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93.210

高雄餐旅大學餐旅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現今觀光餐旅科實習生其工作動機、工作倦怠與畢業後職涯選擇之現況,進而建立觀光餐旅科實習生工作動機、工作倦怠及畢業後職涯選擇三項間因果關係模式,以此結果對學校、觀光餐旅產業界及觀光餐旅系科實習生提出實務建議。   本研究針對餐旅服務學類校及觀光休閒學類校外實習生做抽樣調查,共得有效樣本545份,以此資料進行量化統計分析驗證本研究之假設。   研究結果發現,工作動機及工作倦怠呈負相關;工作動機及未來傾向投入觀光餐旅產業成正相關;工作倦怠及未來傾向投入觀光餐旅產業成負相關;工作倦怠及未來不傾向投入觀光餐旅產業成正相關。在預測力方面,無動機、外部調節、內攝調節、認同調節及內在動機對情緒衰竭具預測力;認同調節、及整合調節對去人性化具預測力;外部調節、認同調節、整合調節及內在動機對個人成就感低落具預測力;無動機、外部調節、認同調節、整合調節及內在動機對工作倦怠具預測力;內在動機對未來傾向投入觀光餐旅產業具預測力;無動機對未來不傾向投入觀光餐旅產業具預測力;個人成就感低落對未來傾向投入觀光餐旅產業具預測力;情緒衰竭、去人性化及個人成就感低落對未來不傾向投入觀光餐旅產業具預測力;整體而言本研究模型配適度良好,各變項間亦有顯著解釋力。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學生、觀光餐旅相關學校、觀光餐旅產業及未來研究相關建議,以期能對餐旅觀光產、學界有所助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連鎖餐廳C公司外場員工對於教育訓練滿意度,並提出具體的建議,供C公司參考。本研究主要採取「問卷調查法」,以C公司台灣區共16間分店之已完成教育訓練外場員工共235人並發出235份問卷,獲有效樣本數為227份,回收可用率為96%。資料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獨立樣本t檢定(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及雪費(scheffe)事後比較分析等統計方法。經研究分析結果,獲致下列主要研究結論: 壹、公司外場員工對教育訓練滿意度感到滿意。 貳、C公司外場員工對於教育訓練整體滿意度為中等,「食物知識課程」滿意度最高。 參、C公司外場員工對於各五大訓練課程滿意度中,皆以「上課時數」為滿意度最低。 肆、C公司外場員工之「餐飲相關經驗」、「年資」、「平均月薪」於「服務訓練課程」之滿意度上有明顯不同。 伍、員工表示完成訓練後有良好的學習成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餐飲科學生自我概念、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關係。主要研究目的為:一、瞭解自我概念、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現況;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生在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三、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生在家庭氣氛之差異情形;四、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生在幸福感之差異情形;五、分析自我概念、家庭氣氛對幸福感之預測情形;六、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輔導人員參考。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等方法蒐集資料,以北、中、南部地區六所高職餐飲科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以自編之「自我概念、家庭氣氛與幸福感問卷」為研究工具,將所得資料蒐集後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來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高職餐飲科學生自我概念、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現況屬於中上程度。 二、不同性別、父母管教方式、學業成績及母親教育程度的高職餐飲科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性別、家庭類型、父母管教方式、學業成績與母親教育程度對高職餐飲科學生家庭氣氛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父母管教方式的高職餐飲科學生在幸福感上有顯著差異。 五、高職餐飲科學生的自我概念與家庭氣氛能有效預測幸福感。 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輔導人員之參考。 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學生自我肯定,培養學生正向積極之自我概念 二、實施家庭教育之功能,融入教學活動中 三、辦理親職教育講座,提升父母及教師相關知能 四、發揮父母管教功能,增進正向自我概念、家庭氣氛與幸福感 五、利用多元管道宣傳方式,推廣和諧家庭氣氛之重要性 六、定期實施學生輔導需求評估,提升學生之幸福感 關鍵字:高職餐飲科、自我概念、家庭氣氛、幸福感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技專校院學生對教學評量的態度與看法,以我國技專校院學生為問卷調查對象,採描述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點二系列相關、Spearman等級相關、卡方檢定等統計方式加以分析。 本研究共15項主要發現,說明如下:(1)學生對教學評量制度有中度的認同度,其中對學校教學評量之實施方式的認同度最高,但學生認為在填寫自評題目時不具客觀性。(2)學生對於學校評量系統的理解是屬中下程度,學生對獎勵及懲罰機制的理解有不同看法。(3)我國教學評量學校評量系統具有共通性,但學生對制度了解之情形與現實有落差。(4)個人參與認同度中,有九成學生親自參與教學評量填答歷程,但四成學生以印象來做填寫,七成學生填答時不受學業成績所影響。(5)六成學生認為課程屬性(理論vs實習)、必選修會影響他的選課結果,但班級氣氛、規模僅有一半的學生認為會影響。(6)七成學生對獎懲認同度的看法是屬利已的觀點。(7)男生對制度認知中的評量題目滿意度高於女生。(8)不同年級學生對評量題目、評量實施方式的認同度有顯著差異。(9)私立學校的學生對評量目的的認同度高於公立學校。(10)高年級較低年級較理解學校的評量系統,但皆不到半數的學生,且公立學校較私立學生更清楚。(11)單一問卷及多元問卷類型學校之學生對學校評量系統的理解存有顯著差異。(12)「評量題目」、「評量實施方式」與「獎勵機制的理解」、「懲罰機制的理解」有顯著相關。(13)對評量制度之評量目的、評量題目、實施方式有較高認同度的學生,其填寫問卷的方式與時間有較正向及積極的表現。(14)對評量制度之評量資料運用有較高認同度的學生對學校獎懲制度有較深入之了解。(15)對學校獎懲制度愈了解之學生,愈能認同學校獎懲制度之實際運作情形。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透過烘焙業者與大學教師的觀點,針對烘焙美感能力與教育養成進行初探。本研究目的為(一)瞭解烘焙美感能力之內涵;(二)瞭解烘焙美感能力的學習歷程;(三)瞭解烘焙美感能力培育的問題與改進策略,以供教師及學校參考。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採取半結構式訪談對共計九位烘焙業者與大學教師進行資料蒐集,資料處理則以主題分析法為主,藉此瞭解烘焙美感教育之情形並提出建議,以使技專校院烘焙專業養成符合未來業界發展趨勢。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烘焙美感能力包含視覺、味覺與嗅覺感官美感能力,以及情感連結、美感判斷、想像創造的能力。 二、跨領域與多元經驗學習為獲致烘焙美感能力的歷程。 三、技術練習與美感呈現息息相關。 四、學校美感課程需要順序性學習,並對於烘焙產業有連結性。 五、教師兼具知識傳授者與引導者。 六、學生要有學習美感的態度。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學校機構的建議: (一)安排美感課程的順序性學習。 (二)美感課程融入烘焙實作課程。 (三)建立培養學生視覺、味覺與嗅覺感官美感的課程。 二、對老師的建議: (一)養成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 (二)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美感判斷力、想像創造力。 (三)產學連結,協同教學。 (四)增加學生事物接觸的美好體驗。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技藝教育餐旅職群專班的實施成效,以及辦理過程遭遇的問題及解決途徑。本研究採質性個案研究的方法,以參與X國中技藝專案編班餐旅職群課程師生為研究對象,透過深度訪談、參與觀察及文件檔案分析等方法蒐集資料,經過編碼和分析,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餐旅職群技藝教育實施成效 (一) 學生表現良好:1. 學生能展現自信。2. 學生能發揮團隊精神, (二) 政策具積極意義。 二、餐旅職群技藝教育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一) 行政運作的問題與解決途徑方面 1. 學生因不適應、課業或同儕相處問題而欲退班,造成行政作業上的負擔問題,透過訂定選讀技藝教育學程推薦辦法,確定學生退班的行政流程。 2. 學生選讀技藝教育受家長的影響問題,透過加強對家長的宣導以學生的性向及興趣為導向 3. 技藝教育相關研習偏少問題,希望教育主管機關增加辦理技藝教育研習場次。 (二) 課程與教學的問題與解決途徑方面 1. 部分學生對餐旅職群之職業性向不高,以致餐旅職群課程學習興趣低落的問題,教師已透過多元教學方法使學生融入課程。 2. 因實作課程為大班教學,以致在實施個別評量上產生困難,教師已透過操作過程中的半成品以及學習單施以個別評量。 3. 因辦理餐旅職群之學校數眾多且師生皆強烈希望取得技藝競賽獎項,致餐旅職群技藝競賽競爭激烈之問題,希望教育主管單位勿過早讓各校知道競賽題目,俾免過早準備造成學生壓力。 (三) 教學環境與設備的問題與解決途徑方面 因高職與國中合作辦理技藝教育使高職設備過度使用,致使高職設備加速耗損之問題,請教育部與高職端共同設法解決。 (四) 學生輔導的問題與解決途徑方面 1. 因多數學生於一、二年級學習成就低落且技藝課程排擠在校上課時間,致使技藝教育專案編班,平均課業表現明顯低落的問題,冀因應學生能力調整教學目標和方法,以提供學生成功的學習經驗。 2. 因學生係來自不同班級,致使技藝教育專案編班在開班初期有班級向心力不足之問題,希多參與學校共同活動強化班級向心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餐旅群建教班學生職場性別歧視、工作壓力與職涯發展之關係。本研究以「職場性別歧視量表」、「工作壓力量表」、「職涯發展量表」為研究工具,以立意取樣方式調查台灣北部、中部、南部地區六所高職餐旅群學生共400位,資料蒐集後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多元迴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 得到以下結論: 一、職場性別歧視感受之程度,會因為科別為餐飲管理科、性別為男生以及就讀年級為高三對職場性別歧視,有較深的知覺。 二、工作壓力感受之程度,會因為科別為餐飲管理科、性別為男生以及就讀年級為高三對工作壓力,有較深的知覺。 三、高職餐旅群建教班學生職場性別歧視、工作壓力有效預測職涯發展。 根據以上結論給予建議: (一)學校的建議:建立一個公平建教班實習生招募標準、著重男女平等性騷擾防治標準、將兩性平等課程納入建教班課程、調查餐旅群建教合作班校外實習工作負荷、建教班專任教師的輔導。 (二)業界的建議:均一升遷訓練標準、均衡的工作負荷、薪資制度穩定。 (三)未來研究建議:增加背景變項、質性訪談。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之人格特質及學習風格,並探討與學習困擾的關聯性,主要目的為:一、瞭解學生學習困擾之現況。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學生之人格特質的差異情形。三、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學生之學習風格的差異情形。四、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學生之學習困擾差異情形。五、分析學生人格特質、學習風格對學習困擾之預測性。六、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學校、家長、教師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兼採文獻探討、調查研究等方法來收集資料,依據文獻探討結果,以改編之「人格特質量表」、「Kolb學習風格量表」及「學習困擾量表」為研究工具,抽樣調查北、中、南七所高職405名餐飲科學生的人格特質傾向與學習風格類型,進而探討學生在學習烘焙實習課程所遭遇學習困擾間的關聯性。 依上述研究目的及實證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為: 一、高職餐飲科學生個人背景與人格特質之關係 性別、升學或就業意願、是否取得烘焙證照、出生序、家庭類型、父親教育程度以及母親教育程度皆達顯著水準。 二、高職餐飲科學生個人背景與學習風格之關係 是否取得烘焙證照在學習風格方面有顯著差異,而已取證人數最多者為調適型;在就讀學制方面,實用技能班學生在調適型所佔比例最高。 三、高職餐飲科學生個人背景變項與學習困擾之關係 餐飲工作經驗、升學或就業意願、是否取得烘焙證照、家庭類型及父親教育程度皆達顯著水準。 四、人格特質與學習風格可有效預測學生學習困擾之「家庭因素」層面 其中以分散型有最佳解釋力,其次依序為同化型、神經性、外向性及和善性。 五、人格特質可以有效預測學生學習困擾之「個人因素」層面 其中以「自律性」有最佳解釋力,其次為神經性。學習風格在學習困擾之「個人因素」層面則未見其預測力。 六、人格特質可以有效預測學生學習困擾之「學校因素」層面 其中以「外向性」有最佳解釋力,其次為神經性、自律性。學習風格在學習困擾之「學校因素」層面則未見其預測力。 七、人格特質與學習風格可有效預測學生整體學習困擾 本研究調查發現人格特質與學習風格可以有效預測整體學習困擾,其中以「分散型」有最佳解釋力,其次依序為「神經性」、「同化型」「和善性」、「外向性」及「自律性」。 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學校的建議:增加與家長交流的機會、教學設備應符應潮流、調查高職餐飲科學生的人格特質傾向與學習風格類型。二、對教師的建議: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方面、課程進行方式方面。三、對家長的建議:關心孩子從瞭解開始、以鼓勵支持的態度看待孩子的生涯發展。四、對後續研究的建議:量表的修訂及補充、增加其他課程之研究、兼採質化與量化研究。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餐旅群學生親子關係、自我效能與成就動機之關係。本研究以「親子關係量表」、「自我效能量表」、「成就動機量表」為研究工具,以立意取樣方式調查台灣北部、中部、南部地區七所高職餐旅群學生共386位,資料蒐集後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多元迴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之結論為: 一、高職餐旅群學生親子關係、自我效能、成就動機均屬於中等偏上程度。 二、年級與親子關係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性別、父母教育程度與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年級、家庭類型、打工經驗與成就動機有顯著差異存在。 五、親子關係、自我效能與成就動機之間有顯著差異存在。 六、親子關係與自我效能能有效預測成就動機。 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對於學生、父母、教師與後續研究之建議為: 一、改善學習態度、培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強化與社會的連結性。 二、持續精進親子關係、採用權威民主的管教模式、父母均應努力扮演盡責的父職、母職角色。 三、改變學生學習態度及教師教學方式。 四、加強青少年與親子關係、自我效能、成就動機之深入研究。

  • 學位論文

98(99)課綱於九十九學年度正式實施,至今已施行第二個學年,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職餐旅群教師對現行課綱之實施現況與所遭遇之問題,希望能進一步尋求解決之道,以提供更適合學生的課程,並符合社會環境需求。本研究主要目的為:一、瞭解實施現況;二、瞭解實施後所遭遇之困難;三、探討教師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現行課綱看法之差異性;四、探討不同學校環境變項對現行課綱看法之差異性;五、針對現職餐旅群教師及學校提供具體建議。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係以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係以自編之「高中、職餐旅群教師對98(99)課綱課程規劃與實施現況之研究」進行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為現職餐旅群專業科目教師。訪談分析以樣版式分析法(Template analysis)進行資料分析,問卷分析則採用統計軟體SPSS 19.0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分析,其中包括;次數分配、百分比、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雪費事後比較(Scheffe method)等統計方法,分析歸納後並提出結論與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分析,獲得以下結論:在實施現況與所遭遇之困難方面:一、整體課程設計之學分數比例適當;二、餐旅概論學分數不足;三、餐旅服務、飲料與調酒學分數合宜;四、升學比例高於就業比例;五、專題製作課程有許多執行的難處;六、對「務實致用」之教育目標質疑;七、餐旅概論內容偏「餐」或「旅」,不同科別教師意見歧異;八、餐旅英文與會話課程重視程度低;九、專業考科可再商討,規劃為更適合不同科別的組合;十、餐旅服務實習教室與設備規劃空間不足;十一、實習課程之分組教學實有必要,但難以落實;十二、使用語言視聽教室的機會不多;十三、共同科目(國、英、數)排課享有優先權;十四、宜增加教師專業進修研習機會;十五、餐旅英文與會話課程多數仍由英文科教師授課。在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對98(99)課綱課程規劃與實施現況大部分未呈現顯著差異,且對於各向度的平均值皆大於4.00,顯示教師具有正向的認同態度。最後根據結論,對教育主管機關、餐旅群科中心、學校、教師及後續研究者等,提出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