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4.126.74

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音樂概念教學理論,分析生活經驗與音樂概念教學之相關性,並提供生活經驗在兒童音樂概念之應用教學策略。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得到研究結果如下: 一、 兒童的理解力隨著年齡而增進,在音樂概念方面的學習與認知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教師必須瞭解兒童所處的認知階段,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來呈現音樂概念並引導其學習。 二、 四大教學法皆主張兒童早期學習音樂的重要性,以生活經驗中接觸的題材做為教材內容,並以綜合性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兒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三、 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的理念強調生活是一切文化滋長的泉源,藝術教育的學習必須融入生活經驗,並綜合其他領域進行教學。 四、 音色、力度、節奏、曲調、和聲等音樂概念並非來自生活,卻能從生活經驗中的人事物找到輔助學習的題材,情感經驗更是學習音樂重要的一環。以生活經驗做為教材的教學必須打破單一單元的限制,而是將各種音樂概念綜合為大單元式的教學。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對兒童音樂概念教學及未來後續研究之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古希臘羅馬哲學家對音樂的看法,並了解其對於音樂所賦予的重要性與地位為何,當時音樂存在的價值為何,及其對音樂教育的觀點。本研究分為希臘上古時期、希臘古典前期、希臘古典時期、希臘化時期、羅馬時期作分析,從了解哲學家對音樂美學及音樂教育的看法中,分析他們賦予音樂的重要意義。 本研究採用歷史研究與文獻分析,經過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結果: 一、 希臘上古時期的哲學家如荷馬及其他抒情詩人赫西俄德等,談到音樂的起源,並賦予音樂神聖的特質,也肯定音樂的治療功能。 二、 希臘古典前期的哲學家如畢達哥拉斯、戴蒙、蘇格拉底等,大多開始提及音樂的道德教化功能,提倡規律的好音樂,反對創新。 三、 希臘古典時期最重要的兩位哲學家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對於音樂最重視的部份,就是其道德教化的功能,音樂存在的價值莫過於此。但柏拉圖較為貶低音樂藝術的地位,亞里斯多德則肯定了音樂藝術的地位。 四、 希臘化時期和羅馬時期的哲學家對音樂的看法持各家的意見,斯多葛學派仍然肯定音樂藝術的道德目的,伊比鳩魯學派則否定藝術的價值,懷疑學派更是否定音樂的存在。羅馬時期的音樂多傳承自希臘時期,但仍然逐漸失去其精緻性。 最後研究者根據本次研究,對音樂教師、音樂美學的美感教育及後續研究提 出建議,做為音樂教育的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音樂才能班「音樂欣賞」課程設計與教材統整規劃,針對現階段高中音樂才能班之「音樂欣賞」課程實施現況作一深入探究,希望瞭解目前「音樂欣賞」課程之時數安排、課程設計、教材內容規劃、評量方式等相關問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一套適合高中音樂才能班「音樂欣賞」課程設計及教材規劃之可行性方案,作為學校課程安排及教師教學之參考依據。 本研究目的有三:一、瞭解目前高中音樂才能班「音樂欣賞」課程之時數安排、教材內容、教學資源、實際教學狀況及教學評量等相關問題。二、探討音樂欣賞之意義、教學之相關理論、教學模式、課程設計及教材統整規劃之有效方案。三、綜合文獻資料及問卷調查分析結果,提出一套適合高中音樂才能班「音樂欣賞」課程設計與規劃方案,作為未來各校及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之重要參考。 本研究根據文獻資料蒐集、問卷調查、訪談調查等資料分析、比較,研究結果發現,獲致以下結論: 一、 音樂欣賞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與教育功能,透過音樂欣賞可培養學生表達與溝通的能力、拓展學生視野、接觸多元文化,並可評估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基本能力與素養。 二、 應訂定統一的授課時數標準,以期有效達成課程目標。 三、 高中音樂才能班「音樂欣賞」課程應作系統性之設計與教材內容的統整規劃,才能結合高中與大專課程銜接的一貫性。 四、 應建立一套具有信度的能力評估標準,作為欣賞教學能力分段指標的評量模式,以提高教學效能。 五、 就「高中音樂才能班音樂欣賞課程設計與教材統整規劃」之研究結果,研擬一套可行性方案,作為實施欣賞教學之參考,以因應未來多元化教學之需求。 關鍵字:音樂欣賞、音樂才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論文以「貝多芬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為研究主題。首先就貝多芬所處的時代背景開始討論,範圍包括封建時代之啟蒙思想、法國大革命與浪漫主義的思潮,並探索貝多芬的內心世界、人格發展特質,以及對作品風格之影響。接著研究貝多芬的交響曲特色與對交響曲創作的貢獻,藉著第九號交響曲的概述進而作全曲的分析,包括和聲、結構、曲式及配器,以期透徹瞭解樂曲的組成,輔助指揮上的思考與分析,接著研究本交響曲的指揮法,就指揮動作、樂曲詮釋詳盡說明,並探討此交響曲對後世之影響,最後將各章節作綜合歸納為結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篇論文是以布拉姆斯作品《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為研究主題,為期使探討層面更加寬廣,主題的切入更為直接確切,因此首先由布拉姆斯身處的時代背景及生平狀況著手研究,範圍包括在政治變革中的浪漫主義精神、維也納古典樂派與新德國樂派分岐的理念與主張、布拉姆斯所身負艱鉅的歷史傳承重任﹔再者探討布拉姆斯的音樂風格與其精神啟示,並舉出由歷史的角度中所看待布拉姆斯具有的浪漫性與革新性。接著針對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而研究其創作動機與首演經過,繼而對《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鋼琴彈奏技巧做徹底的研討,並列舉了數項布拉姆斯的鋼琴作品特質。然後再針對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樂曲結構與獨特的配器方式做全方位的探討。最後以指揮者的立場,對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指揮技巧做深入的研究,運用基本指揮法於此一樂曲,給予一最為貼近布拉姆斯心境的詮釋方式。結尾綜合各項研究成果,並將其歸納統整,作為此論文的研究成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篇論文依照探源、分析、歸納等方法,探討莫札特d小調《安魂彌撒曲》作品KV.626之創作背景、經文歌詞釋義、安息彌撒儀式之結構、樂曲分析、配器…等研究,並對本作品的指揮詮釋作深入探討。 第一章「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以及研究方法與步驟,以確立 研究方向。 第二章「莫札特的生平與音樂風格」 介紹莫札特生平事蹟與音樂經歷,並就其宗教觀與音樂風格予 以探究。 第三章「安魂彌撒曲之概說」 就〝安魂彌撒〞的意義導入,並比較〝彌撒〞與〝安魂彌撒〞 二者之間的形式與音樂內容之差異,再深入研究〝安魂彌撒〞 中,各段經文之意義與結構。最後導入莫札特d小調《安魂彌 撒曲》的創作背景與過程。 第四章「莫札特安魂曲之樂曲分析」 針對每一首樂曲分析其曲式、調性、主題…等。 第五章「莫札特安魂曲之配器研究」 分析本部作品所使用樂器之配器特點,以及人聲和器樂間的關 係。 第六章「莫札特安魂曲之指揮詮釋」 以指揮者的角度探討指揮本作品時,應注意的事項。 第七章「結論」 將上述各章研究內容歸納為重點陳述,作為本篇論文之研究成 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所探討的主題為馬勒的第四號交響曲之研究。首先由馬勒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生存環境來探討馬勒的作品特性;繼之探討這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多重的身份。再來將重點擺在馬勒的第四號交響曲上,從此曲的概括到各個樂章的配器、動機、曲式作深入的分析,希望從多方面切入,以求對此闋作品的瞭解。最後再以指揮者的觀點,探討指揮本闋作品所應注意的事項,並將上述各點歸納整理出結論,作為本論文的研究成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莫札特歌劇《唐.喬凡尼》在音樂與戲劇兩者間安排與運用,尤其對於使整個戲劇與音樂結合之指揮歌劇的技巧,作深入的探究。 採用的研究方法,是先蒐集《唐.喬凡尼》相關的資料,開始作樂譜與劇本的研讀,另一方面了解作曲家與劇作家背景及當代音樂風格,在資料作整理研究後,確定研究的動機與目的,釐清原有觀念整合寫作思緒,訂定論文方向及大綱,並在自己指揮技巧上,練習與琢磨,不斷的與教授及其他學者請益,粹鍊內容以成本論文著作。 作品研究後獲得以下的結論﹕ 一、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在亦師亦父的父親雷歐波德的提攜帶領下,他自然純真的性格,不斷以其敏銳的觸角探觸音樂殿堂,觀察週遭的藝術經驗之累積,去蕪存菁的融合在天才音樂家的思緒內,以知性與靈性豎立自己精緻純淨的音樂風格。 二、莫札特的歌劇作品,整合其全部作曲技法之精華,對於後代歌劇的認知深具影響力,在戲劇與音樂間的價值觀更是功不可沒。 三、《唐.喬凡尼》劇情內容的題材,對於諷刺貴族與平民的關係,給當代帶來許多批判性思考,附加深刻的意義在內。整體的音樂展現可說是開始了後代浪漫歌劇技法的濫觴。 四、《唐.喬凡尼》歌劇的架構中,是莊歌劇作主幹,以諧歌劇精神為枝葉般在旁作發展,創造了一部不落俗套的義大利式的絕妙喜歌劇,而且賦予每個人物各自的心態及最終的教誨意義,達到了戲劇絕妙的境界。使得音樂與戲劇的完全結合,其前瞻性的藝術視觀,令人感受到天才莫札特之經驗結晶。 五、筆者自身學習指揮,在此碩士論文「莫札特歌劇《唐.喬凡尼》作品研究及指揮詮釋」的著作,是希望以樂團指揮個人的角度,來分析詮釋這部《唐.喬凡尼》歌劇作品。國內的指揮及樂團,大都以交響曲目的演出經驗為多,對於歌劇方面的演出及了解均較為欠缺。期使自己在整個戲劇與音樂的結合度作完整的詮釋處理,對於指揮歌劇與交響曲,二者間不同的特點與內容,來豐潤自己的音樂觀。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探討之重點為《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之研究。首先將《梁祝》一曲之創作時代背景及經過加以探討,範圍包括“梁祝”故事的起源、《梁祝》一曲之風格特徵、及《梁祝》在中國樂壇上的歷史意義與背景。再者討論《梁祝》中所使用的傳統劇種---越劇的音樂特點,範圍包括簡述越劇的歷史沿革、越劇的板式變化及其音樂特色,及《梁祝》中所運用到的部份越劇素材,討論越劇音樂與梁祝之間的關係。之後,對於《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之曲式結構與進行分析之工作,以期能較為了解樂曲之結構與作曲家之巧思,並利於指揮者之分析思考與詮釋。接著對《梁祝》一曲之作曲技法做研究,包括了民族風格的演奏技法、中國樂曲的創作手法、配器法進行分析。繼之則探討《梁祝》之指揮研究,包括了指揮速度、技巧及處理,和特殊的中國音樂語法處理。最後,將上述各點歸納成結論,作為此論文之研究成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拉威爾這五首精緻的樂曲,在鋼琴音樂中佔有革命性的地位。除了高難度技巧的展現外,此曲最重要的是賦予鋼琴全新的音響色彩與魅力。因此,不論在曲子寫作的背景、曲式、和聲和節奏,以及音色層次上的變化,都可以仔細的分析與探討。同時,藉由整體的曲式分析與細部的語法與風格分析,不僅希望能對拉威爾的音樂特色得到較為客觀的概念,更試著比較出與德布西(Debussy)之間,雖有著相同的時代背景與理念,但在表現手法上的根本差異,以期對拉威爾樂曲的詮釋演奏上有所助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