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4.8.34

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隨著社會結構與文化的轉變,導致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已逐漸轉變,許多社會問題逐漸發生,社會上有許多弱勢族群及被社會排斥的對象,面臨著照護資源不足的困境,因而衍生出更多社會事件。 然而,西歐國家為改善上述的困境,提出了以自然為本的綠色照護(green care),是目前西歐國家近年來著重的發展目標,以滿足人們嚮往自然、健康生活的需求,同時許多研究也證實綠色照護相較於一般照護體系效果更佳,且耗費的社會成本更少。有鑑於此,國外的綠色照護發展成效已獲得認可,反觀台灣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只有園藝治療與動物輔助治療介入措施逐漸受到重視,因此本研究想瞭解綠色照護理念,是否能被台灣長期照護工作者接納,進而推廣使用。 本研究旨在探討有機會發展綠色照護的長期照護工作者,對於綠色照護的態度與參與意向。研究對象以103年雲林縣政府社會處公告的日間照護中心之工作者,以及103年雲林縣政府衛生局公告的居家服務資源及安養機構之工作者為對象,以問卷調查法進行測量。 研究結果如下: 1.不同背景屬性的長期照護工作者對於綠色照護態度有所差異。 2.不同背景屬性的長期照護工作者對於綠色照護參與意向有所差異。 3.綠色照護態度可以解釋參與意向53.8%的變異量,態度的認知、情感與行為構 面對參與意向皆具有正向顯著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台灣農村生活形態轉變,農地漸漸荒廢敗壞,嚴重影響農村景觀及生活品質,故農委會推行農村再生計畫來改善農村景觀問題,農村再生的宗旨為改善農村整體環境,而農再工程雖強調以「貼近生態工法,少人工設計工法」為原則設計,但實際上發現目前農再工程興建許多人工休憩景觀設施於農村,造成農村景觀改變。故本研究目的為: 1.探討民眾對於目前農村再生休憩景觀設施類型的偏好程度 2. 不同社經背景的受測者在休憩景觀設施類型的偏好上是否有所差異 3. 提供往後農村再生相關單位在農村設施改善之建議。本研究首先統計出目前農村再生成果報告書中農再工程常使用之6項休憩景觀設施,分別為休憩桌椅、體健設施、花台、花架、牆面美化、意象裝置,接下來再透過專家訪談配置出六項休憩設施模擬照片內容,採李克特5點量表,請受測者給予每張景觀模擬照片偏好、自然度、和諧性及生動性評值。研究結果發現民眾較偏好自然材質或不設置設施的農村景觀,不同社經背景會影響休憩設施偏好,休憩景觀設施偏好會受到景觀評估因子影響,建議往後進行農村休憩設施規劃時需考慮使用對象及以農村風格為考量設計,並建議加入自然性、和諧性及生動性來進行景觀評估,才能真正瞭解農村民眾的休憩設施需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糧食生產全球化,衝擊地方農業、國內糧食自給率低,加上食安問題頻傳等,國內專家建議可以效仿日本食育,發展適合臺灣的食農教育,落實綠色飲食以促進我國農業與飲食之永續性。雲林縣為臺灣糧食生產重鎮,其縣內國中生對於食與農的認知有多少呢?而雲林縣致府教育處於2007年開始推動設置校園有機菜園,本研究也欲了解雲林縣國中生體驗有機菜園耕種活動特性不同其認知是否有差異? 本研究以綠色飲食指標了解雲林縣國中生綠色飲食認知概況,並探討國中生體驗有機菜園農耕活動特性不同,其綠色飲食各構面之差異。採用問卷調查法來收集資料,以便利抽樣方式在海線學校與山線學校中各抽取5所,共10所國中,共發出546份問卷,有效問卷為46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0%。研究結果發現,雲林縣國中生在綠色飲食認知以綠色烹調設施得分最高,而綠色食具得分最低,建議鼓勵學子養成攜帶環保餐具與水杯之習慣,並在校園內廣設飲水設施,校外則請手搖飲商家提供自備水杯之優惠;而有機菜園農耕體驗後,發現以班級、為期一學期且搭配課程的效果較佳。建議雲林縣國中小學可搭配完整之食農教育課程進行有機菜園推行,並可尋求鄰近小農協助,取得農地與農業達人課程指導使有機菜園發揮更佳的效果。希望本研究之結果,能提供後續欲辦理食農教育之學校一些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都市建設的迅速發展,如何在密集的都市建設中拓展綠化空間、增加綠化量和綠覆率來提高都市的綠化水平,是都市中綠化營造一項重要的課題。向空中發展的垂直綠化則是都市中增加綠化量的主要途徑之一。近年來有關垂直綠化的研究較多偏重於探討環境效益、綠化類型和視覺偏好的層面,但在綠化植栽的運用上多數是運用園藝栽培種之植物,其通常需要投入較多的維護管理成本,而較少探討是否有其它具有觀賞價值又能節省水份澆灌、病蟲害防治等維護管理成本之綠化植物類型。觀賞草類不只具有型態上的美感,還具有較高的抗病蟲能力、耐旱等特性,僅需低度的維護管理即可產生高度的效益,因此本研究欲探討觀賞草類的植物運用在都市綠化空間中,其景觀偏好、自然度與環境屬性之關係。 本研究在探討觀賞草類用於工地圍籬綠美化時,受測者對其認知自然度、視覺偏好及環境屬性之差異,採用現地調查搭配照片模擬的方式,選取學者郭毓仁、李子芬(2000)台灣觀賞草之研究,文獻所列之台灣最常見的16種觀賞草種作為對象,並將其植栽型態分類為圓柱及扇形兩種花穗型態,其中考量到植栽生長高度在配置上的合適性,最終選取孟仁草與中國狼尾草兩種觀賞草作為模擬樣本,並搭配三種植栽常見的設計樣式:無圖案、自然曲線圖案及幾何圖案,以建築工地圍籬作為背景,搭配模擬出4張照片作為問卷照片,問卷調查以網路問卷方式蒐集,透過不同生長形態及設計樣式上搭配,探討其認知自然度、環境屬性及視覺偏好的差異,並探討其認知自然度、環境屬性及視覺偏好之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受測者對不同花穗形態之認知自然度有顯著差異;對不同花穗形態之視覺偏好亦有顯著差異;對不同花穗形態之一致性、神秘性有顯著差異。受測者對不同設計樣式之認知自然度有顯著差異;對不同設計樣式之視覺偏好亦有顯著差異;對不同設計樣式之環境屬性皆有顯著差異。而認知自然度與視覺偏好具有顯著相關,環境屬性中複雜性、易讀性及神秘性與視覺偏好具有顯著相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遊客對於不同地體驗活動型式內容深淺程度上,是否對於體驗活動產生心流體驗,以及體驗價值認同度組成不同進而影響後續行為意圖。本研究採現場立意抽樣進行問卷調查,運用探索式因素分析,建構此地區金工DIY活動之體驗價值之因素構面,且利用迴歸分析,確認心流體驗、體驗價值、行為意圖三者之關係。 研究結果金工體驗工坊之體驗價值由美感氛圍、渾然忘我與物超所值等三因素組成,且皆處於中高度之認同,由差異分析,發現不同個人屬性之遊客(旅遊動機、過往旅遊經驗及參與意願程度…等)其在心流體驗上具有顯著差異。另透過迴歸分析發現,心流體驗會正向地影響體驗價值;體驗價值也會正向影響行為意圖;心流體驗正向地影響行為意圖。由此可證實若是心流體驗感受程度越高時,其對於體驗價值與行為意圖之影響相對地也會越高。 研究結果,在學術研究上除了確立三者變項之關係外,也提供實務上之參考。業者未來在行銷上可針對目標客群之推廣外,在體驗活動規劃之設計,亦可對於研究結果之體驗價值因素之重要程度,運用在活動課程設計上調整其內容比例,以提升活動之吸引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政府逐漸正視農業議題,期望將傳統農業積極轉型與變革,找出生存下去的關鍵,另外現今國人休閒旅遊風氣一部份漸漸轉為一種親近自然的農業休閒型態,而休閒農業的運作過程中,必須運用特有的鄉土生活文化與體驗活動,去發展一種深度旅遊,而這樣的休閒農業旅遊中,體驗活動就會是一種工具,並藉由體驗活動這樣的工具,來產生體驗過後的價值研究者想藉由此論文的探討與說明,釐清體驗活動與體驗價值兩者之間的關係。 而本研究旨在探討葵海農場遊客對於農業體驗活動中,量表以訪談業主後,所研擬之體驗量表,另外體驗價值則參考Schmitt(1999)與陳乙蓉(2008)等人之體驗量表並部分修改做為本研究量表,將其兩者整合編制,為本研究所需之研究量表。並將採用現場便利抽樣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發放以每個活動200份,總共800份,總有效問卷659份。依不同的填答內容結合基本屬性、感官體驗與體驗價值,在執行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研究結果證實感官體驗與體驗價值有顯著關聯,其結果將給予農場適當建議,期望讓遊客能夠在農場中獲得更好的休閒體驗機會,並期盼研究能夠有助於未來農場經營與創新發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全球化(globalization)正在我們的身邊不斷進展,透過科技、網路、大眾傳播和交通運輸等的發展,多元文化的交流也趨向頻繁;另一方面,在全球化進展的同時,尊重多元文化與強調在地文化的風潮也從未減弱。近年來,台灣本土意識高漲的影響下,傳統文化產業以及復古的文化符碼被重新審視,許多充滿復古台灣味的物件再度被提起,其中以花布最具有代表台灣文化意象,這個被稱為「台灣花布」本身的象徵獨特意義的圖案及俗艷的色彩,烙印在許多人的集體文化記憶裡,形成易於辨認的文化符碼,在視覺美感與復古塑造的催化下,儼然成為台灣文化的代表圖樣。本研究以「台灣花布」為研究對象,目的在與探究台灣花布的風格特徵與義涵,並透過文獻資料的分析,歸納出台灣花布之定義及影響圖樣風格演變的各項因素,並藉由圖像學(iconology),探討分析台灣花布的圖樣、色彩與造型特徵及意涵,建構出台灣花布的類型語彙。最後以本研究所建構的台灣花布的類型語彙,透過實踐創作,賦予台灣傳統花布新的生命,為台灣花布增添文化內容,促使台灣花布的多元化。 以下為本研究分析歸納與結果:台灣花布慣用的元素及語彙歸納出三大項目,分別是「原理層」、「組構層」、「元素層」,在「原理層」部分為四類:「a.圖面構成、b.形式原理、c.構成原理、d.配色原理。」而在「組構層」部分為十三類:「a1.花形元素、a2.動物形元素、a3.幾何元素、a4.器物形元素、a5.點線形元素、b1.平衡、b2.韻律、b3.對比、c1.平移、c2.迴轉、c3.平行鏡射、d1.類似調和、d2.對比調和。」最後在「元素層」中a1.花形元素共為二十類、a2.動物形元素為六類、a3.幾何形元素為八類、a4.器物形元素為七類、a5.點線形元素為三類、d1.類似調和為兩類、d2.對比調和為三類。並經由研究樣本分析歸納出四十四種台灣花布的類型語彙及四十六種潛在的類型語彙以即創作上的應用。期望透過本研究,讓台灣花布這項獨特的文化資產,能在設計領域以及學術研究上有更深入的探討,並經由本研究所歸納出的台灣花布類型語彙,提供設計師在設計時,有更多的文化素材可運用,讓台灣花布的設計能力能更加提升且使花布產業的文化價值提高。 關鍵詞:台灣花布、全球化與在地化、類型語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現代消費主義盛行之下,許多市鄉鎮被商業包裝成為遊客的觀光勝地,但這些地方不單一提供給遊客使用,更是當地居民所共同擁有的資源。決策者大都忽略當地居民所處的生活環境,藉由炒作和渲染使小地方成為熱門景點,促進商機、人潮,讓地方與其他地方變得略顯一致擾亂了每個地方的本質、擾亂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而當地居民眼中的生活環境應該是什麼樣子?在其研究範域,九份、金瓜石、水湳洞三個跨領域的地區在1964年由於某些因緣際會,藝術家漸漸在此聚集、創作與落根,儼然成了當地居民的角色。 於是,本研究以符合水金九地區之在地藝術家創作書籍且市面上購買得到的書籍,來進行研究與解析水金九地區之地方意象。其目的則以在地藝術家之角色視角觀看創作中的地方意象,而呈現的地方意象是否能夠連結到地方感及場所精神之運用,並創作文本與實地現況兩兩對比,找尋創作文本中的地點,觀看水金九地區的現況變化,以及從網路部落格進行搜索,找尋其遊客心中的水金九樣貌。本研究擬訂的研究目的有下列兩點: (一)以創作文本進行地方意象分析,找尋水金九地區地方感與場所精神,並加以描繪水金九地區有哪些空間元素與繪畫的時間性。 (二)以創作文本、實地現況及網路部落格三者去做對比與詮釋,探討水金九地區的地方意象在現況改變及遊客心中的水金九樣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寵物兔飼主與寵物兔相處互動之涉入程度、心流體驗與休閒效益之間的關係,以臉書(facebook)寵物兔社團網站社員與台中兔兔窩現場顧客限定親自飼養寵物兔之飼主為研究對象,分析飼主與寵物兔相處時之休閒涉入程度與心流體驗,會產生何種休閒效益與其之間的關係。研究採用立意抽樣方式選取樣本與李克特五點式量表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400份,並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透過此次研究結果可得知:寵物兔飼主之休閒涉入越深,所產生心流體驗之持續互動體驗的享受就越高,即寵物兔飼主之休閒涉入程度正向影響心流體驗。而提高飼主與寵物兔互動之休閒涉入程度,所獲得的幸福感與心靈療癒的休閒效益也就越高,即寵物兔飼主之休閒涉入程度正向影響休閒效益。然而大多數的寵物兔飼主在飼養過程中,產生全神貫注的心流體驗,故從中獲得非常高的幸福感,即心流體驗正向地影響休閒效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隨著大眾傳播的影響觀看電影的人口逐漸增加,電影媒體傳播對社會大眾的價值觀具有其影響力,特別在這些票房熱絡的電影中,人物所處的環境、用的器具、穿的服飾和去的地方,常成為流行的焦點,並同時帶動了電影拍攝地的觀光人潮。面對這種現象,電影做為一種特殊形態的商品,隨著遊客對於觀光品質的提高,了解遊客的需求成為發展影視觀光產品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了解影視觀光產品具備什麼樣的魅力來驅動人們進行影視觀光,還有遊客對影視觀光產業的品質需求,本研究運用魅力工學的評價構造法和Kano品質模式,最後分別以訪談10位影視觀光產品高涉入者和有效問卷403份進行兩階段研究。 經實證研究結果發現:1.魅力因子的構成經由評價構造法獲得24個產品原始魅力因子,歸納出42個抽象魅力因子和63個具體魅力因子,其中電影、拍攝地和景點的部分最受受訪者認同;2.影視觀光產品涉入程度越高的遊客對於影視觀光產品吸引程度越高;3.遊客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和職業對於影視觀光產品涉入程度有部分顯著差異;4.在影視觀光產品的吸引程度上,遊客的年齡和教育程度有部分顯著差異;5.影視觀光產業的關鍵品質要素在「核心知識」、「深度體驗」、「高質美感」三個構面題項中,共7項歸類為「魅力品質」;6.不同類型的遊客在影視觀光產業所提供的各項服務要素中的認知上不同,可能會隨著遊客本身看過電影與否和參與過產品與否而有所不同;7.品質改善指標的部分,若想要有效提升遊客的滿意度,可以針對場所的室內外動線規劃、相關服務設施的美化、經營空間美感之氛圍、還有歷史人文、情境等元素體驗的場域空間來進行改善,另外,對地方、社區或城市的生活特色和文化特色(如文物、音樂、服裝、風土民情等)之創意化運用的表現情形,也是需要進行改善的。 本研究結論分析出KANO影視觀光產品魅力因子,還有不同遊客類型對影視觀光產業的品質需求,減少未來開發影視觀光產品所需調查遊客需求的評估時間,提供給影視觀光產業等相關業者作為行銷之參考依據,另外針對KANO影視觀光產品提出改善建議,還有未來台灣發展影視觀光之建議,做為政府或後續研究參考依據。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