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95.162

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論文藉由理論計算的方法,在B3LYP/6-311++G(d,p) 的計算層級下,探討甲基第三丁基醚(MTBE)與其衍生的烷氧自由基在大氣中的反應,並比較各種反應路徑的能量與特性,再設計各種不同碳數、結構的烷氧自由基,以研究其在大氣中反應的規律性。本文共分為以下三個部分進行研究: 第一部份 探討MTBE在室溫下與OH自由基反應的理論計算研究,計算結果發現MP2/6-31+G(d)方法所得的數據與實驗值相差較大,而且自旋污染的問題嚴重,用B3LYP/6-311++G(d,p)層級來處理本系統,不但自旋污染的問題得以解決,反應能障也比較符合實驗的數據。OH自由基從MTBE甲氧基位置脫氫與從第三丁基位置脫氫的能障相差不大,主要的產物則為第三丁醇(TBA)、甲醛、異丁烯與甲醇等。 第二部份 我們對MTBE在空氣中會產生的兩種烷氧自由基(A1及B1) 做了一系列的計算,探討一般烷氧自由基在空氣中的三個主要的反應過程,發現A1與B1的表現並不像一般的烷氧自由基規律,在A1主要進行的是與氧分子的脫氫反應(Oxidation);而在B1 series則主要進行自身分解(Decomposition)與異構化(Isomerization)反應。造成這些變化的主要因素,則是MTBE上的氧原子。我們也探討了空氣中其他重要的分子對於A1、B1烷氧自由基的反應性,發現除了一般公認的氧分子之外,空氣中的NO分子更能與A1、B1烷氧自由基反應,NO可利用O原子進行脫氫,也可利用N原子形成穩定的中間物,或者更進一步形成產物。 第三部份 我們完成多種烷氧自由基的分解反應(Decomposition)、氧化反應(Oxidation)與異構化反應(Isomerization)的計算與比較,並探討不同的分子對氧化脫氫反應的影響,並且改變烷氧自由基的結構,加入雙鍵,以計算雙鍵對分解反應的影響。計算的結果發現烷氧自由基的級數以及分解反應產物的能量、結構都能影響分解反應的能障,甚至過渡狀態上的結構與自旋密度也有密切關係。雙鍵的存在不但會影響反應的能障,也會影響斷鍵的選擇性,而且雙鍵的位置不同,有可能使能障大幅降低或提高,更是影響能障的關鍵因素。雙鍵系統的反應能障與反應熱之間,仍然存在著與單鍵系統一樣的線性關係。異構化反應的計算利用NPA電荷分析,推論即使同樣是六圓環的過渡狀態結構,當轉移氫原子的碳上有其他烷基取代時,便能降低其異構化反應的能障。與氧反應對低碳數的烷氧自由基而言是最重要的反應機構,然而在碳數更多的烷氧自由基中,由於立體障礙的影響,使得與氧反應的機率更為困難,六圓環異構化反應便成為最重要的反應途徑了。最後我們用不同的分子來取代氧分子的作用,發現所有烷氧自由基對這些分子的反應性都有相同的趨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回顧第24~3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IChO)理論試題、第24~34屆IChOs 43位台灣選手的解題表現以此數據統計、分析、比較,找出影響理論題分數高低的關鍵;以作為未來國手選拔訓練流程改進的參考之一,並提供2005年我國主辦第37屆IChO命題之參考。 在五大領域75題理論題?埵U領域理論題所佔的比重:物化15題佔21%,無機18題佔24%,有機20題佔26.7%,分析19題佔25.3%,生化3題佔4%,有9題在新的IChO比賽大綱?塈鉹ㄗ魽C有20題(佔26.7%)只使用到層級1的項目,有2題只使用到層級2的項目,有6題只使用到層級3的項目。 台灣已經參加IChO 11年一直都有很好的表現,43位選手獲得的獎牌數總計13金23銀7銅。我國訓練選手的課程通常是四大領域各分配四分之一的時間,生化課程包含在有機課程?堙C在過去11屆IChOs無機和有機的理論題解題成就較高達85%的得分率,物化80%,分析77%,生化最低72%。如果在物化、分析、生化的授課時間分配適度地增加,對這三個領域理論題得分的提升可能會有幫助。 我國學生在理論題只有出現層級一和層級三項目的問題時,分別有78.41%和72.24%的得分率低於平均值。層級一的理論題是屬於概念的使用較深入,有較複雜計算但內容範圍較窄的題目,層級三的理論題則相反,廣度較大,詳細情形還需要進一步探討。以40位理學院大一學生為對象進行兩個測驗。其中,測驗一為30屆的無機化學VSEPR問題,測驗二為28屆分析化學弱酸離子水溶液問題。測驗一的結果:我國30屆的4位選手有93.75%的答對率超過大一學生42.25%的答對率很多。測驗二的結果:我國28屆的4位選手有58.5%的答對率與大一學生31.73%的答對率之間的差距較小。由以上結果指出可以用理論題的測驗來預測金牌學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由於社會快速的變遷,社會的型態已呈現多元,從以往線性、保守、簡化轉而循環、開放、複雜的情況。過往我國社會受到實證哲學的影響,強調明確度以及精準度,但隨著時代的轉換,在進入後現代社會後,過去視為確知的真理、價值及技術,在後現代社會中,則被視為不確定的,有多重可能的情況。在此變動下,教育環境也隨之產生激烈的震盪,過往施行成功的教育政策,也不得不做一番修正與調整。教育政策的調整,首先遭受衝擊的便是學校與教師,而未來師資是往後擔負當前教育政策實行的主力,因而基於此種關係,我國目前的教學型態是否已隨著教育政策的改變,而已有所調整以及在教育政策轉換下,未來之科學師資在教育實習階段的專業成長影響因素,是本研究所欲探討的課題。研究主要採質性的研究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施以問卷施測,經廣泛的收集資料後,以頻率(百分比)的方式呈現,並加以分析、討論,而後形成初步的推論。第二階段以深度訪談、現場資料收集、教室觀察等進入現場的方式進行實地觀察,並將所收集而得的資料,依據Murphy(1995)及相關研究,將實習教師之專業成長分成以下四個面向分析:(1).教學特性 (2).人際關係 (3).專業知識 (4).衝突管理。在完成兩階段的工作後,再將第二階段所得之結果印證第一階段所得之推論,而得到以下結論:(1).教育政策的轉換,帶給實習教師相當大的衝擊及影響 (2).實習教師若無法瞭解當前的教育政策走向,在教學上,則仍將以課本知識傳遞為主,以升學為主要目的;反之,若實習教師越能瞭解當前的教育政策,則在教學的表現上將更豐富 (3).實習教師若無較高的敏感度,則雖能以深厚的背景知識及經驗做出較正確的判斷,但缺乏儆醒的能力 (4).實習教師在實習階段若能把握面對問題的良機,並能以主動積極的態度處理,則在處理問題的能力上將有較大的成長 (5).實習教師的法定地位不明,造成實習教師在實習過程中產生相當大的困擾 (6).實習教師在實習過程中,對於未來的就業深感憂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提升教師教學品質及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將高級中學化學課程中所提到的化學分子,藉由電腦軟體,製作其分子模擬圖形以作為輔助教材之用。並從中探討學生經由教學活動後,對其學習成就之影響,以及學生對網路教學方式之態度。 為驗證所發展的教學媒體對學生學習成效之注意與否,本研究以台北縣某公立高中之75名高二學生為研究樣本,依準實驗研究設計,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之學習成效、分析實驗組學生後測試卷之作答情形,並以問卷調查瞭解實驗組學生對此媒體之態度與建議。本研究結果擇要如下: 1.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後測成績經T考驗比較後,具有顯著差異,可知對於參與網路教學的實驗組學生而言,分子模型的使用與探究學習確實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2.從學生的作答情形分析,發現以電腦模擬的分子模型對學生學習的幫助有:(1)幫助學生解題;(2)彌補文字與平面媒體之不足,避免學生錯誤概念或另有概念產生;(3)比照文字的敘述幫助記憶和理解深層的意義,避免片斷背誦(4)提高訊息處理的效率,獲得更好地學習效果。 3.實驗組學生對於本教學媒體有正面的態度,學生反應網站內容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轉換成具體的事物,學習者可以看見分子的形狀,甚至能親自動手翻轉分子,而不需再憑想像,不只能加深對有機分子的印象以幫助記憶,且學習方式也更為活潑有趣,學生亦更能注意學習的重點,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是神奇、創新又有趣的,而且這種新鮮的感覺,具有吸引力,更能讓學生專心聽課與集中注意力,輕易掌握學習重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卜作嵐材料與強塑劑都是製作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成份。本論文主要研究水泥、卜作嵐材料與強塑劑三者間之相容性(compatibility)。實驗材料包括第I型波特蘭水泥、飛灰與羧酸系強塑劑(PMAMP),PMAMP係以甲基丙烯酸(MAA)與2-丙烯醯胺-2-甲基丙烷磺酸(AMPSA)為反應物,經自由基聚合反應而得。本研究探討PMAMP分子量、MAA / AMPSA比例、與飛灰燒失量等因素對於水泥漿體之迷你坍度、迷你坍度維持、視黏度、凝結時間的影響,並以強塑劑對漿體顆粒之吸附行為、表面電位等實驗來解釋之。 研究結果顯示添加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6 × 104者與MAA / AMPSA = 1 / 1的PMAMP之漿體迷你坍度最佳、視黏度最低,而添加Mw = 3.8×105與MAA / AMPSA = 3 / 2的PMAMP之漿體迷你坍度維持最佳。大體上,飛灰燒失量越低,漿體迷你坍度越佳;飛灰取代量越多時,若強塑劑AMPSA比例大於50%,則漿體迷你坍度、迷你坍度維持越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第一部份 中文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使用常見的自由基誘發劑-過氧化苯甲醯基 (benzoyl peroxide),以自由基取代反應(加成-離去)的策略, 將雜環或環烷類官能團有立體選擇性的引入,來合成苯乙烯類衍生 物。使用這個方法,可以在廣泛的受質應用上都有高反應性與高選擇 性。這個使用易取得、且具有一鍋到底反應潛力之起始物的反應,在 所有的例子中,都有著優秀的反式-選擇性並伴隨著中到高等的產 率。在此,將利用製備各式各樣的反式-苯乙烯類衍生物,來說明此 方法的合成價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