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4.104.173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於以合作探究探討國小科學教師問題本位學習教學設計之專業成長歷程。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以桃園縣某國小的自然科學教師(合作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時間為一整年的上學期及下學期,每週三堂課,研究者在上學期與合作教師共同研發三個PBL教學單元,在下學期則觀察合作教師在一整年的教師專業成長改變情況。在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為「PBL設計問題評鑑表」、「PBL問題審查意見表」、「PBL教師教學設計評鑑表」、「教師專業成長自評表」以及「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所蒐集的資料來源與方法,包括:錄音帶、錄影帶、教學文件、會議記錄、晤談與教室觀察、教室觀察筆記及非正式晤談。在研究進行的過程中不斷地收集、分析資料及進行三角校正,以期真實呈現合作教師發展PBL教學的全貌。本研究具體發現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研究者與合作教師在合作探究歷程所發展的三個PBL教學單元確實適合國小四年級學童的認知;二是在一整年的上、下學期實施PBL教學後,合作教師的教師專業成長能力有所改變,例如:「教學評量與研究」、「學科知識」、「教學知識及技巧」、「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統整能力」及「教學環境認知」等六個面向都有明顯的改變。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探討建構取向教學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數學學習成效。研究設計採用單一受試研究法中跨行為之多探試設計。研究目的有三: 一、分析建構取向教學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等差數列學習的成效。 二、瞭解建構取向教學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數學解題想法的影響。 三、瞭解建構取向教學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數學學習態度的影響。 研究對象為三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針對這三名學生進行為時六週共計33節之建構取向教學課程,教材內容是以國中二年級數學等差數列單元。量的分析在教學前、中、後分別進行「等差數列學習成效評量」,應用視覺分析法分析這些學生在等差數列的學習成效;在質性的部分,對學生上課的「學習單」解題想法記錄進行歸納整理與分析,並且透過「數學學習態度訪談大綱」訪談,瞭解學生對整體學習歷程之感受及數學學習態度的變化。 研究結果發現建構取向教學對三位學生學習數學等差數列,具有立即學習成效與保留學習成效。此外,建構取向教學對三位學生學習數學等差數列,解題想法有正向的影響包括:(1)從沒有自己想法或想法有限情況到參與討論後產生自己的結果;(2)從觀望與等待到勇敢嘗試;(3)透過觀摩同儕發表結果自行完成調整想法;(4)能發現錯誤的計算過程到釐清觀念成正確結果;(5)能發現錯誤的解題邏輯到釐清觀念調整成正確結果;(6)能產生不同的思考模式;(7)從在引導下完成問題到能獨立完成延伸問題的練習。 最後,建構取向教學對三位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有正向的影響,如面對問題時願意自己先行思考解決辦法,學習態度較積極,且對於自己的解題能力較有信心;學習數學時願意透過與教師及同儕的互動討論,分享與發表自己的解題想法。

  • 學位論文

學生核心能力指標是近年來在教育部的推動下,是我國各大專院校所極力推行發展的重要計畫之一。受到金融風暴及少子化等社會現象影響,學生數量銳減及失業率高居不下的今天,學生能力品質的重要更為教育部及整個社會文化所重視,大學入學門檻越來越低,但是高學歷卻伴隨高失業率,各校各領域所培育的專業人士,應保有各校的特色及素養堅持,不應為了招生而降低門檻標準,核心能力指標通常具有學校特色。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大學生核心能力指標之現況,並透過文獻蒐集與問卷調查,探討各人員類別之間看法的差異情形。以九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之參與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的大專院校中,核心能力指標發展趨近成熟或已完成階段十二間學校,393位行政及240位教學人員和2820位大學在學生為研究樣本,編制「大學生核心能力指標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共回收有效問卷1930份,將有效回收問卷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得到結論如下: 一、大學教師普遍知悉核心能力指標制度並認為現行大學生具備能力者不多。 二、我國大學生認為核心能力為就業必要條件但普遍認為本身能力尚有不足。 三、不同職務身份的大學教師在「了解核心能力」、「知覺與課程相關」及「檢核學生達到程 度」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我國大學生在了解核心能力指標程度上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背景變項之我國大學生在知覺核心能力指標與系所課程關連程度上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背景變項之我國大學生在認為核心能力指標與將來就業關聯程度上有顯著差異。 七、不同背景變項之我國大學生在自我檢核核心能力指標達到程度上有顯著差異。 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若干建議供有關單位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桃園縣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生命態度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桃園縣為例之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的生命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以作為提昇教育品質之參考。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九十九學年度桃園縣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為調查研究之母群體,分層隨機抽樣23所學校,1448位國三生為研究樣本,以「國中三年級學生生命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共回收有效問卷1378份,有效回收率達95.2%。蒐集之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考驗,研究結論如下: 一、桃園縣國三學生生命態度之現況屬中上程度,各層面中以「生命自主」得分最高,而以「愛與關懷」得分最低。 二、男性國三學生的生命態度顯著高於女性國三學生。 三、不同學校所在地的國三學生在「生命自主」、「生命經驗」達顯著差異,不同學校規模的國三學生在「理想追尋」、「存在感」和「死亡態度」達顯著差異,以一般地區、49班以上的學生得分最高。 四、每週運動210分鐘以上之國三學生生命態度高於每週運動210分鐘以下的國三學生。 五、不同宗教信仰的國三學生其生命態度有顯著差異。 六、母親對國三學生生命態度的影響高於朋友、同學。 七、父母親不同管教方式的國三學生其生命態度有顯著差異。 八、不同家庭社經類別的國三學生其生命態度有顯著差異。 九、不同出生序、身體質量值、父母婚姻狀況的國三學生其生命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根據本研究結論,分別針對學校、國中教師、家長與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應用「問題本位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於國小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生物、環境與自然資源」單元,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環境態度之影響。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以桃園縣某國民小學六年級兩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實驗組(31人)接受PBL教學,控制組(33人)則接受一般傳統教學,實驗教學歷時六週,每週4堂課共24堂課,在教學活動前、後兩組學生均實施「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和「環境態度量表」的評測,量化分析採用描述統計及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考驗兩組學生在後測得分上的差異;質性資料則是從學生的晤談內容以及小組的學習檔案內容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得知: 一、接受PBL教學的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的後測得分有顯著的進步,顯示本研究使用之PBL教學,確實能提升六年級學童在問題解決能力上的表現。 二、接受以環境議題為主題的PBL教學的學生,在「環境態度量表」的得分有明顯的提升,顯示學生在接受PBL教學後,更加關懷自己居住的家園與環境汙染的問題。 三、學習者在PBL小組討論過程中仍會遭遇一些困難,例如:小組成員容易因為意見不合、工作分配不均或不配合而爭吵,另外,不同性別的學生也比較容易產生對立,因此,老師的分組方式應更加彈性以提高合作討論的效果。 四、雖然小組討論時會有許多爭吵,學生還是非常熱衷於討論活動,大部分學生還是喜歡PBL 教學模式。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一步提出對PBL教學之建議,提供未來對於PBL教學有興趣的教 師在教學與研究的參考:(一)單元主題若能讓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主題,並與學生生活經 驗相結合,學生在討論時將會更投入。(二)將不喜歡討論或不合作的學生集中在同一組進行 不同模式的教學,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三)老師應加強流動促進者的角色,不斷地在 組間走動並有耐心的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年級、性別、成就程度)的國中學生在一個非例行性問題的論證表現類型、解題策略及使用先備知識的歷程。本研究選取八、九年級學生為對象,依據全年級數學成績排序結果,選取九年級高成就男生8位、九年級高成就女生8位、九年級低成就男生8位、九年級低成就女生8位、八年級高成就男生8位、八年級高成就女生8位、八年級低成就男生8位、八年級低成就女生8位,合計共64位,再依據學生在研究問題單的表現、晤談紀錄表、觀察記錄、分年細目檢核表等資料進行分析。 主要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一、國中學生在解題後所進行的立即論證表現不佳。其中,九年級比八年級學生有更多論證元素可以採用;男生的論證類型較均勻分配,女生的論證類型集中於明確論證與空白兩端,高成就女生的論證表現比高成就男生來得好;低成就學生絕大多數未進入論證情境且論證品質不佳。 二、在一個非例行性問題的解題策略中,九年級比八年級低成就學生容易出現不合邏輯的情形;男生比女生容易找到最快解法,但是缺乏嚴密性;高成就學生會透過畫輔助線找線索,低成就學生大多沒想過或認為畫輔助線沒有用處,其中當高成就學生找出多種解題策略時,會選擇最簡單的解法應用在類似的數學問題。 三、在解一個非例行性問題所使用的先備知識中,九年級比八年級運用更多先備知識進行解題;不同性別學生所運用的先備知識沒有太大差異,僅少數個案有所不同;高成就男生對先備知識的立即憶取性比高成就女生來得差,低成就學生大多先備知識不足、存有迷思概念、不懂公式的意義、憶取表現差,其中直觀類型的學生,容易將先備知識憑直覺進行不合邏輯之聯結與推測,以致於有誤用公式、誤用單位之情形,而先備知識可做立即修補的空白類型學生,有能力完成解題。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桃園縣高中職數學科教師為母群體,依學校規模抽取11所學校的148位數學教師為調查對象,透過問卷調查高中職教師對於信賴區間教材內容的認知程度及教學現況,經統計分析後歸納重點結論如下: 一、桃園縣高中職數學教師對於信賴區間存在著迷思概念,尤其在跳脫教科書以外的延伸概念及推論部分表現欠佳,顯示現職教師亦會產生如重複抽樣區間不變、信心水準為機率等迷思概念。 二、大學(研究所)時期曾修習過統計學課程及教授過統計單元或信賴區間單元之教師對於信賴區間的認知情況表現較好。 三、74.3%的教師了解《99課綱》中有關信賴區間之課程目標,56.1%的教師贊同引入信賴區間概念,65.5%的教師贊同引入隨機意義概念的教學;大學(研究所)時期曾修習過統計學課程及教授過統計單元或信賴區間單元之教師較贊同高中職數學課程引入統計新概念之教學。 四、桃園縣高中職數學教師對信賴區間概念的教學信心覺知較低,但在信賴區間概念的教師專業知能傾向正向的覺知。 五、大學(研究所)時期曾修習過統計學課程及教授過統計單元或信賴區間單元之教師的學科知識構面表現較佳。 六、教師認為學生在學習信賴區間概念時只會計算題目,並非真的瞭解其意義。 七、教師專業知能學科知識構面覺知較高之教師於信賴區間知識表現愈好。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首先,發展一份『國小自然科教師教學現況』量表探究國小自然科教師展現其TPACK的現況調查;其次,評估個案教師的TPACK表現與深入瞭解國小自然科個案教師遭遇科技學科知識的教學困境,最後,歸結出教師提升TPACK專業知能的解決之道。 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為主再輔以質性訪談。根據問卷調查後的所得的量化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及T檢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薛費法事後比較等分析,質性資料則是半結構訪談問卷內容為主,從中深入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結果與主張: 一、 研究者根據相關研究及文獻理論為基礎自編,經由專家及教師的審查,進行預試後,將預試施測之問卷資料進行信效度考驗而形成的正式量表,共分成五大面向,總計36題,可供自然教師針對本身TPACK 的發展進行自評。經由問卷調查實施,將量化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教師的TPACK的皆高於平均值3,可見教師對TPACK教學深具信心;且在畢業科系變項中,具有自然科背景畢業的教師,其學科內容知識的表現優於非自然科系畢業的教師。 二、 從四位個案教師量化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教師的TPACK的皆高於平均值3,可見教師對TPACK教學深具信心;但從教學屬性、性別、教學年資上並無明顯差異,唯有畢業背景對於學科內容知識產生差異。 三、 綜合問卷調查資料與四位個案教師量表,發現目前國小教師遭遇自己在自然科教學的最大困境,為本身的專業知識不足。經由訪談得知目前教師們希望教育行政機關可以提出完整的配套措施,包括政府與民間教育企業,共同舉辦經常性的符合課程內容知識的相關研習活動,並且能減輕教師的工作業務上負擔,以讓教師能更有意願來參與進修活動,以幫助教師的專業成長。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問題答案關係策略」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歷程,並探究此教學模式對國小三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表現的影響,以及教師之專業成長。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針對研究者任教班級的二十九名三年級學生,實施為期六週的社會課程。資料來源包括閱讀理解測驗、教學錄音、晤談、教師觀察紀錄與省思札記等。研究結果發現: ㄧ、「問題答案關係策略」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歷程值得運用,可透過「明確的策略教學」、「學習責任轉移」和「責任完全轉移」三個階段來進行。 二、「問題答案關係策略」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表現,特別是對中、低閱讀能力學生而言,成績進步較多。 三、研究者與參與研究教師透過了本次行動研究,不僅增進了社會科教學的專業知能,對於「問題答案關係策略」的教學技巧也有所提升。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個案教師提前退休的因素,以及退休生活的適應情形。在提前退休的因素方面,包括「個人因素」、「退休制度變革因素」,以及「社會壓力因素」等,本研究為探求此現象背後的因素,瞭解教師內心的真實感受與知覺,採質性研究之取徑,以半結構的方式,訪談三位桃園縣提前退休的國中教師作為資料蒐集的方式。研究結果發現,教師之所以提前退休,主要係因為個人因素與社會壓力因素使然,歷年實證研究所指,預期退休制度改變而申請提前退休者,在本研究中並無具體發現。 在退休生活適應情形方面,在退休的初期,未妥善安排規劃生活者,出現不適應的情形;反之,則能順利安然度過。在生理適應方面,普遍重視身體健康,透過運動及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來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同時透過宗教信仰、志工服務與二度就業,增加了與社會接觸的層面,消彌心理上的孤獨感,也從中獲得對自我的肯定,更可見得對於退休者之重要性;在經濟所得方面,一致表示金錢無虞,但對於投資行為也都採取保守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