入五種不同的轉速( 5、10、15、20、25rpm )和三段時間( 1、19、43分鐘 )研究其濃度、最慢加熱區域( SHZ )及速度的變化量。在我們研究中,我們先探討under-relaxation factors(λ)在三種不同的值(0.25、0.5、0.8)下所呈現之結果選出最佳的因子,進而,針對我們所選出來的因子進行模擬。 最後的結果我們發現under-relaxation factors(λ)在0.5時為最佳狀態;當我們將溫度設定為100℃,發現當罐頭從靜止狀態到罐頭外部的轉速達到25rpm時,加熱的時間省了10%;而當罐頭外部的轉速越大時,罐頭內部溶液的濃度值差距為1-0.1%,因此轉速對於罐頭的殺菌作用而言沒有產生很大的效益。

  • 學位論文

樁載重試驗對於樁基礎工程為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不僅可用於驗證設計與施工的合理性,更可為大地工程研究者用於發展理論公式時當作回饋分析之依據。但這些樁載重資料目前大多用傳統紙本文件保存並無完整之分類管理,造成保存時間限制、資料管理的問題及容易產生資料流失,且欲查詢特定資料亦相當不方便。 因此本研究收集世界各地之軸向場鑄樁載重試驗並加以分類整理,透過實體關聯模型(ER model )建構資料庫之結構模型,並將其編輯及有系統的輸入MySQL資料庫系統中。透過MySQL資料庫系統能有效地管控並可方便資料之新增及編輯。透過SQL語法(結構化查詢語言),使用者亦可方便、快速的瀏覽或查詢資料庫之內容。 為使資料庫系統能更人性化,本研究進一步以所建構之場鑄樁載重試驗資料庫再發展出一套網路平台系統,直接透過瀏覽器即可快速得到資料。藉此網路平台系統,所蒐集之資料可供更多大地工程師及研究者做為設計施工及分析之參考依據,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所發展之網路平台系統亦有資料上傳之功能,能讓全球各地工程師上傳可用之樁載重試驗資料,使本資料庫能隨時予以擴充,為大地工程界所使用及貢獻。

  • 學位論文

現今非工作旅次數在尖峰時段已有遞增之趨勢,且尖峰時之非工作旅次增加率更大於非尖峰時之非工作旅次增加率,其中,相當高比例為聯結性之接送行為。除了工作與上學,接送也在時間及空間向度受限,且接送需與他人之排程配合。從美國與台北調查資料顯示除了必須性活動,旅運者參與接送之比例偏高。以台北來說,在尖峰時段常常因為家長接送小孩造成學區附近交通壅塞,且接送必須性活動時,即受限於時間與空間,因而常發生於同個時段與同個地點。   本研究利用美國交通部2009年所調查之NHTS資料,以及臺北市政府2009年所執行之旅次日誌調查,以家戶內接送成員進行特性分析,分析結果顯示乘客之接送需求在時段上分佈,以及駕駛者參與接送與其他活動之鏈結型態。研究結果發現,在台北之乘客相較於紐約之接送需求較集中在上(下)學,且在時段上較集中在晨峰與昏峰;以駕駛者來說,台北駕駛者參與純接送之比例甚高,也就是說,接送活動較不易與其他活動鏈結;透過本研究之特性分析,對都會旅運者之旅運行為有進一步之瞭解,並能作為相關運輸政策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早期許多運具選擇的研究較多注重於平日的活動與旅運行為,然而,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都市居民的休閒活動越來越豐富,假日旅運量不斷地在增加;近年來,都市的流行文化與休閒活動興起,參與演唱會已經成為假日休閒活動之一。超過一萬名以上的演唱會參與者於預定的時間聚集在演唱會場館,故演唱會活動可被視為一策畫型特殊活動。而大型演唱會經常造成交通壅塞與突發性延滯問題,故主管機關必須採用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以減少此一事件的負面衝擊;而制定交通事件管理計畫必須進行的首要工作就是預測事件參與者之旅運需求。然而此一方面的研究相對較為缺乏,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故本研究以演唱會活動為例,探討策畫型特殊活動參與者的運具選擇行為。 本研究選定以北台灣熱門的演唱會舉辦場館-台北小巨蛋為例進行實證研究。該場地之運具替選方案有機車、汽車、捷運與公車。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1008位受訪者。使用混合敘述性偏好與顯示性偏好資訊,運用多項羅吉特模式和巢式羅吉特模式建構台北小巨蛋演唱會參與者之旅運需求模式。共生變數為總旅行時間與總旅行成本;研究結果顯示:不考慮出發/抵達時間之顯示性偏好資訊所建構之運具選擇模式,性別、年齡、家戶機車擁有數、出發地區、預計抵達時間與主要運具為其顯著影響變數;而考慮出發/抵達時間之顯示性偏好的資訊所建構之運具選擇模式,性別、年齡、家戶機車擁有數、是否有前端旅次、是否曾經來過、出發地區、歌迷年資、預計抵達時間與旅次起點型態為其顯著影響變數。相對而言,後者所界定之運具選擇影響因素較前者所界定的因素更可以呈現休閒旅次特性。此外,本研究經由彈性分析與敏感度分析,發現減少捷運的旅行時間與旅行成本以及增加私人運具之旅行時間,將有助於提高事件參與者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以減少大眾運具的旅行時間之效果最為明顯。

  • 學位論文

本研究茲在研究並分析市區內路邊收費停車格位的不同停車使用行為,其所可能造成之停車議題,及討論相對應的停車管理改善策略;文獻指出,各區域之停車供需比在每一日的時段分佈上,有著近乎固定的分佈情況,因此若以長時間觀測同一區域之停車供需比,會有其固定的循環模式,意即有著每日固定停車使用尖離峰發生時間、及停車供需比,且越是單純之土地型態,其尖離峰差異越是明顯,反之在多種土地使用型態混合之區域,則較難判斷。 本研究使用2010年桃園縣政府路邊停車收費格位記錄資料,分析各個停車格位其每小時平均使用率、每小時平均轉換率、每小時平均停車延時等停車特性,用以作路段類型分類及分析各類型路段尖離峰之停車使用分佈差異。並利用各時段之停車使用率與停車轉換率分佈情形探討其與土地使用及大眾運輸服務供給之關係,並討論建議各路段產生之停車議題及其路邊停車改善策略。

  • 學位論文

摘要 水文循環過程中蒸發量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尤其在水收支平衡計算上 更不可或缺。臺灣受到地理及氣候影響,降雨於時間與空間上分布不均, 加上地形變化起伏、河川短促,不易將降雨攔蓄利用,使得大部份雨水都 直接奔流入海,使得台灣可利用的水資源更加有限。 影響土壤蒸發量的因子很多,特別是土壤種類與其含水量多寡直接影 響到蒸發量。因此本文選擇紅土、細砂、砂質壤土與級配砂等4 種土樣, 進行全程蒸發過程之現地試驗,其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探討不同土壤含水量 與蒸發量關係式之建立。本研究於中原大學校園進行現地試驗,每日以秤 重法量測土壤與自由水面蒸發量,再依照土壤含水量與土水蒸發比的相互 關係,利用OriginPro 8.5 軟體繪製含水量與蒸發比之關係圖,則可得知不 同土壤之蒸發推估式。 研究結果顯示,土壤含水量與土水蒸發比迴歸關係式,其迴歸判定係 數均大於0.8。另將實驗量測之自由水面蒸發量與氣象站蒸發皿資料比較, 得到春季修正係數為0.54,夏季修正係數為0.67,將兩修正係數平均得其 值為0.605,此值對模式之建立具有参考價值。研究最後以模式計算結果與 試驗結果比較,其值大致符合,因此本研究所建立之不同土壤蒸發量與含 水量關係式,可實際用於長期土壤蒸發總量之估算。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提出一結合頻率分析,設計雨型,抽樣理論之雨水下水道人孔水位不確定性分析方法,以抽樣理論結合頻率分析、設計雨型模擬氣候變遷情境之降雨量。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樣(LHS),進行抽樣100次,評估暴雨經理模式(SWMM)中降雨逕流模組(RUNOFF Module)與幹線輸水模組(EXTRAN Module)之水文、地文參數之不確定性對於人孔水位影響。另使用拔靴法(Bootstrap)隨機抽樣產生300組Bootstrap樣本,搭配對數常態分佈,平均法、位序法設計雨型推估出5年、25年、100年重現期之逐時雨量,並以此結果來模擬氣候變遷情境之降雨量。 研究中以新北市新莊區中港大排為研究案例,蒐集鄰近台北氣象站1951年~2011年共61筆歷史雨量推估重現期雨量與其逐時雨量。以LHS進行100次SWMM水文、地文參數之抽樣,探討中港大排在情境一僅考慮SWMM模式參數具不確定時,情境二僅考慮降雨量資料具不確定時,情境三同時考慮降雨量資料及SWMM參數皆具不確定時,不同重現期下,人孔水位之不確定性分析。 經分析結果顯示,S75人孔在情境三中,水位不確定性較低,C66、C70人孔在25年、100年重現期,情境一與情境二中,水位不確定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