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82.79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目前台北市立國中學校游泳課實施現況、探討學 生對於游泳課學習滿意度情形以及影響學生滿意度高低之因素,並提出建議,以俾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台北市各級學校及體育教師作為改善及規劃游泳課之參考。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自編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組長問卷47份、學生問卷1269份,並將所得資料經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法事後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台北市立國中游泳課實施現況 (一)師資符合合格體育科教師資格比率達98.1%;其中擁有游泳C 級以上教練證比率44.5%、救生員執照48.4%。 (二)有附設游泳池設施學校游泳課實施節數,在21節以上比率達78.2%,而無游泳池學校僅達25%。 (三)無附設游泳池設施學校實施時間,以平日體育課為主;實施對象以九年級為主。 二、台北市立國中學生對游泳課學習滿意情形大致良好(平均得分3.43),各項因素之滿意程度依序為教師教學、同儕關係、學習效果、場地設施與衛生安全、學校行政。 三、性別、就讀學校有無附設游泳池設施、學校規模、游泳能力等不同背景變項之台北市立國中學生,在游泳課學習滿意度皆達顯著差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九十四學年度某國民中學學生校園事故傷 害發生率,不同性別、年級學生校園事故傷害發生原因,地點、受傷部位及處理方式,以及事故傷害發生後至痊癒所費天數。研究對象為國中在學之七、八年級學生,總人數為1376人,研究時間自民國九十四年九月一日至九十五年六月三十日。研究工具使用研究者修編之臺北縣國民中學學生校園傷害統計表,紀錄發生事故傷害者之資料,資料處理使用Excel套裝軟體,以描述性統計作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二年級整學年發生事故傷害學生總人數為2563人 次,佔186﹪;平均每一位學生整學年發生校園事故傷害次數為1.86次,平均每月事故傷害發生率為18.6﹪;若以性別觀察,男生發生率為1784人次,佔人數之227%;女生發生率為779人次,佔人數之131%,若從不同年級觀察,整學年校園事故傷害發生率以八年級男生事故傷害發生率最高,計1301人次(321%),八年級女生558人居次(174%)。從不同月份之事故傷害人數比例發現,高過每月平均人數比例之月份依次為6月(381人次,27.%),5月(363人次26.4%),3月(357人次,25.9%)。6、5及12月,此季節適逢學校舉辦班際運動競賽及運動會之時期,事故傷害發生率亦相對提高。人數比例分別在事故傷害之發生原因方面依序為1.與同學玩耍(683人次,50%),2.運動過度(264人次,19%),3.熱身運動不足(189人次,14﹪)。在事故傷害發生場所方面依序為1.籃球場(921人次,67%),2.教室(639人次,46%),3. 校園(237人次,17%)。受傷部位以手部(1168人次,85%)及腳部為最多(739人次,53%)。在傷害醫療處理人員方面,均由護士處理,處理方式則依序為1. 傷口處理(1377人次,100%),2.冰敷(986人次,72%)。事故傷害痊癒天數人數比率依序為,1.一天痊癒者(875人次,63.6%),2.二天痊癒者(824人次,59.9%),3.三天痊癒者(444人次,32.3%)。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之探索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一月 研 究 生:陳明信 指導教授:徐元民 協同指導:麥秀英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之特質及其文化內涵,採用歷史研究法與人類學的田野調查進行研究,首先探尋傳統舞龍的特色與類型,其次探討競技舞龍的形成與技法,接著探究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之文化內涵,分別從教育價值、宗教信仰、經濟與觀光、政治與族群、社區認同、性別意識、錦標主義等七個層面進行探索。本研 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傳統舞龍是民間的傳統文化,由龍圖騰衍生出舞龍活動,更隨著文明的演進,結合民間生活禮俗、歲時節慶,融合傳統與創新的龍舞藝術,展現出豐富多元的舞龍樣態。 二、競技舞龍源於傳統舞龍,從民俗運動的產物經有心人的改變,變成符合現代競技運動模式下進行比賽,深受大眾喜愛。 三、探索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的文化內涵看似對立的詞句,各有其文化內涵,如有團隊精神、競技化、族群的包容…等等,但實際上還是有相同點如身體的活動、信仰的傳承、藝術表演…等等,這些相同點代表舞龍活動延續的優良薪傳與價值觀,值得推廣。 關鍵詞:傳統舞龍、競技舞龍、體育、運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某公立高中九十四學年度在學之一、二年 級學生,總人數為1247人,研究工具以研究者修編之臺北市學生校園傷害統計表之紀錄資料,資料處理使用Excel套裝軟體,以描述統計作資料分析,探討校園學生傷害現況與在校期間傷害處理及傷害因素問題。研究目的包括探討一、學生校園事故傷害全年發生率及每月發生率。二、不同性別、年級學生全年及每月校園事故傷害發生原因, 地點、受傷部位及處理方式。三、事故傷害發生後至痊癒所費天數。 結果發現高一、高二全學年傷害學生總人數為1526人次佔122 ﹪;平均每一位學生整學年發生校園事故傷害次數為1.22次;其中一、二年級男生為772人次,佔男生人數之126%;女生為754人次,佔女生人數之118%,整學年校園事故傷害發生率以二年級男生最高計479人次佔159.1%,二年級女生居次461人次佔145%。從不同月份之傷害人數比例發現,平均每月事故傷害發生率為12.2﹪,但是高過於12.2﹪的有3、4月至10月及12月,適逢學校舉辦班際運動競賽及運動會之時期,傷害發生率亦相對提高,人數比例分別為3月253人次佔20﹪,4月176人佔14%10月200人佔16%, 12月171人佔14%。事故傷害發生原因依序為,1.其他315人次佔25%,2.地板溼滑303人次佔24%為,3.動作姿勢不正確217人次佔17﹪。在傷病發生場所方面依序為1.籃球場611人次佔49%,2.教室400人次佔32.1%為;3.排球場155人次佔12.4%。受傷部位以手部897人次佔72%、腳部378人次佔30%為最多。在傷害醫療處理人員方面,均由護士處理,處理方式則依序為1. 傷口處理1040人次佔83.4%,2.冰敷117人次佔36.8%。事故傷害痊癒天數人數比率依序為,1.三天痊癒者362人次佔29%;2.二天痊癒者229人次佔18.4%;3.七天痊癒者191人次佔15.3%。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運動遊戲介入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動作能力促進之研究 中華民國96年1月 研究生:徐安國 指導教授:程瑞福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遊戲介入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動作能力促進之個案研究。研究參與對象為就讀○○國中啟智班的三位學生,三人障礙程度分別為:甲生輕度智能障礙、乙生中度智能障礙、丙生極重度智能障礙。三位學生均接受布因氏動作能力測驗(Bruininks-Oseretsky Test of Motor Proficiency簡稱BOTMP)簡式(short form)之前測。經過四週,每週五次,共計二十次的運動遊戲課程後,再進行後測。本研究採以視覺直接針對前、後測的結果做比較、分析。依據研究分析結果,而得以下結論: 一、 實施運動遊戲能促進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大肌肉動作能力的發展。但障礙程度對研究參與者大肌肉動作能力的改變未見影響的。 二、 實施運動遊戲能促進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小肌肉動作能力的發展。但障礙程度對研究參與者小肌肉動作能力的改變未見影響的。 關鍵詞:運動遊戲、啟智班、智能障礙、動作能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職業運動組織既然是一個自負盈虧的策略事業單位,與一般企業的經營目標相同就是追求良好的營運績效,因此本身的績效評估標準也必須完善。過去評論台灣職業棒球經營討論中,經營績效的問題往往被忽略。 本論文採個案研究方式,以平衡計分卡觀念,探討統一獅隊績效評估制度,另依訪談與文獻分析彙總衡量指標,以深入訪談及問卷調查,萃取出主管之角度,可實際應用於個案組織績效衡量之指標,供個案職業運動組織與其他類似組織日後績效衡量之參考。並以此研究結果與La New熊隊做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個案組織現有績效評估制度,係存在於各項策略與工作目標中,其主要目的即為績效提升,建議個案組織可將現有之績效指標依照策略、願景,重新建構平衡計分卡觀念下之績效衡量指標。 在問卷調查主管之重要性分析結果之關鍵指標分別為『成本管控規劃』、『創造營運利潤』、『回饋基金』、『顧客滿意度』、『提高服務品質』、『運動休閒生活營造』、『健全的組織』、『專業化人力管理』、『環境品質維護』、『資訊科技化程度』、『人員培訓計劃』、『市場競爭能力』、『研究發展成效』等十三個關鍵指標,其分布在四個構面之中,可見主管對於平衡計分卡四個構面的指標都各有重視的部分。 在AHP層級分析法分析結果顯示,四大構面中學者專家對於個案組織經營時,應重視的構面首推內部程序構面,依次為學習與成長構面、財務構面、顧客構面。各構面的領先關鍵指標及領先行動指標(構面-關鍵指標-行動指標),分別為: 1.內部程序構面-資訊科技化程度-業務資訊化開發比例。 2.學習與成長構面-研究發展成效-體育學術研究比例。 3.財務構面-回饋基金-運動獎助學金設置。 4.顧客構面-運動生活營造-運動賽事主場比例。 研究結果顯示,在個案組織與La New熊隊的比較中發現,財務構面部份,希望能夠獨立自主,不在仰賴母公司支援;顧客構面部份,希望能提供球迷一個舒適滿意的場地與環境,獅隊礙於主場設施老舊,比較無法提高顧客的滿意程度;在內部程序部份,尤與兩支球隊的企業文化不同,組織架構也不同,無法比較;在學習與成長的部份,由於兩支球隊目前呈現虧損的狀態,對於公司或員工的學習與成長,比較無法投入心力去經營。 對於個案組織及後續研究的建議如下: (一)個案應重視組織的內部程序構面的組織再造與重整。 (二)應更加重視學習與成長策略。 (三)財務面則應重視回饋基金、成本管控規劃機制。 (四)建立正式績效營運的管理制度 (五)建立職業運動組織專屬指標的設計 (六)設計發展職業運動組織專屬指標,並能確實執行於個案組織。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瞭解外籍配偶子女生活型態與體適能發展之現況,並藉由生活型態問卷填答及體適能檢測,以了解外籍配偶子女與一般學童之差異。經立意取向,選取彰化縣內包含彰化市共8鄉鎮、26間國民小學,其母親為外籍或本國國籍配偶之四年級男性學童各56人為研究對象,並分為外籍配偶組與本國國籍組。所有受試者皆測量其健康體適能,包含:身體組成、柔軟度、肌力(肌耐力)和心肺耐力,並參照專家學者及自行設計問卷進行生活型態調查。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一、一般學童在身高、立定跳遠、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顯著優於外籍配偶子女(137.65 ± 6.25公分、142.30 ± 18.70公分、25.13 ± 6.47次 V.S 134.59 ± 6.42公分、133.57 ± 22.92公分、22.36 ± 7.55次;p< .05)。 二、外籍配偶組之父親年齡與父母親年齡差明顯大於本國國籍組(43.15 ± 4.51歲、8.32 ± 5.39歲 V.S 40.32 ± 3.45歲、2.89 ± 2.37歲;p< .05),但外籍配偶組之母親年齡則明顯較本國國籍組來的年輕(35.54 ± 4.38歲 V.S 38.13 ± 4.26歲;p< .05)。 三、本國國籍子女的家庭社經地位、身體活動總分與睡眠品質總分皆顯著優於外籍配偶子女(30.95 ± 9.30分、17.96 ± 3.13分、3.16 ± 1.65分 V.S 23.29 ± 7.59分、15.88 ± 3.16分、4.11 ± 2.33分;p< .05),但睡眠品質總分上兩組皆屬於良好之等級,至於飲食行為總分上則兩組間無明顯差異。 由本研究可發現生活型態與體適能息息相關,良好的生活型態將影響學童的體適能。因此,除了在體育課及課餘活動增加學生運動量外,亦可從日常生活型態中增加身體活動量、改善飲食行為與睡眠品質來提升體適能表現。 關鍵詞:外籍配偶、國小子女、生活型態、體適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中生課後運動參與行為之現況,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及運動阻礙因素與運動行為間之關係,以分層隨機抽樣,抽取桃園縣內1,020位國中生為研究對象,採運動參與程度量表、運動阻礙因素量表及個人一般參與狀況為問卷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838份,回收率82%。根據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從事規律性運動行為的比率男生(53.7%)較女生(46.3%)高;在每週運動次數方面,大多數的學生皆以每週運動2次居多。 二、研究對象大都與同學(朋友)一起從事運動;學校為其最常去的運動場所;籃球與散步是其課後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 三、在運動之阻礙因素方面,研究對象認為:時間不足、場地設備不足、天候因素欠佳、器材裝備欠缺、課業太過繁忙等因素,較有可能阻礙其課後運動參與行為。 四、不同性別、年級、有無課後補習、參與運動社團等變項的桃園縣國中生,其與運動參與程度、運動阻礙間之比較,均呈現顯著差異(p<.05)。 根據研究結果得知,研究對象的課後運動參與行為會因背景變項的不同,而與運動參與程度、運動阻礙間呈現顯著差異;學校為其最常去的運動場所,因此,建議要提升國中生之課後運動參與就必須考量到這些因素,並提出有效之策略;適度開放校園運動場館及設施,以利學生與社區民眾從事運動之使用,以提高運動參與行為。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中老年人休閒時間參與太極氣功十八式運動之動機與效益,並探討其變項間之關係。以新竹地區年滿四十五歲以上的社區中老年人600位為研究對象,透過「新竹地區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效益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回收537份問卷。將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後,結果發現︰ 一、參與太極氣功十八式運動者,在各背景資料調查項目中佔百分比較高者,以女性、年齡56~60歲者、職業是自由業者、婚姻狀況是已婚、同居者、國中教育程度者、月平均收入10,001~20,000元者、就醫有減少者、每週參加5~6天者、運動資歷5~7年者及訊息來自親友介紹者佔最多。 二、在參與動機前五項,依序為:培養興趣、保持身體健康、增進人際互動、增進社會適應能力、延緩老化等五項。 三、在參與效益前五項,依序為:增進肺臟的功能、增進心臟的功能、使身材健美、增進身體的柔軟度、改善平衡能力等五項。 四、新竹地區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會因基本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五、新竹地區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參與效益會因基本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六、參與太極氣功十八式運動的動機及效益相關情形,除參與動機的「追求體驗」、「提昇能力」、「自我成長」三個層面分別與參與效益的「生理效益」層面未達顯著相關外,其餘層面均達顯著正相關水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近年來,我國資訊教育發展受到教育主管單位的重視,研究者希望透過本研究了解臺北市國中健康與體育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與需求之全貌。具體的目的瞭解台北市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使用現況、認知與態度、影響因素、教學需求及比較不同背景變項與認知與態度、影響因素、教學需求的差異性,以自編之台北市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與需求之調查問卷針對94學年台北市國中健康與體育正式教師進行普查,經描述統計、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得到結果如下: 一、使用情形: 體育教師曾使用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課程的佔了近8成,最常使用DVD或錄影帶融入教學,有近8成的體育教師利用上班時間每週花1∼5小時在學校內準備上課的內容。 二、認知與態度、影響因素及需求: 體育教師在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的認知與態度積極、影響因素不高、需求方面頗高。 三、不同背景變項教學認知與態度及影響因素的差異情形 不同性別、婚姻狀況、擔任職務、授課科目及教育背景等不同背景變項,對國中體育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的認知與態度及影響因素並沒有任何的差異。而年齡較輕、任教年資愈淺及電腦研習時間較長的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認知與態度上較高,影響因素相對較低。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需求方面差異 不同性別、婚姻狀況、擔任職務、教育背景及電腦研習時數等不同背景變項,對國中體育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的需求並沒有任何的差異。而年齡較輕、服務年資愈淺、有教健教與體育的教師在需求方面比教體育的教師來得高。 關鍵詞:健康與體育、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國中教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