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0.9

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國內研究以傳統工程履約爭議(即:變更設計、估驗計價、材料物價指數變動等)為主,尚無針對指定分包方面契約的探討,因此本研究以相關文獻資料作為理論基礎,透過問卷調查方式解析業界採用指定分包契約之情況,並探討目前業界上使用遭遇之相關問題,其結果顯示:指定分包契約易使業主、營造廠及指定分包商對於契約規定之施工界面要求、施工數量等產生認知上差異衍生履約爭議,故相關人員於履約階段可透過清圖方式,並定期或不定期以召開三方(業主、營造廠、指定分包商等)會議方式來檢討解決爭議,以利確保工期及施工品質;本研究最後並透過彙整問卷調查、個人實務心得與業界、學者學者意見,針對契約範本中相關條款增修方式,以提供解決目前業界民間工程對於指定分包契約資料不足之制定契約資料參考,並期使能確實發揮指定分包契約精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我國台灣本島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交接擠壓處,同時位於亞熱帶氣候區常年為我國帶來豐沛的雨量,但此種地理環境卻造成每年遭受自然災害的侵襲,使得經濟中樞的橋梁每年的維修費用龐大;而影像資訊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普及,為了解決傳統人工檢測橋梁過於主觀的缺點和減少時間成本的開銷,本論文利用多維矩形類神經網路及最佳化演算法開發訓練一套裂縫影像辨識軟體用於橋梁檢測工作。 影響辨識技術準確率的主要因素為原始影像的取得方法及辨識前的處理步驟,本篇論文在影像取得前先統一拍攝條件限制,接著以手持數位相機前往橋梁劣化構件部份拍攝裂縫影像供此程式訓練,但一般在進行影像判識之前,需對其作影像處理才能使機器迅速有效率的使用這些影像,本論文的影像處理包含以下步驟:灰階化(Grayscale),高通濾波(high-pass),二值化,labeling去除雜點,Local Directional Pattern運算強化裂縫邊緣;最後挑選出36張適合的訓練樣本,利用類神經網路進行準確率的訓練,根據所得之訓練結果有至少81%的準確率,並以此程式用於八八風災過後受損橋梁裂縫辨識,其準確率有89%,以本論文所發展之裂縫判識程式可以有效地判斷出受損橋梁,減少傳統上人為因素的判斷誤差以及可以大幅減少判識時間和成本。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建築資訊模型(BIM)在營建產業中日漸受到重視,而除了傳統3D模型交付外,以3D模型搭配完整時程交付並不普遍。國內應用BIM技術時,4D應用之現況通常僅以3D模型及簡易時程項次連結產生,但對於時程項次與內容之要求並無任何規則及說明。本研究主要目的為,透過國內目前在BIM模型建立上普遍採用的LOD發展程度為基礎,分析當專案需進行4D模擬時,時程應有之工作項目、項目分類、項目連結元件等內容,並利用一建築案例測試其合適性。研究結果顯示,若要以BIM模型為基礎進行完整的4D模擬,國內傳統的排程項次之安排需要進行大幅度的調整。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前台灣地區的橋梁普遍以目視檢測作為橋梁維護管理之第一步驟,因此目視檢測本身的資料正確性及完整度將直接影響橋梁後續各項維護管理工作之進行。建築資訊模型是一個以構件為基礎之資料模型,具備儲存設施全生命週期資料、物件導向、參數化及3D以上視覺模型等特性,而這些特性恰可應用於輔助橋梁目視檢測的作業上。本研究之目的在於建立一個以構件為基礎之資料模型,從目視檢測的工作流程開始,分析流程內的各工作項目並探討其所需及產出之資料,再根據資料之性質做分類,以此建立一個以構件為基礎之資料模型。資料模型建立完畢後,將於研究的最後回歸目視檢測之作業流程,探討本研究所提之資料模型在目視檢測流程各階段中所帶來之可能應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營建專案成本估算作業是營建專案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承包商而言,利潤是最關鍵的考慮因素,不管是在投標前、執行專案期間、變更設計階段時,成本估算作業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一般工程建造費由各「工作項目」組成,其組成內容包括:總表、詳細價目表、單價分析表等,在做成本估算時,從單價分析表填入訪價而來的價格,彙整成詳細價目表再到總表,在單價分析上對於成本計算,比起詳細價目表和總表會有較大的影響;過去研究鮮少從「單價分析表」層級切入探討,公共工程委員會的單價資料庫也沒有單價分析的細項;估算人員的單價分析經驗與知識並未做統整以供後續單價分析作業之再利用。基於這三個因素,本研究把範圍限制在建築工程類型的單價分析,針對鋼筋、模板、混凝土三個主要工項,藉由知識本體之概念以及SWRL與SQWRL語法建立一個彙整經驗知識與歷史資料的單價分析模型,透過所蒐集的案例進行案例測試,並經過專家訪談及建議,探討其應用於實務上可能遭遇之困難與風險,最後可提供缺、漏項之檢核及協助估算人員完成單價分析作業,另外也可透過教育訓練,協助不具備製作單價分析表能力之新人建立單價分析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自民國90年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促參法)施行以來,國內已有886件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案例。因公共建設涉及強烈公益目的及國家財政,在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同時,一旦發生爭議,自應同時謀求兼顧國家、主辦機關、廠商、一般民眾之利益最佳化。因此促參法施行細則第22條第3項遂規定:「投資契約,應明定協調委員會之組成時機、方式及運作機制,以協商處理契約履行及其爭議事項。」爭議發生時先藉由促參爭議協調會來促進契約當事人間良性溝通、協調,以期在資源耗費及公益影響尚未擴大前消弭紛爭。惟相關法規未明確規定促參爭議協調會之組織、職權行使程序等,以致不同契約容有不同之規定,並流於主辦機關一己之見,不見得適於個案。本研究遂將焦點置於有關促參爭議協調會,(1)現狀下實務運作之利弊;(2)外國之規定及運作情形;(3)現況問卷調查之分析;以及(4)組織、行使程序之建議。 本文先透過文獻之整理比較,歸納出現狀問題以及國外之爭議處理機制運作方式,並透過對實務工作者之問卷調查,瞭解實務問題以及理想之解決方式。最後,本文從文獻比較以及問卷結果認為,在「迅速定紛止爭」之前提下,現況確實存有諸多待改善之處,應朝縮減委員人數、強化職權、確立委員資格、簡化選任方式、避免選任僵局、增列報酬等等方式改良,以發揮促參爭議協調會之功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財務危機對公司之影響間接震盪了全球經濟,並逐漸受到重視;若組織之債務無法履行亦或履行困難,即會被認定為財務危機。本研究以群啟發演算法(SIP)探究營建產業中發生財務危機公司之特徵,並計算其權重,用以分析之各項財務比率提供足夠之財務資訊,能供投資者與分析者評斷該企業運行之狀態。本研究提供管理者一個警惕,部分未被重視之特徵仍具有其重要性;透過上述特徵,即能使用SIP作為預測財務危機的新分析工具。本研究同時併用PCA對特徵之權重進行調整,確保其適用於營建相關公司,最終定義出可能造成財務危機之主要變數。本研究所取得之資料包含發生財務危機與未發生財務危機之建設公司資料,並著重發生危機公司之分析,其中包含了55家公司1998至2008有效財務報表共1615筆。利用25項財務比例已PCA單獨進行演算,差異百分比為73.4%。而在分析前以SIP進行分群,再使用PCA分類,即得3群之差異百分比,分別為91.4%、88.5%、93.5%,平均為90%,高於原先單獨分析之73.4%。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營建專案之人事費用支出向來即為營建公司重點議題之一,於專案備標階段即需準確評估,倘無法確估人事費用預算,將直接影響得標專案獲利空間,本研究鑑於過往營建專案人力配置並無明確方法或原則可依循,故欲建立一套可有效推估營建專案人力配置數量及參與時序之模式。首先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方式瞭解影響營建專案人力配置之主要原因為何以及如何借助資料探勘及人工智慧等方式建立預測模式,爾後再透過專家訪談及改良式德爾菲法建構欲蒐集營建專案案例之資料型式。透過國內數家大型營建公司協助,蒐集台灣近十六年來共計一百二十九筆營建專案工程案例,經由敘述性統計分析可得出影響營建專案人力配置之關鍵因素共有十六項,同時並篩選完整案例共計九十七筆作為日後可供存取之案例資料庫。其後,本研究借助案例式推理(case based reasoning, CBR)及時間序列(Time Series)分析模式建立營建專案工程人力配置預測模式,此模式之特色為可依據營建專案各項表徵資訊及各種估算成本即可預測投入專案之人數,並可得到各類型專業人員特有之參與時序曲線,此曲線將可作為專案配置各專業人員時序之參考。最後本研究將建立之預測模式採用三次交叉驗證方式(Three-Way Cross Validation)進行驗證以佐證本研究之價值,由其結果得知此模式之正確率高達88.65%,表示其已足有參考之價值。本研究並發現十六項關鍵因素中,皆屬專案規劃前期可得知之資訊,故本模式將可於新專案前期規劃時,即可輸入各項資訊預測所需之人力並可建構專案各階段各種專業職能人員參與時序之策略。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國內橋梁常遭颱風豪雨侵襲而發生斷橋事件,因此「臺灣地區橋梁管理資訊系統」中歷年記載橋梁定期檢測資料詳實與否,為各管理單位關注之重點。根據民國99年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委託國立中央大學執行「臺灣地區橋梁管理資訊系統橋梁資料查核計畫」案中,各縣市政府管轄橋梁檢測資料詳實度相對於基本資料詳實度為低,因此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規劃於民國104年後透過「第二代臺灣地區橋梁管理資訊系統」,以手持裝置逐跨、逐墩、逐構件詳細檢測各座橋梁,以提升橋梁資料完整度與詳實程度。 因此,未來橋梁檢測時間與工作量將較現行方式增加,對於管轄橋數較多的縣市政府而言,若按目前「公路養護規範」與「縣市政府橋梁維護管理作業評鑑」每兩年定期檢測橋梁一次之規定,各縣市政府在有限之檢測經費下,將無法達到此一要求。故各縣市政府應將橋梁分類與分級,優先檢測重要且危急性較高的橋梁。本研究訪談各縣市政府承辦人員、現地廠商與橋梁領域經驗豐富之高階主管,將橋梁依是否跨河、是否有落墩與道路等級,分為六種類別。本研究並按各類橋梁維修優先順序與易損壞之橋齡,以四年之最大檢測年限為ㄧ個檢測週期,規劃各類橋梁在四年內應檢測之頻率。 經本研究試算後,各縣市政府若實施分類與分級檢測,整體而言可減少約37%檢測數量與18%檢測經費。雖部份縣市政府分級後檢測經費上升,但也反映轄區重要橋梁所佔比例高,需增加其檢測經費。因此透過本研究建議之橋梁檢測分類與分級方式,可提供各縣市政府在規劃分配橋梁檢測經費與人力時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全球暖化與能源浪費之議題已經受到矚目。由於,建築物之使用階段將消耗大量能源,亦造成大量二氧化碳之排放,因此如何減少能源消耗係為管控之關鍵。而隨著建築技術、設計與材料之改善,雙層牆體(Double wall)已是現今常見的建築構件之一。根據相關研究成果指出,妥善規劃雙層牆體,可有效減緩室內溫度變化之程度,達降低溫度及減少冷卻溫度所需之能耗。惟這些研究中仍有不少因素尚未詳加考量,諸如牆體材料、牆體間之空隙,或是設置方位等。有鑑於改善能源消耗之重要性,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牆體材料與牆體間之空隙之最佳組合,並分析設置於建築物各方位之影響,以研析降低能源消耗之可能。 本研究運用DesignBuilder軟體中的EnergyPlus模組,進行各項材料與牆體間空隙之模擬。根據模擬成果可發現,若在建築物四周皆設置雙層磚牆,而且保持100mm的空隙,每年將可節省高達31,90% 的能源消耗。模擬內容反應出,雙層牆體之運用需視建築物各側陽光影響變化,有所差異;材料的U值亦直接影響雙層牆體之效能;牆體間之空隙與降低能源消耗成反比成長,而超過100mm以上之空隙,其影響將趨於平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