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20.109

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目前工程界於較堅硬的土層中發展出以無支撐雙排鋼軌樁擋土系統做為擋土設施之開挖工法,但對於影響其穩定性之因素、及開挖後對周遭地盤之影響卻未有深入之研究。 本研究利用離心模型試驗,分別探討單排樁樁間距、雙排樁前後排樁間距、雙排樁排間距以及砂土相對密度對自承式鋼軌樁擋土系統穩定性的影響,以及對鄰近地盤和對建物的衝擊。 研究結果顯示,以自承式鋼軌樁擋土系統做為擋土設施時,頂繫梁之施作有一定的必要性,而土壤相對密度之增加及樁間距縮短有助於減少擋土系統之水平變位及整體沉陷量。於雙排鋼軌樁擋土系統中,加大前排樁間距對擋土系統之穩定性有較大的不良影響,而增大排間距會減少擋土系統之變位,有助於擋土系統之穩定。開挖工程進行時,原地表面處樁身軸力會隨著已開挖深度增加而增加。另外,研究中發現僅有擋土系統之鋼軌樁排數會影響最大壁體水平位移與牆後最大地表沉陷量的關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航空公司執行品牌聯盟與加強品牌形象對於出國旅客選擇航空公司之影響。本研究分成兩階段探討,首先應用結構方程模型,探討各潛在變數是否會影響航空客運旅客之行為意向與其間的因果關係;再應用個體選擇模式,探討影響旅客行為意向之前導因素,是否會成為影響旅客選擇航空公司的主要因素。藉由兩階段的分析,瞭解旅客選擇搭乘航空公司之各因素與其間的影響力,並作為航空公司擬定行銷策略之參考。 結構方程模型結果顯示,旅客對於知覺價值的感受為影響行為意向之最主要因素;在影響知覺價值的變數中,品牌形象的正向影響大於品牌聯盟的正向影響。 個體選擇模式結果顯示,品牌聯盟、品牌形象、知覺價值、旅客社經特性與旅次特性為顯著影響航空客運旅客選擇行為之重要變數。策略敏感度分析顯示,業者若想提升其市場佔有率,皆以增加旅客對於品牌聯盟的喜好度一個等級,效果最佳。 本研究建議,航空客運業者在瞭解市場顧客消費傾向與自身公司訂定的目標後,可透過不同的宣傳方式傳導公司一致的企業精神與形象,並主動提供顧客群優惠資訊與公司定期營運狀況,另外結合不同性質業者,提供異質服務,提升旅客正面的知覺價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利用離心模型試驗,探討於飽和砂土層中進行隧道掘進導致之地盤變位對隧道上方既存基樁之影響。以體積控制方式模擬土壤漏失量,分別探討(1)於固定土壤漏失量且改變基樁距隧道中心不同距離以及於隧道中心軸正上方,在不同土壤漏失量下,進行基樁載重試驗,以觀察地中應力場改變時基樁承載力的變化。(2)於鄰旁隧道以不同工作載重比且改變基樁距隧道中心不同距離,觀察通隧引致既存基樁之反應。 研究結果顯示,於新挖隧道正上方進行基樁載重試驗,在土壤漏失量為2%的時候,基樁承載力減少60%,其樁尖承載力減少95%。通隧引致鄰近基樁之荷重傳遞行為,會受到下列因素影響:(1)通隧引致隧道之土壤漏失量,(2)基樁距隧道中心軸之水平距離,(3)樁頭所含工作載重的大小。通隧引致隧道之土壤漏失量大小會影響樁身軸向力、樁身表皮摩擦力與樁頭沉陷量。當土壤漏失量開始產生時,樁身軸向力會因為樁尖點承力減小而隨著減少,使得樁身表面摩擦力逐漸發揮作用。隨著土壤漏失量增加,樁頭沉陷量也會逐漸增加。基樁距隧道中心軸之水平距離逐漸拉大,則樁身軸向力分布、樁身表面摩擦力的變化量與樁頭沉陷量會逐漸變小,當基樁距隧道中心軸之距離為10m時,則基樁受到的影響不大。於隧道中心軸正上方,在樁頂加載為工作載重比0.5時,樁尖與樁周的土壤會提供較大的阻抗,則土壤漏失量產生時該樁身表面摩擦力為正摩擦力,於樁頂加載為工作載重比0.3,則土壤漏失量產生時樁身表面摩擦力為負摩擦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基樁在承壓與受拉拔時,因受力機制的不同,使得兩者的行為有所差異,過去有許多學者指出,基樁受拉拔時之樁身摩擦力約為受壓時的50%。因此本研究以模型樁載重試驗探討基樁受壓與受拉時承載力與摩擦力之差異,在乾砂與飽和砂中進行反覆壓、拉樁與反覆拉、壓樁載重試驗,總計進行五次反覆作用,以探討壓樁與拉樁的承載力與摩擦力之變化,最後將壓樁與拉樁之承載力與位移以及摩擦力與位移關係繪製成正規化曲線,得到抗拉與抗壓之承載力與摩擦力的比值,比較基樁抗壓與抗拉阻抗之差異。本模型試驗結果顯示,抗拉與抗壓之承載力和摩擦力的比值會隨樁頭位移增加而趨於變小。在福隆乾砂試體中極限抗拉承載力約為極限抗壓承載力的15%,飽和福隆砂試體中,極限抗拉承載力則約為極限抗壓承載力的23%。就摩擦力而言,樁體受拉時,摩擦力分佈會隨深度往下而增加;受壓時,摩擦力分佈則是中間段大兩端小之現象。在乾砂與飽和砂中,拉樁摩擦力約為壓樁的22%及30%,顯示抗壓之摩擦力大於抗拉之摩擦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規劃設計一套可以改善長期溫度效應,直接觀測基樁負摩擦力之模型試驗,利用模型計測樁來探討壓密沉陷對基樁負摩擦力之影響,以及壓密完成後負摩擦力是否會發生變化。在模型樁受力同時,藉由模型計測樁內之應變規量測模型樁體受力反應,配合樁尖及樁頂之荷重計讀數,可求得模型樁在不同深度之受力,進而推算樁身表面負摩擦力,並以此為依據,探討基樁負摩擦力之行為。由試驗結果得知,負摩擦力之歷時曲線與土壤壓密之歷時曲線相似,其生成主要集中在主要壓密階段,之後隨時間趨於緩和。隨著覆土應力的增加,樁身之負摩擦力也會跟著增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能源是國家發展的基石,穩定的電力供給牽動國家的命脈,在滿足逐年成長的電力需求之虞,尋求最低的開發、營運成本是我們的目標。然而石化燃料價格上揚、電力供給與需求的不確定,及京都議定書限制各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促使我們轉換能源型態,在面對許多隨機的外在因素下,本篇介紹Mulvey…等(Operation Research 43(2) (1995a) 264-281)提出的穩健規劃,構建電源開發穩健規劃雛型,以隨機規劃為基礎,分析不同情境與範疇下的能源決策。電源的開發計劃需考慮什麼時候(When)、在何處(Where)、什麼程度的規模(How many)以及何種種類(What kind of)的發電設備,在固定和變動成本的考量下,估算供電的最佳效益。電力系統規劃的研究相當多,如Malcolm (1994)、Albornoz (2004)、Nagurney (2004)…等,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探討不確定的因素和均衡的機制。本研究以台灣地區為範疇,假設火力發電、風力發電及核能發電為未來裝置容量開發重點,決策者面臨了發電成本、再生能源電力供給及未來區域負載的不確定性,我們利用情境分析設定環境參數,找出新增發電機組較佳之區位選擇與配置,新增容量盡量達到區域負載平衡減少輸電損失。以二階段隨機規劃求出最小成本(固定成本、生產成本、輸電成本),並運用分解法及最佳切割(optimality cut)的概念作為求解演算法,藉由C語言和CPLEX運用撰寫程式,以範例測試驗證正確性,我們透過資料收集做實例測試與敏感度分析,探討關鍵議題做出結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處在地震頻繁的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所以發生大地震的機率也是相當大,換言之,對生命財產的威脅也相對的增加,所以希望在發生地震災害前就可以利用地震風險評估的事前預測,預測出在建築物所在的地震度大小對該建築物的損害程度,此時就要倚賴結構物易損性曲線,對應不同的震度下的損害率,將建築物可能造成的損害做出衡量,給風險管理者,例如保險公司甚至是再保險公司參考。 本文採用非線性動力分析作為建立易損性曲線的工具,非線性動力分析考慮結構物受震時其構件將材料性質延伸到塑性段,所以在分析上會更為精確。在定義損害指數上,本文採用層間變位角為衡量結構物損害程度之參考,依照不同的樓層高度及不同構材對應相對的門檻值,即可判斷建築物的損害程度。 本文針對民國93年耐震設計規範,分析5、8、12、22層樓之鋼構建築,以40筆地震歷時進行非線性動力分析,並由統計分析建立所建典型鋼構建築之易損性曲線,其可做為未來進行鋼構建築地震風險評估之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具有反光效果之強化玻璃反光路面標記近幾年來常被使用於國內道路上,以提升駕駛人行車視覺效果與安全,然而國內對於反光路面標記的設置效用尚未有充分深入的研究,導致政府單位使用反光路面標記的標準不一致,並使得反光路面標記的設置標準及成效容易受到質疑。 本研究以台北市市區主要道路為研究對象,探討市區主要道路佈設反光路面標記後對道路安全的影響,藉由蒐集70個路段、50個路段上路口(有交叉道路路段)與15個主要號誌路口之反光路面標記佈設施工資料、車流量、交通肇事資料等,運用統計檢定方法,分析佈設反光路面標記前後之交通肇事改善、不改變或惡化等之變化情形,並運用多變量分析的判別分析法,篩選影響反光路面標記佈設效用的重要變數,以構建佈設的效用分類函數,作為未來佈設反光路面標記之事前評估。 本研究發現,在市區主要道路佈設反光路面標記,對於三種不同道路型態交通肇事雖有不同影響,卻一致降低同向擦撞事故的發生率與增加對撞事故的發生率,然而反光路面標記的佈設在白天與夜間對交通事故的效用並無顯著的不同。研究結果顯示影響反光路面標記佈設成效的主要因素為車道數、路段上號誌數、路邊停車、佈設前交通量、反光路面標記佈設於分向設施情形、反光路面標記佈設於近障礙物或槽化等。路段交通量越高,則在佈設反光路面標記後,會提高路段肇事改善的機率,若路段上車道數越多,則會增加路段肇事惡化的機率。若路段上車道數越多、路段上號誌數越多、且准許路邊停車,則反光路面標記的佈設,會增加路段上路口肇事惡化的機率。故反光路面標記佈設後,仍可能造成肇事情形惡化,因此在佈設反光路面標記前,應蒐集影響變數資料與應用效用分類函數,審慎評估反光路面標記佈設後的施工效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文目的為探討鋼筋混凝土樓房結構在不同特性的地震力作用下,結構物梁柱桿件之受損行為與梁柱接頭部分之非線性反應,並 研究加裝位移型增效式阻尼裝置,對樓房最大樓樓層相對位移與樓層剪力之改善。 研究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份為鋼筋混凝土樓房結構承受地震 加速度歷時記錄之非線性歷時反應分析。第二部分為加裝位移型增效式阻尼裝置於鋼筋混凝土樓房結構之地震反應分析。由結構物之反應,可以瞭解阻尼器消之能減震控制效果,以及鋼筋混凝土桿件之受損數量與程度。第三部分為探討阻尼器之強度折減係數與其降伏後勁度對減震控制效果之影響。又分別使用kinematic模式與 Taketa模式模擬鋼筋混凝土樑、之柱非線性行為,以瞭解不同模擬之模式對分析結果之影響。 研究成果顯示: (1) 非線性歷時分析可以有效表現出不同特性之地震力作用下,結構物所產生不同之受損狀態。 (2) 經地震歷時分析結果顯示,加裝位移型增效式阻尼裝置於鋼筋混凝土樓房結構,能藉由阻尼器之消能作用,有效降低結構物各樓層最大相對位移比與各樓層剪力,使得結構物受損情形減輕,故可使大部分桿件保持在彈性範圍,達到減震之目的。 (3) 在近斷層地震力作用下,鋼筋混凝土樓房架設位移型增效式阻尼裝置,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樓層相對位移比,但對樓層剪力的降低效果有限。 (4) 適當的選取阻尼器強度折減係數與其降伏後勁度,可以獲得較佳的結構減震效果。 (5) 使用kinematic模式與 Taketa模式模擬鋼筋混凝土樑、之柱非線性行為,兩者所得分析結果相當接近,但因勁度衰減特性不同,後者位移反應較前者稍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針對場鑄式群樁基礎進行最佳化設計之研究,群樁基礎設計的最佳化數學模型包含七個獨立之離散設計變數,依設計規範要求建立設計變數之束制條件,以工程造價為目標函數進行最低價可行解之搜尋。文中分別以離散拉格朗日法、修正相對差商法、實數編碼遺傳演算法、以及混合式GA演算法進行最佳解之搜尋,並以竭盡搜尋法所得全域最佳解來檢驗各演算法之搜尋性能。透過七個實際案例分析,顯示離散拉格朗日法、修正相對差商法的搜尋成效良好,可穩定地求得一個合理、可靠的近似最佳解,甚至為全域最佳解,且所需時間甚短。實數編碼遺傳演算法及混合式GA演算法於各案例均有機會搜尋至全域最佳解,且其與最佳解之差距較上述兩方法為小,惟所需時間較多。 此外,本文提出一套非線性靜力側推程序,可應用於分析地盤液化流動壓力或位移作用下基樁之非線性側向承載行為,可分析不同液化程度下基樁之側向承載性能狀態,供基樁耐震性能設計之用。文中分別以流動土壓與流動變位兩種加載模式進行現地損害案例的分析比較,探討兩者於非線性靜力側推應用上之差異,結果顯示兩種分析模式皆可合理地掌握基樁於液化流動地盤之受力與變形行為,惟流動土壓分析模式可較簡單地應用於性能設計法。文中以流動土壓分析模式為基礎,提出基樁抵抗液化流動之耐震性能分析流程,可供工程界參考應用。文末則以流動土壓為基礎,提出此問題之簡化分析模式,推導出解析解,並以現地基樁損害案例進行驗證與比較,結果顯示此解析解可合理地掌握側向樁的受力與變形行為,最後以實際案例為例,透過此解析解進行參數研究,探討不同參數之變化對側向樁變形與受力行為之影響。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