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6.34.191

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提出雙元路徑模型:內在路徑與外在路徑。內在路徑描述的是情感路徑,用以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與自我動機;外在路徑描述理智型路徑,強調消費者在組織中所認知的轉換成本。內在路徑透過社群認同,使品牌社群能夠轉換社員加入社群團體的各種內在與自主性動機,進而形成情感性承諾。外在路徑描繪的是透過外部調節機制,品牌社群能夠轉換社員在社群裡的各種轉換成本,並形成持續性承諾。 關於前因機制,本研究提出內在路徑的前因機制:(1)自我一致性動機-品牌社群的形象必須與社員的真實與理想自我形象相符合。(2)自我決定性動機-品牌社群需滿足社員的三種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歸屬感與自我能力的肯定。(3)自我擴張動機-品牌社群需滿足社員追求新鮮與刺激、愉悅與快樂社群經驗的需求。外在路徑的前因機制則包括:流程轉換成本、財務轉換成本與關係轉換成本。關於外部路徑持續性承諾的形成,本研究援引承諾推升理論中的兩個觀點,包括(1)從認知觀點出發的自我合理化:對過去所作決策與行為的自我合理化,並持續投入資源且堅持承諾。以及(2)從情緒觀點出發:避免未來可能發生的後悔情緒。從回顧過去的認知觀點與前瞻未來的情緒觀點,解釋外部路徑中持續性承諾的形成。 關於雙元路徑的結果變數(被解釋變數),本文同時探討社員在品牌社群的角色內與角色外行為,並分析內在與外在路徑所分別扮演的主、從角色。以及情感性承諾與持續性承諾對於社員正面角色行為所產生的不同力道之正面影響作用。此外,本研究提出兩個調節變數:社群內的規範性壓力(情境變數)與關係長度(個人變數)。本文提出規範性壓力針對內在與外在路徑將有不同的調節/干擾效果。最後,則是社員關係長度對於內在與外在路徑的調節效果。本研究提出關係長度會在情感性承諾角色外行為之間的路徑形成非線性(倒U型)的調節效果,使得情感性承諾→角色外行為的關係呈現非線性的正向關係,相反的,關係長度會在持續性承諾→角色外行為之間的路徑形成非線性(正U型)的調節效果。 本研究採三階段問卷蒐集的方式,共歷經四個月。針對九個車隊社群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問卷第一階段在衡量前因構念、第二階段則衡量中介構念(內化機制)與兩種承諾構念、第三階段則測量社員的角色內與角色外行為和兩個調節變數。三階段問卷經刪除無效問卷後(包括只填寫一個階段或兩個階段者、問卷填答少於三分鐘者、網址與暱稱重複出現者),進行階段合併,共得到507個有效樣本。經實證分析,本研究所提出的主要假說(H1-H6)均獲得驗證。而規範性壓力與關係長度在品牌社群中所形成的調節效果也得到支持 (H7c、H8a、H9a與H9b)。作者並在第六章對於理論與實務貢獻,進行詳盡的討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有鑒於員工創新行為對提高工作績效與達成企業策略的效益,受到企業普遍的重視,且過往研究仍尚未釐清促進個人創新行為產生的因素,此現象引發本研究之動機。 回顧過往文獻,發現對於創新行為前置因素的探討仍缺乏有系統的架構,也相當欠缺以社會網絡理論為基礎的文獻。因此,本研究將前置因素區分為組織情境因素以及關係品質因素,並將個人創新的研究範疇擴展至組織認同,以補充過往文獻的不足。 此外,以往多用於工作與學習績效中介變數的調節焦點傾向,本研究轉而探討其對個人創新行為是否具有干擾效果,加強個人創新行為的心理學層面分析,使個人創新的理論內容更加完整。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具有創新特色或能力的產業為主要研究對象,包括資訊硬體製造業、軟體設計、系統整合、機械製造、廣告、遊戲軟體開發、旅館飯店等,共計回收有效問卷315份。由於研究概念包含許多不易衡量的心理概念,故使用結構方程模式估計各因素間關係,使其更為準確合理。 實證結果顯示理論模式具良好配適度且假說均得到支持,且組織情境因素的整體影響力大於關係品質。組織認同與自我效能除了對獎勵制度無中介作用外,在企業聲望與員工創新間,以及在企業聲望、輔助服務與員工創新間,則有完全中介效果。調節焦點的干擾效果也獲得驗證,促進焦點具有強化組織認同與自我效能對員工創新的正向影響調節效果,預防焦點則會有弱化調節效果。本研究亦提擬策略意涵與後續研究建議,供管理實務與學術研究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企業以團隊為營運模式越來越常見,而企業期望透過團隊合作提高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來自於團隊成員知識分享。然而團隊成員組成愈來愈多元化,彼此特徵差異也愈來愈大,差異造成團隊的斷層進而影響團隊知識分享。本研究探討組織內部擁有知識的個別成員是否會因所屬之團隊組成之人口屬性或工作價值觀不同形成斷層,影響團隊彼此分享知識之行為;團隊出現斷層時,是否影響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程度,進而對知識分享產生行為之改變。又團隊成員共同感知的團隊創新氣候程度是否會對斷層與信任間關係及知識分享行為產生影響。本研究首先根據研究的背景與動機、相關文獻與理論探討進行閱讀彙整與探討分析以尋求初步的研究概念;其次運用個案訪談找出影響斷層的因素進而提出八個假說;隨後,針對265人所組成的51個專案團隊,以問卷調查方式蒐集資料進行實證研究,並以最小偏平方方法進行驗證研究假設,其獲得結論為人口屬性斷層強度愈強,則團隊知識分享行為愈少;同時考量人口屬性斷層強度與廣度時,則團隊創新氣候愈強時,團隊知識分享行為愈多;團隊創新氣候透過團隊信任中介效果,影響團隊知識分享行為。而工作價值觀斷層對團隊信任及團隊知識分享皆無影響,主要原因可能是專案團隊為短期任務編組,而工作價值觀為深層變數需經過長期相處後其差異才會產生。期透過此研究協助管理者瞭解影響團隊成員人口屬性斷層的形成因素,利於未來團隊組成的參考依據及強化團隊創新氣候有助於消弭團隊組成差異性造成的斷層,以便有效的進行團隊內的知識分享行為,使知識能為組織營造更佳的競爭優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科技倍速創新的時代,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不斷在改變,各廠商無不希望能藉由各種不同的產品上市策略,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為了瞭解消費者在不同產品上市策略中,對新產品的置換意願,本研究設定三種不同的新產品上市情境策略: 新舊產品的上市間隔時間長,舊產品淨空;新舊產品的上市間隔時間短,舊產品並存;新舊產品的上市間隔時間長,舊產品並存;並針對每種情境發放60份問卷,總共回收180問卷,來分析研究在一般情境及三種不同的策略情境下,產品創新及新產品知覺價格對消費者置換意願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當舊產品淨空且新舊產品上市時間間隔長,及新舊產品並存且新舊產品上市時間間隔短,新產品創新程度越高,消費者置換意願越高。當新舊產品並存且新舊產品上市時間間隔長,消費者知覺價格越低,置換意願越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世界經濟成長,工商業急遽發展,使地球資源快速消耗、環境過度開發,並產生許多廢棄物或碳排放,進而使全球氣候變化越趨劇烈,地球暖化日益嚴重,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全球所重視的議題。商業經營者也意識到此一現象,從生產面到行銷面都有「綠色」的影子存在,消費者基於生態關懷理念,開始購買綠色產品,市場上也有越來越多標榜綠色的產品供消費者選購。但綠色行銷最大的問題是來自於消費者對於商品的不信任,有些公司會基於行銷的考量宣示該公司產品對於環保或綠色的付出或實踐,但實際上卻反其道而行,為虛假的綠色行銷做法,此種作法稱為漂綠。本研究探討漂綠對購買意願的影響,以綠色信任及環境友善度為中介變數,根據過去的相關文獻,設計出四個構面的問卷題項。首先以曾購買過綠色產品的消費者為受測對象,再依據電話簿資料,隨機郵寄紙本問卷,進行資料的蒐集,使用480份問卷進行分析,最後再以迴歸方程式分析方法進行研究假說檢測,據以產生理論及實務的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結果發現:(1)漂綠會負向影響綠色信任。(2)漂綠會負向影響產品之環境友善程度。(3)綠色信任會正向影響綠色購買意願。(4)產品之環境友善程度會正向影響綠色購買意願。綠色信任與產品之環境友善程度在漂綠對購買意願的影響中,有完全中介效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3G、4G及WiFi無線網路的普及再加上智慧型裝置,如:智慧型電話、平板電腦使用率越來越高,行動通訊的使用已經從以前語音及文字傳送服務,提升到即時圖像或結合影音的多媒體動畫傳遞,行動通訊的應用程式 (App)在這幾年也廣為流行,其中又以Line App 在國內的使用率最高,探究其原因除了簡單易操作的介面外,Line App 更提供了活潑多樣化的貼圖供使用者使用,大大提升了使用體驗與頻率,部份貼圖甚至必須讓消費者付費才能取得,但仍有不少人樂此不疲。因此本研究以消費者知覺價值(CPV)為基礎探討消費者行為,即分別從功能價值、社會價值、情感價值、新奇價值及情境價值等不同構面來研究其使用行為是否有差異,並以貼圖收費與否為干擾變數,來探討消費者對於貼圖的使用是否會受影響。本研究從206份有效樣本的信度分析結果,整體問卷的信度值為0.905,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並且透過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檢定、假說檢定等,以驗證假說是否成立。從研究結果發現,消費者行為會受到知覺價值的功能價值、社會價值、情感價值與新奇價值所影響,但情境價值不會影響消費者行為,且收費與否並不會影響消費者的使用行為。研究結果可提供給未來想進入行動通訊軟體的廠商參考,朝更人性化與圖形化介面開發,以增加使用者的使用價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組織公平對員工組織認同、組織承諾及離職傾向之影響。以臺北市某公立醫院現職員工為研究對象,採便利抽樣方式回收有效問卷462份紙本結構式問卷。 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齡、婚姻狀況、職位、職務類別、年資與教育程度員工之組織公平知覺、組織承諾、組織認同及離職傾向具有差異性。組織公平對組織承諾及組織認同有正向影響,組織公平、組織承諾及組織認同對離職傾向有負向影響。而在組織公平與離職傾向之關係中,組織承諾及組織認同具有中介效果。 經由研究發現作成結論,並針對其管理意涵提出建議,提供醫療機構管理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自從蘋果公司在2010年推出平板電腦iPad後,平板電腦成為近年來成長最快的創新資訊科技產品。2014年起平板電腦市場成長率開始趨緩,競爭激烈,因此,廠商有必要從消費者使用的觀點出發點,了解消費者的使用意圖,才能準確的掌握市場發展產品創新策略。 本研究試圖以科技接受與使用整合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瞭解影響消費者使用平板電腦意圖的關鍵因素,主要探討績效預期、付出預期、社會影響、配合設施條件、使用科技態度、自我效能、焦慮、享樂動機、價值共八個使用因素對行為意圖之影響,並探討消費者職業類別對行為意圖之干擾效果。 本研究發放網路問卷調查蒐集資料,有效問卷共回收205份,以LISREL及SPSS統計軟體進行結構方程式及迴歸分析。本研究實證結果如下:(1)享樂動機對使用平板電腦行為意圖有正向影響關係;(2)使用科技態度對使用平板電腦行為意圖有正向影響關係;(3)付出預期對使用平板電腦行為意圖有正向影響關係;(4)自我效能對使用平板電腦行為意圖有正向影響關係;(5)消費者職業類別未對行為意圖產生干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繼個人電腦後,手機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科技產品,本研究先從智慧型手機的現況進行探討。智慧型手機從一開始幾乎只有高端手機,平均售價在499美元以上。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製造門檻的降低,到了2014年已經有低於100美元的產品,甚至搭配電信業者的方案也有零元手機。價格已到達普及大眾的價格甜蜜點,因此市場快速的成長。 從過去的文獻探討得知,影響消費者選擇手機產品的因素甚多,例如品牌、產品單價、功能、手機材質、整體設計等,應該有共同或不同的考量因子。本研究選擇在台灣地區的通訊行實際更新手機的消費者做為研究對象,來探討性價比及轉換成本對消費者在手機更換的影響。 手機製造技術的門檻降低及模組化已讓手機普及,手機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手機是生活中不可缺乏的溝通工具外,更是流行性商品。消費者在更換手機時,不再只是為了品牌、功能、作業系統等等因素,而是更進一步的考慮流行性商品的因素,如外型設計、性價比、主觀規範、轉換成本等流行因素。本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結合性能認知、價格認知、轉換成本等各項可能影響消費者換購手機之因素來探討消費者對於手機換購之原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