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70.101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中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究桃園市社區保母系統訪視員專業核心能力,本研究的對象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前導性研究之研究對象;第二部分為正式問卷之研究對象。選擇適合之訪視員、保母進行訪談,藉由訪視員、保母(參與研究者6人次)進行訪談、觀察與文件分析,了解社區保母系統對其自我之專業能力,在正式樣本部分則依據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的資料,進行立意抽樣,分別選取桃園市第一區至桃園市第六區社區保母系統之150名保母及35名訪視員,合計共185份問卷。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為「桃園市社區保母系統訪視員專業核心能力問卷」,資料處理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驗證性因素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本研究所建構出的訪視員核心能力共有「專業知能」、「專業技巧」、「專業態度」、「職場溝通」、「資訊管理」等五構構面。 二、桃園市保母與訪視員對於訪視員專業核心能力知覺屬「高程度」,其中以「專業知能」最高,「資訊管理」最低。 三、桃園市保母與訪視員對於訪視員專業核心能力,以工作環境之背景變項有顯著差異,身分、年齡、年資、教育程度、專業背景等背景變項無顯著差異。 四、保母專業核心能力各層面之間呈高度正相關。 五、社區保母系統訪視員專業核心能力質性訪談顯示保母與訪視員知覺重要專業核心能力的部分差異。   根據上述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機關、部門、社區保母系統、社區保母系統訪視員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 學位論文

教師卓越計畫與科技融入教學,是目前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推動的主項目之一。而科技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TPACK),則是用來評估教師專業非常重要的指標。本研究因鑑於國內外TPACK相關研究,多以中小學領域居多,鮮少關注到大學教師TPACK(發展)的改變情形。因此,特採用「大學生知覺物理教師TPACK回饋問卷」,針對某大學三位物理教師及其班級分別進行探討與分析,進而促進教師教學反思與精進。本研究主要採用個案研究的方式進行,並使用量化與質化的方式進行分析。在量化資料上,係依據問卷之得分以分析大學物理教師在TPACK之四個面向:學科專業知識(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SMK )、教學表徵與策略( Instructional Representation & Strategies, IRS )、學生知識與評量( Knowledge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KSU )和科技整合與應用(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 & Application , TIA)上的改變情形。在質化資料上,主要透過教師工作坊及學生回饋的方式,討論學生針對開放性問題之回饋與教師工作坊討論內容。研究結果顯示:三位物理教師中共有兩位,在期中、期末TPACK之得分達到顯著差異,顯示出教師經過問卷的實施與教師工作坊的參與之後,學生對物理教師之科技學科教學知識TPACK均能有效地提升。除此之外,亦發現到各個教師在四大面向上表現之優劣,並據此給予教學上之診斷與建議。一般來說,在三位物理教師中,普遍對IRS與KSU之得分較低。SMK與TIA之得分則較高。因此,本研究建議大學物理教師在進行班級教學前,須考量到學生的科系、先備知識和學習困難,以設計適合融入科技教學之課程內容與評量方式;並針對自身的教學策略持續地進行修正,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升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成效。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問題本位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對國中七年級學生國文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改進與建議,作為未來研究相關議題之參考。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之「不等的前測-後測控制組設計」,以桃園市某國中七年級兩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實驗組與控制組各34人,分別實施PBL與傳統教學法。本研究實驗為期四週,每週六堂課共計24堂課的實驗教學,所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為「學習動機量表」、「國文學習成就測驗」以及「半結構式晤談大綱」,量化分析採取的統計方法為獨立相依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肯德爾和諧系數分析、點二分析相關,質性分析則是將晤談內容與學習歷程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討論如下: 一、實施PBL學習模式的七年級學生與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同儕在國文科學習動機上沒有顯著差異,據研究者觀察,發現原因為學習者動機起點呈現高度一致,與先前教學模式之影響,在短時間內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較難反映出其中的差異。唯有在環境誘因項目中,顯示受試者經過PBL學習法在環境誘因項目明顯有所差異,質化數據得出乃因教學方式的改變、上課氣氛的融洽與學習權在於學生的因素。 二、實施PBL學習模式的七年級學生與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同儕在國文科學習成效上沒有顯著差異,研究者提出實驗設計的因素限制,包括實驗樣本數與時間的受限、中介變項難以控制、易受先前教學模式的影響與測量工具的限制。唯發現接受PBL學習模式的學生在國文學習成效上有顯著差異,說明PBL學習模式對於學習成效上的進步程度仍具有正面影響。 三、實施PBL學習模式的經驗分享與相關研究之具體建議與應用上,大部分的學習者喜愛PBL學習模式,並能以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為興趣,但在小組成員的參與度等合作技巧訓練需再多加強化,妥善規劃PBL學習流程與情境問題設定亦多須留意。建議未來相關研究在擴大樣本、長時間的教學活動,進行課程多樣、不同階段的實驗研究,以提供教育政策的改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知覺自我效能、信任感與學術強調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相關情形,並瞭解三者是否能驗證潛在變項「學術樂觀」。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桃園市60所公立國民中學的學生作為本研究母群體,分層隨機抽取594位學生為研究樣本,以「國中生知覺自我效能、信任感與學術強調問卷」為研究工具實施調查。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以及結構方程式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國中生知覺自我效能、信任感與學術強調現況均屬中等以上程度。 二、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其自我效能、信任感與學術強調達顯著差異。 三、自我效能與信任感呈顯著正相關;信任感與學術強調呈顯著正相關;學術強調與自我效能呈顯著正相關。 四、自我效能、信任感與學術強調共有潛在變項為學術樂觀,獲得驗證。

  • 學位論文

在日常生活中及職場裡數學知識與數學能力已逐漸成為生活中的基本能力,但近年來數學計算能力逐漸低落,進而影響數學學習動機,為提升加強學生之計算能力與學習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將探討桌上遊戲對一年級學童數學加減法能力與數學學習動機之影響,並根據研究之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教學者未來之參考。本研究採取準實驗研究法,以桃園市某國小一年級二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組32人與對照組32人分別採用桌上遊戲與講述教學。本研究實驗期間為二週,並於實驗前一週於兩組進行「數學加減法能力」前測與「數學學習動機」前測,於實驗後一週內進行「數學加減法能力」後測與「數學學習動機」後測。 資料分析得知: 一、 接受桌上遊戲與接受講述教學的學童在數學加減法能力整體有顯著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數學加減法能力在後測的平均得分有顯著差異,可見桌上遊戲教學對數學加減法能力有顯著影響。其中在「數的分解與合成」與「18以內的加法(不進位)」有顯著差異,顯示桌上遊戲教學在以上二個項目的成績有明顯提升。 二、 接受桌上遊戲教學與接受講述教學的學童在數學學習動機整體有顯著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數學學習動機在後測的平均得分有顯著差異,可見桌上遊戲教學對數學學習動機有顯著影響。其中在「自我效能」、「主動學習策略」與「學習環境誘因」有顯著差異,顯示桌上遊戲教學在以上三個項目的動機有明顯提升。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對於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幸福感的影響,並探究三者之間的相關及因果關係。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幸福感」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桃園市公立國小教師347人為研究樣本,回收有效問卷327份,有效回收率為97.6%。統計方法採用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結構方程式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桃園市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呈現中上程度,教師工作價值觀 因性別、職務、學校位置的不同而有差異。 二、桃園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呈現中下程度,教師工作壓力因教 育程度、職務、學校規模、學校位置的不同而有差異。 三、桃園市國小教師幸福感呈現中上程度,教師幸福感因性別與 職務的不同而有差異。 四、工作價值觀與工作壓力呈現顯著負相關;工作價值觀與幸福 感呈現顯著正相關;工作壓力與幸福感呈現顯著負相關。 五、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間具有因果關係。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國小二年級學生的數字估計能力與線段圖判讀能力,並探討其與數學學習成就的相關性。研究樣本為桃園市某國小二年級學生137人,並以「數字估計作業」、「線段圖判讀測驗」及「學齡階段數學能力測驗」收集研究資料,其中數字估計作業分為數字對位置作業及位置對數字作業。 研究結果發現: 一、二年級學生在數線0-100的數量表徵已達到線性表徵。學生在數字對位置作業及位置對數字作業的表現有顯著差異,位置對數字作業表現優於數字對位置作業。 二、數字估計能力、線段圖判讀與數學學習成就皆有顯著相關。數字估計能力與數學學習成就為正相關,線段圖判讀能力與數學學習成就為正相關。 三、數字估計能力中的數字對位置作業及線段圖判讀能力對數學學習成就具有預測力。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學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數字對位置作業、位置對數字作業、數學學習成就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高中學生知覺教師期望與數學學習成就的相關情形、探討不同性別的高中學生知覺數學教師期望的差異情形,以及探討師生性別組合對高中學生數學學習成就表現之影響。研究採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以桃園市公立高中三年級普通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抽取男學生692人、女學生545人,一共1237人為研究樣本,所得的問卷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Pearson積差相關以及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 高中學生知覺教師期望與其數學學習成就表現呈現顯著的低度正相關。 二、 高中男學生知覺的教師期望顯著高於女學生知覺的教師期望。 三、 不同教師性別、不同學生性別在數學學習成就表現上均沒有交互作用存在,即高中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就表現上不會因為數學教師的性別不同而有不同。 四、 高中男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就的表現上較女學生為佳。 五、 在PR>80的學校中,女教師所教學的高中學生數學學習成就表現顯著高於男教師;而在所有有效樣本以及PR<80的學校中,男女教師所教學高中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表現則沒有差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了解桃園市公立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學術樂觀之現況與兩者之關聯性;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教師覺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學術樂觀的差異情形;並了解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對教師學術樂觀是否具有預測力。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桃園市公立國中教師為母群體進行抽樣,發出問卷481份,回收470份,回收率為97.7%,得有效問卷434份,可用率為92.3%。所得資料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檢定、皮爾遜積差相關、典型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獲得結論如下: 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學術樂觀現況達中上程度。 二、男性、教師兼主任、曾參與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教師覺知教師專業 學習社群程度較高。 三、研究所以上教師、教師兼主任、曾參與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教師覺 知教師學術樂觀程度較高 四、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學術樂觀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五、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對教師學術樂觀具有預測力。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人員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究國中國文教師個人學術樂觀與學生學業成就之相關。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立意抽樣桃園市公立國中任教九年級的國文教師220位,有效問卷為198份,回收率為90%。研究工具為「教師個人學術樂觀問卷」;資料分析採用t考驗、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結構方程式分析等統計方法,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一、目前桃園市公立國中國文教師具有中上程度的個人學術樂觀。 二、男女教師在整體個人學術樂觀具有顯著差異;男女教師在「教師自我效能感」、「學術強調」向度有顯著差異;不同學歷教師在「學術強調」向度有顯著差異。 三、教師個人學術樂觀與學生學業成就具顯著低度正相關。 四、教師個人學術樂觀中,以學術強調對學生學業成就較有預測力。 五、教師個人學術樂觀對學生學業成就路徑模式具有因果關係。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論,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國中國文教師以及後續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