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46.36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過去對於技術移轉的績效指標及技術移轉的管理活動之研究文獻雖很多,但針對國防科技有效移轉民間之相關研究卻不是很多。本研究之目的乃是針對國防科技如何有效移轉民間,運用研究園區做後續擴散、交流及提升等工作。根據研究目的將以主客觀的角度來探討國防科技如何有效移轉民間之問題: 1.探討技術移轉執行過程,為使國防科技順利技術移轉民間政策推廣,運用那些管理方法與活動有效的達成使命。 2.探討技術移轉過程中,除了既有的程序及規定外,有沒有潛在的因素或流程等,會影響到技術移轉成效或目標。 本研究主要係針對研發成果技術移轉至民間產業生產之各個相關技術領域中,選取已將技術移轉成果投資設備建立生產製造能量,執行技術移轉合作案之企業廠商三家為對象做個案研究。 本研究發現對技術移轉之執行過程及管理活動中,主要有那些重要影響因素會影響到技術移轉成效或目標。 1.技術移轉者與技術接受者雙方在技術移轉的過程中,早期參與計畫、双方配合互動執行及溝通管道順暢,都會影響技術移轉績效。 2.主管的參與和重視,其成效亦均能達到接受技術移轉之預期目標。 3.如何建立規範技術移轉者與技術接受者雙方相關管理活動,分為技術移轉規畫(產生技術需求及展開技術搜尋)、可行性評估(包括技術評估、財務評估、人力評估及市場評估)、簽約及技術移轉執行管理等四個構面,會影響技術移轉預期目標之順利達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二十一世紀為強調資訊及通訊的時代,同時企業的競爭也變得更多元化,而如何掌握最新的資訊及對問題做最正確的分析與決策,將成為各企業在競爭的時代中,掌握先機及講求效率上,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在煩雜問題間,問題彼此可能有關連或互為因果關係,企業內某個問題現象的呈現,實際可能為其他問題或直接,或間接影響所致;國內對問題解決學的研究,大多著重因果分析及評估與決策步驟等,而對問題間的互動關連度較少有研究。在整體系統中,本研究將以量化分析做為探討問題間的關連度及簡化複雜度,而得到一個去除次要問題後的主要問題架構,藉以使企業經理人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對主要問題,做出決定策略,並能對核心問題作最有效率的處理。 本研究是將問題的內涵以系統科學角度來探討問題複雜度的現象,問題的運作將影響複雜度的改變(問題重要性的改變),並將影響架構的改變(即改變對現象之影響力、影響度及方向),問題的複雜關實為非線性的關係,本研究共分五部份來探討: 一、問題綜論:含問題的特性、分類重要性及問題的形成與關係。 二、問題與複雜度:含問題對複雜度的影響及問題複雜度對問題現象的影響。 三、問題關連度的量化:以量化模式的分析(以網狀系統分析技術---DEMATEL法(決策實驗室分析法)為分析工具),找出主要問題及次要問題。 四、實證:對中科院供管組,採專家訪談的研究方法,找出共通性問題間的主要問題及次要問題。 五、結論:將問題間複雜度解構及量化後,可採用經由經驗累積的類似基模,作為主要及核心問題的問題處理模式。 在複雜關係中找潛在因子的方法有眾多,如因子分析、混沌理論及模糊因子或系統動力學及其他統計學等,本研究以DEMATEL法(決策實驗室分析法)為分析工具,可了解問題彼此間關連度,以期能找出主、次要問題,再配合定性法之基模作為企業解決問題的依據。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針對高科技產業不同世代工作者的工作價值觀,作全面性的探討,以瞭解其間的差異及彼此在工作上的配合與需求,進而對企業的領導管理工作、人才甄選與招募等提出建議,期望能幫助國內企業解決目前新舊世代在管理上所面對的問題,使新舊世代各展所長,合作無間,並在工作效能上發揮其綜效。因此,本研究欲達到以下的三個目的:1.以本土化的工作價值觀量表進行調查,比較不同世代的高科技員工,在工作價值觀的差異;2.了解不同世代的高科技員工是否在工作態度上有所差異;3.檢視員工之工作價值觀與其工作態度是否有所關聯。 本研究共發出5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34份。其中,男性共142人(60.7﹪);女性共92人(39.3﹪)。因本研究主題之對象為不同世代,因此針對不同年齡層分佈,分為四個層別:其中資深世代(41歲以上)39人;嬰兒潮世代(31-40歲)107人;X世代(26-30歲)58人;Y世代(25歲以下)30人。在教育程度方面,因研究對象為高科技產業之員工,故在回收樣本中以專科大學畢業人數最多,有157位(67.1﹪);其次為研究所77位( 32.9﹪);高中職以下則在此次未採到樣本。總工作年資部份,因樣本係以年齡層作分層抽樣,而樣本數最多的一層為31-40歲,佔45.7%,因此工作年資在5-10年及10年以上者居多,各佔36.8%及30.3%。 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世代員工之工作價值觀有顯著差異;尤其是在嬰兒潮世代,明顯與X世代及資深世代不同。 二、不同世代員工在組織信任與工作價值觀有顯著差異:以資深世代最為強烈,其後依次是X世代、Y世代,最後是嬰兒潮世代。 三、工作價值觀與組織信任及組織公民行為有顯著關聯:越重視「成長」、「公平」,個性越「淡泊」、「務實」的員工,對組織越容易產生信任;員工是否產生「認同組織」、「不生事爭利」、「公私分明」、「自我充實」等行為,與是否具有的「成長」、「公平」、「淡泊」、「務實」、「變通」等工作價值觀有顯著關聯性。 四、愈重視成長價值、變通價值、務實價值、淡泊價值、公平價值之員工愈具組織承諾傾向。而女性比男性及教育程度高者比低者較具組織承諾傾向。 五、愈重視成長價值、變通價值、務實價值、淡泊價值之員工愈能對組織產生信任。而女性比男性及教育程度高者比低者較具組織信任傾向。 六、愈高年歲世代,愈重視公平價值、淡泊價值、成長價值之員工愈具組織公民行為傾向,尤其是在「協助同事」、「不生事」、「公私分明」、「自我充實」方面,愈能表示世代之間有所差異。而女性比男性及教育程度高者比低者較具組織公民行為傾向。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所得之結果,作一討論並對企業界、員工個人及後續研究者作一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產品策略與通路策略配合對經營績效之影響,以往研究僅針對臺灣的資訊產業或軟體產業相關關鍵因素進行研究,尚無兩岸間的實證發現或研究,而產品策略及通路策略構面眾說紛紜,因此本研究以產品集中多角化型及產品水平多角化型來區別產品策略類型,以整合式通路及獨立式通路來劃分通路策略類型,嘗試以此觀點來進行兩岸的軟體產業之實證研究。 經相關文獻探討,建構本研究之研究架構,探討產品策略與通路策略及其配合之類型對經營績效之影響,並以兩岸為區域變數考量,以驗證對經營績效之影響程度。在實證研究方面,針對臺灣上、市櫃的四家軟體公司及中國滬深A股的四家軟體公司進行深入訪談實證研究,所獲得之重要結果: 1.在相同通路策略類型下,產品策略類型之產品水平多角化型比產品集中多角化型在經營績效有較佳績效表現。 2.在相同產品策略類型下,通路策略類型之整合型通路比獨立型通路在經營績效有較佳績效表現。 3.產品策略類型與通路策略類型的四種不同配合策略類型對經營績效上,有部份差異;採水平整合型較集中整合型在經營績效上,有較佳表現、採水平獨立型較集中獨立型在經營績效上,有較佳表現採集中整合型較集中獨立型在經營績效上,無顯著差異、採水平整合型較水平獨立型在經營績效上,有部份差異、採集中整合型較水平獨立型在經營績效上,無顯著差異、採水平整合型較集中獨立型在經營績效上,有較佳表現。 4.在兩岸地理區域因素的影響下,相同的產品策略類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有差異。 5.在兩岸地理區域因素的影響下,相同的通路策略類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有差異。 6.在兩岸地理區域因素的影響下,相同的產品策略類型與通路策略類型的四種不同配合策略其經營績效上有差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核心擴張策略與經營績效之關係,並以國內之建設公司以建築為核心事業並發展為集團企業的公司為研究對像。本研究是以資源基礎理論為基礎,並依據Grant的資源基礎策略分析模式,對集團企業環繞著以核心資源能力、核心競爭力、核心擴張策略等優勢能力之建構、應用、累積等為主要構面,將核心擴張策略列為中介變數分為「擴張顧客型」、「顧客延伸型」、「嶄新型」等變數型態分別探討彼此間的關係。 建設公司過去都著重在以資產為主的投資與累積,但隨著產業環境的變動,對於內部能力的建構也變得相當的重要,本研究首先針對集團企業從核心資源能力的充分發揮及廠商的競爭優勢核心競爭力,對核心擴張策略的選擇與影響,再由核心擴張策略之佈署與執行結果產生對核心資源的差距填補或投資等邏輯,所形成的循環優勢能力之關係逐一釐清。 本研究另一範圍是分別探討以核心資源能力、核心競爭力及核心擴張策略等為基礎的經營績效關聯,經過分類與配適探討國內北、中、南地區共九家建設公司,採深度訪談之個案研究方法,最後將資料歸納、分析結果,獲得主要結論如下: 1.建築產業以資源能力來拓展公司的市場規模甚為明顯,公司對資源的開發、應用能迅速的累積也能迅速的消失,資源的妥善分配與應用取決於對市場環境的熟悉程度或關鍵程度即能力,與規模大小等無關。 2.建築產業能持續成長又獲利者並不多,比較擴張的策略型態發現採用「擴張顧客型」策略有較佳的績效表現,但相對規模較小也較保守,而以「嶄新型」的策略擴張經營成長規模較大但獲利較差。 3.建築是建設公司的核心事業除了易受景氣波動影響外,進一步發現較大集團都有過度投資現象或是投資距離核心事業較遙遠的子公司,以致於資源被過度分散、回收緩不濟急,當核心事業發展無力時,將傷及整個集團。 4.策略佈署:本研究最後依景氣不同階段及採用不同的策略型態佈署建議,以達到資源最適當的分配與有效應用,將比此間的風險影響減到最小,以利經營者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師徒制度,是中國自古以來各行各業之傳承制度。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界將師徒制度應用於新進員工之教育訓練及中、高階主管之訓練,藉以傳承企業組織之組織文化、工作內容與經驗。師徒制度也一直存在於大學研究所中,因為每位研究生(徒弟)都至少有一位指導教授(師父)。   本研究係探討師徒功能認知與研究生學習成效之關聯性,並檢視研究生個人特徵與師徒功能認知之關聯性、研究生個人特徵與其學習成效之關聯性、及研究生個人特徵、師徒功能認知與其學習成效之關聯性。施測對象為北部某私立大學工學院與商學院之碩二生,共發出440份問卷,回收345份問卷,其中無效問卷38份,有效問卷共307份,經統計分析後,歸納出以下結論。   師徒功能認知與研究生之學習成效(學位重要性知覺、對學校或研究所之情感性承諾、對指導教授之滿意度、對研究所學習之滿意度、生涯成熟度)各變項有顯著相關;師徒功能認知程度愈高之研究生,其情感性承諾、對指導教授之滿意度、對研究所學習之滿意度及生涯成熟度愈高。   研究生個人背景特徵(性別、年齡、所就讀之院別、有無一年或以上工作經驗),除性別外,與師徒功能認知有顯著關聯。商學院研究生在師徒功能認知及社會心理功能認知高於工學院研究生;有一年或以上工作經驗之研究生在社會心理功能認知及人際網路功能認知二構面高於無一年或以上工作經驗之研究生。研究生之心理特徵(內/外控傾向與自我效能)與師徒功能認知有顯著相關。 研究生個人背景特徵(性別、年齡、所就讀之院別、有無一年或以上工作經驗),除性別外,與學習成效各變項有顯著關聯。商學院研究生對研究所學習之滿意度與生涯成熟度高於工學院之研究生;有一年或以上工作經驗之研究生,在情感性承諾、對指導教授之滿意度、對研究所學習之滿意度及生涯成熟度四個變項上較無一年或以上工作經驗之研究生高。研究生之心理特徵(內/外控傾向與自我效能)與學習成效五變項均有顯著相關。師徒功能認知、研究生個人特徵與學習成效有顯著關聯。   依據以上之結論,在大學研究所之師徒制度,可將研究生之個人特徵,列入招生方式之考量項目,使各學制之研究所能招收其適合就讀之研究生。並瞭解研究生之個人特徵,以利指導教授因材施教,適度調整師徒功能認知三構面之比重,增進研究生之學習成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在全球競爭的壓力下,企業如何能更快取得更新的知識及技術成為至勝的重要關鍵,多國籍企業利用各海外子公司之優勢進行多點競爭,使得子公司之創新能力更顯重要。在許多技術密集的產業中,如製藥業和電子業,已有愈來愈多的企業選擇在全球各據點建立起自己的研發網路。 過去文獻多在探討多國籍企業整體之創新能力及競爭條件,對於各子公司間之比較,則較少提及。本研究以3M亞洲地區子公司做為個案探討之對象,目的在於提出多國企業子公司創新程度影響因素之探討,希望藉由分析及比較各子公司之間在市場、技術能力及文化上之差異來了解其創新度之不同原因何在。 本研究經由過去文獻探討,建立研究架構後進行個案訪談,並依據訪談內容設計問卷。本研究問卷共分發至3M亞洲地區八家子公司,待問卷回收後再與訪談內容分別進行分析比對工作。研究中發現:市場重要性是3M決定投入資源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此外子公司所擁有的技術及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因為若子公司能力不足,無法承接母公司移轉的技術,還是難有進一步的發展;而企業文化,更是影響3M創新的重要因素。 市場因素一直是多國籍企業決定投資的重要因素,成長快速、廣大的潛在客戶群能促使企業銷售量提升,低廉的工資及原料成本容易使企業得到低成本優勢。此外,市場客戶的特質也會影響企業的創新及經營績效,挑剔的顧客培養出高品質水準的供應商,喜歡使用新產品的市場客戶更迫使企業不斷創新。因此,市場重要性的確是影響多國籍企業創新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國籍企業中,子公司的技術能力除直接影響創新程度外,也會直接影響子公司在跨國企業中的角色地位,進而影響母公司對其資源分配及任務指派。此外,子公司的技術能力也影響子公司的學習能力,進而影響母公司技術移轉的績效。在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我們可以說子公司的技能力是構成影響創新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化是可以塑造的。3M藉著將研發逸事賦予傳奇色彩,設立各種激立制度以及維持並鼓勵激發創新的因子如:尊重人性自由、容忍錯誤、15%法則等不斷的強化及改造其企業文化能更符合環境所需,我們可以說:是3M的優秀文化,促成其百年不墜的基業。 文化雖然不能証明會直接影響創新程度,但卻會透過組織運作影響子公司技術能力發展績效,進而影響創新程度,因此,文化對創新程度之影響也扮演者重要角色。 本研究之影響創新程度因素的原始架構,是參考過去文獻發展而來,並衍生出主要假說。在與關鍵人物訪談後,利用問卷調查進行再次驗證。經過訪談分析、問卷分析及結果比對之後,本研究發現,子公司文化,並不會直接影響創新程度,而是透過影響子公司技術及能力,來影響創新程度。而創新程度也會對子公司技術及能力有正向的回饋作用,即創新程度越高,子公司技術及能力也會越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對目前全球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 TFT-LCD)產業現況進行了解,並試圖藉由情境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提供一個關於TFT-LCD產業未來發展之可能情境。為避免任何重要、極端情形被忽略,本研究從大量的產業次級資料以及與相關產業專家的深度面訪中,尋找關於產業發展的重要不確定性因素及其對產業可能的影響,並輔以建構產業未來發展的可能情境。 本研究發現,影響TFT-LCD產業發展的重要不確定性因素包括:1.世代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2.LCD TV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3.替代性技術產品的不確定性;4.經濟情勢與成長的不確定性。並依技術變化、需求變化以及產業環境(結構)變化三個不確定軸面,分別建立了市場成長趨緩、技術演進遲滯、自由競爭市場以及寡頭壟斷局面四種未來可能的產業情境。 在論文最後,本研究除了分別針對各個情境探討台灣產業所面臨的機會、威脅之外,並彙整、歸納相關受訪者之意見,經由情境分析法對我國業者提出具體可行之策略發展建議,包括:1.在產業價值鏈中尋找定位;2.籌組研發聯盟,開發技術平台;3.積極投入次世代技術發展,增強技術自主性;4.嘗試發展自有品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從組織生態學(Organizational Ecology)觀點探討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產業的演進過程與TFT-LCD面板廠商的組織能力的共同演進(coevolution)。TFT-LCD產業的演進僅有20年,但經歷三次完整的供需調整循環,整體產業的發展在短時間內發展成熟,提供十分豐富的資料可供共同演化的研究探討。本研究觀察1980年代末期至2003年初期,以台灣、日本、韓國三地的TFT-LCD產業與面板廠商為觀察對象。 本研究從產業層次觀察演進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演進機制與相對應的組織型態,從廠商層次觀察廠商如何培養能力以改變區位(niche)來進行對環境的適應或操控。在產業層次的演進使用系統科學(System Science)觀點建立主要的子系統以代表環境資源的不同面向,藉由子系統間彼此的功能耦合來說明區位形成(niche forming)與資源切割(resource partitioning)的演進機制,本研究發現產業環境改變的模式可以畫分為四個階段:1980年代末期至1993年的準平衡態、1994年至1996年的近平衡態,1997年至1999年的非平衡態,2000年至2003年初期的近平衡態。從1980年代末期至2003年初期,環境變動下的演進機制為第一次的環境變動下,區位形成機制取代資源切割機制,而在第二次的環境變動,則資源切割機制再次主宰產業的演化。 綜合產業層次與廠商層次的共同演化過程,本研究觀察到資源切割機制移轉至區位形成機制的過程中,通才型態(generalist)廠商取代專才(specialist)型態廠商。在演進機制的變動過程中,新的專才廠商以與先前不同的子系統連結方式進入市場,而在產業進入以資源切割機制時,台灣TFT-LCD廠商中也逐漸出現通才型廠商,並且不再是以『適應』來因應環境變化,而是對環境的變化進行『操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近年來國際間天災人禍不斷,美國911事件、台灣921地震、納莉水災、SARS風暴,讓企業界深感分散辦公室位置之重要性。而備援辦公室之需求在此次SARS疫情風暴中,已從多位本地傳統產業的老板口中喊出。又隨著電子化科技與網技網路技術成熟,再加上通信技術平台的開放,備援辦公室與行動辦公室之風氣讓大眾族群所重視,並廣為推行。據本研究發現最近因SARS風暴,許多國外公司配備每位員工一部數據機,允許員工在家利用電腦及數據專線聯線上網,與公司聯線的方式上班,在家上班與通信上班在台北最終也廣為付諸實現。 本研究深感辦公室租金高漲、天災人禍不斷、北高兩市許多捷運工程陸續施工,造成交通黑暗期的陰影總是揮之不去,如能讓員工利用發達的通信技術,不一定要在辦公室固定位置上班,甚至採行在家上班或通信上班方式,來達到像在公司辦公室內上班一樣的效果,甚至會有更好的績效。行動辦公室將可結合在家上班與通信上班之多種功能,來達到降低辦公室之租金成本,減少員工上班之壓力,提升員工工作績效,讓企業營運競爭力也相對提升,如此將造成社會、員工與企業三贏局面。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訪談了國內兩家國際性知名的高科技公司,找了台灣惠普HP公司與台灣微軟公司,並請該兩公司此專案的負責人作深度訪談,請他們將兩家成功經驗作分享。研究中發現兩家公司要推動行動辦公室時須注意下列事項,如此效益才能得以發揮。應從專案開始便要成立特定組織,教育員工與員工充分溝通,聽取員工各方面意見和需求。參觀成功案例以便取經,辦公室隔間、佈線施工皆要重新裝璜,利用行動通信與資訊先進技術平台,公司內部實施電子化流程管理,對員工採用目標管理。經過半年規劃與溝通,相信行動辦公室之效益便能凸顯出來,辦公室租金減少、員工績效與向心力提升,企業本身競爭力也會明顯突出。故本研究對未來企業營運方式將有些許幫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