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44.217

中原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我們的研究是專注於研究家族企業、集團與創新之間的相互關係,本文有特別去計算一個集團的大小、集團所涵蓋的產業以及集團的多角化,雖然過去有些文獻指出家族企業會因為有限的資源所以限制企業的創新活動,不過我們認為當家族企業隸屬在一個集團之下,此企業所反映出來的創新能力會因為集團資源而有所成長,這些資源包含了企業資本、知識、寶貴的經驗和技術。 本文評估假設家族企業隸屬於集團之下,所反應出來的創新能力是會增強,所使用的資料是採自於TEJ資料庫以及IP TECH資料庫,樣本包含於中國上海A股和深圳股市的上市公司,期間從2001年至2011年,共為11年,去除掉金融業的樣本後,總共有21978個樣本數。在我們的模型中,我們透過計算企業每年所擁有的專利數以及研發支出比率來衡量該企業的創新能力,其他的變數如控制權、集團影響、公司特質、產業、年分及事件作為控制變數。 本文結果表明,家族企業比起非家族企業會擁有較好的創新能力,並且假設企業隸屬於集團之下,所擁有的創新能力也會好於非隸屬於集團之下的企業。我們的研究致力於專注檢視集團以及家族企業的創新能力之關係。

  • 學位論文

在面對市場需求的不確定及假設未來需求符合某一種隨機分配的情況下,以追求銷售利潤最大為目標,零售商訂貨理論可按照商品售價、進貨成本與殘值來推導一個常數值的最適訂貨量。然而,現實中未知的需求量往往並非是一隨機變數,而常常具有自我相關或季節性變動之性質,因此雖然零售商訂貨決策理論提供了如何訂貨以獲得最大利潤的基礎,但若能再透過各種預測模型進行零售需求預測,進而以此決定非固定常數之訂貨數量,對決策者而言,是不是比零售商訂貨理論所推估而得的訂貨量,可獲得更高的獲利,那成為本研究的重點。本研究利用某連鎖超商之北區某一分店,其中A、B二份報紙銷售量為研究樣本,以移動平均法、簡單指數平滑法、賀特的線性指數平滑法、溫特的三個參數指數平滑法及最小平方法做需求預測並與傳統零售商決策理論之訂貨獲利進行比較以決定訂貨量,計算及比較所得之預期毛利,本研究發現,在五種需求預測模型所推得之訂貨量中,除B報由報社以移動平均法、簡單指數平滑法、賀特的線性指數平滑法做需求預測所對應之利潤比傳統零售商訂貨理論的利潤差外,其它的皆優於傳統零售商決策理論的利潤,其中以含趨勢、星期虛擬變數及落後期之最小平方法做需求預測所對應之利潤為最高,而溫特的三個參數指數平滑法所對應的結果則次之。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在探討家族企業與績效之關係,並且考慮了多角化活動與其附屬集團對公司績效之影響.先前的文獻關於家族企業,集團多角化和公司企業績效非常有限.在經濟發展和金融體系快速的變遷下,中國的企業也開始改變其公司的經營管理方式,多角化策略是其中較明顯的例子之一. 本研究涵蓋了中國上海A股、深圳A股和深圳中小型企業版之上市公司,資料期間橫跨2001年至2011,共21,978個樣本數. 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多角策略的角度來審視中國家族企業的成長表現. 本研究結果顯示,企業多角化後,家族企業與績效之間有顯著的正向關係,這意味著,企業從事多角化經營來降低經濟環境變遷所帶來的風險. 研究結論顯示企業附屬於集團對於多角化有著正向之關係,集團之專業知識和經驗是有助於提升企業之績效之關鍵.

  • 學位論文

本文說明台灣家族企業與薪資酬勞和家族創新的影響,而我們研究方法使用了專利權和引證,並探討一家公司的主要經理人(包含CEO)之基本薪資、獎金、退休金、現金股利、股票股與選擇權等等。而家族企業視為台灣多半公司營運體系,然而對公司的主要經理與股東激勵使代理成本減少。因此,我們探討當以長期與短期的激勵方式給主要經理人,使公司具有創新性與競爭力。 而本文探討2000年至2011年間,台灣半導體產業共804筆資料,資料由TEJ 資料庫。並認為家族企業對主要經理人薪資激勵後,會對公司更具有創新性與競爭性。而家族的特色有公司年齡、公司規模、負債比例、現金流量比率、資本支出比率、淨營運資金比率、研發與發展費用率與台灣2000的網路泡沫化與2008-2010金融風暴等。則我們結論顯示說明家族企業有著較低的創新能力,而針對給予主要經理人之薪資報酬的激勵。而我們發現當家族企業給予較多或較高的薪資報酬時會有著顯著的創新能力在專利權與引證下。薪資報酬是極為重要的,不管是短期報酬或長期報酬都會使一家公司的主要經理人對公司有著提升創新性與競爭力。

  • 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根據全國營養師公會的統計顯示,2013年台灣每日外食人口已高達2千萬人次,餐飲市場規模蓬勃,餐廳的消費情況亦相當重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餐廳消費者之社經背景與產品涉入、知覺風險的關係,以及產品涉入、知覺風險對購買意願的影響。本研究以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婚姻狀況以及平均收入,作為衡量社經背景的構面。 透過問卷調查法,以餐廳消費者為對象,共回收有效問卷124份。所得資料以統計軟體SPSS進行分析,分析問卷之信度與因素分析測驗,類別變相對於變數之檢定結果,並進行迴歸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1. 餐廳消費者的性別,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狀況對於產品涉入並無顯著差異;而不同年齡,職業與平均收入的餐廳消費者對於產品涉入有顯著差異。 2. 餐廳消費者的社經背景與其知覺風險無顯著相關性。 3. 餐廳消費者的產品涉入會正向顯著影響購買意願。 4. 餐廳消費者的知覺風險會負向顯著影響購買意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從 2000 年起開始擴大燃料電池技術研發規模,距今投入燃料電池產業已有十餘載,但目前的產業規模仍無法與國際相比擬。我國燃料電池的產業鏈主要是以開發電池系統及研發雙極板的廠商居多,而受限於國外業者之專利保護及技術優勢,雖然有廠商投入相關之核心關鍵材料與零組件開發,但仍屬萌芽階段,導致許多零件仍需要仰賴進口而使產品成本居高不下。本研究之目的在結合產業與專利分析,探討我國可攜式燃料電池技術發展的定位為何?此外,也搭配計量分析,相互檢證及推估未來台灣可攜式燃料電池產業的市場潛力,進而提出相對的產業發展策略。 全球可攜式燃料電池已有少數產品發表及販售,但仍未達量產階段,因此可彙集用於分析之數據資料相當有限。有鑑於此,本研究主要依據市場現況及全球專利申請及核可情況來進行市場分析,另外再藉由日本及台灣鋰電池發展經驗,透過估計日本二次電池及台灣鋰電池產業之學習曲線,推估其未來之可能學習效果,也透過估計鎳氫電池與鋰電池間之替代彈性,推估燃料電池與鋰電池之間可能的替代彈性。之後,利用台灣鋰電池與燃料電池的實際與推估之產量趨勢,與既有已估算出之學習彈性值結合替代彈性值所推估出之燃料電池取代鋰電池數量趨勢,即可推估鋰電池與燃料電池間之價格比趨勢,進而推估出台灣燃料電池未來的產量潛力。 本研究之專利分析顯示,可攜式燃料電池在 2009 年專利已經被大量申請,不過至 2014 年還只有零星的商業化可攜式燃料電池,顯示尚未真正進入量產階段,但於近兩年量產的機會相當高。計量估計方面,本研究估計之鋰電池產業學習彈性值,台灣為 -0.408,而日本則為 -0.145 至 -1.163,由於學習彈性值的高低反映了單位成本的可能變化,此一結果顯示台灣在生產技術上稍有進步,但與日本相較仍有一些落差。另外,本研究估計之鎳氫電池與鋰離子電池間之替代彈性值為 1.54,若假設燃料電池與鋰電池之替代彈性亦為 1.54 左右,在1個燃料電池可替代 4~6 個燃料電池的假設下,則至 2020 年時,燃料電池成本將僅為鋰電池成本的 0.95 至 1.92 倍,至於燃料電池之市場規模,預估至2020年時我國年產量約200萬~500萬個。

  • 學位論文

近年來,由於自由化的趨勢風起雲湧,使得各國貿易、對外投資及委外代工等活動逐漸熱絡,尤其因為關稅貿易障礙逐漸去除以及跨國運輸更加便利與快速,使各國的中間財貿易比例快速提高,不論對母國或對地主國的產業都將帶來莫大的影響。過去相關文獻對於產業獲利能力的研究,仍多著重於廠商面的資料探討,分析貿易活動對廠商獲利能力的影響,再延伸對產業可能的影響。然而,對整個經濟體系而言,委外代工模式是否對其有益?對產業附加價值又會帶來何種影響?文獻上卻鮮少觸及。有鑑於此,本研究特別利用多國產業關聯之跨時資料,以追縱資料 (panel data) 模型估計及分析跨國委外代工對產業附加價值的影響,以彌補文獻上之不足。 本研究的資料為歐盟所編製的世界投入產出表,其中包含40個國家及1個世界其他地區共41個區域,每個區域產業中包含14個製造業,資料期間為1995~2011年。本研究以進口非能源製造業中間財占總中間財的比例來衡量委外代工比例,實證結果顯示,委外代工、產業附加價值占總附加價值比例以及產出售與最終需求的比例對附加價值率有正向顯著的影響;另外,研究結果也顯示,產品中間財的比例對附加價值率有負向影響,而自1995年以來,多數國家的中間財貿易的比例大幅度提高,這也就是造成多數國家附加價值率逐漸遞減的原因之一。

  • 學位論文

隨著行動網路進入4G新紀元,行動即時通訊系統(IM) 由個人電腦至智慧型手機,使用者自此不因設備限制而中斷與他人之互動,提供無縫接軌式的互動。在臺灣,競爭激列的行動即時通訊系統市場中,如何開發新使用者與留住使用者是行動即時通訊系統開發商中重要的課題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中高年齡者使用LINE的動機,了解其使用LINE的原因與目的,以提供更後續軟體更新時,能使LINE更具吸引力更符合使用者。本研究以方法目的鏈模型(Means-End Chain; MEC),探索中高年齡者使用LINE的因素中屬性、結果和價值之間的關係,以開放式問卷,進行一對一深度訪談,對象為25名男性和25名女性中高年齡者。並透過階梯法作業訪談工具,將結果繪製成價值階層圖(Hierarchical Value Map; HVM)。研究結果發現:中高年齡者使用LINE之屬性以即通時通訊能力、貼圖、多元功能為多數人考量之因素;而群組討論、快速解決方案、共同話題為其主要結果利益;LINE中高年齡使用者最重示的核心價值為工作價值、歸屬認同感、生活樂趣,本研究經過解析並探討中高年齡使用者並以性別差異作為分析依據發現,男性使用者重視工作價值、女性則重視生活樂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達,以及貿易自由化的持續進行,企業在面對全球化的競爭下,為爭取具競爭力之生產要素及降低成本,生產體系逐漸走向全球化,國際分工體系因而形成。近年來,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趨勢方興未艾,台灣卻被孤立於這股浪潮之外,這對經濟發展策略一向以出口導向為主之台灣勢必造成衝擊。有鑑於此,如何洞悉自身之弱點,並擬定良好的因應策略,對於鞏固台灣未來之國際生產分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採用多國產業關聯架構下之世界投入產出表,估算了亞洲主要國家製造業部門於1995年至2011年的國際生產分工指數,藉此分析台灣在不同互動區域考量下,所應重視發展之產業,同時也利用panel data模型,估計並分析影響製造業專業分工程度的主要因素,以提供擬定未來產業發展策略之重要參考資訊。 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從國際生產分工角度來看,目前台灣製造業國際分工程度仍較中日韓三國為高,不過,由計量實證估計的結果,我們也發現對已開發國家而言,通常產業附加價值率的上升會伴隨著國際生產分工程度的下降,也就是說,當經濟發展逐漸成熟,產業生產逐漸以生產及出口最終消費產品為主的時候,附加價值率反而會提升。有鑑於此,我國的產業應該逐漸調整,朝技術創新、升級及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而不是一直侷限於擔任其他已開發國家國際生產分工的一份子而沾沾自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文主要去想了解當商品具有網路外部性時,市場為相容均衡與不相容均衡之下受試者的決策行為,而本文供給受試者購買的網路外部性商品,為現今最夯的智慧型手機。在此文中主要的實驗變因有三種,分別為有無資訊、實驗進行順序、以及實驗為相容均衡或不相容均衡,文中是以Farrell. J.和G. Saloner (1985)的模型設定為基礎,模型是先假設市場上存在兩種不同規格的商品,分別以商品A和商品B來表示,以及存在兩種不同型態的購買者,分別以型態A和型態B來表示,型態A的購買者表示為喜歡商品A勝過商品B,型態B的購買者為喜歡商品B勝過商品A。而每位購買者的效用取決於該商品的購買人數,隨著購買人數的增加,網路外部性的效果就會更加強烈,因此也會提高使用者的效用。 因此本文想要藉此三個實驗變因來進行實驗,觀察此三個變因是否會改變原先理論的結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