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72.78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學校本身即為一種政治組織,由於利害關係人之間意識型態與利益分配所形成的差異與不均,在正式或非正式的政治協商歷程中,會產生各式衝突或合作行為。其中,教師站在制度或成人的立場領導學生達成組織的目標,學生亦擁有自身的價值與需求,師生在班級之中存有各自立場與情境定義,為了維持其最大化的利益狀態,雙方將會採行各種行動策略試圖控制班級的運作過程,由此可見,教師與學生運用各種權力策略來解決問題與爭奪資源之歷程勢必為班級微觀政治研究所應重視的議題。 本研究主要採用參與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等質性研究方式,選擇臺灣北部一所私立中學作為對象,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實徵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本研究結論歸納如下:(一)師生關係的建構歷程具動態性,可分為試探期、變動期與趨緩期;(二)師生互動涉及家長和行政人員之利益考量;(三)升學考量形塑出金字塔般的權力位階;(四)社會位置的區隔影響了權力策略之選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從五位性別少數的主體觀點出發,呈現其性別認同的面向,目的在於檢視這些性別少數抗拒主流性別認同發展的過程,希望透過描寫他們的生命故事,能夠替那些邊緣/異己發聲,並且思考性別多元的可能。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邀請五位性別少數者擔任研究參與者。資料收集方面,採取半結構式的訪談方法,訪談他們的生命世界,包括家庭、學校,以及構成他們性別認同發展之過程。當研究逐漸成形時,我們也可以發現性別議題有很多值得探討的空間,故本研究將焦點放在幾個問題意識上,分別是「性別少數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活世界?」、「性別少數如何適應學校生活?」、「性別少數如何建構其性別認同?」,以了解性別少數如何在性別二元中尋找詮釋自我的新意。 在研究發現的部分,首先,在分別呈現五位性別少數的生命經驗後,結果歸納出她們有以下幾個主要的性別認同展演特質:分別是顛覆叛逆的性別特質、孤單早熟的人生旅程、獨善其身的處世原則。接著,整理歸納五位性別少數在學校生活適應上,面對同儕、教師或行政人員壓迫時採用的抵抗策略,分別為「自我肯認」、「喬裝矇騙」、「見機行事」、「特殊才能」與「降低風險」。最後,研究者再根據他們的性別認同和在學校所遭受的對待,提出結論與啟示。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試圖探究老子思想的內涵,以及對教師形塑個人教師哲學的啟發。先從掌握中國哲學之特性作為起點,瞭解老子思想之意涵與特性,並重新去釐清及理解一些詮釋老子思想的問題,並採用王邦雄提出的「雙向圓成」的系統,將道的意涵一以貫之,作為教師修養進路指南。在教育的現場,以「師-生」與「聖王-百姓」的相似人際型態,理解「無為」概念落實在教育場域的可能,以「無」、「有」的理解可以化消教育場域中對價值的錯置與異化的問題。再從P. J. Palmer所提出的四個問題下手:「教什麼」、「為何而教」、「如何教」與「我是誰」。這四個問題的自我反問與探詢就是形塑自身教師哲學的可行歷程。當教師面對自身的雙重失落,包括內在肯認的失落和外在肯定的失落時,藉由老子的智慧能回歸自己原初的教育理想與自身的天賦特質,不失其本根而能天長地久。老子的智慧在教師形塑自身教師哲學上有著根本性的作用,成就原本教育價值的真實與學生天生本真的美好,如此方能完滿地實現教育的目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文主要在探討江學珠女士於1949-1971年間,擔任北一女校長其間得各項建樹與改革,並透過公文檔案與史料的蒐集與分析,來討論江學珠女士的辦學理念與女子教育觀。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在說明研究背景動機、研究目的、方法與步驟以及研究史料。第二章則簡述江學珠女士的生平,以進一步瞭解她辦學理念建立的過程。第三章從學校公文檔案與各種文獻史料中,分期論述江學珠擔任北一女校長時的各項作為。第四章主要針對第三章所論述得內容進行評析與討論。最後,第五章結論提出本文的結論、啟示與後續研究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儘管今日的教育快速擴張,學科間的性別隔離仍然是普遍的現象。大多數研究聚焦於整體教育結構的變化,對於女性參與教育的比例。很少人去探究,在個人選擇的背後,是哪些因素在左右。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性別角色與數理成績對科系選擇之影響。研究資料取自青少年長期追蹤資料庫(TYP),透過結構方程式分析,得到結論如下: 1.對青少年來說,數理成績仍然是影響科系選擇的關鍵因素,性別角色在這個階段無法對科系選擇產生作用。 2.對於女生來說,家庭背景與數理成績都是影響,個人科系選擇的關鍵。 3.對於男生來說,只有數理成績會影響個人科系選擇。 4.雖然數學成績對科系選擇是關鍵因素,但是未達到中介效果。 最後,本研究也針對研究方法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進一步研究的參考。 關鍵字:數理成績、科系選擇、性別角色、性別隔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的方式,探討國中國文科個案教師在情意教學上的教學實踐。研究者以一位國中國文教師與其任教之導師班級為對象,透過教室現場觀察以及與個案教師及學生的訪談以及相關教學文件蒐集資料,探討個案教師之情意教學理念,並了解教師如何利用國中國文課本為教材媒介,將其中的情意內涵轉化為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在美感與倫理方面的情意態度發展,並且促進學生在學習態度方面的積極表現。 研究發現包括: 壹、國文科情意教學之內涵包含美感與倫理的教學 貳、教師之國文科情意教學理念 一、教師對專業的熱情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教師對學生主動關懷的身教能引導學生情感的投入。 三、創造班級開放情境,避免標準答案式的詮釋與評價。 叁、國文科情意教學實踐方式 一、教學時採用多元體驗與情境營造使學生浸淫其中。 二、教師應深化文章寓意,開拓學生新鑑賞視野。 三、教學與過去經驗結合,重視累進的功效。 四、教學時善用文章內涵進行機會教育。 肆、國文科情意教學之成效 一、師生交流管道暢通,能促進學生情感表達與情緒調整策略的學習。 二、同儕小組學習能促進正向學習態度。 最後,從提升國中國文科情意教學成效的角度,提出對於國文科情意教學及後續研究的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學校經營應用行銷的盛行,學校行銷研究也廣受國內外研究者關注與探究,正值學校行銷研究趨於飽和之際,近年來,企業界與學術界燃起對行銷倫理議題的重視,在企業界著眼於行銷倫理,視倫理為行銷之根本精神的同時,反觀之,倘若學校行銷少了倫理的背書與支持,則學校教人為善的原則亦難以成立,更難為眾人之典範。是故,本研究乃在此背景之下,致力於探討學校行銷倫理。環顧國內當前的行銷倫理研究,多以保險業、醫療院所及直銷業為對象,再者,行銷倫理研究多以量化研究採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職此之故,本研究視一所國民中學為研究焦點,並以質性個案研究採以訪談及文件蒐集方式進行,以校內十二位學校成員為對象,試圖以倫理為背景探析學校行銷的現況、學校行銷倫理的影響及學校行銷倫理落實的途徑。 綜合研究發現,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壹、蘭芯國中學校行銷倫理現況強調德行、誠實、正義、關懷及義務倫理等價值。 貳、學校行銷倫理能提升成員的向心力及認同感,促使學校成員進行自我反省。 參、學校行銷倫理能樹立學生學習典範,成為家長、社區人士信賴、學習的對象。肆、學校行銷倫理能形塑良善的社會風氣,吸引高社經背景家庭遷入居住。 伍、學校行銷倫理能提高學校招生效能。 陸、學校行銷倫理可藉由校長採以民主領導方式來落實。 柒、學校行銷倫理可藉由打造溫馨和諧的校園風氣來形塑。 捌、學校行銷倫理可透過鞏固校內成員的倫理道德觀來建構。 玖、學校行銷倫理可依循學校成員盡心盡力的從事教育工作來奠基。 拾、學校行銷倫理以誠實面對行銷對象、公開行銷資訊並遵守諾言來孕育。 基於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文末針對校長、學校成員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英國當代教育哲學家John White的美好生活觀,透過概念分析與詮釋學的研究方法,先瞭解其生平和思想背景,再從與John White之美好生活觀的個人福祉、自主兩個層面來探討,藉以提出美好生活觀對臺灣教育的啟示。具體言之,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剖析懷特的生平及其思想背景。 二、分析懷特的美好生活觀的內涵。 三、探究懷特的美好生活觀對教育的啟發。 首先,個人福祉的核心概念「自主」、「利他」以及「欲望滿足」,這個部分側重闡述此三核心概念在個人福祉中的地位;其次,向外擴張至個人福祉,討論個人福祉與教育目的的關連性;最後是懷特的最終教育目的:美好的生活,他希望藉由促進個人福祉,達成使人過著美好生活的理想。 綜合前述探究,本研究根據懷特的美好生活觀提出一些省思,並依據研究結論提擬建議,以作為臺灣教育發展的參考。 一、反思現有的教育目的 二、塑造民主社會中的公民特質 三、再創理想的認真看待美好人生之涵育的國定課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公立大學教師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內涵與重點,瞭解公立大學教師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實施現況、困境與解決策略,同時建構一套我國公立大學教師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探究公立大學教師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四項核心實務:教師聘任、教師待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評鑑之內涵與重點,以形成本研究模式之初步概念建構。其次,透過訪談法訪談9位專家學者以了解公立大學教師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實施現況、困境與解決策略,並蒐集學者專家對本研究模式之意見,形成研究模式之第二次建構;並由13位專家學者組成德懷術諮詢小組,進行兩回合的德懷術問卷調查,蒐集專家學者對公立大學教師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之意見,進行模式之第三次建構,最後確立模式內容。   根據文獻探討、訪談以及德懷術問卷調查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公立大學教師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以教師聘任、教師待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評鑑為主要核心實務。 二、影響公立大學實施教師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因素有:教育部的政策、學校內外部因素、經費、管理制度、人力資源的配置,以及會計與人事法規。 三、實施大學教師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有利條件有:時機與外在的環境因素、學校內部的有利條件、公立大學工作與福利的保障比較高。 四、實施公立大學教師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公立大學校長應訂定明確的學校發展願景與目標,進行人力資源規劃、執行與評鑑活動;人事部門應從支援性的行政幕僚轉變為協助大學競爭與發展的策略夥伴;教育部扮演「賦權」與讓大學擔負起「課責」兩種角色。 五、我國公立大學教師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內涵 公立大學應先針對學校的內、外在環境,進行PEST分析、SWOT分析以及國內外教育政策與學術發展趨勢分析;其次,根據大學宗旨、個別學校願景,以及內、外在環境分析的結果,發展學校目標與進行自我定位;並據此擬訂出公立大學的發展策略;接著,實施公立大學教師之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核心實務活動,並強調整合與調適;最後,產生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效能,並產生回饋訊息到公立大學發展目標、策略與核心實務活動。在進行這五項活動內涵時,必須不斷進行評鑑,以產生回饋訊息進行修正,形成持續改進的動態模式。 最後,本研究分別就高等教育主管機關、公立大學及後續學術研究提出建議,供作未來推行公立大學教師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及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習領域召集人教師領導之現況,探求領域召集人教師領導所遭遇問題與解決策略,期能提供相關單位及人員之參考。採用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及訪談方法進行研究,研究重要發現如下: 一、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習領域召集人教師領導的現況尚佳。 二、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認為學習領域召集人教師領導還算重要。 三、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習領域召集人教師領導任務運作各層面現況尚佳。 四、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認為學習領域召集人教師領導所遭遇最大問題為「領域召集人未被賦予明確的法定職權,不知如何發揮影響力」。 五、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認為學習領域召集人教師領導所遭遇問題之最必要的解決策略為「增加領域召集人減授課時數」。 六、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對學習領域召集人教師領導整體任務運作知覺無差異 七、不同職務的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對學習領域召集人教師領導任務運作的課程領導層面知覺有差異。專任教師比兼任行政的教師所知覺程度較高。 八、不同年資的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對學習領域召集人教師領導任務運作的課程領導層面知覺有差異。資淺教師比資深教師所知覺程度較高。 九、學習領域召集人教師領導能促進溝通協調與教師專業發展。 針對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國民中學學習領域召集人的建議 (一)增進領導專業知能,提升教師領導效能。 (二)善用校內外的資源,豐富教師領導內涵。 (三)規劃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確行減授課的時數,增加領域召集人教師領導時間。 (二)規劃領導知能研習,提供領域召集人增權賦能機會。 (三)提供相關領導資源,協助領域召集人進行教師領導。 三、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賦予領域召集人法職權,明確規定資格、權利與義務。 (二)辦理專業領導知能研習,精進領域召集人的領導能力。 (三)建立相關敘獎獎勵制度,鼓勵領域召集人的優良表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