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1.178

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UNFCCC公告之垃圾掩埋沼氣發電方法學AM0003及AM0010,評估台北市山豬窟衛生掩埋場進行沼氣發電CDM計畫,評估結果發現:(1) 折現率對NPV值的敏感性低,然而,效率調整因子則對NPV值具敏感性;(2) 以方法學AM0003及AM0010評估,政府補貼發電量之損益平衡的CERs價格介於4-6美元/CERs;而在政府補貼發電量之損益平衡的CERs價格介於6-9美元/CERs;(3) 兩種方法學評結果略有差異,且方法學AM0010評估之減碳效益較低,需要較高的CERs價格才可獲得收支平衡;(4) 無論政府有無補貼發電量,納入減碳效益,均可大幅提高其經濟效益,有利於垃圾掩埋沼氣發電之投資誘因;(5) 引進沼氣發電CDM計畫,可以降低政府補貼,有助於減緩政府的財政負擔,具有「雙贏策略」(win win strategy)。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從1979年開始,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使人類意識到環境問題並非單一問題,而是跨區域的全球性議題,也使得近年來IPCC國際專家組織、重要的國際高峰會議全都將焦點集中於此議題上。從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可以了解到,經濟、環境與能源三者之間存在緊密相連的關係,亦即為追求經濟發展而導致能源使用增加,進而使得環境受到嚴重的衝擊。近年來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漸升高,造成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更加嚴重,京都機制的實施,使得各國對於能源的未來,期建構一個低碳經濟,為這波全球經濟社會轉型的新趨勢做了清楚地宣示。 綜觀我國各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電力部門為排放大戶,且在溫室氣體減量議題下,同時面臨非核家園、鼓勵再生能源、天然氣以及低碳技術的研發等能源政策方向,如何在經濟、環境、能源等目標中取得均衡點,實為重要之課題。故本研究透過產業關聯分析及電力供給多目標規劃模型,針對低碳能源與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能源效率提升目標、二氧化碳減量目標以及綜合發展目標等四大議題,共九項政策情境,對未來作情境模擬求解,並評估經濟、環境、能源三者兼顧下,對於GDP、CO2排放、能源需求、發電成本之間的影響為何。 研究結果發現: (1)經濟目標:由於情境八針對CO2減量目標的設定,使得發電量受 到限制而影響到經濟發展,對整體GDP成長衝擊最大。 (2)環境目標:低碳能源與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能源效率提升目 標、二氧化碳減量目標都有助於二氧化碳排放減量,其中以提 升能源效率有最佳的減量效果存在。 (3)能源目標:能源效率提升與二氧化碳減量目標皆能降低能源需 求量,評估結果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最能降低能源需求量,因 而有最佳的績效存在。 (4)電力目標:再生能源發展可藉由政府補貼來吸收部份發電成 本,因而降低電力系統的負擔;能源效率提升會降低能源投入 係數,促使產業能源需求量減少而降低發電成本;二氧化碳減 量目標的設定會影響到生產總值,導致發電量的減少而降低發 電成本。然而,低碳能源(天然氣)、低碳技術發展目標則因為 天然氣價格較高、引進低碳技術的因素促使發電成本提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蘭嶼為台灣具有珍貴原民文化與生態環境的海洋性島嶼。現今觀光產業持續數量上的發展,若無適當觀光模式導入,則對當地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育上將帶來衝擊。本研究提出一個融合生態旅遊理念的策略聯盟組織其應具有生態保育、產業參與、文化回饋、跨領域交流、集體記憶醞釀、社區營造、能力建構、態度導向、觀光客體驗之特色。在生態旅遊資源上則應結合傳統文化、自然景觀、生態與文化連結、宗教活動、歷史脈絡、協會組織、資訊提供、當地體驗。 本研究目的為蒐集文獻資料以瞭解蘭嶼具有之生態旅遊資源、產業發展現況與課題;瞭解目前蘭嶼產業界人員的生態旅遊態度與策略聯盟意向,以供作未來推廣生態旅遊的建議。研究對象包含民宿、手工藝、餐飲等產業,調查方式為透過產業名單逐一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總計回收36份產業人員問卷。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生態旅遊態度上,認為全體居民、當地組織、政府單位等都應共同維護當地自然生態,而在自然生態的重視度略低於傳統文化、對支持保育回饋金意願亦偏低、在生態旅遊推廣上不佳等情形;在策略聯盟意向上顯示目前蘭嶼產業人員在經營上缺乏行銷管道,且偏好同業聯盟的形式。在訓練課程上則以經營有利為考量。未來應增添生態旅遊與餐飲管理課程,並搭配導覽解說、手工藝訓練課程,促使提高產業界人員對當地傳統文化與自然生態的興趣與彼此互動機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林口發電廠為研究對象,進行物質流成本會計分析,檢討重點包括物質流分析、環境會計,以及物質流成本會計分析;物質流分析主要盤查林口發電廠物料投入與電力、空氣污染、水污染及廢棄物等數量,環境會計主要依實場情况及參考環境保護署作業方式,進行各項污染防治成本估算;而物質流成本會計則應用生產體系之物質流量盤查,並以系統價格或成本轉換成物質流成本會計。 在空氣污染防制方面,發現室內煤倉、海水法脫硫、選擇觸媒還原(SCR)及低低溫靜電集塵器等改善機會。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發現應重新檢討含油廢水與含煤處理方式,並提高廢水回收再利用。 當本研究進行環境會計分析時,發現林口發電廠2002~2006年環境會計總計投入新台幣754,768,507元;其中環境費用佔94.93%、衛生費用佔0.90 %、工安費用佔4.17 %。 最後進行物質流成本會計時,發現林口發電廠累計2004~2006年林口發電廠產品成本佔總成本之98.03%(含71.38%之材料成本與26.65%之材料系統成本),材料總損失佔總成本之1.97%(含0.70%之傳遞/處置成本、0.04%之材料損失成本及1.23%之材料損失之系統成本)。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通訊產業的快速發展,行動電話已經變成現代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全球的普及率也快速提升,而在台灣行動電話的普及率更是突破100%。而隨著科技不斷變遷成長,對於行動電話使用壽命逐漸變短,汰換頻率高,造成資源使用上的壓力。然而,在使用行動電話的同時,發現了行動電話電池間的不相容性,造成消費者使用上的不方便性以及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有鑑於此,本研究透過行動電話電池標準化之效益評估,評估電池標準化後,其電池生命週期系統的改變,以及所產生的效益。在不同的電池使用壽命、手機使用壽命以及電池標準種類下,會產生不同標準情境的電池再利用率,因此透過情境模擬。模擬出各種假設情境下的再利用率,而再利用率的改變,會因此帶動整個鋰電池生命週期系統中的變化,評估系統改變所產生之效益。 本研究並探討電池標準化在推動上目前所遭遇的問題,接著針對所面對的問題,從政策、組織、技術等面向,提出適當的管理策略與配套措施,期能改善推動的障礙,並提升標準化所帶來的效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面對高能源成本與溫室氣體減量的全球發展趨勢下,將衝擊能源密集產業的價值鏈(value chain),提高產業經營風險,影響能源密集產業發展。本研究利用風險評估軟體(@ Risk),評估國內七大能源密集廠商(包括遠東紡織公司、永豐餘公司、台灣水泥公司、中國鋼鐵公司、台塑石化公司以及台積電公司等)面對能源成本提高,以及碳排放限制之現金流量風險值。評估結果如下:(1)高能源成本之風險值比較:台塑石化公司化石能源成本比重最高,風險值最大;而遠東紡織公司的風險率最高;(2)境內減碳成本之風險值比較:中國鋼鐵公司碳排放量最大,風險值最高;永豐餘公司碳排放量較少,風險值最低;(3)參與京都機制之風險值比較:參與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之風險值最低,最具成本有效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推廣生質柴油可朝向能源自給,種植能源作物可使休耕農地再活化利用,並增加農村就業人口,及帶動生質柴油相關產業發展,故各國已致力開發與運用。我國於2005年召開能源會議提出發展綠色能源的政策,生質柴油訂定2010年10萬公秉、2020年15萬公秉的利用目標,並以廢食用油及能源作物為原料。 本文研究彙整我國廢食用油回收現況及產量、以休耕農地種植能源作物情形,並分別進行產製為生質柴油之產量及成本之推估,再模擬情境評估國內生質柴油發展,最後再探討長期目標開放市場競爭下未來發展潛力並提出建議。 本研究分析我國生質柴油發展潛力結果發現,以廢食用油再製產量推估約有4~5萬公秉/年,雖已推動地方清潔隊建立回收體系,但2008年6月預計回收量僅為4,600公噸,故未來應加強健全回收體系。在能源作物方面,休耕農地22萬公頃扣除種植生質酒精作物後將有80%可用。採高單位產量及高含油量推估最大產能約為20.2萬公秉/年,但加上作物生長特性、農民意願及氣候等因素,可能降為6.2-7.7萬公秉/年。兩者料源產能合計似可達到推動目標,但推動過程仍將面臨料源不穩定、生產成本太高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而當開放市場競爭,廠商可自國外進口較便宜料源,國內能源作物若未能提高產量及降低生產成本,勢必無法競爭,故政府應有相關補貼配套措施,以保障國內料源自主,及農民的收益及相關產業生存。 在生質柴油生產成本方面,以廢食用油產製成本約20~25元/公升;以能源作物產製隨著作物產量多寡變動更大,若不考慮保價收購及補助,生產成本約50~55元/公升,加上廠商管銷利潤後,價格與傳統柴油26.6元/公升(2007年10月售價)價差太大。縱使採用B1(26.93~27.03元/公升),B2(27.27~27.45元/公升),差價已大幅縮小,但對民眾而言仍難接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食物為人類維持生命之基本需求,近年來國際上許多先進國家皆注意到糧食產製過程中各項資源的投入與能源的消耗,希望透過製產流程改善及技術的改變,以達到永續之糧食生產供應模式。故本研究特別針對台灣地區國人主要糧食作物稻米之生產過程作為研究對象,並進行相關政策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主要運用生命週期評估方法,針對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稻米生產過程進行盤查分析。盤查結果顯示,單位公頃稻田可生產12,344公斤稻榖,經加工碾製後為8,023.6公斤白米。而田間物質流分析結果顯示,水資源投入為灌溉水量18,130立方公尺、有效降雨量6,680立方公尺,主要輸出項目為田間蒸發散量與回歸水量。肥料物質流分析則顯示化學肥料投入794公斤,主要輸出為土壤吸附與植物吸收等。關於稻田間農藥以及能源流分析之相關研究較少,僅能呈現部份投入與產出資料以及物質流動之途徑。溫室氣體物質流分析結果顯示,單位公頃稻田可吸收135,500公斤二氧化碳,但田間土壤與農業機具的使用都將釋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 本研究於比較評估與綜合討論部分,發現稻米生產不論是在產品熱值或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上,表現皆優於能源作物,而稻米生產時期所帶來之環境外部效益更是遠大於其造成之環境衝擊。故本研究認為我國應致力於提升稻米品質,拓展外銷市場,亦可研發以農業廢棄物產製生質燃料,而不宜容許稻田轉作能源作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鑑於輪胎製造時具有多樣化的成份存在,進而造成廢輪胎報廢後之各種處理技術,產生對環境及經濟效益的不同衝擊,遂利用生命週期分析比較各種處理技術的效益,其中包含廢輪胎的處理、處理後之二次料市場及衍生廢棄物處理的可行性等階段。 利用生命週期評估軟體Simapro5.0版中之Eco-Indicator 95,評估廢輪胎熱裂解、破碎/磨粉及能源利用等處理模式對環境造成衝擊之情形,在溫室氣體部份,以熱裂解處理製程對其之環境衝擊較高;而在冬季煙霧產生部份則以能源利用之處理製程影響較大;能資源的部份則以熱裂解所耗費的能資源較高。而將環境指標以累積的方式呈現時,則以破碎/磨粉製程而言,重金屬污染、冬季煙霧與能源消耗的情形較為嚴重;能源利用處理製程則是以受酸化及優氧化的污染較大;熱裂解製程則以受酸化、優氧化及冬季煙霧的污染較大。整體而言,以能源利用於此項之衝擊指標較其他兩類製程高。 在經濟成本評估部份,三種廢輪胎處理模式以破碎/磨粉製程的投資效益最低,其次為熱裂解製程,而作為水泥窯的能源利用製程投資成本效益最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歷經數次修訂後,具有經濟誘因的政策工具,如空氣污染防制費,已經成為防制空氣污染的重要方法,而廠商的空氣污染防制成本,則是制定空氣污染防制費率的關鍵資訊。本研究利用92年度固定污染源排放許可資料庫,針對粒狀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四種污染物,分析防制成果及防制成本。 研究結果顯示,防制前排放最多粒狀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的行業,以及削減這四種污染物最大量的行業,分別同為「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電力供應業」、「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修配業」。粒狀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的年防制平均成本分別為1,311,730、53,671、50,541、41,103(元/公噸)。 使用Cobb-Douglas及Translog函數迴歸分析廠商空氣污染防制成本函數,發現污染防制量對總防制成本存在顯著正向影響。再以行業別為虛擬變數進行分析,發現「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之總粒狀污染物防制成本較其他行業少,「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的氮氧化物防制成本比其他行業少,「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修配業」的揮發性有機物防制成本比其他行業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