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02.4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特殊教育學校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現況,並探討不同個人背景及不同學校環境背景間工作滿意度之差異。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98學年度第二學期國內23所公立特殊教育學校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普查,共計發出問卷344份,回收問卷310份,回收率90%,有效問卷289份,有效回收率84%。以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之描述性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後,獲致以下十項結論:一、國內23所公立特殊教育學校兼任行政工作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為中程度工作滿意。二、在性別上,男性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高於女性教師,而工作滿意度感受皆為中程度工作滿意。三、在年齡上,年齡愈高教師工作滿意度愈高,年齡愈低教師則工作滿意度愈低。四、在婚姻狀況上,已婚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與各向度均高於未婚教師,而工作滿意度感受皆為中程度工作滿意。五、在特教專業背景上,特殊教育研究所畢業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最高,其次為特殊教育學分班結業教師,特殊教育學系畢業教師最低。六、在兼任行政處室上,整體工作滿意度由高至低依序為校長室、總務處、實習輔導處、研究發展處、輔導室、學務處(訓導處)、教務處(教導處)。七、在兼任行政職務上,整體工作滿意度與各向度均顯示兼任秘書滿意度最高,其次為兼任主任,兼任組長滿意度最低。八、在兼任行政年資上,兼任年資愈高則整體工作滿意度愈高,兼任年資愈低則工作滿意度愈低。九、在學校所在地區上,位於都會區學校之教師其整體工作滿意度高於位於鄉鎮地區之教師。十、在學校規模上,中小型學校(13-24班)教師整體工作滿意度最高,小型學校(12班以下) 工作滿意度最低,中型(25-36班)學校及大型學校(37班以上)居中。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分析,形成結論及建議,供特教學校行政單位、兼任行政工作教師、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的: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重症肌無力症病患在運動行為以及運動健康信念上的現況與差異情形。方法:研究者透過立意抽樣方式得到台北市新光醫院重症肌無力症俱樂部共105位病患成員為研究對象,以「基本背景變項與運動行為結構式問卷」與「運動健康信念量表」作為本研究工具,透過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卡方同質性檢定將資料予以分析處理。結果:在「運動行為」整體現況上,以「運動時間」為最高,以「運動強度」為最低;而在「運動健康信念」整體現況上,以「知覺利益」為最高,以「疾病威脅」為最低。在差異情形上,不同性別與工作職位之病患在運動行為部分層面上有顯著差異;且不同學歷、生活狀況、工作類別、工作職位、工作時間、工作負荷程度與工作勝任狀態之病患在「運動種類」上有顯著差異。隨著運動時間的長短不同,病患在「知覺利益」層面上呈顯著差異。另外,不同學歷、生活狀況、工作類別、工作時間、工作負荷程度與工作勝任狀態在運動行為「運動次數」、「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層面上無顯著差異;而不同性別之重症肌無力症病患在「運動種類」上則無顯著差異。不同背景變項之病患在運動健康信念各層面上皆無顯著差異。結論:重症肌病患都能維持一定的運動時間,也都能覺察到較高的運動健康利益;但由於本身生活與工作狀況之不同,導致他們在運動強度的負荷上與運動種類的選擇上皆有所差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的:比較在4.25m、5.25m二種距離下,定位投籃與跳躍投籃的1.投籃蹬伸時序2、其它運動學參數的差異與相關,並分析此結果的造成原因。方法:使用高速攝影機(250Hz)拍攝10位國三男生在4.25m與5.25m處的定位投籃與跳躍投籃的影像資料,每位置每人各5球,使用Kwon3D軟體分析影片,再使用SPSS 13.0版統計軟體,以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與皮爾森積差相關方法比較:1.上下肢各關節的蹬伸動作時序。2.投籃歷時、下蹲歷時、下蹲期膝角位移與角平均速度、舉球期肩角位移與角平均速度、出手期肘角平均速度、出手期腕角平均速度、出手瞬間腕、肘、肩、髖、膝、踝角度等14項變數。3.在4.25m、5.25m二處跳躍投籃,其出手時機與出手跳躍高度2個變數的差異(α=.05)。4.下蹲期膝角位移與角平均速度、舉球期肩角位移與角平均速度、出手期肘角平均速度、出手期腕角平均速度等6個變數的相關。結果:1.投籃蹬伸時序為肩→髖→膝→踝→肘→腕者,發生次數為146次(佔73%),其它則有54次。2.跳躍投籃比定位投籃有較快的下蹲期膝角平均速度(p<.05)、下蹲期歷時(p<.05),與較大的出手髖、膝、踝角度(p<.05)。3.在全資料裡,下蹲期膝角平均速度與舉球肩角位移成正相關(p<.01),而與出手肘角平均速度成負相關(p<.05),而舉球肩角位移和舉球肩角平均速度也各與出手肘角平均速度成負相關(p<.01)。結論:本研究不論是定位投籃或是跳躍投籃其投籃蹬伸時序皆為以肩引導開始,下肢傳向上肢的形式。跳躍投籃比定位投籃,下蹲較快、時間較短,出手瞬間的髖、膝、踝角度也較大。投籃時較快的下蹲,下蹲較深,舉球幅度較大,推肘卻較慢,同樣的,較快的舉球,也導致推肘較慢,二者都可能有上肢省力的效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參與運動訓練是一段艱辛漫長的旅程,這將伴隨著生涯轉換而改變其 最後所選擇的歷程,它對於自身的學習環境及面臨現實的社會體系而言具 有更深層的意義。回顧曾經歷過的運動生涯,透過文獻資料蒐集與分析, 以質性方式,藉由課程方案之導入、觀察及訪談等方式進行研究,引發對 於生涯發展議題的重視,藉由訓練開始之同時將方案導入經營中,針對其 需求設計符合國中學生運動員之方案主軸與內容,配合訓練時間進行課程 的實施,並觀察探究其行為反應,讓選手能在思維上不同於以往,體認自 我之特殊性且試圖改變現況。 本研究於實施結束後,歸納出七位國中運動選手對於生涯發展方案融 入運動訓練計畫選手在思維及脈絡上的改變情況。研究發現:(一)選手對 於生涯規劃擬定並沒有具體概念且沒有其急切性,在方案實施後雖有想法 但未能確實履行。(二)國中階段之生涯規劃仍以家長或教練做為依據。(三) 方案實施後在行為態度上有較具體之正向改變,且能適時表達自己想法。 (四)對於選手、教練而言生涯發展方案應予以繼續發展,不僅能有效提生 選手認知,且能更具體確認人生方向。 關鍵詞:生涯發展、運動代表隊、行動研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科教師對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的選擇情形以及不同背景的高中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價值取向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體育教師課程價值取向量表(Physical Educator Value Orientation Inventory;簡稱VOI)」作為調查工具,採立意抽樣方式進行抽樣,將回收的問卷資料透過「獨立樣本t考驗」以及「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的統計方式,進行分析與討論。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高中體育教師對於體育課程價值取向的選擇情形,依序為學科精熟取向、學習過程取向、自我實現取向、生態整合取向、社會重建取向;有多數的高中體育教師會優先選擇學科精熟取向以及學習過程取向。 二、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服務年資、擔任不同職務、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學歷的高中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價值取向之差異情 形並不會因體育教師背景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面對不同受教對象的高中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價值取向之差異 情形,並不會因體育教師的受教對象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相關情形,以基隆市高中職學生16,558為研究對象,透過自編之「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調查問卷」為工具實施調查。有效問卷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é法事後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現況,以每週課後從事運動達二次的人數為最多330人(29%)。 二、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強調「健康體適能」動機最高,而以「人際需求」為最低。而在課後運動參與阻礙方面以「結構性阻礙」為主要阻礙來源,而最不受「人際間阻礙」之影響。 三、不同背景變項差異考驗,除「就讀年級」在阻礙因素未達顯著水準外,其餘變項均在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方面達顯著差異。 四、除在課後運動參與動機「逃避」及參與阻礙「結構性阻礙」呈正相關之外,其餘在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參與阻礙各因素間大多呈負相關。 本研究發現有參加運動性社團及課後運動參與行為較高之學生,有較強的參與動機,其阻礙因素亦相對減弱,因此,建議學校開放運動場館以降低阻礙之發生,並增加運動性社團,以提高學生之運動參與動機,進而提昇其終身運動之習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探討運動代表隊實施觀功念恩課程後,分析球員於找功德、學念恩的學習情形,探究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可行的解決方法。本研究以台北縣立蘆洲國中男子籃球代表隊為研究對象,實施時間從民國九十九年三月至五月共計12 週,並於每週一實施二節體驗活動與影片賞析等課程。研究期間運用觀功念恩檢核表、正向思考檢核表、學生學習單、研究者教學日誌、家長回饋、成長札記等資料,以評估球員學習成效,本研究經資料分析後,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實施觀功念恩有助於運動代表隊的訓練態度。 二、實施觀功念恩課程後,有效提升球員學習找功德(觀功)。 三、實施觀功念恩課程後,有效提升球員學習學念恩。 四、實施觀功念恩課程後,有效提升球員的正向思考情緒。 最後,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論,對實施觀功念恩課程及未來研究提出 一些具體建議。 關鍵詞:觀功念恩、正向思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有無規律瑜珈運動中年婦女在體適能、疲勞程度與生活壓力上的差異及其相關性。以94位大台北地區有無規律瑜珈運動40~55歲之中年已婚婦女為研究對象,其中規律瑜珈運動組30人,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以上之瑜珈運動,並持續半年以上者,另64位受試者無規律運動習慣。兩組受試者均測量柔軟度、六分鐘走路、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和腰臀圍比,並填寫個人疲勞強度(CIS)與生活壓力等問卷。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test、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有規律瑜珈運動者在「BMI」、「柔軟度」、「走路測驗」等表現顯著優於無規律運動者(p < .05);兩組受試者「腰臀圍比」無顯著差異。 二、有規律瑜珈運動者疲勞程度顯著低於無規律運動者(p < .05)。 三、有規律瑜珈運動者生活壓力顯著低於無規律運動者(p < .05)。 四、有規律瑜珈運動者,其疲勞程度與生活壓力呈正相關;無規律運動者其疲勞程度與走路測驗呈負相關,與生活壓力呈正相關。 從事規律瑜珈運動中年婦女有較佳之體適能和較低之疲勞程度及生活壓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現況,比較體育班學生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情形。研究對象為台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N=561),在資料蒐集上採以量化與質性方式進行研究,並以Likert式五點量表之自編問卷進行調查,配合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在量化方面,採用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Scheffe’法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在質性方面,針對六位體育班同學之訪談內容進行分析與歸納。研究結果發現:(一)台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之學習適應以專長訓練適應情形為最佳,其次為學習環境適應、人際關係適應,最後為學科學習適應。(二)台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的學習適應情形會因性別、年級、代表層級、課後輔導、學業成就、校外補習、訓練天數、訓練時間、家庭社經地位及學術科困擾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三)體育班學生對於所屬運動專長都有高度認同感,重視自己運動表現,但遇到瓶頸時會自我調適;在學科方面卻因基礎學科能力太差、班級讀書氣氛低落等因素影響,產生適應不良;深受訓練場地設施不足及運動傷害等問題困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目的是針對國立秀水高工九十八學年度在學一般學生30位及輕度智能障礙學生30位,合計60位男學生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16.45歲,平均身高169.75公分,平均體重67.66公斤。以三軸向身體活動量測量器(RT3)比較以下差異:一、在校期間身體活動量及運動強度;二、在校課間時間身體活動量及運動強度;三、在校體育課身體活動量及運動強度。以獨立樣本t考驗方式研究所得結果如下:一、在校期間兩組身體活動量並沒有顯著的差異,在運動強度部分一般學生組在重度運動強度時間上顯著高於輕度智能障礙組男學生。二、在校課間期間兩組身體活動量並沒有達到顯著的差異,在運動強度部分一般學生組在中度運動強度時間顯著高於輕度智能障礙組。三、在體育課期間身體活動量,一般學生組顯著高於輕度智能障礙組男學生,在運動強度部分一般學生組在重度運動時間顯著高於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組,在久坐時間則顯著低於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