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0.185.170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教練領導、領導信任及運動員效能: 多元領導模式驗證 研究生:陳鈺芳 指導教授:鄭伯壎 教授 鄭志富 教授 日期:民國93年8月 摘要 教練的工作是為開發運動員潛能,創造最佳成績紀錄。有關教練領導行為的研究,大多數研究者採用多元領導模式,來探討運動團隊中教練領導的效能。雖然多元領導模式的相關研究,已有許多國家的研究者投入其研究,但對於教練領導對運動員的心理歷程的影響與文化差異問題則鮮少被探討之。因此,本研究以多元領導模式為基礎,先驗證多元領導模式;其次以西方的運動領導行為與華人社會所發展出的家長式領導,比較在不同文化下,何種運動領導理論對臺灣地區的教練領導行為的解釋力會較強;最後再驗證加入領導信任後之多元領導模式。 本研究以大專院校籃球與排球聯賽一級隊伍與二級決賽隊伍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並將問卷設計兩種版本,請所屬隊伍之主管與運動員分別填答。調查結果共收集了56套資料,來驗證本研究之相關假設。統計分析後發現:(1)要求與知覺領導行為一致性程度,對運動員表現度具有顯著的預測效果。(2)喜好與知覺領導行為一致性程度,對運動員滿意度具有顯著的預測效果。(3) 領導行為一致性程度會透過領導信任的中介效果來影響運動員效能。(4) 家長式領導的解釋力強於運動領導行為。最後,討論本研究結果,並對未來的研究方向及教練領導與管理實務的意涵提出建議。 關鍵詞:多元領導模式、領導行為一致性程度、運動領導行為、家長式領導、領導信任、運動員效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長期從事外丹功運動對能量消耗和心率變異之影響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長期從事外丹功運動對人體心跳率、能量消耗、攝氧量、換氣量、心率變異及血壓變化的影響。本研究招募32名自願參與本實驗的健康中老年人為受試對象,並依其運動年齡分成長期組(10年以上)及初學組(1年以下)兩組。長期組:16人,平均年齡為65±4.2歲、身高為163.3±7.3cm、體重為63.3±7.3kg;初學組:16人,平均年齡為59±3.7歲、身高為162±3.9cm、體重為65.7±3.6kg。本實驗結果發現,長期組與初學組在安靜收縮壓、運動中心跳率、能量消耗、換氣量、換氣量最大值、高頻功率及低頻功率/高頻功率等方面均達顯著差異(p<.05);此研究結果顯示長期從事外丹功運動者,在安靜的血壓及心跳率皆較初學組為低;另外,長期從事外丹功運動組在進行運動時能達到較高的運動強度,因此,在運動中心跳率、攝氧量及換氣量的提升有助於能量的代謝;此外,在高頻功率方面較高,則代表運動中副交感神經驅策增加,進而對冠狀動脈疾病有預防及保護心臟的效果。 關鍵詞:攝氧量、換氣量、心跳率、心率變異、外丹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要建構運動心理堅韌性的概念、內涵、與影響因素,建立其運作的機制,並且編製具有信效度的測量工具。研究方法是用質性研究去探索相關的問題,訪談10位優秀運動員和5位資深教練,開放式問卷調查168位的大學運動員,將所得的資料加以分析,建立初步概念。接著利用質性研究的結果,針對1326名中學和大學運動員,以探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發展出『特質運動心理堅韌性量表』和『賽前狀態心理堅韌性量表』,最後本研究得到下列發現: 一、運動心理堅韌性是指個體在運動情境中知覺遭受威脅時,心理上不容易被擊敗的特性。可以將其分為兩個部分,特質運動心理堅韌性是指在遭遇困難時,其不容易被擊敗的特性一般所會呈現之水準;狀態運動心理堅韌性是指在某一特定的運動情境下,其不容易被擊敗的特性所呈現之水準。 二、運動心理堅韌性強者的行為特徵包括有:無論情境為何,皆能保持高度的專注;能忍受生理的傷痛;積極自律;追求完美與既定目標;高度自信心;比賽時擁有堅強的求勝意志;有因應壓力的能力等。 三、影響運動心理堅韌性的因素,包括有:有體能和技術的狀況、社會支持、成就感、外在誘因與目標的設定、隊上的風氣、情境的因素、競爭壓力、以及個人的特質。 四、狀態運動心理堅韌性的運作受到情境、生理和技術因素的影響,會受到壓力處理能力、社會支持、外在誘因等調節,還會受到特質運動心理堅韌性持久的影響,最後它會影響到行為表現。 五、特質運動心理堅韌性量表共有三個分量表:積極奮鬥、抗壓性、忍受傷痛,具有不錯的內部一致性,經驗證性因素分析後構念效度不錯,具有可以接受的區別和聚斂效度。 六、狀態運動心理堅韌性量表包含有兩個部分:威脅知覺和韌性反應(自信心、努力求勝和進步、壓力因應),狀態韌性是兩者交互作用的結果,這樣的測量方式,具有不錯的計量特性。 依據本研究結果歸納所得的運動心理堅韌性初步概念,以及所發展的測量工具,可以去發展出一些心理技能訓練計畫,增強參與運動者的心理堅韌性,以期促進運動表現;在研究上,對運動心理堅韌性這樣的概念也更加清楚,有助於更進一步去探討相關的研究領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技能學習與學習態度之影響 ---以八年級籃球課程為例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教育模式對國中八年級學生之籃球技能學習與學習態度之影響。受試對象為八年級男生二十二人、女生十六人,所有學生均接受籃球客觀技能評量之前測,並根據前測成績分為高、中、低三種不同技能水準,以作為異質性分組之參考。經過十六節運動教育模式籃球教學之後再進行後測,以瞭解不同技能水準學生運動技能學習之效果。此外,藉由體育學習態度量表及訪談來瞭解學生學習態度的反應情形。本研究採相依樣本t考驗、共變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及半結構式團體訪談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其結果如下: 一、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技能學習效果上有顯著差異。 二、運動教育模式對不同技能水準學生間之技能學習效果並無顯著差異。 三、學生對運動教育模式所抱持的態度屬於正面、積極的態度。 四、結論 (一)「團隊小組」的規劃讓學生在民主的制度下,共同討論解決問題或衝突的方式,並促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培養團隊默契。 (二)學生有充分的學習時間來進行運動技能的學習,團隊成員的互助合作更激發了運動參與的動機,增進運動技能的表現。 (三)不同技能水準學生在團隊小組成員社會互動的基礎下進行學習,增進彼此的隸屬感,充分展現團隊合作的力量。 (四)經由「正式賽制」的設計,學生可以體驗真實的運動經驗,瞭解彼此的實力,增進運動技能表現與培養學習態度。 (五)透過「多元角色」的扮演,學生喜歡擔任各項任務,從中學習運動規則,培養「做決定」的能力。 關鍵詞:運動教育模式、技能學習、學習態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技能取向球類教學法比較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理解式球類教學法(TGfU)與技能取向球類教學法對於學生的學習效果,並比較兩教學法學習效果之差異情形;本研究參與者為一位體育教師與兩班國小五年級男女生共62名分組(理解式球類教學組男生17人,女生17人;技能取向球類教學組男生14人,女生14人),兩組各實施8節手球課以瞭解男生與女生實施不同教學法前後於認知、情意、主觀技能、客觀技能及比賽表現能力等學習效果,並針對兩教學組學習後效果進行比較,以考驗兩教學法學習效果何者較佳;本研究方法採前實驗設計中兩個獨立單組前測-後測設計,對兩組男女生前後測成績分別進行相依樣本t考驗,另進行兩教學組後測成績之獨立樣本t考驗比較,研究結果如下:(一)技能取向教學組對於男生學習主觀技能上具有顯著的效果;(二)理解式球類教學組對於男、女生於情意與比賽表現的學習能產生顯著的效果;(三)技能取向教學組男生,主觀技能的學習效果進步程度明顯大於理解式球類教學組男生;理解式球類教學組男生在比賽表現能力上的學習,比實施技能取向教學組男生的學習效果佳。本研究結果可提供未來師資培育機構推行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依據,並建議研究者以不同年齡、球類或兩教學法結合作縱貫性研究、或增加質性研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臺灣漢民族傳統節日休閒活動的概況、類型、涵義、社會功能、內容特性及心理因素等。研究方法係採用「文獻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 傳統節日休閒活動的概況可分為:新年、宗教性及農業性等三大類節日,其三大類節日主要包含九個傳統節日及其附屬的五十八項休閒活動。 2. 傳統節日休閒活動的類型為:愉悅性、挑戰性及規範性三類。 3. 傳統節日休閒活動的涵義主要可由:個人、社會、宗教及文化藝術等四個面向觀之;其社會功能則有:凝聚親族情感與人際關係、情感宣泄與調節身心、整合族群與形成社會集體意識、發揚民族精神與穩定社會文化等四項功能。 4. 傳統節日休閒活動的特性主要有:時序性、挑戰性、紀念性、宗教性、集體性、祈願性、規範性及多元性等八點;其心理分析則有:敬神祀祖心理、畏鬼避邪心態、祈求風調雨順與財源廣進、重視親情和強調群體合作、追求個人生命及幸福情感等五項。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國小扁平足學童在三種不同負荷程度的著地型態(叉腰垂直跳、叉腰著地站立和叉腰著地反彈跳)跳法的運動學和動力學變化情形,以找出扁平足在這三種跳法中,其跳躍能力和著地策略與正常足學童有何異同。本研究以台北縣三峽國民小學15名學童(8名扁平足、7名正常足弓學童)為受試對象。運動學和動力學資料的收集是利用Redlake攝影機(125Hz)和Kistler 9287型測力板(1200Hz)同步收集運動學和動力學資料。統計方法則是使用獨立樣本t-test(α=.05)分析兩組學童在三種不同跳法的跳躍高度和著地策略的差異。結果發現在運動學資料方面,兩組學童在著地瞬間、身體重心速度為零時下肢各關節的角度和重心上升高度並無差異存在。顯示扁平足學童的跳躍能力和正常足學童是沒有差別的。而扁平足學童其負荷程度較強的著地站立和著地反彈跳中,其著地之後所產生的第二峰值(PK2)比正常足弓學童來得大。另外在50毫秒之被動衝量上也比正常足弓學童大,顯示在著地瞬間扁平足學童比正常足學童有較大的衝擊力,可能在著地時會比正常足學童容易發生受傷的機率。因此在進行跳躍性運動或訓練時,不應排斥扁平足學童,認為他們是跳躍能力較差的一群人,而是鼓勵他們參與運動,以改善其運動能力。只是建議在訓練時需要穿著吸震力較強的鞋子,以預防扁平足學童在著地時產生過大的衝擊力而造成運動傷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台灣地區未來觀光產業之專業人力需求,並進一步分析台灣地區大專院校運動觀光課程之規劃與設計。本研究共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以德懷術研究法進行,遴選並委託運動觀光相關之產、官、學界學者專家組成德懷術專家諮詢小組,並以研究者自編之「台灣地區大專院校運動觀光課程發展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共3次之德懷術研究法問卷施測;第二階段則以第一階段之研究問卷修訂成「台灣地區大專院校運動觀光課程發展研究問卷」(系所主任版)針對台灣地區大專院校運動觀光相關科系所主任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 一、運動觀光產業基層人員重要專業能力前3名為「電腦文書資料處理能力」及「電腦套裝軟體操作能力」,以及「時間管理能力」;「產品(服務)說明展示」及「寫作能力」則分居第9、10名。 二、運動觀光產業中階主管重要專業能力前3名為「公共關係應用能力」與「傳播溝通能力」以及「客戶開發能力(包含國內外)」;「口語溝通能力」與「行銷策略擬定能力」則分居第9、10名。 三、運動觀光學系大學部專業核心課程應為 (一)必修課程:「運動觀光產業實習」、「觀光概論」、「休閒運動概論」、「旅館與餐飲管理」、「套裝軟體(文書、統計、繪圖等)」、「運動觀光管理概論」、「運動傷害防護」、「運動觀光概論」、「人際關係」、「壓力管理」、「時間管理」、「戶外遊憩」。 (二)選修課程:「行銷學概論」、「水上安全與救生」、「運動概論」、「健康管理」、「消費心理學」、「運動觀光服務管理」、「運動生理學」、「公共關係學」、「環境生態學」、「體適能與運動處方」、「管理學概論」、「經濟學概論」、「運動觀光行銷學」、「運動與觀光相關法規研討」、「運動觀光史」、「運動場館管理」、「休閒運動新趨勢」、「國際賽會管理」。 四、運動觀光研究所碩士班專業核心課程依其重要性程度依序為「運動觀光專題討論」、「觀光發展議題」、「運動觀光專案規劃與分析」、「運動與觀光相關政策規劃研討」、「專案稽核與績效評估」、「市場分析與調查」、「運動觀光產業經營與管理」、「運動觀光產業市場研究」、「職業運動經營與管理」、「管理決策模式」、「環境影響與衝擊」、「社會資源募集與基金籌募」、「運動觀光產業實習」、「國際賽會管理」、「運動贊助學」、「休閒運動新趨勢」、「財務管理」、「運動與觀光相關法規研討」等18項課程。 五、大學部課程開設困難度最高的前3項課程為「職業運動經營與管理」、「運動觀光風險管理」、「運動觀光專案規劃與分析」;「運動觀光服務管理」與「運動觀光產業經營與管理」則分列第9、10名。 六、碩士班課程開設困難度最高的前3項課程為「職業運動經營與管理」、「運動觀光專案規劃與分析」、「運動觀光風險管理」;「專案稽核與績效評估」、「運動觀光產業經營與管理」並列第8名(此2項之難度指數相同並列),「運動與觀光相關法規研討」則為第10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十年來,我國選手在單槓項目上的起評分及得分,明顯呈現出較低於其它項目的情形,這是由於我國選手多半欠缺高難度的飛行動作和下槓動作所致。本研究以兩部Redlake攝影機(頻率125Hz,快門為1/625sec)拍攝一名國家隊選手所實施之Kolman動作的3-D影像,並進行影像數位化及運動學分析,以了解影響完成Kolman動作之重要因素,以作為教練與選手進行訓練時的參考依據。 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在實施Kolman前的加速迴環上有提早加速的現象,且身體重心的運動軌跡在回升至倒立過程中產生兩個波峰。成功之Kolman動作在離槓前的縱軸轉體角度較失敗動作小,離槓後的水平速度亦較小,因此能在可握槓範圍中及時抓握住槓。而失敗動作則可能是運動員在擺振拉槓的過程中,使身體重心產生了較大之順向水平加速度及分力,過多的水平拉槓分力使單槓累積過多的彈性能,此彈性能的恢復將使運動員在脫手越槓時產生過大的水平速度而無法及時接槓。故建議運動員在訓練Kolman動作時:(一)擺振時身體重心最低點之位置應盡量於槓的垂直正下方以減少槓產生水平拉引的力量。(二)在Kolman進入空翻前應兩手同時脫槓,以避免過早縱軸轉體。(三)在離槓後才開始實施縱軸轉體以保持身體在空中時的平衡。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