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168.172

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橋梁生命週期中規劃、設計、施工及維護階段,每個階段之間的文件具有相當的關聯性,且各階段皆需要前階段之文件方能順利進行工作。在橋梁維護階段,因各階段所累積之資料已甚為龐大,若各階段所產生之文件未妥善保存管理,在資料遺失或搜尋不易之情況下,對於橋梁維護階段易產生極大之困擾。 因此,為有效管理橋梁生命週期所產生之重要文件,本研究旨在建立一電腦化之文件管理系統以協助橋梁之維護管理工作。本研究首先蒐集整理橋梁規劃設計階段相關之文件與興建契約,並藉由契約所規定承辦廠商應交付之文件清單,透過專家訪談方式進行篩選,並淘汰與維護使用無關之文件;之後即針對所篩選之文件建立基本屬性,並對文件進行進一步分類且建立其特殊屬性,以利於未來之搜尋。 本研究將文件及屬性彙整後建立橋梁生命週期文件管理之雛型系統,透過案例試驗及專家訪談以驗證並修正系統後,證明本系統具相當之實用性。未來橋梁管理單位可利用本研究之成果,提升橋梁工程文件搜尋使用之效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臺灣地區天然資源缺乏,營建業多數原料大多仰賴進口,國內砂石原料之開採缺乏整體規劃及長期過度開發面臨資源短缺的危機,而環境問題則以管末為主強調管理策略或再利用處理的技術提升,忽略全面性的考量資源和源頭設計材是治本的方法,因此除了經濟發展外,更應重視資源有效利用率的提升。 隨著各項公共建築工程陸續推動與綠建築的發展,政府也積極推動相關制度及獎勵措施,都對於建築過程中減少廢棄物、二氧化碳大有幫助,但單一建築設計的建材使用是否過量、亦或是否精簡,卻無法加以客觀探討,更遑論對於各項建築減廢設計進行評估。倘若能針對建築規劃設計階段進行合理分析,透過建築材料合適使用量計算,將使建築物達到輕量化、最適化之目標,落實國家推動綠建築及資源有效利用之政策。 本研究主要以公共工程「標案管理系統」之營建大宗建材申報資料為基礎,並以資料探勘方法與流程進行處理,考量工程契約金額、地上樓層數、地下樓層數、總樓地板面積、是否擁有地下室、建築最小活載重、建築用途、構造形式、工程所在地等因子,依資料型態分別進行多元迴歸與多變異分析等統計迴歸分法,以確認建築單位建材使用量影響因子,最後藉由因子分析結果與專家意見建立建築工程合理單位建材用量,提供未來相關工程主辦機關快速審核與評析材料用量,避免過度資源損耗,有助於建築廢棄物減量與資源有效利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全球暖化使各國面臨氣候變遷的問題,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定義的四種溫室氣體中CO2、CH4以及N2O為影響地球氣候的主要氣體。其中二氧化碳為目前大氣中濃度最高的溫室氣體,約佔92.6%。因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為刻不容緩之議題。道路工程生命週期主要碳排放來源以營運階段行車碳排放最具影響性。而影響車輛運行最密切之因素不外乎是道路設計,道路設計之良窳攸關著後續行車車速與車流,像是不同道路坡度、道路寬度、速限、鋪面種類等等,道路設計因子的改變將造成車速之變化,直接影響行車油耗與碳排放量。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高快速道路設計因子與行車碳排放之關聯,並找出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響因子。依據國內道路設計規範及文獻回顧彙整出與高快速道路相關之道路設計因子,並邀集產、官、學界對道路設計與碳排放有相關研究領域之專家學者進行深入訪談,確認因子完整性,再透過模糊德菲問卷篩選出主要影響行車碳排放之道路設計因子,結果顯示「縱坡度設計」、「是否採橋梁或隧道減少縱坡度」 、「是否採橋梁或隧道減少路線長」 、「最高速限規定 」 、「最低速限規定」 、「收費道路是否採電子收費」、「收費道路是否採匝道收費」為主要影響行車碳排放之道路設計因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聯合開發,係配合捷運工程建設並結合公、私土地及資金共同辦理之開發方式,但對於經劃定為開發用地的土地所有權人而言,因捷運高架車站的捷運設施多位於基地開發後可供營業的地面或地下之店舖空間,而產生土地所有權人對於開發後恐造成分回價值減損的疑慮。 本研究利用文獻回顧與財務分析的方式,以捷運文湖線領得使用執照的5處共構聯合開發基地,就開發後之銷售價值、捷運設施佈設情形及捷運獎勵容積價值等部分,進行空間及效益合理性分析。經分析後獲得結論如下:一、土地所有權人獲得的捷運獎勵效益,加上因提供捷運設施使用而於地上層其他空間興建之原可建容積銷售價值後,皆高於捷運設施所使用樓地板面積的價值。二、土地所有權人獲得之效益與基地法定建蔽率、法定容積及捷運獎勵容積的多寡,以及捷運主管機關須分回捷運獎勵容積的二分之一有關。三、當捷運獎勵效益加計於地上層其他空間興建之原可建容積銷售價值,等同於因提供捷運設施使用之價值時,則可視為土地所有權人開發效益之合理性。四、當捷運獎勵容積已達獎勵值上限時,捷運設施面積的多寡就顯得重要。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氣候變異劇烈,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及嚴重程度增加。台灣因地理與地質因素,土石流及洪氾災害潛勢地區遍及全島,而極端氣溫與降雨將加劇災害發生之頻率及規模。因此,針對極端氣候現象於我國河川工程之影響、衝擊提出相因應之調適策略,已為刻不容緩之工作。惟目前未有研究或報告將國內可適用或已使用之調適策略作統整分析。故本研究蒐集國內外文獻並透過專家訪談進行收斂,彙整分析極端氣候現象、影響與衝擊,進而提出河川工程之調適策略。最後,本研究採用模糊德菲法將策略篩選,得到工程之規劃設計階段有14項策略,施工階段有3項策略,營運維護階段有12項策略,冀望能提供給國內工程人員及相關研究人員作參考。 本研究透過文獻蒐集及專家訪談方式,將極端氣候現象對我國河川工程造成之衝擊分為四大面向-「洪水防護」、「土砂管理」、「水資源管理」、「海岸防護」,並且限制研究於洪水防護及土砂管理問題作調適策略之探討。針對各項衝擊,本研究蒐集國內外河川工程可適用或已使用之調適策略文獻,依據工程生命週期階段進行分類,而後透過專家訪談確認調適策略內容。由模糊德菲策略篩選結果得知,本研究提出可因應極端氣候衝擊,並且考量技術、社會、制度複雜度等因素後於現在或未來可行之河川工程調適策略共二十九項。由模糊德菲策略篩選得知,重要策略包括「順應自然水理之規劃設計」、「流域洪水分擔」、「增加通洪斷面」、「土地使用管制」、「召開地方說明會並使民眾建立正確防災避災觀念」、「強化疏散與避難措施」、「加強防災預警,改善發布資訊品質」、「落實環境基礎調查及更新災害潛勢資料,並規劃更新水位預警及應變機制」。顯示面對極端氣候衝擊,目前國內河川之排洪能力多已達到極限。過去只靠工程方法將洪水快速排入河川及以築堤束堤之治水思維,勢必已無法因應未來之極端降雨情形。因此流域整體治理及土地管制為當今風氣。國內河川工程除須持續完成常備性工程設施外,改善防災預警及發布資訊品質也是必要手段。另外,可配合召開地方說明會促使民眾建立正確防災避災觀念。而在災害過後,各項基礎建設應儘速回復正常,這才是未來積極因應極端氣候事件的新思維。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公共工程爭議的產生不僅延長施工期限、降低施工品質,也造成業主與營造廠商間的信任度下降,因此,為避免損失擴大,如何及時解決爭議並使工程順利進行即成了現今營建產業的重要課題。訴訟外爭議解決機制 (Alternative Disputes Resolution) 之盛行使營建產業了解訴訟非為工程爭議的唯一解決途徑,而相較調解、仲裁及訴訟,爭議審議委員會 ( Dispute Boards) 更有時效性及個案專業性之優點,亦有預防工程爭議之功用。本研究之目的為蒐集並彙整國外DB制度之成功案例並分析國內公共工程爭議處理制度之現況,以探討國內公共工程使用DB之適用性,並研擬DB制度之導入模式,探討導入DB之問題點,提出導入建議及改善方法。本研究藉由專家訪談之問卷結果及相關文獻提出國內導入爭議審議委員會之問題點,加以討論其影響國內導入爭議審議委員會之源由,分別為1. 對制度不熟悉2. 國內無法源依據3. DB於程序上之定位4. 委員會決定之效力5. 委員會之費用,並提出增訂公共工程使用DB制度之法源依據及改善促參法協調委員會制度兩項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百年來,地震在世界各地奪走難以估計的生命並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印尼全國各地幾乎每年都發生地震災害。儘管地震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環境之影響十分嚴重,但有關如何防止或減輕未來地震影響的工作,仍然鮮少在進行。 本研究旨在提出適合在印尼震災後,以組合屋重建之獨特設計。首先,本研究提出具有可行性且適合印尼當地居民的組合屋設計,並以三維立體方式進行展示。在組合屋的設計過程中,本研究以採用印尼當地的建材、人工與工藝,以及施工機具為研究重點,並以當地可接受的建造成本與適合的空間為主要之考量。其次,本研究採用Google SketchUp軟體繪製組合屋的三維模型,並以Google Earth在印尼的指定區域顯示。因此,當所需重建之組合屋數量決定後,本研究可在指定的重建區內以三維模型呈現重建後之成果,且可計算整體重建成本並同時進行施工上之排程,以利於重建之規劃。本研究的設計成果完全遵守印尼當地政府的相關規範與法規,可確保重建工程之品質與安全。本研究在設計過程中,亦同時優先考慮具永續發展特性之建築材料。 本研究之主要成果為一套適合印尼當地特性之組合屋設計,可透過三維環境加以呈現,並可推估以組合屋重建所需之建造成本與施工時間。本研究亦探討印尼在震災後以組合屋重建的執行過程中,可能遭遇之困難以及相關之議題,並進而提出因應之重建管理策略。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利用具有即時性及周期性之遙測影像判釋橋梁周遭地區如崩塌地、林地、河道、河道寬度因災損而造成的改變,且針對此部分開發一個影像辨識系統以供使用,用以判斷災損嚴重程度。 本研究利用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遙測影像訂購系統訂購八八風災災前災後之福衛二號遙測影像,利用設定橋梁經緯度座標挑選訂購橋梁遙測影像,其中包含設定日期範圍及過濾含雲量過高之遙測影像,使用災前災後遙測影像Pixel點之像素點RGB變化作為判釋主要依據同時進行變異監測,以C++為基礎開發一套影像判釋系統主要能對RGB變化判釋及包含各種影像處理功能如label、dialation、erosion、bone、cutline等影像處理功能加強對於遙測影像上需要處理的部分,根據RGB影像處理模式得出之結果進行處理則可得知河道骨幹及平均寬度,能夠清楚的表明災前災後遙測影像的變化及變化程度,並利用災前災後河道骨幹套疊了解河道改道狀況。 根據所得之結果能夠求得受災地區之面積變化、受災河道寬度之變化、何處受災程度嚴重、河道改道靠近鄰近村落情形,以此資訊幫助受損橋梁周遭災害範圍辨識,並利用Google SketchUP進行辨識範圍準確度驗證,準確度驗證結果有89%以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BOT專案在各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風險,興建期法規的突破,營運期的穩定性,而移轉階段的問題則比較少人提出研究,張世宏雖在民國88年對移轉階段的基本法制提出深入探討,但時間已算超過十年之久,許多法令的增補有繼續研究之空間,同時此研究在風險管理面的層面應有機會做更加深入的探討。 畢竟BOT在我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觀念,雖然已行之有年,但法制上還有繼續進步之空間,就移轉階段來說,現行BOT合約所規定的移轉是由合約到期的前一年開始,當BOT專案合約到期的前一年再開始著手處理移轉的風險及問題已為時太晚,利用專家訪談及文獻回顧來判定風險因子,本研究希望運用SWOT分析討論風險因子與時間的影響程度,並參考外國已解決之文獻以提出降低風險及解決問題之方法,並提供民間參與公司初步對各風險的應對方法,再與風險管理專家進行深入討論,運用外國已解決之方案是否符合我國現行法規及提出改進,以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交通九號用地BOT開發案為例,初步套用於我國現行BOT專案之合約,再與專家討論初步方案是否再加以修正。在本研究中將探討現行我國BOT移轉階段之合約及風險管理之問題,以期提出較完整的風險管理方法。 試圖繼續改進BOT專案之基本法制,以求在法制面上更健全之外,並期望提供民間參與公司在移轉階段能降低風險,即使風險發生時,也能順利應對。唯有民間機構做好充足準備與政府的在法制面上互全力相輔相成與審慎評估才是BOT專案成功之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些年來國民對於生活品質要求日益提昇,然國內大型工程蓬勃發展,致營建噪音所生之陳情案件層出不窮,然現有之管制方式多無法降低工程期間所致之民怨,且衍生之陳情抗爭事件常影響工程之進行,對施工團隊及民眾皆屬不利。然而,營建噪音相較其他類型之環境破壞,影響期間相對較短,若施工團隊採氣密窗方式進行防護,必需耗費大量成本,而發放各種補償費用又可能出現比價效應,另公害糾紛處理法第三十條規定「事業得與所在地居民或地方政府簽訂環境保護協定,防止公害之發生」,然營建業尚未將此具體實行,且也無一範本可供使用,故本研究探究現行制度之不足並分析各國制度之優點,透過「環境保護協定」簽訂之方式,於施工前由工程之起造人(或委託監造人)與民眾進行協定之簽訂並互相遵守,於其中合理就施工方法、時間、說明會之辦理、環境監測報告之提出、違反時之處置及後續之補償等細節詳加規定,期以減低上述問題之發生。 此模式之推動相信對於營建噪音所生之環境破壞之事前預防與事後之處理有相當益處,其具避免與中央法規牴觸、減低對產業與民眾之衝擊,增加雙方之互信基礎等優點,亦可成為營建產業在環境保護上一新的里程碑。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