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41.202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題是在探討台商公司兩岸員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其薪資滿足關聯因素之差異。因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推動,台灣企業在國際化之際,應強化薪資與跨國文化的關聯性,讓不同文化的員工充分發揮潛能。 經由文獻探討之後,本研究以員工個人特徵、薪資制度特徵知覺、績效獎勵制度特徵知覺為薪資滿足構面的自變項;以文化特徵構面為干擾變項。研究的對象為二十五家汽車及相關零組件產業,共計發出問卷一千份,回收有效問卷為620份。受測者台灣地區為332人,大陸地區為288人;問卷資料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和多元迥歸統計方法分析,所得結論如下: 一、兩岸員工在績效-薪資關係知覺與內部公平性知覺兩構面上無顯著的差異,外部公平性知覺則有極顯著性的差異。 二、兩岸員工在績效獎勵制度特徵知覺三個構面,有高度顯著的差異存在。 三、兩岸員工在權力距離、迴避不確定性、陽剛作風/陰柔作風等三個構面有顯著的差異,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構面則無顯著的差異。 四、兩岸員工在薪資水準滿足構面上,有高度顯著的差異存在,薪資調整滿足與薪資結構/管理滿足則無顯著的差異。 五、兩岸員工的年齡與年資與薪資水準滿足構面間有顯著之正向相關。 六、兩岸員工在薪資制度特徵知覺三個構面上,與薪資滿足三個構面間具有高度顯著之正向相關。 七、兩岸員工的獎勵準確性知覺與薪資調整滿足及薪資結構/管理兩個構面之間有顯著之正向相關。 八、兩岸員工的迴避不確定性及個人主義與薪資滿足之間有顯著之相關性。 九、兩岸員工的文化差異,對個人特徵、薪資制度特徵知覺、績效獎勵制度特徵知覺與薪資滿足各構面間之相關性無干擾效果。 研究結論:企業在設計跨國薪資制度時,必須考慮員工在外部和內部公平性知覺、薪資與績效的結合、員工的價值觀差異,以提高員工的薪資滿足感,進而使員工在工作發揮潛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產品創新能力」是企業能夠永續生存所必須擁有的能力,更是創業者想開創企業的引發點,而產品創新觀念是來自於「人」的「需要」與「技術」的融合。能否有效且快速的產生產品,端賴握有資源裁量權的執行者如何對現有的資源進行適當的配置。而創業團隊領導者因本身特質的差異,對新產品開發行為上有著顯著不同的行進模式。 「人」在生存的企業環境中如何幫助企業完成顧客需要的「創新產品」,就在於「個人」擁有的基本潛能、知識是否能夠發揮出來。跨領域的思維或技術在創新產品的重要性由此凸顯。研發團隊或個別成員個人的知識領域不但要精,更要廣。若再加上具有工作上的纍積實務經驗,就產生所謂「技術能耐」,而『技術能耐』經轉換轉換而成為產品的能力,讓技術能夠轉換產品化成功,這樣的技術才有存在的價值。而且使開發出來的產品的品質、功能、以及使用上達到一定的水準。 本研究採用個案法進行定性的探索性研究,針對創業團隊領導者技術能耐與新產品開發的行為作深入分析。其結果有以下發現: 一、 創業團隊領導者原單位背景與創業領導者個人背景會影響創業領導者技術能耐 創業者在創業前的工作經驗及學、經歷會使創業者本身所擁有的技術能耐產生差異。 二、 創業領導者技術能耐會影響新產品開發技術團隊的形成 創業團隊領導者所擁有的技術能耐會展現其對新產品開發概念上的差異,也因而對技術團隊成員的選擇及組成造成影響。 三、 技術團隊形成會影響新產品開發行為 技術團隊的不同,會造成對創新育成資源的使用方式、新產品的概念來源,以及新產品的類型等三方面的差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全民健康保險自八十四年開辦以來,已使全民不分性別、收入、年齡、職業均得到妥善的醫療照顧。然日漸成長的醫療費用,已使開辦以來未調漲的保險費日漸入不敷出。 在健保局有一筆金額約略維持在一至三個月醫療保險給付總額(約為250億~750億)的安全準備金,其目的是為了應付短絀的保險費收入。本文即在探討安全準備金的投資績效,以Markowitz平均數變異數理論為主軸,設計的八種不同的投資情境,分別探討在不同的情境下的效率前緣曲線與最佳投資組合。 綜合本研究之發現,可歸納為以下幾項結論: 一、 可設定5%-7%報酬率的追求目標。 二、 以二次式迴歸方程式驗證本研究理論假設,得到結果是16個樣本,12個顯著,4 個不顯著,間接說明本研究結果是具參考價值的。 三、 封閉型基金的投資績效優於開放型基金。投資時應購買不同類型的基金,以分散風險。 四、 追求5%的報酬率,不受到法規的限制與外在大環境的影響,均可達到。 五、 無任何法規限制條件下,報酬率較佳、風險較低。然因安全準備金的資金特性首重流動性,而股票、基金屬中長期投資工具,報酬風險波動大,不適短期操作,短期變現恐有困難。是故,仍建議對股票、基金設若干投資限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在探討員工福利滿意度之前因與後果。本研究以個人因素變項(性別、婚姻狀況、年齡、職位、眷屬人數、年資、福利歷史)、個人知覺變項(分配公平性、程序公平性、制度重要性知覺)及制度特徵知覺(福利計劃的溝通、彈性、福利給付速度、政策與執行一致性、福利占薪資的比例)為員工福利滿意度的前因變項;以組織承諾、離職意願、工作滿足感為後果變項。 針對台灣地區二十三家公司,共計發出問卷475份,回收有效問卷為207份。受測男性為116人,女性為91人;問卷資料使用Pearson積差相關和多元迴歸統計方法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一、 個人因素變項不是預測福利滿足的重要變項。 二、個人知覺變項對員工福利滿意度的影響解釋能力強。 三、福利制度特徵知覺變項對員工福利滿意度的影響解釋能力強。 四、影響員工福利滿意度最重要的變項依序為程序公平性、分配公平性、 福利成本佔薪資的比例、福利溝通、福利制度重要性知覺、政策與 執行一致性。 五、組織承諾、工作滿足感與員工福利滿意度間具正向關係;離職意願 與員工福利滿意度間具負向關係。 由此觀之,組織在設計福利制度時應注重員工的知覺,而不是僅由雇主決定福利制度的設計。具體做法為:應讓員工參與福利制度的設計,並使其充分了解福利制度;增加員工對分配公平性的知覺;將福利措施多與員工溝通,降低存在於員工期望與知覺間的距離;福利制度的提供要能使員工覺得其存在的必要性、福利即時性、承諾可靠性,因此可藉由良好的福利溝通來充分瞭解員工所需的福利項目與水準、福利成本佔薪資的比例是否足夠、福利的給付速度是否符合員工要求、及員工知覺福利政策與執行是否一致性,藉此來提升員工對福利制度的重視程度。總之,健全員工福利制度的設計與執行,可以達到提昇員工組織承諾、降低流動率及提高 工作滿足感之目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家庭的型態有了多樣化的改變,傳統的家庭功能也漸漸式微,但其重要性仍不容忽視,家庭仍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心所在。本研究擬從家庭的角度出發,探討不同家庭組織型態與家務分工情形,對員工工作投入及工作-家庭衝突的影響。 本研究以臺北市文山區萬芳國民小學一至六年級之有工作的學生家長為研究對象,共計發出360份問卷,回收後取得之有效問卷為238份,有效回收率為66.11 %。相關假設經10.0版之SPSS統計套裝軟體分析後,其結論如下: 一、家庭組織型態與家務分工程度,有顯著相關; 二、不同家庭組織型態的員工在工作投入程度上,有顯著差異; 三、家務分工程度不同的員工在工作投入程度上,有顯著差異; 四、家務分工程度不同的員工在工作-家庭衝突程度上,有顯著差異; 五、工作投入與工作-家庭衝突,有顯著相關; 六、家庭組織型態、家務分工程度、工作投入程度對工作-家庭衝突, 有顯著影響。 本論文最後依據研究結果而對企業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提出建議,強調企業的管理層必須體認與警覺到員工們試圖兼顧工作與家庭間的想法與必要性,並應摒棄傳統要求員工自行解決、處理或調適工作與家庭衝突的落伍觀念,給與因工作-家庭衝突而造成其工作投入低落的員工主動約談與諮商的管道,並思考如何適時的提供協助,以避免員工因長期處於壓力下而無適當的發抒管道,終致工作倦怠、最後走上離職一途,造成公司與個人的損失。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商於大陸投資設廠之企業營運型態演化狀況。嘗試使用生態演化觀點加以類比對照,了解企業營運型態演化過程中可能影響演化因素為何?企業營運如何突破演化成長限制之困境,讓企業營運能夠繼續演化,而達到企業營運最適生存型態。 本研究屬於探索型研究,採行個案訪談方式進行,探討對象為台灣中小型開關產業並於大陸廣東省地區設有組裝廠的企業做為研究樣本,研究樣本數為8家組裝廠,藉由此8家組裝廠之物種演化巨觀概念,可能產生的演化差異,做為演化型態之分野。 自然界中的物種構成演化有四個重要的因素,複製、變異、競爭以及選擇。本研究也以此四個重要因素做為企業營運型態演化之基本要素,將組裝廠之演化結果展現成企業營運演化類型。 本研究發現開關產業演化的核心為產品的技術能力,其中又以模具的開發技術能力最為重要。產品技術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營運型態演化,模具的開發技術能力展現出組裝廠對於資源掌控能力,如模具的擁有比率、模具技術複製比率及產品的加工程度等。故掌控其產品的核心能力是組裝廠必須重視的。 經本研究發現企業之演化呈現三種型態,優勢物種成長型演化、完全成長型演化及停滯成長型演化。將以此三種演化型態之管理意函做結論,並提供建議。 1. 優勢物種成長型演化:繼續保持其優勢做為同業之中的領導者,引為業界標竿。藉由既有優勢間接影響同業,提昇整個業界的產品技術、產品品級發展產業整體綜效。 2. 完全成長型演化:積極發展產品技術能力尤其是模具開發技術能力方面。藉由產品技術能力的提昇,嘗試開發異於同業之產品品項,開拓更寬廣的市場。 3. 停滯成長型演化:積極發展產品技術能力、模具開發技術能力養成、發展產品線的獨特性、爭取OEM代工機會等,均為此一型態演化之努力重點。若以上種種因素無法有效突破,而威脅企業營運時,建議此類型組裝廠可以轉換營運型態,諸如專業行銷型代理商或是專業代工型之加工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未來的時代裡,任何企業都須以知識為基礎來運作,並將其轉化為產品或服務,以維持組織的生存與發展。現代的企業經營者已經深切體會到,唯有建構知識管理系統才能保有其長期的競爭優勢,而建構知識管理系統的過程中,如何掌握建構的關鍵成功因素,對產業界、學術界甚至各級政府而言,都是因應新世紀來臨所需嚴肅面對的課題。 本研究依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理論基礎及相關論文文獻,再加上產業本身特性及深度訪問資深從事知識工作人員、顧問業人員意見後,彙總出建構知識管理系統的28個重要變數,再以此重要變數為問卷設計的主要內容,並以台南、新竹科學園區為主而發出242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計有113份,有效回收率為47﹪。研究結果發現填答者對本研究所選取的23個建構知識管理系統 (KMS) 變數,在「公司的認知」部份均認為具有相當之重要性,依重要性排序其前四項分別為「高階主管的參與和支持」、「主管的領導及推動變革能力」、「現有科技人員之能力」、「組織內部的溝通」。其次本研究對建構KMS變數重要性的認知,進行「公司現況」與「個人期望」之間的差距分析,在顯著水準為0.05時,除「社群分享經驗與知識」、「清晰的目標導向」之外,其餘各項均達顯著差異,顯示公司在建構KMS時尚有持續提昇及改善的空間。 本研究經由因素分析(主成份分析)萃取出四項建構知識管理系統關鍵成功因素:即1)組織與人員因素;2)資訊科技資源因素;3)先導專案促動因素;與4)標準制度促動因素等。這與原先設計之架構有同亦有異,在組織人員與資訊科技資源等二個因素上,與原先設計相當一致,亦即與一般理論觀點相同,而在另二個萃取因素上則呈現出與原先設計不同的意義,這二個因素強調組織若要成功建置KMS,就必須「由組織事先推動先導專案,以便大家有所遵循」,以及「組織宜先設定相關之標準制度,能讓大家知所參考」,這二個修正因素所顯示的共同意義即在於「規避風險,趨向保守」,這是國內企業共通的文化與心態,值得參考與進一步的研究。另本研究之個案分析對台積電等五家廠商進行深度訪談,其所得結果正可修正本研究架構並深入說明之,亦可與所萃取的四項建構知識管理系統的關鍵成功因素相互印證,以提昇客觀性及加強說服力。 本研究旨在對國內高科技產業於建構知識管理系統時,提供具本土意義之可行的建議,使業者易於掌握其關鍵成功因素以達事半功倍之效益,同時建議政府主管機關給予業者必要的協助。本文之貢獻乃是能提供給高科技產業的經營者在本身資源有限之前提下,做最有效的資源配置與投入時程,以增加建構知識管理系統的成功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產業界與學術界均在企業如何與顧客建立、保持及增進關係等相關議題上,有著廣泛且熱烈的討論。於此同時,資訊及通訊科技(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長足進步,與網際網路的快速興起,不僅消費者受到整個環境變化的影響,在這個劇烈變化的過程中,連企業經營也同時受到許多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挑戰。 企業與顧客間關係介面的衝擊和因應,亦即當今企業行銷管理課題的主軸。本研究旨在找出企業推動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整合過程的觀念架構。利用理論及文獻的整理及彙總,先行發展一套整合CRM及業務、組織架構、人力資源規劃各構面的探索性觀念架構,再選取國內七家券商,以個案訪談方式進行對企業推動CRM整合規劃之研究,將訪談資料歸納整理並發展相關之命題,最後進行觀念架構的修正,以符合現階段國內企業的重視課題與實際作法。 經由個案公司的訪談結果,本研究發現企業在推動CRM整合規劃時,其CRM架構之建立,大都由顧客服務這一部份先行切入,再依顧客分析、獲取、購買各階段逐漸整合。並且,企業開始整合CRM機制時,初期大多將顧客服務的相關部門附屬在公司主要之業務範圍之下,如證券商之經紀業務部門。另外,人力資源的利用與需求,也會隨著部門功能性規劃的不同而有所改變,職能要求由單純的常務性服務職能,轉變為較複雜的服務職能要求,最後則為專業性的多方面職能需求。另一方面,因為目前大部分的企業均無引進相關配套的資訊系統,因此在相關服務部門效益的衡量方面,初期並無法有效評估部門效益,且在初期時客服部門大都無法發揮應有之功能,大部分都處於功能利用不足情況。 因此,本研究彙整及分析後認為,企業以成立顧客服務相關部門此種方式介入,在現有基礎上進行規劃導入,是較能接受且進入障礙較低的務實作法;這不僅讓客服部門的運作障礙降低,組織原有架構變動較小,且可讓客服部門有較佳之功能性發展。並且,在部門功能性與整合性上,顧客服務部門若在規劃初期採取支援性功能的規劃設計,較易與公司主要業務單位及資訊單位交流整合,部門互動的扞格或排斥較低,其部門在未來較能獲致較好表現與發展。 在人力資源方面,針對客服部門作一特別之評量機制是有其必要性。企業必須認知到客服部門不同於一般行政部門或業務部門,應有一較為適當之評量機制來衡量其人員績效,尤其在大型資訊系統導入之前,更需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而公司也必須依照各階段之不同需求,建立一套完整而有系統的教育訓練制度,以符合各階段之需求。除此之外,企業可藉由導入相關資訊系統的協助,設計一套針對部門效益衡量的標準,來有效評估整個部門效益,並增強部門功能性的發揮。而資訊系統的規劃與發展,則是提供企業在規劃運作模式時一個重要的支援功能,並非企業進行CRM整合的目標,若錯置目標與作法則可能破壞企業原有之顧客關係管理機制。 最後,由於企業均已認知到整合CRM機制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但在整體運作方式上,仍處於摸索與調適的階段,並無一定之模式出現,因此本研究認為,類似本文所提出之整合性觀念架構是必要的,這使得國內企業在規劃CRM相關機制時,能在汲取先進國家作法之同時,亦能整體考量本地企業之實況及文化特性,則其最終成果之可行性亦較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全球資訊網路(World Wide Web)是開放性的網路,打開了全球航空專屬的封閉網路,使得航空運輸業更延伸無限的想像空間。全球資訊網路具有最高度的連接性,建構了個別需求的族群,形成新經濟結構,亦讓以往需要透過仲介的銷售模式可以省去中間的傳遞管道,使得航空公司此一旅遊服務的提供者,得以直接接觸消費者。航空運輸業要提升公司形象及企業競爭力,就要在網路經濟時代的來臨之際,加快企業電子化的腳步,具體落實顧客關係管理(CRM)之精神,進而達到一對一行銷之目標。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CRM進一步演變為eCRM,同時涵蓋網路商務時代與客戶互動的前端及後端分析的完整功能。本研究主要之目的在於探討eCRM環境下,如何結合顧客區隔指標與航空運輸產業之特性,建構出屬於該產業之顧客分類。並探討針對不同區隔之顧客,該產業所應採取之行銷作法與策略為何。期望在現今以顧客為導向的時代裡,能提供航空運輸業者如何選擇目標市場之依據和參考,並釐清所應配合實行之行銷策略。 本研究係以個案研究法進行探索性研究,主要以有經營國際航空客運業務的本國籍航空公司為研究對象,計有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復興航空、華信航空、遠東航空等五家航空公司。此外,在描述國內個案公司之前,輔以全球第一家透過全球資訊網路提供資訊與服務的美國航空公司(AA),作為學習之標竿個案。經過次級資料整理與深入訪談之後,歸納出本研究結論並提出建議,重點摘述如后:一、國內航空公司對顧客關係管理之建置,尚屬觀念性建構與系統評估階段;二、網際網路時代具有直接接觸顧客的特色,為提升顧客滿意度,航空公司必須雙管齊下,尋求同業與異業間的合作;三、目前航空公司僅就基本性與交易性資料對會員進行分類,未來應多蒐集心理與行為變數,採行最有效的區隔指標對顧客作分類;四、航空公司以策略性考量為出發點,選擇供銷策略聯盟夥伴,相互依賴,提供旅客優質服務;五、航空公司提供給會員價格優惠折扣,宜與供銷聯盟合作,才能提供周全的服務;至於在個人化與特別的服務方面,由於是屬於直接與顧客接觸的部分,故宜由公司自行掌控。再者,本研究亦嘗試建構出顧客區隔指標與分類及因應行銷策略之管理模式,以期在「在適當時間,藉由適當管道,提供給適當顧客,適當的服務」之宗旨下,提供給航空運輸業未來在行銷策略運用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產業快速競爭的今日,台灣在面對即將加入WTO的市場高度競爭之下必須具備「彈性」(Flexible)及「速度」(Speed)的競爭能力。而對一個企業而言,通常採購成本佔其企業所有費用的一半以上,如此複雜且高成本的採購管理流程如果可以被改善為具有高度附加價值的企業價值鏈中的一個環節,將可以提昇整體價值鏈效率,並為公司創造另一競爭優勢。本研究將由車輛產業之企業間電子化成功案例之「山葉機車協力廠商之企業間電子化」的建置切入,探討其對整體之效益,並提供給企業建置協力廠商企業間電子化時,有一明確之參考。 此論文之重要貢獻則為:(1) 深入探討個案協力廠商企業間電子化的建置,協助企業了解如何建置協力廠商企業間電子化。(2)以個案協力廠商企業間電子化之建置深入探討其管理內涵,以提供企業建置協力廠商企業間電子化之參考。(3)藉由個案企業之協力廠商內部資訊化及企業間電子化系統使用程度探討企業進行協力廠商企業間電子化所產生之效益。 此外,也建議企業在建置企業間電子化系統時需考慮到其與企業內部ERP之整合性與企業之BPR必須互相搭配,且企業間電子化系統是串接企業與供應商及客戶之資訊系統,必須考慮到整體價值鏈之最佳化,除此之外,Internet是一個開放式的平台,安全性的問題也必須是在規劃系統初期必須特別注意的;未來,以產業別成立的共同交換平台將是一大趨勢,在企業間電子化發展之時也必須保留其擴充性,標準將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