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59.231

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摘要 國人非急迫狀況下頻仍使用急診室已造成健保嚴重的挑戰,本研究以珍惜急診醫療為例發展情境模擬導向的促進珍惜急診醫療資源創新教學模組,並探討其對於提升國民中小學教師未來從事「合理使用急診醫療資源」教學知能的成效。 本研究共有414位國中小學教師參與,其中有214位教師參與以情境模擬導向教學模組教師增能研習作為實驗組,另外有200位教師則參與線上自我學習課程作為對照組。實驗組的介入乃透過急診室微小模型模擬各種急診情境的體驗闖關活動與實際參與情境式桌遊遊具教學的觀議課,對照組則以實驗組的介入教學內容錄影於線上觀賞自學。兩組均在課程前後填答評估教師增能的問卷,包括合理使用急診醫療資源的認知、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技能與自我效能。問卷資料利用McNemar test、paired t test和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GEE)等加以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參與情境模擬導向創意教學模組的實驗組較接受線上影片自學的對照組在課程前後改善幅度較大。情境模擬為基礎的教師增能教學模組適於提供給國中小教師作為實施合理使用急診醫療資源的教學課程。 關鍵字:情境模擬導向、珍惜急診醫療資源、教師增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高中生PM2.5防治教育2D卡通動畫影片課程」(本研究簡稱:動畫影片課程)做介入工具,探討高齡者在PM2.5防治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PM2.5防治行為意圖的影響,並了解此課程的介入成效。首先,本研究對大台北地區(新北市與台北市)高齡者進行現況調查研究,採隨機取樣,發出問卷437份,回收有效問卷419份,回收率為95.88%,其中新北市有269份、台北市有150份有效問卷。其次,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動畫影片課程介入性研究,採隨機取樣與準實驗設計,以新北市高齡者為研究對象,實驗組人數為31人、對照組人數為54人,共計85人,實驗組為動畫影片課程介入、對照組則為無介入任何課程。統計方法採百分比、皮爾森積差相關、t檢定、複迴歸分析等。介入研究後,針對實驗組進行動畫影片課程訪談,訪談內容包含:影片內容、影片播放速度與節奏、影片色彩、音效、其他建議。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大台北地區(新北市與台北市)現況調查研究: (一) 大台北地區(新北市與台北市)高齡者PM2.5相關因素整體現況調查研究:整體PM2.5知識方面平均:10.24分;整體PM2.5防治態度:4.61分;整體環境敏感度:4.59分;PM2.5防治行為意圖:4.76分。PM2.5相關因素整體現況趨向於正向與積極。 (二) 新北市與台北市高齡者在PM2.5相關因素比較:在PM2.5知識方面新北市低於台北市,具有顯著差異;在PM2.5防治態度、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行為意圖,新北市與台北市的高齡者皆無顯著差異。因此,選擇新北市做動畫影片課程介入。 二、新北市動畫影片課程介入性研究: (一)實驗組在動畫影片課程介入影片後,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行為意圖,皆有顯著成效,PM2.5防治態度無顯著成效。 (二)對照組在無動畫影片課程介入,在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PM2.5防治行為意圖皆無顯著成效。 (三)實驗組在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行為意圖皆優於對照組。 (四)現況調查中,PM2.5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對PM2.5防治行為意圖之整體預測力為15.5%,且PM2.5知識、PM2.5防治態度對PM2.5防治行為意圖有顯著影響。 (五)實驗組介入後訪談:(1)影片內容方面:大多可以看得懂,貼近高齡者日常生活,能提供空氣污染的相關防治方法,但內容太過於形式化。專有名詞的陳述語句要更簡單化讓高齡者更易了解。(2)節奏與速度方面:人物講話速度較快,贅詞很多。(3)影片色彩:使用投影機呈現的大螢幕畫質解析度差。(4)音效:背景音樂跟講話內容要分開。(5)其他建議:可以增加台語版,影片總播放時間最好5~8分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研究背景與目的:線上遊戲快速發展,如行動裝置及社群軟體等眾多平台都開始支援遊戲功能,玩家數量也因此越來越多。遊戲開發商為了龐大的商機投注鉅額費用在各式管道進行數位行銷。此研究目的是檢視遊戲數位行銷的暴露及素養對於青少年線上遊戲行為的影響。 研究方法:本研究於2020年對新北市、桃園市、苗栗縣、彰化縣、宜蘭縣及花蓮縣等六縣市之七年級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再以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進行預測模式驗證及路徑分析。 研究結果:在本研究調查的2,461 名7年級學生中發現,遊戲數位行銷暴露對於學生玩遊戲頻率有正向顯著影響。學生的概念性遊戲數位行銷素養對於玩遊戲頻率沒有顯著影響,學生的評價性遊戲數位行銷素養對玩遊戲頻率有負向顯著影響。另學生玩遊戲頻率對於其問題遊戲行為有正向顯著影響。 結論:本研究發現遊戲數位行銷暴露對學生玩遊戲頻率為危險因子,評價性數位行銷素養為保護因子,建議應訂定相關政策減少青少年遊戲數位行銷暴露及強化評價性數位行銷素養,以降低問題遊戲行為。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針對國中生所發展之細懸浮微粒防治動畫教育介入課程,對於國中生之PM2.5防治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及PM2.5防治行為意圖之影響,並瞭解該課程之介入成效。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一所臺北市國中、兩所桃園市國中及一所彰化縣國中之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並針對實驗組進行PM2.5防治動畫教育介入;對照組進行PM2.5防治教育PPT介入;控制組則不介入。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一、介入前,研究對象之PM2.5防治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與PM2.5防治行為意圖,皆有中上程度之表現。 二、介入後,實驗組在PM2.5防治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與PM2.5防治行為意圖上皆有顯著提升;對照組僅在PM2.5防治知識上有顯著提升;控制組則均無顯著提升,且實驗組在PM2.5防治知識、PM2.5防治態度及PM2.5防治行為意圖顯著高於對照組之研究對象。 三、介入前與介入後,PM2.5防治行為意圖與PM2.5防治知識、環境敏感度及PM2.5防治態度間,皆達顯著正相關。 四、介入後,實驗組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之變項可解釋PM2.5防治行為意圖之預測力為40.0%;對照組環境敏感度、PM2.5防治態度之變項可解釋PM2.5防治行為意圖之預測力為54.1%。

本文將於2026/10/18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目的:本研究運用6C行銷模式探討社區長者參加預防失智症課程意圖。透過可靠且有效的方式測量臺灣社區長者參加預防失智症課程之可能性。並發展適用於臺灣社區長者參加預防失智症課程可能性之預測模式。 方法:本研究共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用深度訪談,以6C行銷模式為架構設計訪談大綱,訪談逐字稿以直接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第二階段採用Q方法,Q分類排序所得之資料以主成份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及最大變異轉軸法(Varimax Rotation)進行因素抽取及類型區分;第三階段採用量性問卷調查,以深度訪談資料為基礎及參考相關文獻,建構量化測量工具及進行資料收集,再以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 SEM)進行預測模式驗證分析。 結果:第一階段研究邀請30位社區長者進行深度訪談,以逐字稿方式進行彙整,找出32個關鍵詞,再依據6C行銷模式進行歸類,結果如下:記憶衰退、腦部空白、表達障礙、家人照顧負擔及年紀增長等5個關鍵詞歸類「老化影響」;認識新朋友、朋友在一起互動、增進身心健康、增加身體活動量、增加知識、利用時間及保持獨立等7個關鍵詞歸納「消費者本身」;交通便利與否、上課學費多寡、上課次數多寡、上課時間長短及生病醫療費用等5個關鍵詞歸納「成本考量」;團體上課方式、線上上課方式、學習負荷及體力負荷等4個關鍵詞歸納「方便採用」;失智症相關資料、危險因子(跌倒、三高、憂鬱、社會互動)、朋友建議、媒體、老人機構人員介紹及醫護人員建議等6個關鍵詞歸納「溝通管道」;子女期待、朋友邀約、實際接觸、家人生病及造成別人困擾等5個關鍵詞歸納「人際影響」。第二階段研究共招募33位社區長者參與Q-分類排序,根據Q分類結果之分析共歸納出四種因素類型社區長者,各因子如下:因子 1:認同參加課程能認識新朋友並善用時間、因子2:擔心自己會因為失智而造成別人的負擔、因子 3:考量風險、成本及專家建議、因子 4:多種需求綜合考量。第三階段研究共收回282份有效問卷,根據SEM分析整體模式適配性良好,路徑分析顯示以老化影響的影響力最大,其次為消費者本身的想法,整體模式對於行為意圖解釋力為60.4%,表示當社區長者自覺老化,以及消費者本身的想法越認同預防失智症課程時,其採取參加預防失智症課程的意圖就越高。 結論:本研究同時結合6C行銷模式與被介入者(社區長者)的觀點來探討老人參與預防失智症課程意圖,並以Q方法成功的將社區長者區分為四種不同類型,也發展出適合於社區長者參與預防失智症課程可能性之測量工具,可提供未來在設計參與預防失智症課程行銷方案之應用,使方案內容更能符合社區長者的心理與實際需求,以促進社區長者對參與預防失智症課程的參與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在探討中高齡者使用網路搜尋健康行為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為橫斷式相關研究設計,於台灣地區採以隨機分布比例分區抽樣,以結構式問卷透過訪視進行資料收集。本研究時間為2018年7月至12月,共完成600份問卷調查,有效問卷為558份,資料分析以SSPS 22.0統計軟體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本研究對象在年齡越低,且其網路社會資本、網路自我效能及網路健康素養得分愈高,其網路健康資訊搜尋行為得分有顯著愈高。 二、本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特性變項在教育程度、上網經驗、有網路社群使用、有網路即時通使用、有網路即時通加入等變項及網路社會資本、網路自我效能與網路健康素養等變項皆為影響其網路健康資訊搜尋行為的顯著因素。 根據研究結果,衛生教育者對中高齡者提供網路相關健康促進活動時,應著重其網路健康素養與網路自我效能以強化對網路使用及網路健康資訊辨識能力,並藉由網路社群作為健康資訊討論與資訊交換平台,提升網路健康資訊搜尋能力。

本文將於2026/09/14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_@研究背景:健康照護學生精神疾病盛行率高,然而患病學生大多不願尋求心理健康專業協助。尋求心理健康專業協助為心理健康素養的面向之一,雖然心理健康素養的概念具有多面向性,尚未提出以理論為基礎的心理健康素養建構。 研究目的:探討健康照護學生維持正向心理健康、精神疾病辨識與認識、精神疾病污名態度、求助效能與尋求心理健康專業協助的路徑關係,依據尋求協助相關理論發展具理論基礎的心理健康素養建構,並利用健康照護學生樣本進行驗證,檢驗心理健康素養不同面向在尋求專業協助過程扮演的角色為何。 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據尋求協助理論、尋求心理健康協助模型及健康信念模式提出心理健康素養建構的多重中介模型。本研究資料來自2018年健康照護學生心理健康素養調查研究,最終有效樣本共計1294份 (醫學生970名,公衛系學生324名)。研究工具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為社會人口學變項;第二部分是健康照護學生心理健康素養量表,該量表分成維持正向心理健康、精神疾病辨識與認識、精神疾病污名態度、求助效能及求助態度五個分量表。本研究使用描述性統計瞭解樣本分布狀況;皮爾森相關係數檢定雙變項之間相關情形;結構方程模型檢驗各變項間的直接效果及間接效果。 研究結果:受訪者以男性 (55.8%)、大三至大四 (81.9%)、無特定宗教信仰 (51.5%) 及家庭月收入10萬元以上,20萬元 (含) 以下 (27.1%) 學生較多。結構方程模型顯示精神疾病辨識與認識對於求助效能及維持正向心理健康具有正向的直接效果,意即具備較佳精神疾病辨識與認識者,較瞭解心理健康照護管道及維持正向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本研究提出精神疾病辨識與認識及求助態度的多重中介模型,其中僅求助效能具有中介效果,意即較佳的精神疾病辨識與認識,有助於提升瞭解心理健康專業服務資訊,進一步促進求助態度。 研究結論:本研究為第一個奠基於理論基礎而提出心理健康素養五個面向的多重中介因子架構,有助於瞭解健康照護學生尋求心理健康專業協助的影響過程。提升醫學生及公衛領域學生的精神疾病辨識與認識能力有助於改善其求助效能,進一步促進尋求心理健康專業協助態度,產生實際求助行為,因而有助於心理健康發展,對於未來其從事醫療照護以及健康促進工作具有正向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背景:機構老人因行動不便、生活空間受限、社會行為退化,影響身心健康狀態,而近年來3DVR及芳香療法在醫療照護及舒緩身心功能的成效已愈來愈越受到肯定與認同。本研究即以3DVR與芳香療法的虛實結合課程,讓長者從虛實互動學習中,舒緩身心壓力,提升生活品質。 方法: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研究對象為北部地區2家機構60位老人,區分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以憂鬱、壓力、身心症狀、焦慮等問卷蒐集介入前、後身心健康狀態的變化情形,再以SPSS-23.0進行成效分析,以瞭解本研究虛實結合課程介入前、後的差異。 結果:研究表明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並不會影響機構老人參與虛實結合課程之學習動機。而經廣義估計方程式(GEE)分析結果,憂鬱狀態、壓力狀態、身心症狀狀態、焦慮狀態等身心健康狀態均有顯著的改善。而腦波檢測結果,則發現本研究對專注力的提升亦有影響,但仍需後續研究加以驗證。 結論:本研究在3DVR芳香療法2.0虛實結合課程實施後,能改善老人身心健康狀態並強化學習動機。未來繼續以創新科技的虛實結合模組,連結健康促進的要素,做更深更廣的課程開發與推展,以符應社會人口高齡化的需求,達到持續照顧老人身心健康的目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研究目的: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現場演唱會轉變為線上售票演唱會的形式。本研究探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目標對象如何進行認知再評估策略來面對轉換模式的演唱會活動,以及瞭解目標對象實際參與線上售票演唱會後所感受到的情緒及幸福感變化。研究方法: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針對9位20-30歲過去有實體演唱會參與經驗,且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有線上售票演唱會參與經驗的女性,進行深度訪談。研究結果:訪談結果發現,即使受訪者明白線上演唱會的效益不及實體演唱會,在經歷認知再評估的調適之後,仍然能夠接受原本喜愛的實體演唱會活動改變為線上模式,多數受訪者在實際參與之後也獲得一定程度的快樂與滿足感,並肯定疫情期間線上演唱會存在的重要性,受訪者對於參與演唱會的期待也不同於過去。研究結論: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受訪者可能會運用認知再評估策略,接受休閒活動模式的改變,嘗試改變之後若能夠感受到情感幸福感,則認知幸福感也會跟著改變。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親子共學介入對國中家長的數位行銷認知、數位行銷素養、數位行銷風險感知、數位行銷管教效能之影響。本研究選取民國109學年度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學生的家長為研究對象,以準實驗設計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採問卷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103份,包含實驗組59份和對照組44份。每週進行親子共學介入,共計五次。利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進行分析,評價親子共學介入之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親子共學介入顯著提升家長的數位行銷風險感知,然對家長的數位行銷素養、數位行銷認知、數位行銷管教效能未達顯著差異,惟實驗組的後測分數有較前測進步。本研究建議學校與政府推動親子共學課程,透過親子工作坊與新媒體,以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數位行銷素養。

本文將於2026/08/01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