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14.94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直銷是二十一世紀行銷的主要通路之一,經由正派經營的直銷業者,努力參與社會公益、導正形象之下,已逐漸擺脫負面老鼠會的陰影。隨著經營成功例子增加,台灣巿場競爭也日趨激烈,然而一個成功的直銷公司所提供給直銷商的除了產品之外,還須搭配相關的服務,包括教育訓練、激勵制度、良好的公司形象與其他硬體設施等,除了可從中看出直銷公司的經營策略外,也是經營成功、提昇直銷商忠誠度、刺激其增加業績的原動力。   個案分析係運用質性研究,搭配「SWOT分析」、「五力分析」和相關「文獻」,分析研究個案公司其經營成功因素為何?而又創造了什麼競爭優勢?這些競爭優勢是否具有持續性?組織如何調整?以及績效評估如何與策略目標相結合等分析,同時給予理論或文獻的對照和印證。   本研究結論為直銷公司將作業流程標準化及電子化,有利於國際發展。再者,經營策略與直銷商經營是相互影響,一體兩面的關係。直銷組織國際化的過程中與經營規劃及管理能力除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外,該組織更因公司經營策略方向塑造出許多獨特的競爭力。這些獨特的經營方針,又會藉由直銷組織的力量來加以傳遞,形成相輔相成的作用。而企業文化與決策者行事風格,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或許亦是影響企業競爭力與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了解越南政府為因應越南高等教育國際化所採取的策略,透過相關文獻與文件的分析,探討目前越南高等教育國際化策略的內容、實施現況,並分析教育發展戰略階段性目標與國際化指標之比較,以了解越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程度。最後根據研究分析之結果與發現,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高等教育規模在學校數量與學生人數上逐年成長,但尚不足以滿足越南國內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導致越南政府加入WTO後,越南遂成為世界各教育先進國家爭取國際學生的市場。 二、高等教育教師數量嚴重不足且學歷偏低,課程設計僵化缺乏彈性,導致培訓品質低落。越南政府為提升高等教育的品質與對高等專業人才的渴求,鼓勵教師與優秀人才海外學習,期能藉此引進國外的科研與技術,帶動高等教育品質提升。 三、為推動越南高等教育國際化腳步,越南政府提出高等教育發展戰略,包含「人才海外培訓」、「課程內容更新」、「師資與行政團隊再培訓」、「提升學校自主權」、「鼓勵國際合作」等方式進行,並將「品質保證」機制列入教育法中,以法律嚴格要求,以求在2020年完成五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 四、在國際化構面「師、生國際化」、「課程國際化」、「夥伴關係」、「組織結構」的整體分析中,越南國際化程度明顯落後,且各有其實施的困難度;國際化的主體是學校,如何還給學校更多的自主權與經費支持,才是推展高等教育國際化最重要的關鍵。 五、建立品質保證的國際認證機制。面對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教育機構的品質保證是吸引學生就讀的重要條件,目前越南品質評鑑仍由教育培訓部監管,缺乏評鑑的公信力,未來應規劃設計符合不同性質院所的評鑑指標,並建立獨立於政府之上的教育品質監管單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論文摘要 新加坡政府官員對媒體和反對黨人士的誹謗訴訟,皆由新加坡官員勝訴。新加坡法律是否保障批評政府官員的言論? 本論文研究新加坡法院如何處理言論自由和政府官員名譽權的衝突,分析「Tat Lee 銀行取得設立許可證案」到「新加坡烈士徐順全案」的誹謗訴訟,以了解新加坡法律所允許批評政府官員的言論界線為何?在新加坡誹謗法下,誹謗政府官員的言論,被告若能證明言論為真實,即成立真實抗辯而免責。被告若無法證明其誹謗官員的言論為真實,亦不得主張政治性言論具公共利益為由,成立相對特權而免責。 本論文研究發現:一、新加坡誹謗法未重視政治性言論的保障,法院不保護不真實誹謗政府官員的言論,駁回英國雷洛茲特權和美國真實惡意法則,因而限制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發展。二、法院重視政府官員名譽的保護,批評國家領袖的誹謗言論,因侵害政治人物名譽的核心,即廉潔和正直。所以,被告需賠償巨額金額,來證明政府領導人清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本行動研究是試著利用「東南亞多元文化教材」,設計運用文化回應教學的多元文化課程,以解決目前教學所遇到的困境。 一、課程設計 根據文獻探討歸納出︰設計課程前應以文化差異、文化鷹架為依據,並考量學生文化背景與優勢多元智能。實作時,研究者考量不變動既有學校課程、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先將國語領域、生活領域、綜合領域統整為四大主題,分別為「我的家人」、「生活在一起」、「媽咪真偉大」、「水的遊戲」,再採取融入式課程,挑選適合的多元文化教材融入其中,並輔以新聞時事,全體學生施以多元文化教學,而新住民子女在課程中則輔以文化回應教學支持。期望藉由課程教學能降低刻板印象、提高同儕關係以及提升新住民子女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 二、東南亞多元文化教材內容分析 東南亞多元文化教材內容分析結果:「國民小學多元文化教材東南亞篇-我們都是一家人」文化意向偏向「文化認知」的部份內容偏重東南亞文化的風俗民情或顯性文化的介紹。「多元文化繪本」和「多元文化小說」文化意向偏向「文化情意」的部份,以故事敘述的形式呈現東南亞多元文化議題或隱性文化的展演。 三、師生成長 (一)教師角色觀察與師生成長 1.教師關心新住民議題,學生刻板偏見明顯降低 2.連結學生生活經驗,學習態度越積極 3.教師省思札記紀錄,教學盲點看得到 (二)班級氣氛觀察與師生成長 1.教師適當的期待,學生自信提高 2.體驗合作學習,同儕互動愈趨正向 3.師生共同規範,秩序有條不紊 4.關懷學生,拉近師生距離 5.文化一致的溝通,親師生受益 6.布置多元教育環境,學生文化刺激越多 (三)課程教學觀察與師生成長 1.族群文化教學新奇,學習是沒有壓力的 2.西方文化較強勢,傳統傳承出現間隙 3.商業化強力包裝,文化傳承意義走味 4.提供文化比較經驗,學生發現文化差異 5.了解文化衝突,學習包容差異 關鍵詞:文化回應教學;多元文化課程;多元文化教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雙薪家庭中新移民女性之參與家務工作與婚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採用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的研究方法,依據預試結果編製「參與家務工作與婚姻滿意度—以新移民女性雙薪家庭為例正式問卷」。研究對象以新北市國小成人教育識字班及新北市新移民閩南語識字班之雙薪家庭中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學員為主,採叢集抽樣方法,共計發放580 份問卷,回收份數503 份,回收率86.72%,有效問卷為394份,可用率達78.33%。 資料處理部分以SPSS for Window 12.0 中文套裝軟體為主,採用描述統計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績差相關等方法進行統計。本研究之重要發現如下: 一、新移民女性雙薪家庭之參與家務工作中,以「衣物整理」層面得分最高,「協助維修」層面得分最低。 二、新移民女性雙薪家庭之婚姻滿意度中,以「心理」層面得分最高,「生物」層面得分最低。 三、新移民女性雙薪家庭之參與家務工作上會因「配偶教育程度」、「年齡」、「職業類型」、「結婚年數」、「個人收入」、「家庭總收入」、「同住人數」、「家庭生命週期」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新移民女性雙薪家庭之婚姻滿意度上會因「配偶教育程度」、「職業類型」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新移民女性雙薪家庭之參與家務工作的「衣物整理」、「家人互助」、「環境」層面與婚姻滿意度具有顯著負相關,其家務工作的參與愈高,婚姻滿意度則愈低。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政府當局建議 (一)應多倡導兩性開放平等分工觀念,減輕女性承擔家務壓力。 (二)辦理家庭教育相關活動,設置支援網絡。 二、對新移民家庭建議 (一)新移民家庭成員應多積極參與各項家務工作。 (二)新移民女性應多參加社會活動,建立廣闊人際網絡。 三、對未來研究而言 (一)研究對象方面:擴大研究範圍至全國或不同縣市相互比較。 (二)研究變項方面:將因其目的不同設定研究範圍再予廣泛涵蓋。 (三)研究設計方面:輔以訪談性探究,與調查資料相互對照加以佐 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越南新娘來臺後的現代性追求」為研究面向,以「經濟層面」和「現代性想像」為其變項,希望探討在臺灣的「越南新娘」如何建構她們追求「現代性」的模式。本研究採質化的研究方式,取樣20位,研究對象範圍分布在都市化程度較高的臺北市或是新北市,以半結構式的訪談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其中經濟層面又細分為原生家庭的經濟條件、夫家的經濟條件、受訪者的經濟條件和經濟能力;現代性想像則細分為個人對現代性的欲求、自我認同、地位的焦慮等因素。「經濟層面」和「現代性想像」會影響個人對於追求現代性的態度,進而表現在現代性消費行為的實踐上。有部份的「越南新娘」是為了解決原生家庭的經濟問題,「盡孝道」報答父母恩而選擇跨國婚姻,這些家庭裡的「好女兒」以努力賺錢,添購現代化家電設備、修整房屋等形式,提升原生家庭的地位與尊嚴;然而,也有人是因為想要「開眼界」,想到國外過現代化的生活,成為一個「現代女人」而選擇跨國婚姻的。不論原先選擇跨國婚姻的動機為何,透過現代性消費行為的實踐,我們可以了解受訪者是否更具現代性,她們所追求的「好日子」,是不是一個她們真正想要的生活。

  • 學位論文

論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研究國中教師對新臺灣之子的教育影響。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訪談40位國中教師,30位外籍配偶及30位新臺灣之子,國中教師再針對自己任教班級中之新臺灣之子每班2-3 位做訪談,最後由研究者親自確認後再將結果以文字敘述出其關聯性,得致以下結論: 一、國中教師與新臺灣之子在教學與學習上互動交流愈好,則新臺灣之子學習成效愈佳。 二、外籍配偶與新臺灣之子親子互動愈佳,則新臺灣之子學習成效愈優。 三、國中教師與外籍配偶親師溝通良好,能配合因應解決新臺灣之子教育問題。 四、國中教師與外籍配偶達成共識,為新臺灣之子實施多元教育,則新臺灣之子愈有更佳的發展空間。 五、外籍配偶能善用適切的教養方式,則新臺灣之子在校學習成效愈高。 最後根據上述所得之結果,本研究者欲號召更多國中教師付出更多教育愛,那麼這群「新臺灣之子」將能在多元教育下更開心地展現自己的潛能。並藉此破除外界刻板印象,同時為外籍配偶紓解教養新臺灣之子的身心壓力。 關鍵詞:國中教師;外籍配偶;新臺灣之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以探討印尼亞齊的歷史脈絡與「亞齊解放運動」組織(Gerakan Aceh Merdeka, GAM)發展之形成為研究主題,並探討2004年南亞大海嘯發生與2005年亞齊和談之後,亞齊解放運動組織繳械解除武裝,以及2006年設立亞齊特別行政區之後的影響與後海嘯時期亞齊解放運動組織發展的轉型。因此,藉由探討印尼亞齊歷史脈絡與亞齊對印尼政治發展之影響為研究主題,以了解亞齊解放運動組織各個歷史性發展進程,並探討後海嘯時期,「亞齊解放運動」發展的轉型與亞齊解放運動組織成員對新設立亞齊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影響,亦是本論文研究的主要結論。 運用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探討亞齊解放運動組織的發展與轉型,社會科學基本上是在探討事實現像和解釋此事實的原因,而研究方法是指用來蒐集與處理資料的手段,以及其進行的程序。研究的資料蒐集上係以「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內容分析法」作為主要的方法,而計畫的寫作方面採取「假設演繹法」,試圖先歸納出印尼亞齊歷史發展脈絡與印尼民族主義的發展進程的對照關係。期透過文件的剖析,整理亞齊解放運動組織的發展與轉型的歷史進程。 亞齊解放運動組織的出現,雖有歷史、地域與宗教等不同文化的背景,但其關鍵的轉變因素為,印尼在「新秩序時期」(New Order)將「印尼民族主義」的內涵縮減,轉變成「爪哇民族主義」,導致亞齊由原先提議的宗教訴激化為分離運動,進而出現印尼與亞齊之間的衝突與武裝行動,並從此與中央政府展開了殊死武裝抗爭,死傷無數。然而「印尼民族主義」發展與「伊斯蘭建國運動」,哈山迪羅與「亞齊解放運動」之成立與理念,影響了「亞齊解放運動」組織結構與發展進程。 2005年印尼政府和亞齊解放運動代表簽署的和平協定,2006年設置「亞齊自治區」並民選省長,「亞齊大學」(Universitas Syiah Kuala, UNSYIAH)獸醫學系畢業並曾經當過獸醫的前亞齊解放運動組織領導「伊爾旺迪•優素福」(Irwandi Yusuf),當選首任「亞齊特別行政區」(Aceh Province)最高首長,亞齊並成為印尼唯一施行「伊斯蘭社會法」與「伊斯蘭法」的行省。探討後海嘯時期,亞齊解放運動發展的轉型,和亞齊解放運動組織成員對新設立亞齊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影響,將會是本論文研究的最終目標。

  • 學位論文

本文希望瞭解臺灣製造業越南移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職業災害的原因,重點放在臺灣製造業越南移工的勞動體制以及影響越南移工對危險性作業的同意機制的探討。本研究假定加班機制是影響受訪者對危險性作業同意態度的關鍵因素,而加班機制又是基於台越跨國勞動巿場的價格機制;職業災害中的不安全行為則是越南移工為回應機制或整體結構的作為,而非僅是國家文化差異、語言或個人習慣的結果。本研究也發現受訪者來台前,皆未曾受過職業安全衛生相關的教育訓練;進入臺灣後,若在中小型工廠工作則欠缺接觸相關訓練課程的機會,因此對危害的預防方法及應變模式是陌生的。因為中小型規模工廠適用較寬鬆的法條,發生職災時易於規避政府單位稽查、檢查,職業事故發生後,工廠若未對故障機台進行檢修,仍可隨即轉賣脫手的實際情況。

  • 學位論文

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下,世界各國正面臨環境反撲所帶來的嚴峻挑戰。許多前所未見的天然災害在發生頻率與影響程度上正不斷加劇變化,嚴重衝擊到人民生活與社會經濟的穩定與發展;尤其是位於東南亞國家的人民更是深受各種天然災變所苦。本篇論文的研究即是從非傳統安全角度,說明東南亞所面臨的環境安全面向,進而探討東南亞國協對於區域內的環境威脅回應,並從「印尼霾害問題」與「東南亞的糧食安全危機」二個個案研究,就東協組織從建構區域安全共同體以防止跨國性環境安全威脅而言,「東協模式」是否能發揮具體作用? 最後,提出東南亞國家環境治理所面臨之內外困境及建議。 從非傳統安全角度探討東南亞的環境安全可發現,由於這些因環境災害所帶來的威脅具有跨國特性與多樣性;因此,對人民所造成的安全挑戰不僅侷限於某個國家內部存在的個別問題,而將可能牽連到整個東南亞區域安全甚而是其他國家。由此可知,環境災難所帶來的連鎖效應不但會衝擊到在地民生與社會的穩定秩序,可能從而挑戰國家治理能力與國家統治的合法性。因此,面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解決途徑將不能只採取傳統的安全治理來處理,將需透過:新安全觀與全面綜合的整合方法才能回應此環境問題所帶來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