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27.232

中原大學化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鏈黴菌(streptomyces)的染色體是線性的,有些也含有線性質體,它們的5’端有一個以共價鍵連接的蛋白稱為端點蛋白(TP)。而其複製是由中間向兩端,如此會造成末端無法補足的問題,而端點蛋白在末端補足的機制中可能扮演引子的角色。端點蛋白(TpgC)由185個胺基酸組成,實驗結果推測第114位置的蘇胺酸與染色體末端產生共價鍵結。純化已將鏈黴菌端點蛋白TpgC上114蘇胺酸突變成胱胺酸的 TpgC114C蛋白並且研究端點蛋白的表面結構。 本論文主要將tpgC114C 選殖到pET22-b表現載體然後轉殖到大腸桿菌中表現,利用IPTG去誘發蛋白的產生,再以鎳離子親合管純化C端含有His-tag的TpgC114C蛋白,得到純度80 % 濃度約0.2 mg/ml的蛋白。另外﹐蛋白表面研究 : 第一、利用固定化金屬親合力層析法(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IMAC)來探針蛋白表面組胺酸殘基,本論文選用銅離子來偵測TpgC蛋白序列中的三個組胺酸,結果發現TpgC蛋白沒有組胺酸殘基存在於蛋白表面。第二、利用蛋白水解酶LysC進行partial digestion,產生17kDa與12kDa水解片段,利用西方墨漬法去證實端點蛋白表面切點可能為K 57 和K 204。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自從1979年台灣發生「多氯聯苯米糠油中毒事件」以來,政府對於多氯聯苯的管理已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與管理規範。在國內多氯聯苯之用途,主要是作為電容器及變壓器等電器設備中之絕緣油,對於這些電器設備,已確定為受多氯聯苯污染者,在聲明廢棄後之處理方式已非常明確;至於被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所列管的「疑似」(未確認)被多氯聯苯污染的電器設備,在未經確認其是否受多氯聯苯污染之前,迄今仍未有較積極有效的管理方式。 本研究首先介紹多氯聯苯的特性、毒性、流佈、處理方式,國內外重大危害事件及其在電器備中使用的情形,續再對國內外之管理政策提出探討,進而就產業現況、檢測結果統計、國內處理技術、處理費用,民眾環保意識等,利用SWOT策略分析理論,得到下列幾個結論: 1.廣宣多氯聯苯事業廢棄物,於貯存期限屆滿後,不得再作延長申請之規定,另再配合環保機關進行查核抽驗,迫使業者儘速清除。 2.藉由經檢測後判定是受多氯聯苯污染之設備僅占15%之統計結果,鼓勵業者對所持有的「疑似」含多氯聯苯電器設備盡速提出檢測申請,以利後續作業進行。 3.國內已有處理含多氯聯苯廢棄物之能力與廠家,應可結合各方力量降低清除費用,減低業主負擔以提高清除意願。 4.對於列管資料之更新,環保機關可先篩選出優先普查之廠家,再委由民間機構執行,除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外,並可確實掌握現況。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利用射頻 (Radio-Frequency, rf) 電漿反應器做苯的分解反應。將獲得的沉積物以電子顯微鏡(SEM)做觀測,發現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形狀,一為殼形結構物(shell structured dust particles),大小分佈範圍在3到40 μm,另一種是密集的球型結構(dense and spherical dust particles),大小分佈範圍在100 nm到2 μm。同時,產物也藉由顯微鏡式拉曼(micro-Raman)光譜儀、顯微鏡式霍式轉換紅外線(micro- FTIR)光譜儀、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以及發射光譜,去做一系列的鑑定。由氣相層析質譜儀分析的結果可知沉積物含有一些polyphenyls的物質,例如聯苯(biphenyl)、三聯苯(terphenyls)和四聯苯(quaterphenyls),以及微量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例如triphenylene。沉積物的拉曼光譜與氫電漿處理過的石墨光譜相比對,發現在1300~1700 cm-1有類似之訊號,且有螢光的出現,這是因為含有非晶相碳物質(Hydrogenated amorphous carbon HAC)所造成的。紅外光譜偵測後,顯示在2850 cm-1到2950 cm-1有C-H鍵伸縮振動之訊號,這是含有非晶相碳物質之特徵,這也與外太空所偵測到的物質紅外光譜特徵是相符合的。因此希望藉由苯的電漿反應,去探討可能生成的產物與產物的反應路徑。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研究分為兩部份來討論。第一部分為後修飾法合成鋯鋁中孔徑分子篩SBA-15,並探討此材料的水熱穩定性及催化裂解活性;第二部份為發展新穎、簡便方法控制中孔徑分子篩SBA-15的微孔體積,並直接探討微孔體積對催化活性的影響。 此研究發現同時將aluminum isopropoxide和Zirconium(IV) propoxide修飾於SBA-15表面,形成以四配位為主的Zr-O-Si 、Al-O-Si鍵結,四配位為主的Zr-O-Si在孔洞表面大幅提升SBA-15的水熱穩定性,而矽酸鋁提供了良好催化裂解活性,這種雙功能的含雙金屬SBA-15,不僅提供適當的催化裂解活性,並大幅改善了大部分中孔洞材料不良水熱穩定性的缺失。 中孔洞材料SBA-15的微孔體積,隨著鹼液pH增加或時間增長,其微孔體積逐漸下降而被有效的控制,同時孔洞大小亦逐漸增加,此新穎及簡單的方法首次在本研究被提出。這些材料經由後修飾法,形成矽酸鋁SBA-15,其具有不同微孔體積,可用來直接觀察微孔體積對催化裂解活性的影響,結果顯示中孔與中孔之間的微孔,在催化活性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動脈粥狀硬化的形成主要是由於體內的代謝失衡所致,高濃度的 低密度脂蛋白堆積於血管壁,導致血管內壁之內皮細胞功能失常,內 皮細胞膜因此表達一些可招募白血球及血小板吸附的黏著分子,使得 病灶部位開始進行慢性發炎反應及合併細胞凋亡和凝血反應。 Thromboxane A2 除了能促使血小板凝集及血管收縮外,其受器基因 剔除鼠研究發現 thromboxane A2 可藉由結合其膜上受器,促進動脈 粥狀斑塊的形成與演進,而其他研究亦發現血管內皮細胞可表達高量 thromboxane A2 合成酶 (TXAS),因此本論文希望藉由已建立的 thromboxane A2 合成酶基因剔除小鼠,取得正常和 thromboxane A2 合成酶基因剔除血管內皮細胞,以探討thromboxane A2 缺乏對血管內 皮細胞的形態和功能有何影響。本論文發現缺乏 thromboxane A2 對 於內皮細胞的生長與形態並無太大影響,但在壓力刺激下,如 UV 處 理,正常小鼠 thromboxane A2 合成酶表達量會隨著 UV 劑量增加而 減少,同時正常和 thromboxane A2 合成酶基因剔除血管內皮細胞凋 亡的數目也隨時間增加而增加,但 thromboxane A2 合成酶基因剔除 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的比例跟正常內皮細胞是沒有差異的。而氧化低密 度脂蛋白對血管內皮細胞之影響方面,發現 thromboxane A2 合成酶 基因剔除之細胞存活率遠較正常細胞為低,此是否意味著內皮細胞之 thromboxane A2 可能具有抵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誘發凋亡的能力仍 需深入探討,而不同刺激下所導致的基因剔除內皮細胞凋亡機制為 何,亦是未來要繼續探討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SBA-15中孔徑分子篩使用可在自然界中自然分解的三區塊共聚合物( triblock copolymer )作為模板,在酸性環境下可合成出材料穩定性極佳且結構為六角排列(hexagonal)的SBA-15中孔徑分子篩。然而,在SBA-15中孔徑分子篩合成完畢後,原本含有界面活性劑之酸溶液(母溶液)在過濾之後一般來說都捨棄掉,對環境與製造成本都會造成負擔。本實驗探討經由攪拌回收之母溶液,不添加界面活性劑或補充部份界面活性劑,直接合成出SBA-15中孔洞分子篩的可行性。經由X射線粉末繞射儀(Powder X-ray Diffraction ; PXRD )、氮氣等溫吸附/脫附儀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 BET )、固態核磁共振儀(Solid-state NMR)鑑定結果顯示,此一方法可以節省50%界面活性劑,並可以回收利用濾液達三次,所合成出的分子篩仍具有一定規則的孔洞排列,並且保有相當高的表面積與孔洞體積,顯示回收濾液的可行性,減少酸液HCl與界面活性劑P123的使用,除了降低原料成本,並可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其次探討以微波能(Microwave energy)在中孔徑分子篩SBA-15孔洞表面修飾上烷基碳鏈,找出微波修飾之最佳條件。並使用較為便宜醇類作為修飾的材料,取代傳統使用昂貴的矽烷修飾劑,修飾後產物作為靜相填充材料,探討其於HPLC分離多苯環混合物上的應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目前生活中染料的應用非常多,如在近十年發展非常迅速的OLED與光學雷射皆是可利用染料與高分子製備而得到 , 且目前研究非常多的太陽能電池有些也是利用染料與高分子結合來應用發展 , ,而在生活中的布料染整或影印上所使用的染料也是一種 。 因此在此篇論文中我們選擇具有不同官能基之高分子材料來與不同官能基的染料進行有機合成,成功的將高分子與染料上之官能基進行活化改變其原本之官能基然後將兩者相互鍵結,之後再利用不同合成及方法藉以一步製備具有可清楚顯色功能之高分子薄膜,其後在實驗過程中利用改變反應條件以及各染料與高分子之比例,發現薄膜厚度與滲透過程時間之關係,並且將不同種類染料與高分子一步合成製造出具有多種清楚顯色之高分子薄膜,並可利用高分子易於塗佈變形之特性將其結合於各種基板及材料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神經幹細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的未成熟細胞。在哺乳類動物的腦中,神經幹細胞在胚胎晚期可以產生出大多數的神經元。近年來的研究報告顯示出神經幹細胞的損傷可能與生理上以及精神疾病有相關聯性,包括了酒癮。因此,本論文主要目的是要探討酒精對神經幹細胞分化的影響及其機制。從14天大的老鼠胚胎獲得的神經幹細胞以神經球的形式增殖,在有無dbcAMP促進其分化以及不同濃度的酒精 (50–150 mM) 處理下進行培養,在150 mM 的酒精處理下會造成些微神經幹細胞死亡的現象,而50 mM 以及100 mM 的酒精處理下會減少神經幹細胞的分化,但對於神經幹細胞的存活度並無影響。西方墨點法顯示酒精會抑制 ERK 以及 Tuj–1 的表現量,更進一步由型態上的觀察證明了酒精會影響神經突起的生長。先前的研究結果證明 dbcAMP 會經由 ERK 的訊息傳遞路徑誘導神經幹細胞分化作用。基於這些實驗結果,我們推論酒精破壞神經幹細胞分化作用是經由 ERK 的訊息路徑。由結果可推測,酒精對於神經網絡上的損傷可能是藉由減少神經突長,這可用來解釋一些常見的有關於大腦功能異常的疾病例如胎兒酒精症候群。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OSG-1 化合物是由海洋生物- 蜈蚣櫛蛇尾( Ophiocoma scolopendrina ) 的肉體體壁部所分離得到,為雙醣之醣苷神經胺基酯 質(ganglioside)化合物。本篇論文旨在研究OSG-1的建構單元體的 合成, OSG-1 的主要成份為唾液酸( N-acetylneuramic acid, Neu5Ac)、葡萄糖(glucose, Glc)、植物神經鞘胺醇(phytosphingosine) 與α-羥基脂肪酸(α-hydroxyfatty acid)等四部份。 唾液酸建構單元體Neu-3是由唾液酸為起始物,經酯化反應、多 氧-乙醯化反應及苯硫醣苷化反應得到,總產率為86%。葡萄糖建構 單元體Glc-6是由葡萄糖作為起始物,經多氧-乙醯化反應、甲氧苯酚 基醣苷化反應、去乙醯基反應、一級醇保護反應、苷基化反應、一級 醇去保護基反應等六個反應步驟得到,總產率為37%。植物神經鞘胺 醇建構單元體Lxy-7是由來蘇糖( lyxlose)作為起始物,經氧-異亞丙基 化反應、一級醇保護反應、Wittig反應、疊氮等官能基轉換反應六個 反應步驟得到,總產率為21%。α-羥基脂肪酸的製備,為本研究自行 開拓的一條簡易且快速的合成途徑,α-羥基脂肪酸由D-(+)-蘋果酸 (D-(+)-malic acid)為起始物,經環亞己基保護反應、乙烷硫醣ㄓ柦r 應、Wittig 反應、氫化反應及水解反應等五個反應步驟得到,總產率 為34%。

  • 學位論文

香葉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為牻牛兒苗科(Geraniaceae)天竺葵屬(Pelargonium)多年生草本,具有強烈特殊香味,常種植於庭院花園作為香草植物。枝葉含有精油,其香味具有驅除蚊蟲功效,精油有抗菌消炎功效。 將新鮮採集之香葉天竺葵枝葉,經過前處理之後進行直接與間接水蒸氣蒸餾法。在經過使用乙醚、正已烷分配萃取、鹼處理、水洗及濃縮等步驟後,得到淡褐色的中性精油。將得到的中性精油,先利用矽膠管柱色層分析初步分成碳氫化合物與含氧化合物兩大部分,再進一步將其單離與純化,並利用氣相層析-火焰離子偵測器(GC-FID)、氣相層析質譜儀(GC-Mass)、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FT-IR)及核磁共振光譜儀(NMR)鑑定其化學結構。 在碳氫化合物部分中以GC-Mass光譜確認了24個化合物: β-pinene、3-methylene-1,5,5-trimethylcyclohexene、α-phellandrene、o-cymene、sylvestrene、β-trans-ocimene、β-cis-ocimene、copaene、β-bourbonene、β-elemene、β-caryophyllene、α-guaiene、aristolene、α-gurjunene、α-caryophyllene、aromadendrene、germacrene d、isoledene、δ-selinene、α-muurolene、cadinene、τ-cadinene、δ-cadinene、β-maaliene 。其中aristolene為首次在香葉天竺葵中發現。 在含氧化合物中純化出4個化合物:linalool、menthone、geraniol、τ-eudesmol,以gc-mass光譜鑑定21個化合物: geranic oxide、cineole、linalool oxide、rose oxide、myrcenol、isopulegol、α-cyclogeraniol、isomenthol、terpineol、β-citronellol、β-citral、citronellyl formate、citronellyl propionate、geranyl propionate、citronellyl butanoate、geranyl isobutyrate、nerolidol、phenylethyl tiglate、agarospirol、τ-cadinol、geranyl tiglate。 在萃取方法比較方面,間接水蒸氣蒸餾法的收油率為0.16%,直接水蒸餾法的收油率為0.14%。其主要八種主要成份含量如下所示。 間接水蒸氣蒸餾法:linalool 5.79%、menthone 8.85%、β-citronellol 15.08%、geraniol 20.58%、aristolene 16.52%、germacrene D 5.10%、τ-eudesmol 11.38%、geranyl tiglate 5.16%。 直接水蒸氣蒸餾法:linalool 16.89%、menthone 6.07%、β-citronellol 8.15%、geraniol 33.69%、aristolene 8.37%、germacrene D 0.42%、τ-eudesmol 7.34%、geranyl tiglate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