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149.242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題為「島影」,主要藉由筆者周遭的生活圖像出發,並藉由此一媒介來探討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記憶的存續,透過影像的再製呈現及還原當下的人、事、物、地,並一如歷史般的經由繪畫作為連結刻畫出過往的視覺經驗,引發人們曾經共同存在的真實感。誠如康德所言:「美是愉悅的表現」,由此來闡明藝術無論是貴賤或貧窮、主觀或是客觀的表明人的思維意志,圖像確實能為我們創造出美好普世價值。   在創作作品中,將當下的人物圖像,輔以攝影美學所呈現的照片場景,運用寫實主義繪畫理論基礎,視覺圖像的象徵主義,以及心理學上的移情作用透過生活中的物品,經由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進行對照、挪用、拼貼,將我們生活上的林林種種,隱含在不斷逝去的記憶裡,猶如蒙太奇的剪輯手法,使超現實的慾望更顯真實與甜美。   紀錄台灣現今的生活形態中,發掘基層人民旺盛的生命力,讓擁有這塊土地的人們體認到文化的傳承與創造是一脈相傳的,而裝飾藝術與色彩的試煉為得尋求更多元的創作方向。「島影」—利用影像.繪畫來再現心中意象的創作研究,正是喚醒著我們當下擁有的美好時光,而筆者一系列的創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從「人與環境的互動」的議題為出發點,希望能藉由畫作來喚醒人類善的本性,用愛來善待這片土地,用呵護幼苗的心來灌溉,並能更珍惜並保有這珍藏生命情感的地方。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消逝與存在的概念乃是建立在世間存有物的死與生、或無與有的循環轉化的現象之上,人們觀察體悟到所處時空中無論動與靜,此循環永不衰竭的運行著,並因此有了本能情感上的反應、心智思想上的變化,加上社會、文化、時代的氛圍影響,而產生了許多同中有異或異中存同的想法、歸納,甚至衍生了各式各樣的藝文創作。 本創作研究作的創作探討之題材乃是以單一圖像為主,在試圖檢視、討論此 圖像在社會文化上的種種象徵寓意或所傳達之訊息,並依此進行分析與歸納後,建立或加強圖像和「消逝與存在」此主要創作概念的連結或關聯,並進行「消逝與存在」創作概念的研究及探討。 消逝是一種不易感知但又劇烈的持續運動狀態,不易感知仍存有被感知的可 能,這並非是完全無感,此讓人聯想到世間似乎存有一股難測卻又不能否認的神祕力量,人們常以鬼神精怪稱之,此次繪畫創作即以怪誕鬼魅氛圍的形式來呈現,而鬼神畫像亦是中國水墨畫傳統之一,故在繪畫型態上能有所傳承,但亦非是完全模仿,而是融合創作者自身對所生存時空之體察轉化而來。 現今社會雖科技昌明,但這些詭譎怪誕陰翳之說從未因科學的灼灼光華而消 失於無形,反而因傳播技術的推波助瀾,讓這些魍魎形象因而更加鮮明生動,深入人心,畢竟,喜愛幻想是人的天性,這些陰翳鬼魅就憑藉著人類的幻想而生存延續,形象也隨著社會文化、人性情感之更迭狀態而有所變異。 在理論分析歸納之後,最終以顯露著消逝情感的骷髏鬼魅形象作品來呈現此 創作研究之成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歷代中國傳統水墨畫較少有關懷市井小民的作品,近代,受西洋藝術的影響,水墨畫家在創作題材有很大的突破,寫實人物的創作漸受重視,畫家個人對家鄉本土的情感與關懷,常是個人創作的重要內涵。在本創作論述中,我用觀察寫生的方式來呈現水墨,除了個人記憶的影像,也應用攝影將生活中攝入的人、事、物影像不斷在腦中反芻、思考,嘗試讓生活入畫,將水墨的墨韻融入生活!在快速流轉的時光中,捕捉住當下,將人物的表情、動作、情感……,細膩自然的轉化成為水墨創作內容,透過寫實美好的生活意象,讓稍縱即逝的時光昇華成為永恆! 本研究從中外人本思想、人文關懷之意涵出發,探討西方人文主義的藝術創作起源,以及西方藝術家的作品,也了解中國傳統水墨寫實人物的創作發展;汲古潤今,再探中國傳統水墨技法和人物的表現特色;最後,台灣水墨的本土意識、在地關懷、豐富的當代水墨人物創作形式,都是充實精進個人水墨創作必得分析探究的。 此次研究,我對市井小民寫實題材的關注,除了保留傳統水墨畫的筆法和墨韻,再加入西畫的光影、布局、設計等創作概念,也大量運用膠和礬突破水墨技法,創新藝術形象和語言。人物畫創作強調作者的氣質、修養、精神追求綜合塑造的畫面品格,要在表達人物特殊的、內在的、本質的美的過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實現畫面形式與表現內容的統一、人物形象與作品情意的融合,用豐富的藝術底蘊,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經驗,讓觀賞者不僅僅有感官上的美感體驗,還能引起情感共鳴、融入藝術作品的情境,並寄託個人的喜愛、憎惡、哀傷、快樂、回憶等各種情緒。希望個人水墨人物畫的創作表現,不只是畫家本身藝術符號的堆砌,更能再現市井小民生活的真善美意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從陶的意象意涵出發,探討物象再現的水墨趣味,試圖將陶的器形與繪畫圖像發生關聯,並跨越純藝術領域,從心理學、社會學角度切入,探討個人思想受社會氛圍感染的心理變化現象。 筆者以現代生活中較常見的陶器造形為主要符號進行水墨畫創作,使現代常見的陶器造形融入水墨畫中成為主要描繪的對象,彰顯出現代水墨畫的趣味與美感。 在緒論中闡述了研究動機及目的等,並將本文的重要詞彙加以定義。第二章探討水墨畫的墨趣與造形藝術表現。第三章以陶瓷器造形作為主軸,探討畫作中關於陶瓷器的描繪並說明陶瓷器圖像的主要象徵意涵。第四章創作內涵與形式,作者從畫面組構與視覺焦點的營造,畫面經營位置與空間布白的運用,水墨材質肌理與色彩的再探,來說明創作的形式與媒材和個人的創作意念。第五章創作理念與作品分析。說明創作理念經研究落實與產出作品的由來,藉由作品闡述省察個人理念。第六章結論。除整理歸納個人創作之理念與心情,更期許自己能在創作上有所突破與繼續發展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隨著經濟資本主義化以及社會日益多元開放等等的變化,臺灣社會,不論是在社會結構或人際關係上,都已經與傳統社會觀念不同。伴隨而來的功利主義發展,經由財富重分配的過程,社會上掌握政治權力及社會資源及自然資源分配權的已得利益者,逐漸聚集形成貴婦名媛等上流階級,也帶動時尚拜金次文化盛行。 同時間,處於M型社會弱勢族群的中產階級,惟有抱著發財的夢想在職場上求生存,才有力量自在的面對越來越嚴苛的經濟條件,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現代水墨繪畫發展已有不同面貌,加上社會思想多元開放,對於畫作題材與風格漸漸跳脫過往的窠臼,水墨創作業已邁向新紀元新時代。其中卡漫風格是指將卡通漫畫的造型趣味與美感帶入藝術表現,是類卡通漫畫的繪畫表現。 近年來,亞洲的藝術生態掀起了一波「卡漫藝術」流行風潮,引用卡漫的圖像做為藝術表現語言的創作手法。因此本文將針對卡漫風進行相關之研究與分析。經由國內外相關的卡漫風的歷史淵源與理論基礎的探索,繼而整理歸納卡漫風格的特色。對於卡漫風格的水墨繪畫創作,將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與認識。最後將研究後之心得與想法應用於實際的個人創作當中,一方面藉以印證卡漫風格詮釋的妥適性,一方面也紀錄屬於現代的生活背景。 關鍵字: 拜金主義、小資女孩、卡漫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從彩墨花卉母題的探討開始,溯探花鳥畫的淵源,體會宋儒「觀萬物生意」之內涵,探討物象再現的水墨趣味,試圖以繪畫方式表現自然物象之生機無限。 筆者以在臺灣鄉野常見之百合與蒲公英作為主要描繪對象。透過理性的觀察了解其造形特徵及生態習性,並加入臺灣在地文化意象為主要元素進行水墨創作,同時嘗試水與墨和彩之間技法表現的可能性,以追求水墨創作的趣味與美感。 臺灣原住民中魯凱族人就是以臺灣百合作為族花,代表著榮耀與純潔。在2006年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舉辦的台灣意象票選活動中臺灣百合也被列入候選名單之一。而臺灣蒲公英有著堅韌的生命力,不畏惡劣的環境仍能深根拔地,象徵臺灣人刻苦努力的精神。看那白色小傘的種子隨風輕飄,就又能夠繁衍生命。這兩種花卉除了在地生長可食用可藥用之外,筆者更取其生態之美及其生生不息之生命意象作為表現在地人文精神之希望與榮耀。 第三章筆者從中西畫作中百合與蒲公英之圖象藝術表現,探討創作題材與符號的運用以及創作的形式與技法。第四章則以百合和蒲公英在個人創作中的象徵意義作為思考的基礎進行創作,探討畫作中關於形式佈局及色彩線條的描繪,並說明創作理念與作品分析,藉作品自述省察個人看法。最後的結論除整理歸納個人創作之心得與感想,更期許自己能在創作上有所突破並繼續研究。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從自身孕育生命的體驗出發,探索生命的本質。從生物學、社會心理學、生育信仰等相關學理探究生命的源頭,同時探討女性的生育觀、生育自主權和母職之意義與價值。再經由中西藝術家之畫作與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分析藝術家對「孕‧生」相關題材的創作風格與內涵。從中汲取養分成為創作時的能量。 孕育生命、創造生命是女性獨特的本能與天賦,筆者將親身經歷懷胎十月、生產、哺乳等過程中的心靈感受,轉化為藝術創作的語言和符號,探索女性心靈的自我中心價值與生命發展的面貌。運用具象、抽象、圖騰象徵等形式做為構圖依據。而筆墨線條的變化、複合媒材的應用和裝裱形式的設計等,皆是筆者創作時關注的事項。 第一章緒論闡述筆者研究動機及目的等,並將本文的重要詞彙加以定義。第二章關於孕‧生學理的探討;從生物學、社會心理學、生育信仰角度探究。第三章蒐集中西繪畫相關作品;探索其藝術表現。第四章個人作品分析;說明創作理念、內涵與形式分析。並對作品深入的剖析。第五章結論;整理歸納個人創作之理念與心情及未來發展方向。期許自己能在創作上呈現多元面向並持續研究之。 杜威的美學精神強調「藝術即是經驗」,經驗來自於生活中平凡或不平凡的點點滴滴。筆者期能以身為女性創作者的立場,將這段特殊的生活經驗、孕育生命的美好感受,以水墨創作的形式,記錄下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孕期的孕育歷程,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情感變化與創作思維,呈現出屬於個人的創作風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因應經濟時代來臨,地方政府掀起全球化熱潮,藉由國際性的文化體驗來行銷在地文化產業,蔚為風潮。苗栗縣自民國97、98年起,連續兩年舉辦「苗栗國際音樂節--世界三大男高音卡列拉斯(Jose Carreras)、多明哥(Domingo)演唱會活動,即是結合人文與經濟的產業政策。 苗栗縣為典型農業縣,境內多為客家族群,約佔全縣人口數百分之67%。由於自然環境因素及客家族群的祖輩遺訓,耕讀傳家、溫良恭謙為該族群之傳統文化特色。然而在因應全球化的趨勢下,地方政府以文化行銷為核心的產業思考,主張以兼具國際視野與觀光產值的主題活動,來達成在地行銷的目的,使偏遠鄉鎮亦能因強力有效行銷,促進經濟產業。 本研究案例,從苗栗縣政府文化政策的形成、地方文化如何與國際接軌、地方政府的行銷策略、苗栗國際音樂節辦理效益、在地居民參與的榮譽感等構面予以分析、歸納,俾使各界瞭解本案例從政策形成、執行過程、實質效益等具體成效,並提出足以供政府部門擬定地方文化政策之參考與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公共藝術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公共藝術範疇不斷被擴大,其存在於城市空間的意義已不僅僅是當下場域環境的美化,更被賦予著社會議題探討、社區意識認同或擔負形塑城市意象的策略之一。公共藝術與城市意象兩者之間的關聯性為何?公共藝術如何去塑造城市意象?這是本研究試圖探究的核心議題。 台北市擁有龐大的公共藝術資源,在公共藝術計畫概念及操作機制上扮演著引領先驅的角色。本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企圖梳理出其公共藝術發展的脈絡,從中擇取近年來發展出的「節慶化」、「社區營造」指標性的公共藝術計畫作為研究個案,進行相互辯證,以瞭解公共藝術對於城市意象塑造所產生的影響及層面,及公共藝術在其藝術本質上對於城市意象塑造被感知的程度與限制。 透過相關個案的相互辨證研究,經由分析後歸納出三點建議:(一)公共藝術介入城市空間,必須回應個體或群體的生活經驗。(二)城市意象的塑造,需要時間持續性的累積。(三)以公共藝術作為城市意象的策略,必須創造群聚效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創作研究是以包裝設計中的「格式架構」為研究主題,透過品牌識別及包裝識別的相關文獻研究後,主要重點在探討包裝「格式架構」系統對於包裝設計的關係。藉由相關論述分析研究與主題式創作找出兩者的關聯性,期能制定一套品牌與包裝的規劃模組。從研究分析國內外相關文獻及多年對商業包裝的工作經驗,經由研究分析後加以歸納分類,最後提出研究結論並試創作。 第一章緒論主要內容說明研究動機、創作研究目的、研究創作方法;第二章文獻探討是以品牌定義及包裝功能相關學理討論,包含「包裝格式架構上的色彩論述」及「包裝格式架構上的格式論述」等章節逐一說明。第三章是以品牌識別與包裝格式架構分析為研究章節,將說明「如何審視包裝設計上與品牌的關係」。第四章為國際知名品牌案例分析,將收集整理國際知名品牌之「包裝形象分析」。最後一章提出具體結論與建議。相關問題探討與未來創作發展之可能性。 本創作研究之具體研究價值,在於界定在平面設計的定義上,格式架構(Template)、型態(Form)及版式(Format)轉換於包裝識別系統上的應用性及可能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