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200.226

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酒精依賴嚴重度量表(Severity of the Dependence Scale for Alcohol,SDS-A)是一個用以評估個案酒精依賴嚴重程度的簡短五題量表,本研究目的為建構中文版酒精依賴嚴重度量表之信與效度。 本研究自99年2月至6月間進行,樣本是以北部某醫院之酒藥癮病房戒酒個案及北部某勒戒機構之安非他命個案為研究對象,採橫斷式的方便取樣,共計100位。信度採內部一致性信度與再測信度進行,效度採建構效度,並以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測驗作為效標關聯效度。每位加入本研究的個案皆由1位精神科專科醫師以MINI國際神經精神科面談診斷進行會談,確認個案是否有酒精依賴的診斷,並將診斷的結果與酒精依賴嚴重度量表進行相關性分析,決定量表最佳切分點。 結果顯示,酒精依賴嚴重度量表於信度方面,內部一致信度Chronbach’s alpha值為0.92,再測信度皮爾森相關係數為0.90。效度方面,利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求出量表的建構效度,結果得到單一因素,解釋變異量為79.11%。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測驗之效標關聯效度皮爾森相關係數為0.88;在ROC區線下面積為97.8% (95%CI=.934,1.022),最適合的切分點為4分,敏感度為96.6,特異度為95.8。 中文版酒精依賴嚴重度量表於本研究中結果顯示有不錯的信度與效度,建議未來能將此量表推廣到醫療院所或社區使用,並作為常規的檢測工具,藉以早期篩檢個案是否有酒精依賴嚴重的問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愛滋病個案管理計畫」之效果,採準實驗研究設計,選擇符合條件之愛滋病毒感染者100人作為介入組,並以配對方式選擇符合條件之愛滋病毒感染者100人作為對照組,評估兩組在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及健康狀況之差異。 本研究重要發現如下: 一、「個案管理計畫」介入後,發現介入組研究對象在「個案管理後一年CD4檢驗追蹤次數」及「CD4值提升情形」皆高於對照組,且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顯示個案管理在「個案管理後一年CD4檢驗追蹤次數」及「CD4值提升情形」上有效果。 二、「個案管理計畫」介入後,發現介入組研究對象在「個案管理後半年梅毒感染通報次數」低於「個案管理前半年梅毒感染通報次數」,且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而對照組則無,顯示個案管理在「梅毒感染通報次數」上有效果。 三、本研究中「住院天數」、「住院次數」、「住院費用」雖未產生效果,從研究對象基本資料上可知,其感染HIV迄今時間多為2-3年,在病程發展上,可能仍處於感染愛滋病毒的初期,且大多尚未診斷為愛滋病,對住院之需求較少,因此個案管理對住院之影響仍有待長時間的觀察,建議未來可進行長期追蹤住院行為,評估介入對住院之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前台灣勞工肩部痠痛問題日益嚴重,幾乎將近一半的勞工有肩頸部疼痛的問題,但就醫者卻很少,而推拿中使中藥藥酒或是近幾年興起的芳香療法,都是目前大部分人用以解決肩頸部不適問題的方法。本研究探討運用岩蘭草精油按摩與當歸精油按摩,對於銀行員工肩頸疼痛按摩成效之比較,採準實驗設計法(quasi-experimental design),採招募取樣後隨機抽樣方式選定個案。個案來源自某銀行員工,工作性質是長時間於電腦前工作者,且有慢性肩頸部疼痛超過一個月以上。樣本數共93位,分為實驗組I給予岩蘭草精油按摩,計32位;實驗組II給予當歸精油按摩,計31位;對照組則不給予任何處置,計30位。精油按摩介入時間為連續3天,每天1次,每次5分鐘,並進行前測、後測、及後後測問卷施測。 本研究結果發現岩蘭草精油與當歸精油按摩兩者皆有助於銀行員工肩頸疼痛的緩解,具有立即效果及延宕效果,並顯著優於對照組;但兩種精油按摩的效果間並無顯著差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肺結核病患於結核病防治認知、結核病防治的自我效能與防治行為之相關情形。於2010年3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之臺北市聯合醫院某院區醫院,經由傳染病通報系統流程確定之結核病患者,為本研究之樣本數者為母群體。依據研究架構製作問卷並進行調查,得有效樣本80名,研究主要發現分述如下: -、研究對象職業的有無在結核病的認知表現上,有職業者優於沒有職業者。 二、研究對象在結核病的認知與對於結核病防治之自我效能皆無達到顯著差異;而研究對象不曾中斷服藥者在結核病防治行為表現上,優於曾經中斷過服藥者。 三、結核病防治的自我效能對於結核病防治行為上有正向的影響,研究對象結核病防治的自我效能表現愈佳,其結核病防治行為表現關鍵字:結核病防治行為、結核病防治自我效能愈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國中學生均衡飲食攝取行為現況,並進一步探究個人背景因素、知識、社會心理因素及健康控握信念與均衡飲食攝取行為間的關係。以南投縣某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為295人。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和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六大類食物攝取行為分佈於「有時做到」~「經常做到」之間。 二、研究對象之均衡飲食攝取知識偏低、對均衡飲食的結果期望趨於正向、社會支持程度中等、自我效能偏低,健康控握信念偏向內控。 三、均衡飲食攝取之知識、結果期望、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均衡飲食攝取行為呈正相關;健康控握信念之機運性外控則與均衡飲食攝取行為呈負相關 四、研究對象之均衡飲食攝取知識、均衡飲食攝取結果期望、老師之均衡飲食攝取社會支持、均衡飲食攝取自我效能共可解釋均衡飲食攝取行為總變異量的31.6%,其中影響力最大者為均衡飲食攝取自我效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某國民中學學生個人背景變項、行為困擾與因應方式之相關研究。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於2010年4月以隨機抽樣方式抽取該校七、八、九年級各四班作為研究樣本,共取得有效問卷420份,所得資料以SPSS 12.0版進行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分析後,茲將本研究所得結論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整體行為困擾程度接近中等程度。 二、研究對象之行為困擾程度依序為「學校生活困擾」、「自我關懷困擾」、「身心發展困擾」、「家庭關係困擾」與「人際生活困擾」。 三、研究對象面對行為困擾所採取的因應方式依序為「自我調適」、「面對問題」、「逃避拖延」與「情緒發洩」。 四、在學校生活困擾中,以「八年級」感受之困擾最為嚴重;成績為「低」或「中」者所感受之困擾也高於成績「高」者。 五、在性別方面,「男性」的整體困擾高於「女性」。在父母教養態度方面,「專制權威」的整體困擾高於「開明權威」與「忽略冷漠」。 六、不同背景變項之研究對象在各因應方式中,父母態度為「自由放任」者較「開明權威」者易使用「逃避拖延」方式;成績為「低」或「中」者較成績「高」者易使用「情緒發洩」方式來面對困擾。 七、研究對象之「行為困擾」與「因應方式」有顯著相關;整體行為困擾與「逃避拖延」、「情緒發洩」均呈現正相關,而與「面對問題」呈現負相關。 八、研究對象之「行為困擾」與「因應方式」有顯著差異;行為困擾程度越高者,越容易出現「逃避拖延」與「情緒發洩」之因應方式;行為困擾程度越低者,越不容易出現「面對問題」之因應方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研究目的在了解高中職學生蔬果攝取行為現況,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環境因素與蔬果攝取行為之間的關係。以台南縣新營地區高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於民國99年4月進行正式問卷調查,共得有效樣本542人。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近五成的研究對象有每天攝取三份蔬菜,近三成的研究對象有每天攝取二 份的水果。 二、研究對象女生蔬果攝取行為顯著優於男性。 三、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況愈好,其蔬果攝取行為愈佳。 四、研究對象之蔬果的喜好、蔬果攝取社會支持、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 取角色楷模、家中蔬果可獲性及學校蔬果可獲性皆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 正相關;蔬果攝取知覺障礙與蔬果攝取行為間呈現負相關。 五、性別、年級、自覺健康狀況、家庭社經地位、蔬果的喜好、蔬果攝取社會 支持、蔬果攝取自我效能、蔬果攝取角色楷模、家中蔬果可獲性及學校蔬 果可獲性等變項,共可解釋研究對象之蔬果攝取行為50.6%的變異量 (Adj R=0.506,F=47.266,p<.001)。其中以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對蔬 果攝取行為的影響力最大。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與實務工作提出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瞭解基隆市公立國中學生發展性資產與危害健康行為的現況,並探討發展性資產與危害健康行為之關係。研究對象為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基隆市公立國中七、八、九年級學生。抽樣方法採兩步驟抽樣法,以叢集取樣抽取六所國中,再從每校七至九年級各隨機抽取一個班級,得有效樣本數為517人。研究工具採結構式調查問卷,以團體自填問卷方式蒐集資料,內容包括社會人口學變項、發展性資產、危害健康行為等三部份。所得資料以t檢定、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點二系列相關、複迴歸分析、複邏輯迴歸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測學生的發展性資產平均而言屬中等程度,從外在資產與內在資產兩大類來看,外在與內在資產均屬於尚可。就發展性資產分組而言,發展性資產總分、內在資產和外在資產、八項資產類別均有偏低的情形。 二、受測學生整體出現危害健康行為的頻率不高,顯示大多屬於有過一至二次的危害健康行為。各項危害健康行為中,較常出現的有喝含糖飲料、未喝超過2000C.C以上的水、騎(坐)腳踏車未戴安全帽、未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每天看電視連續超過2小時、課業造成的壓力、擔心某件事而失眠、罵別人髒話。 三、受測學生的發展性資產會因其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家庭完整性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受測學生的危害健康行為會因其年級、父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家庭完整性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受測學生的危害健康行為與發展性資產呈顯著中度負相關。 六、受測學生的七個社會人口學變項能顯著預測其危害健康行為,其解釋總變異量為5.6%,具有低度的解釋力。其中「年級」、「父親教育程度」、「家庭完整性」均有顯著預測力。 七、受測學生的外在資產與內在資產能顯著預測其危害健康行為,其解釋總變異量為37.2%,具有中間強度的解釋力。其中「外在資產」與「內在資產」均有顯著預測力。 八、受測學生的八項資產類別能顯著預測其危害健康行為,其解釋總變異量為39.3%,具有中間強度的解釋力。其中「學習投入」、「社交能力」均有顯著預測力。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強化與建構青少年發展性資產,藉由家庭、學校、社區等多方的連結與支持,幫助青少年學習更多積極的經驗、關係與機會,有助於青少年建構每項優勢和技能,藉此累積更多的資產。在預防危害健康行為上,建議可強化青少年外在與內在資產、學習投入資產,有助於減低其危害健康行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國中學生乳品攝取行為現況,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社會環境因素與乳品攝取行為之間的關係。以台中縣沙鹿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於民國99年3月進行正式問卷調查,共得有效樣本386人,研究發現歸納如下: 一、有11.4%研究對象每天有攝取一份以上乳品,以平均每週約2~3天攝取一份以上乳品的比例最高佔32.4%。 二、研究對象「自覺健康狀況」愈好,其乳品攝取行為愈好;家庭社經地位愈高者,其乳品攝取行為也愈好。 三、研究對象乳品攝取自我效能、乳品攝取結果期望、乳品攝取父母社會支持、乳品攝取同學或朋友社會支持、乳品攝取可獲性及乳品攝取角色楷模皆與乳品攝取行為達顯著正相關;乳品攝取知覺障礙與乳品攝取行為呈顯著負相關。 四、自覺健康狀況、家庭社經地位、乳品攝取自我效能、乳品攝取結果期望、乳品攝取知覺障礙、乳品攝取父母社會支持、乳品攝取同學或朋友社會支持、乳品攝取可獲性及乳品攝取角色楷模等變項,共可解釋研究對象之乳品攝取行為42.2%的變異量(Adj R2 =.422,F=26.463,p<.001),其中以乳品攝取可獲性對乳品攝取行為的影響力最大。 上述研究結果可作為教育發展相關介入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運用1991年Ajzen所提出的計畫行為理論做為研究架構,目的為預測及解釋高中學生攝取西式速食行為之意圖。研究對象為南投縣某國立高中學生九十八學年度下學期一至三學生,共363位。本研究使用研究工具包含開放性引導式問卷,及依據開放式引導式問卷填答結果,篩選出前70%顯著信念編製而成的結構式問卷。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階層複迴歸、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中的Htelling’s T2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未來一個月內攝取西式速食行為之意圖者佔59.9%。 二、本研究對象攝取西式速食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可有效解釋攝取西式速食行為意圖13.9%的變異量,加入知覺行為控制變項之後,模式的整體增加了26.5%的解釋力,對攝取西式速食行為意圖之解釋力上升為40.4%的變異量。三個變項之中以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力最高,其次為態度,主觀規範最低。 三、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以及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知覺力量的 交乘積和間皆達到中度相關。 四、有/無意圖攝取西式速食行為者在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控制信念和知覺力量等信念上有顯著的差異。 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支持計畫行為理論的假設,並發現計畫行為理論應用在攝取西式速食意向上,優於理性行動論。未來擬定飲食保健計畫、介入策略時,可將各行為信念的影響納入參考,更可有效促進飲食保健之意向,切合飲食營養教育之需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