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26.80

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高中公民課程在法律部分銜接的狀況,目的在於了解目前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課程、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彼此間在法律部分的銜接現況、問題、因應策略,同時探討課程間所涵蓋之相關概念是否能夠有效銜接。為了有效且深入瞭解現況及問題的核心,決定採取質性研究方式,以文件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為主,藉以真正了解國、高中在公民法律課程銜接的現況,主要探討之銜接內容包含:課程綱要、教材內容、教學現場等三方面。   根據文件分析與訪談資料結果,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壹、國高中公民法律課程間的銜接現況 一、課程綱要的銜接現況 (一)整體課綱的架構設計未能有所一致 (二)課程目標的設定呈現一定的連貫性 (三)教材綱要內涵本身具備層次的差異 二、教材內容的銜接現況 (一)兩者之單元架構在脈絡上大致相符 (二)內容的編寫乃由淺入深、由易而難 (三)部分主題缺乏先備知識恐影響銜接 三、教學現場的銜接現況 (一)高中階段教師較國中提升備課壓力 (二)肯定先備知識能有助於課程的進行 (三)學生進入高中後不易理解課程內涵 貳、國高中公民法律課程間的銜接問題 一、課程綱要的銜接問題 (一)課程綱要的設計並不一致,而無法有效進行一貫的銜接 (二)相關人員對於課程綱要的解讀不同,間接影響銜接效果 二、教材內容的銜接問題 (一)國、高中教材內容落差過於明顯,難度與份量難以切合 (二)高中教材概念抽象且加深專業,普遍脫離學生生活經驗 (三)市場機制左右教材內容的編寫,無法有效轉化課綱精神 三、教學現場的銜接問題 (一)教材直接影響學生,教師亦難以有效進行課程內容傳遞 (二)授課時數與教材內容難以平衡,考試壓力扭曲教學理想 (三)學生之先備知識過於零碎,不足以掌握高中課程的起點 (四)教師缺乏前一階段經驗,實際教學未特別在意銜接問題   同時,除針對研究結果為後續研究提供相關建議外,亦有下列建議: 壹、對教育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正視國、高中公民法律課程銜接問題 二、辦理研習座談以宣導法律課程之銜接 三、建構國、高中公民教師正式交流機制 四、提供相關教育人員對話的平台與管道 五、考量現場教師需求調整升學考試走向 六、規劃銜接問題之因應策略及評鑑標準 七、有效規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銜接 貳、對國、高中教師的建議 一、重視國、高中公民法律課程之銜接並進行行動研究 二、增進不同階段教師間的彼此交流以及教材間的互通 三、透過教學研討會與策略聯盟解決課程銜接相關問題 四、充實法律教育領域之相關知能,持續提升專業能力 五、體認法律課程核心內涵與精神並具備能力加以轉化 六、發揮公民社會精神,加強主動參與且提供意見表達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原住民族中,阿美族是人口數最多的一族,本研究範圍花蓮縣光復鄉為群居比例次高鄉鎮。阿美族原住民除擁有獨特的社會制度與豐富的文化藝術外,亦存在著一套精緻的傳統政治制度-領袖制度與年齡組織。本文旨在研究光復鄉阿美族原住民政治參與的歷史發展、內在環境、外在環境三層面的變遷過程,析論部落傳統政治制度、政治文化與政黨對政治參與產生之影響。本文採用歷史分析、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參與觀察等研究方法,著眼點側重歷史演進、現況分析與未來思考方向,儘可能涵蓋光復鄉傳統與現代之政治參與發展的相關議題。其章節內容安排共分六章,各章節內容摘要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在闡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目的、途徑與方法、範圍。第二章為「理論分析與文獻探討」,針對國內外學者的政治參與理論歸納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並檢視國內現有之原住民政治參與文獻資料。第三章是「阿美族原住民政治參與之歷史經驗」,探究光復鄉阿美族原住民部落,從日治時期以前,直至解除戒嚴後迄今,其政治參與之歷史發展與變遷。第四章是「阿美族原住民政治參與之內在環境」,在探討光復鄉傳統政治制度、政治文化與政治參與之現況。第五章是「阿美族原住民政治參與之外在環境」,主要在探討光復鄉政黨政治發展,以及國民黨、民進黨之發展歷程、政黨運作與現況問題分析。第六章係「結論」,歸納前述各章之論述提出研究發現,並對未來研究之展望提出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由於台灣獨特的歷史背景與發展,使得台灣這塊土地無論在文化、制度與族群上,都處於一種多元分歧的狀況。猶有甚者,關於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建構現況,事實上一直存在著危機。自台灣民主化歷程開展以來,國家認同問題成為台灣社會內部爭議最大、影響最廣泛的議題,而此議題經政治動員後,往往具有極大的傷害力,不僅使得族群間嚴重對立,更威脅了政治體系的穩定。 本文乃基於「理解國家認同之相關理論」、「探討台灣本土化後國家認同教育的真實風貌及影響」以及「從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內容中探討國家認同內涵」等動機而施行研究探討。本研究採取內容分析法,並依據「國家認同內涵分析主題類目表」之分類,探究「三民、南一、龍騰」三個版本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國家認同之內涵,希望藉著本研究來探討國家認同之相關理論,並了解台灣民主化後國家認同觀之形成背景與演變,還有分析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國家認同之內涵,以作為未來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規劃,以及台灣未來國家認同發展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1996年12月28日國家發展會議「憲政體制與政黨政治」議題,朝野四項共識,第二項:「取消鄉鎮市級之自治選舉,鄉鎮市長改為依法派任。」此項議題遂成為地方制度改革的重心之一。 因此,透過制度改革將鄉鎮市長改為依法派任;亦即所謂官派鄉鎮市長,不失為政府再造、行政革新之良策,然而對於鄉鎮市長究須何種資格?以及具備哪些能力? 近年來「能力模式」( competency model ) 或「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y)逐漸在臺灣受到重視,換言之,透過「人、工作及環境契合」,係在於組織希望獲得持續競爭優勢,而競爭優勢的基礎則是在核心能力的建立。作者係以擔任公職(鶯歌鎮代理鎮長)之特別經驗,對於未來要應付地方自治更多的挑戰,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也必須建立一套自我的核心能力體系,官派鄉鎮市長建立培養這些核心能力的體系,以提昇國家行政效率,增加國家競爭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地方議會是地方自治運作重要的機制設計,而地方議會作為地方立法機關,決議及制訂地方重要事務,除了要符合立法權的形式要件,尚要注意合議制決策需符合立法權的取向,而議會合議制決策,直接影響民主政治的運作,並可折衷不同利益的衝突,並鈄透過縣議會立法取向,立法過程中,各委員會組織與運作,關係著地方自治權限,也讓地方行政執行有所遵行。 本論文以臺北縣議會合議制決策取向變遷的研究為主,從地方議會合議制決策模式之形成與運作上作為研究的,配合民主發展國家地方議會決策模式設計之探討,了解臺北縣議會合議制決策模式之設計與功能運作,檢視當前地方議會決策模式之成效與找到其功能策進之道。 在此對合議制決策模式之設計與功能進行研究與探討,找現行制度運作之變遷與公臺北縣議會待改進問題,並試研擬出具體建議,期能提供各界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科書開放政策下宜蘭縣國中公民科教師專業知能之需求,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五:ㄧ、探知教科書開放政策下對於國中公民科教材內容之影響。二、探究教科書開放政策下宜蘭縣國中公民科教師教學之現況。三、探討教科書開放政策下宜蘭縣國中公民科教師專業知能之需求。四、探求教科書開放政策下影響宜蘭縣國中公民科教師教學之因素。五、歸納研究之發現,並針對宜蘭縣公民科教師專業知能需求提供建議。研究方法主要採文獻探討法與問卷調查法,以宜蘭縣立公立國民中學公民科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普查,共發出91 份問卷,有效回收87 份,有效回收率達93.4 %。主要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教科書開放政策下宜蘭縣國中公民科教師專業知能需求調查問卷』。問卷所得資料輸入電腦,以電腦統計軟體SPSS12.0 進行統計分析,包括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並將問卷填答結果加以分析。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一、於教材內容部分:發現(一)新教材的難度加深,專業性增強;(二)教師需具備轉化能力指標成課程內容的能力;(三)非專業教師合科教學的困境。二、於公民科教師專業知能部分:應分為(一)公民教育理念、(二)公民專門知識與(三)公民教學知能三項。三、於教師專業知能之需求部分:整體而言,宜?縣國中公民科任教教師對於教師專業知能呈現中上程度的需求。四、就不同個人背景變項而言:(一)不同教育程度,對於『活動示例』有著顯著的不同需求、(二)不同服務年資,對『全球化的意義與影響』與『科技與環境議題的內涵』與『角色扮演法』,具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教授公民年資,對於『教師專業不足』的意見有著顯著差異、(四)不同教學專長領域,在『助益最小的進修活動』及『教師專業不足』上有顯著的不同意見、(五)不同進修次數,在『助益最小的進修活動』及『教學內容不適當』上有顯著的不同意見、(六)不同服務學校規模,在『經濟組織』與『欠缺補充教材』上有顯著不同意見。五、就公民科教學的相關意見上發現:(一)自我研究進修助益最大、校內辦?之研習活動助益最小(二)教學現場的最大困難點是『授課時數不足』(三)教師手冊最應加強的是:『活動示例』、『名詞釋義』及『參考資料』。 根據以上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一、建議教育行政機關:(一)設置公民教育專門研究與諮詢機構、(二)發行定期的公民教育專業刊物、(三)訂定公民教師專業知能的標準、(四)鼓勵並增加教師進修機會。二、建議師資培育學校:(一)針對九年一貫新課程內容及教學法再予加強,讓新教師未來在校內可扮演讓知識向下生根的角色(二)可以E化平台,強化回流教育。三、建議校方:(一)增加公民科教學時數、(二)聘任專業教師、(三)強化校內研習。四、建議國中教師,主動參與研習或學位進修。五、建議出版商編輯實用的教師手冊。六、對進一步研究之建議:分別在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上提出未來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論文摘要: 不論是公部門或私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都是組織績效良窳的關鍵之一。除了人才的進用,人才如何善用,更是組織管理、發展最核心的問題,人力資源管理發展的新趨勢之一就是要建立績效導向之管理機制,以及顧客導向的行政服務理念,以績效決定考績、獎懲、待遇、陞遷,並作為訓練、培訓之依據,以激發公務人員潛能。薪資績效政策在民間企業行之多年,在政府體系中仍在起步階段,雖然建立績效為導向的政府,一直是從事政府改造者追求的目標,績效評估的理念、方法與技術儼然形成一股世界風潮,只是我國政府部門並沒有一套清楚且前瞻的薪資策略。 民國九十二年全國行政革新會議決定強化績效管理,行政院並開始推動考績制度改革與實施績效獎金制度,為績效待遇制度跨出一大步,但卻在諸多因素互相牽制之下,於九十五年即嘎然中止,對於國內績效薪俸制度的推動不啻是一大挫敗,但也給公共管理學界一個探討與公部門再出發的機會。 如何提升效能一直政府積極追求的目標,也是公共行政學者關注的課題,本文除了簡述相關理論與各國政府策略,重點是探討公部門薪資績效化的內涵與必要性,並從績效獎金的施行過程做觀察、檢討,並評估制度的缺失和解決之道,做為強化績效管理之芻議。 關鍵字:績效獎金、策略待遇、績效管理、人力資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從19世紀開始,國際上已有少數幾個國家廢止死刑,進入20世紀,特別是在90年代後,許多國家廢止了死刑,其中廢止死刑最為徹底的是歐洲地區,並且已成為一個無死刑的社會,足可作為尚未廢止死刑國家學習的標竿。由於死刑是殘酷且不人道的刑罰,且無助於刑罰教育的目的,同時對社會的防衛及犯罪被害者痛苦之減輕亦無助益,比死刑殘忍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身體刑,都已經走入歷史,死刑已沒有存在之必要。鑒於廢止死刑已然是國際日漸形成的共識,加以廢止死刑又是標誌人權國家的象徵,死刑係生命權之剝奪,無生命則無所謂人權可言。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國要成為人權國家,絕對不可再逃避死刑廢止此一嚴肅課題。 到目前為止,我國在廢止死刑政策上尚未有明確的期程,而民調顯示民眾反對廢止死刑者仍高居多數,面對這種情勢,廢止死刑仍是一條艱辛的路。因此,本研究認為國際上廢止死刑的潮流,國人實有瞭解的必要,因為他國能廢止死刑,進而成為文明社會的國家,而我們尚不能,其中原因何在,我們不能不知。本研究首先探討廢止死刑之國際觀點與經驗,以瞭解廢止死刑國際公約、政府間及非政府組織推動廢止死刑運動的過程,以及國際主要國家廢止死刑的經驗,俾作我國之借鏡。其次,探究我國廢止死刑之現況,並分別就台灣死刑制度分析、廢止死刑之法理基礎、配套及廢止死刑法制化所面臨之困境論述,並提出推動廢止死刑之相關作為。唯有知己短處、知彼優點之所在,才能對症下藥,找出根本解決之道,台灣才有辦法在法律上廢除死刑。 針對上開相關議題,本研究在結論部分提出包括台灣應廢止死刑以符合國際潮流及我國家領導人應有廢止死刑的政治意志與道德勇氣等五項建議,以作為我國推動廢止死刑政策上之些許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學習型組織是本世紀,組織發展的重要趨勢,研究者擔任學校教 師會?事長,多??實際?與教師會工作,體會到教師會經營??, 遂興起應用學習型組織的觀?及???探討學校教師會的發展,一個 組織的成員要能自我學習、自我成長,且要去除妨礙持續創造和學習 的障礙,組織才能跟著成長,而學習型組織正符合時代的需要。 經過對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教師會組織深入探討與分析後發現: 一、學習型組織結合教師會組織的發展,??以學校教師會為主,學 習型組織為輔,或以學習型組織為主,學校教師會為輔,?可達 成相輔相成的效果,可讓教師個人養成自動學習及學校教師會能 自我創新與超越,達到教師會組織與個人雙贏的境界。 二、學習型組織運用於學校教師會組織的運作上,首先是教師心智模 式的改善與自我超越的養成,其次是建?團隊學習與共同願景, 最後運用系統思考做整合,使教師會本身及會員教師,雙方相互 激發潛能,而帶動教師會組織的進步與創新。 三、運用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建構學校教師會,在實務的操作 上,能夠使教師會及教師個人提升其思考能?,把?想化為具體 ?動,增進組織與成員的互動,建?組織學習的團隊,一起朝向 共同願景努?,建構學習型教師組織。 關鍵字:學習型組織、教師會組織、五項修?、組織發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一直是公眾關心的焦點。然而,國小教師卻在最仰賴其專業能力的關鍵時期,漸漸失去專業自主的空間。教育的新管理制度及教育主體各自主張其教育權利,影響著教育政策與教師的專業自主權。在此,藉由美、英、日等先進國家的教育環境與其國小教師專業自主權的關係,進行對照、比較與分析,以期對我國國小教師實踐專業自主權時所遭遇的困境與需求,尋求相應之道。 研究發現,我國國小教師的專業自主權頗受忽視。首先受到全球教育市場化、績效責任制導向的影響,教育環境充塞企業管理的理論與方法,要求企業管理的效率與效能,但忽視教育與工業生產本質上有「人」與「物」最大的不同。 其次,教育體制內上級單位權力下放的矛盾,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扞格,學校組織再造與家長參與造成權力重構,甚至學生輔導管教的規定,都使教師的專業自主權受到排擠與壓縮。 第三,國小教師教學工作繁重,大多無暇進行賦權增能的專業進修,不甚明瞭自身的權益所在,以致面臨可能實施的教師評鑑制度與教師分級制,感受到壓力。 最後,本論文期能提供建言,使國小教師確實瞭解賦權增能的內涵與重要,致力於專業能力的發展,妥善運用專業自主的權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