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41.106

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北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翡翠水庫供應大臺北地區500萬人民生用水,十分重要。要確保翡翠水庫的水質,僅依靠現有土地使用管制手段,達成目標的機會不大,若能推動整合性流域管理,以全區域、多目標及多面向方式,同時面對北勢溪流域整體問題,較有可能大幅提升水庫水質並減緩淤積速度,以延長水庫使用壽命。   成功推動整合性流域管理的必要條件之一為民眾參與,特別是利害關聯者的參與,故對於利害關聯者的瞭解,格外重要。本研究為瞭解在地居民對於翡翠水庫集水區目前管理制度、未來朝永續發展規劃及水資源永續利用的認知與態度,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深入分析。   結果顯示在地居民有幾項重要的特質及看法:(1)對於永續發展及水資源永續利用有高度認知,且對河川水質的維護責任表示認同。(2)認為目前較嚴格的土地使用管制不合理,且回饋措施有待加強,而最迫切的需要是增加工作機會。(3)土地使用管制及建築管理應適度放寬,以滿足基本的居住及工作權利;另對維持現有較嚴格的土地使用管制,近半居民傾向有條件同意。(4)有強烈意願參與管理工作及決策過程。(5)交叉分析結果,在地居民生活滿意度普遍較高,且女性高於男性,另高中職以下學歷者滿意度較大專以上者為低;回饋措施部分,老一輩的較偏好直接發給現金;另40歲以上且高中職以下學歷者有較高的意願參與管理工作。   統計分析可知,二十多年來的土地使用管制已對在地居民形成潛移默化效果,故其環境認同及永續觀念程度較佳。惟目前較嚴格的管制政策下,如何相對地提高回饋,以求在管制與回饋間取得平衡,是未來推動整合性流域管理須面對的主要問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國際碳交易市場快速發展,儼然已成為一個新興產業,稱為「碳金融」(carbon finance),碳金融體系已受到全球的矚注目。由於碳額度(carbon allowance)已可成為實質金融商品,全球也為因應龐大碳交易需求,紛紛成立碳交易所,遍及全球四大洲。碳交易管理平台是整體碳交易制度的核心機制。由於台灣此刻正積極推動試範性碳交易制度,且交易管理平台設計的良窳,攸關碳交易市場的公平與效率。因此,本文希望藉助當前國際碳交易所的運行、管理經驗與做法,並参考我國現有金融交易制度、法規與國情,建置符和台灣國情特色的碳交易管理平台之交易規則。 本文將會:(1)蒐集全球最新碳交易市場狀況;(2)蒐集全球主要碳交易所之交易規則,分析其優缺點及特殊規定之處;(3)研擬出台灣溫室氣體減量額度平台之交易規則。 希望研擬出之交易規則,能有助於交易平台的有效運行,並為排放權交易制度提出具體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為因應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與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實施碳排放限制,已成為各國的主要政策與措施,從而提高產業的碳風險值降低其產業競爭力,結果產生碳洩漏的問題,已引起國際先進國家與學術界的關注(European Commission, 2008; de Bruyn et al., 2008; Fischer and Fox, 2004),並思考利用邊境調整(border adjustment)方式,減緩碳洩漏問題。 本研究有三個主要目的,分別為:(1)本研究首先建立理論模型,探討排放交易制度影響代表性廠商碳風險(包括防制成本、排放權購買成本與電力成本等)之關鍵因子;(2)本研究利用計量經濟方法,實證台灣能源密集產業的碳風險狀態;(3)利用GTAP-E模型評估台灣與相關國家間之碳洩漏現象。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隨著經濟的快速成長,能源使用量漸增甚至導致短缺問題,發展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為當前趨勢,其中以水力發電發展歷史最為悠久,然而小水力目前為國際間當前發展趨勢,故針對小水力發電(Small Hydro Power, SHP)進行背景之瞭解與討論,並應用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方法進行分析。 在目標與範疇界定階段,本研究以名間(小型)、后里(迷你)與中鋼機組(微型)之小水力發電為對象,探討資源從開採、材料加工、發電機組建造、運轉至退役處置等生命週期階段,其材料耗用、能源投入、污染排放與能源償付期等內容,功能單位以小水力每發一度度為估算基底,機組使用年限則假設為30年。 生命週期盤查結果,小水力發電每度電消耗材料:不鏽鋼0.1877~9.2022g、矽鋼片0.0186~0.9119g、銅線0.0563~2.7634g、鋼鐵0.0563~2.7634g、壓力鋼管0.1587~3.6324g。在能源投入方面,小水力每度電能源投入為0.009~0.252MJ,而在CO2排放量方面,小水力每度電CO2排放量為0.73~24.84g,最終能源償付期估算結果為0.079~2.219年。 未來發展小水力發電,政府應增加再生能源產業之宣導、補助政策等誘因。例如微型水力發電中之工業循環系統,有減少電力傳輸損失與自產自用的效益,但因目前水輪機主要以國外進口為主,國內僅有部分廠商積極投入研發生產,目前成本上並不符合經濟效益,有待政府補助及民間投入。 關鍵詞:生命週期評估、再生能源、小水力發電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前社會逐漸重視在營利之餘,企業與利害關係人的互動;於是企業反思與供應商的關係,由以往著重商品生產至消費過程的供應鏈管理,轉變與供應商建立夥伴關係,以共同創造產品價值,並提供產品更大顧客滿意度的價值鏈管理。是以企業如何兼顧產品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業已成為其發展的關鍵。 隨著國際對環境意識的提升,使以往企業轉變單純的供應鏈管理,進一步亦整合企業整體資源,以進行綠色價值鏈管理,換言之,企業不但要改變以往的製程、與利害關係人的互動,更要納入環境的訴求,而企業亦可藉由綠色價值鏈管理找到自身的優勢與劣勢,並從而發現相關的商機。 「綠色價值」尚未有明確的定義,其如何與利害關係人互動亦缺乏整體探討,故本研究首先藉由文獻回顧釐清綠色價值鏈的進程,並透過系統思維探討企業綠色價值鏈要素之因果關聯,進一步則運用決策實驗室分析法,分析資訊與通信技術供應商自我評估問卷,以深入探討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因子;分析結果發現問卷中勞工與道德的政策與規章、薪資與福利、健康安全及環境管理政策及程序、緊急應變與工業衛生等項目為其核心關鍵因子,藉此本研究則更進一步運用分析結果套入系統基模,結合定性與定量方法,瞭解企業須透過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化,進而成為繼續成長的助力,以期許未來能達到使綠色價值鏈建制更為完善的目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因應都會區之發展趨勢,集中式污水處理廠顯然不合時宜,因此以現地處理設施處理民生污水的方式因應而生。然而現地處理興建後,於後續設施管理議題上,大部分著重在操作層面,對於設施本身所能產生之附加價值及民眾參與方面則相對缺乏,且並無一套如企業之管理架構可以系統性的進行後續之管理及維護,因此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鑑別出表面流人工溼地及地下流人工溼地作為探討標的。 研究過程中,彙整各類環境保護設施之管理方法及企業管理觀點,最後以平衡計分卡之雙向式循環較能符合現地處理之需求,並從中歸納出後續之構面式(經濟、行政、環境、民眾參與)方案、管理架構(表面流人工溼地、地下流人工溼地)及管理步驟(願景、策略目標、管理方案)等,作為管理之基礎。 依照管理步驟流程,主要以提升人工濕地之環境品質及民眾參與濕地之管理為最終願景,透過經濟、行政、環境、民眾參與四個主要構面,將願景轉換為策略目標,並因應目標所需求之各項措施,最後提出管理方案,達成人工濕地之管理。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為解決金融危機與全球暖化問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2009年初,開始倡議以節能減碳、綠色能源科技、及創造綠色就業為主軸的「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 GND),已引起全球各國極大回響。因此,如何有效地將金融體系資金導入綠色產業與節能減碳投資,已成為金融部門發展的最重要課題。 近年來,許多文獻指出,企業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具正向關係(如Annandale et al., 2001;Dasgupta et al., 2002;Dowell et al., 2000;Hoffmann et al., 2009;Klassen and McLaughlin, 1996;Nakao et al., 2007),及兩者之因果關係(如Bansal and Roth, 2000; Reinhardt, 1999; Steger, 2000);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好的環境績效不必然會帶來正向的經濟與財務績效(如Ilnitch and Schaltegger, 1995; Schaltegger and Figge, 2000; Benson et al., 2006; Elsayed and Paton, 2007; Kreander et al., 2005)。因此,如何將環境因子納入信用評等機制?及發展最適融資決策模式,將是金融部門最重要的課題。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建立新綠色信用評等機制,取代現存的信用評等方法,基於此,本研究首先建立綠色信用評等理論模型,探討金融機構的融資決策問題;其此,本研究依據理論模型的分析結果,選擇三個案例進行實證分析。實證結果證實,綠色信用評等機制,的確會影響銀行融資行為,將資金由「棕色產業」流向「綠色產業」。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面對交通擁擠、空氣品質日益惡化,以及油價逐年高漲的壓力下,發展低污染運輸成為積極推動的節能減碳政策之一,目前世界各國大力推廣油電混合動力公車,以降低運輸對環境的污染。 本研究界定之生命週期包括使用、廢棄、以及最終之回收清除處理處置等階段,藉以評估政府推廣油電混合動力公車之適宜性,本研究採用簡易式生命週期評估方法,針對我國目前推動之油電混合動力公車進行使用與廢棄回收階段之生命週期盤查分析,並與傳統柴油公車作比較,從環境面、能源面比較兩者之優異。 本研究之功能單位定義為432,160公里,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階段傳統柴油公車之能源耗用量為171,567.52公升,油電混合動力公車之能源耗用量為143,477.12公升,後者節省約16%的能源耗用。在空氣污染排放量比較上,油電混合動力公車之TSP、PM10、SOX、NOX、THC、CO and CO2排放量皆比傳統柴油公車排放量少。廢棄回收階段之油電混合動力公車產生的有害廢棄物高達503.52 kg,為傳統柴油公車的2.68倍,顯示油電混合動力公車廢棄後產生大量有害廢棄物,主要原因是油電混合動力公車的電池使用量較大。 油電混合動力公車在空氣污染排放量與能源耗用量上皆優於傳統柴油公車;有害事業廢棄物產量上,油電混合動力公車劣於傳統柴油公車,在研究假設為8年的使用期限中,油電混合動力公車所更換的鉛酸電瓶為傳統柴油公車之2倍,多加上2.7倍的鋰錳電池數量,在電池使用上,則不具經濟性與環保性,因此建議政府宜對電池加強研發或改善,以加速推廣之普遍,並減少對環境之污染負荷。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面對世界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順應世界潮流,台灣環境教育法在民國100年6月5日正式生效,其內容要求包括國小學生在內的高中以下學校應當接受每年四個小時以上的環境教育課程。環境教育其旨在於教導學童環境知識及培養環境態度進而主動執行環境行為。然而經文獻回顧發現國內外缺乏針對孩童環境行為之研究,而既有的研究又無法跳脫「知識-態度-行為」此線性模型的窠臼,且大多侷限於學校教育對孩童環境行為之影響。 因此,本研究結合「計劃行為理論」與「環境行為理論」發展專屬於孩童的「孩童環境行為模型」,探討包括知識、態度、主觀規範、管教、困難度、個人特質、個人能力、行為控制認知、體驗機會、感受、保護意識在內的各因子對孩童環境行為的影響,並了解除了學校以外,父母、同學、大眾媒體與書籍閱讀在孩童環境行為中扮演的角色。 經隨機抽樣挑選台北市十個國民小學五六年級學童進行問卷調查,回收404份問卷做實證分析。結果發現,不同的環境議題其行為影響因子也大不相同,不過「困難度」對空氣、水、噪音、能源議題有正向顯著影響且通過1%的顯著水準檢定,也就是說當孩童認為該行為越簡單時越願意去做。而「行為控制認知」、「人格特質」又對「困難度」有正向顯著影響。而其它影響因子也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各環境議題之環境行為。 而周遭環境會透過不同途徑影響孩童環境行為,例如父母會透過主觀規範、管教、體驗機會影響孩童,但管教有負面影響就是當父母要求孩童執行某項行為時,雖孩童會接受要求,但為達到父母的期望而造成其心理壓力讓他覺得執行該行為變得困難。兄弟姊妹則透過管教與主觀規範影響孩童環境行為,特別是在孩童居家之環境行為(如看電視注意音量)。老師則透過管教影響孩童之環境行為(特別是搭乘捷運或公車),然而家居之環境行為孩童是不接受老師管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為因應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邁向低碳社會(low carbon society)與綠色經濟(green economy)已成為國際先進國家的發展目標,因此,何謂低碳社會與綠色經濟?如何檢視低碳社會與綠色經濟?以及如何研擬與推動低碳社會與綠色經濟之策略?已成為國際社會推動低碳社會與綠色經濟關心的課題。 本研究首先依據國際評量低碳社會之內涵,建立包括:(1)低碳國家、(2)低碳產業、(3)綠色就業、(4)低碳生活及(5)低碳環境等五大低碳社會評量架構,並分別建立相關指標項目,衡量台灣低碳社會發展狀態。其次,本研究依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 Program, UNEP, 2011)提出的綠色經濟發展架構,建立以綠色國民所得帳(Green Gross National Product, GGDP)為主體的綠色經濟發展指標架構。 本研究進一步以EViews時間序列計量軟體,推估我國至2050年之低碳社會與綠色經濟發展趨勢,並設定不同情境,模擬分析不同政策工具之效果,提供政府制定低碳社會與綠色經濟發展政策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