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104.120

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收集桃、竹、苗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的廣告看板,從中分析探討客家族群所顯現的客家意象。廣告看板的功用是為了行銷、為了建立形象、以及提升來客率,促進商機。在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域的城鎮裡,這些廣告看板會因為吸引顧客的青睞,而使用客家話?或是為了增加業績,迎合觀光客而把客家文化隱形了?還是顯學化? 越是地理環境封閉,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與影響也相對減弱,因此在這些地區生活的客家人,他們的生活模式、語言習慣、甚至意識形態都保留得也較為原汁原味,例如碾米廠、種子行、刀具店等等,在廣告看板所使用文字詞語也呈現客家文化的特色,例如:打嘴鼓、落來坐等等。 在觀光景點區域行銷時,廣告看板會冠上「客家」二字,或是繪上與客委會行銷的新符碼(花布、桐花),可見文化是隨著時空而變異的。由於生活環境不同,客家文化也在與時俱進中。本論文將以這些廣告看板文字的呈現為研究範圍,析探出的客家意象與客家文化的獨特性。並就廣告文字與客家話的關聯,整理出相關的修辭技巧。 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第二節闡述研究目的。 第二章 文獻探討,蒐集、分析與探討廣告看板與客家意象相關的文獻與學術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分節說明研究架構與流程。運用田調、半結構式訪談等研究方法,並界定本論文的研究範圍、對象。 第四章 看板反映的客家意象。本章研究重點在於廣告看板呈現出的客家意象,有崇文敬教的生活方式、憨直率真的性格、客家的在地品牌、細妹仔的手藝、相幫相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論文旨在探討客家委員會客語能力認證獎勵之政策工具-法令型、經濟誘因型、資訊授能型、象徵意識型,應採行何種有效的政策工具,提升公務人員報名客語認證意願,達成提高客語服務品質政策目標。研究對象採「立意抽樣」選取客語聽、說能力良好的公務人員,使用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等質性研究方法,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客委會規劃客語認證參考。分析得到以下發現與結論:一、客語認證獎勵之政策工具,以「法令型」最重要,引發報名動機最高;「經濟誘因型」最不重要,引發報名動機最低。二、客語認證廣宣度高。三、報名客語認證比例偏低。   本論文依據分析結果提出建議:一、擴大客語認證獎勵對象至全國公務人員。二、推行客語認證之法令型工具,採行取得客語認證資格者,機關才能任用、升遷、分發及調任;特定職務與工作,應予加分或優先錄取。三、推行客語認證之經濟誘因型工具,採行退回報名費、增加獎勵金額等方式。四、推行客語認證之資訊授能型工具,採行媒體宣傳、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課程、網路學習等方式。五、推行客語認證之象徵意識型工具,採行舉辦客家活動、親子活動、公開表揚等方式。六、加強政府機關宣導。七、開設公務客語訓練班、客語認證班。八、公務人員高普考「客家事務行政」類科列入客語認證資格。九、公務人員職位要求客語認證資格。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 要 本論文以泰國曼谷的梅縣客家話為研究對象,探討從大陸梅縣移民到泰國曼谷後,與原鄉時空長期阻隔的背景下,在語音與詞彙方面的差異表現。泰國曼谷的客家話除了梅縣客家話之外,也有從原鄉移民來的豐順、興寧、大埔等客家話,這些客家話在泰國曼谷彼此接觸互相影響外,還有更早期(十七世紀)進入曼谷的潮州話,所有移民無論母語為何,他們共同的語言是泰語,這些語言頻繁接觸後,產生了各種有趣的變化。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步驟,相關文獻及調查方言點地理位置概況。第二章為語音系統說明,將田野調查的語料整理出曼谷梅縣客家話聲、韻、調之語音系統。第三章將曼谷的梅縣客家話與中古音比較,探討曼谷的梅縣客家話語音演變跟發展,這點與原鄉的音韻表現並無太大不同。第四章歸納出曼谷的梅縣客家話語音特點,值得一提的是,非組聲母的在地化,許多在大陸原鄉和臺灣四縣客家話還保有重唇音的字,在泰國曼谷的重唇發音已不復存在。第五章就曼谷的梅縣客家話、大陸的梅縣客家話、臺灣的四縣客家話詞彙作比較分析,發現曼谷的詞彙因為生活環境條件之不同,而新增許多原鄉及臺灣四縣客家話所沒有的詞彙,有些詞彙出現詞形已經改變,例如熱水泉(溫泉)、天河洗甲(下大雨)、化學袋(塑膠袋)、匣包(皮包)、九皇齋(重陽節)。再者,泰國因為幅員遼闊,又為多民族國家,各種語言長時期頻繁接觸之下,各族群的語言根據其系統自有不同的變化,其中曼谷的梅縣客家話詞彙變化甚多,有許多語言接觸後的借詞,比較特別的有合璧詞現象,有來自客家話與泰語組合的合璧詞蝦醬,曼谷的梅縣客家人會說成「蝦醬□□ha11 tsio55 kap21 pit5」(「kap21 pit5」是泰語「蝦醬」的意思)、小芭蕉在泰國曼谷的梅縣客家人說成「□□蕉na33 wa33 tsiau33」(泰語香蕉或芭蕉都說kue31,泰語稱小芭蕉kue31 na33 wa33,「na33 wa33」是泰語稱這小芭蕉),有來自客家話與英語組合的雞湯(「雞湯sun55」,sun55來自英語soup)。有部份移借的借詞,例如一元,曼谷的梅縣客家人把一元說成「一□it21 pat21」(「pat21」是泰語「銖」的意思)、拜老爺(拜神,來自潮州話)、馬蹄(荸薺,來自粵語)、家婆(婆婆,來自曼谷的豐順客家話)、神童(乩童,來自曼谷的豐順客家話),與完全移借的借詞,例如落神(起乩,來自曼谷的豐順客家話)、酸辣蝦肉湯(泰語稱酸辣蝦肉湯「tu53 iam11 ku53」,蝦肉泰語說ku53)、酸辣雞肉湯(泰語酸辣雞肉湯說「tu53 iam11 kai11」,雞肉泰語說kai11)。還因為氣候炎熱生活環境改變,造成曼谷的梅縣客家話詞彙消失、新增(含改變),詞彙變異程度甚於音韻,例如颱風、地震、冬作收割等詞彙因環境改變而消失,另外,也因為生活環境改變而新增了蝦醬、魚醬、椰漿等客家生活本沒有的詞彙。第六章為結論,就本論文研究結果,歸納出語音及詞彙因曼谷內部有許多不同語言,語言互相接觸影響後,語音變化雖然不大,但詞彙表現卻相當豐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農田水利會係秉承政府推行農田水利事業為宗旨,其功能係解決農業用水問題,為推動、執行農業灌溉、排水之服務,以促進農業發展、提升農地生產、增加農民所得、繁榮農村社區、確保糧食安全、維護環境生態等。其使命為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及營運管理,兼顧生態環境保育政策,期以發揮農田水利三生功能,並推廣為全民的水利事業。 本研究係採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探析在客家地區,農田水利會的組織沿革不斷發展,如何營運﹖如何運用「合產」機制的組織效能,由「農田水利會」以擁有專業管理農業灌溉用水的知識與技能,所提供之水利服務、農業灌溉用水的治理營運,結合「基層水利小組」的豐沛人際網絡、社會資本,並以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構成水利會與農民會員之間的信任與信賴,支援與互助,產生為一縱向的治理機制,共同推動與民眾利益有關的公共事務,以完成服務會員、水源配水、輸水的分配管理,達成農業灌溉用水公平、效率之預期目標及提高水利服務的價值與效能。 本研究結論,經時代的變遷,水利服務的合產關係與客家、閩南族群,並非顯著,無差別待遇。惟在經營環境的改變,農田水利會與水利小組的合產運作關係也有所影響,爰農田水利會為俾利水利事業永續經營,其與基層水利小組合產互助及政府的監督、輔助等,應要有妥善的經營管理對策:一、因應特殊行政任務,訂定健全法制及定位。二、爭取補助經費,促進農田水利建設。三、儘速制訂法規,加強水質汙染防治。四、強化會員參與水利服務,打造全民的水利事業。五、水權有償調撥之合理補償,維護農田水利會及農民權益。水權有償調撥之合理補償,維護農田水利會及農民權益。六、加強健全穩定財源,朝多角化經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臺灣電視媒體種類豐富功能多元,是多數民眾獲取資訊與知識的重要管道;對於族群而言,電視媒體的存在也扮演著傳遞族群文化和維護族群發聲權利的功能,2003年設立之族群頻道-客家電視台,是以提供客家族群近用媒體為目的而誕生。 本研究採用媒體近用權之概念,以客家電視台節目《風神舞台》、《村民大會》和行銷活動《傾聽觀眾的聲音》為研究對象,探討媒體近用權之落實方式和價值。本論文採取客家電視節目基本資料進行次級資料分析和深度訪談作為研究工具。 研究發現《風神舞台》具有發聲權、使用權和詮釋權之功能。《村民大會》具有發聲權、對話權、使用權、詮釋權之功能。《傾聽觀眾的聲音》則具有發聲權和對話權之功能。客家電視對於客家族群而言不管是節目或是行銷活動,皆以提供多種方式讓客家鄉親參與並從中獲得許多意見回饋。 因此,藉由媒體近用權之落實,可以提供更多客家族群參與電視媒體製作,讓客家族群確實擁有向外界發聲的權利,同時提升客家電視知名度,亦達成其服務族群之使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裝飾陶瓷」在臺灣是以外銷為主軸的產業,其主要生產區為苗栗縣與新竹縣等地,其中又以「苗栗縣」製作的最富盛名。裝飾陶瓷產業在苗栗縣至今已有四十年以上的歷史,全苗栗縣在繁榮時期至少十萬人生計仰靠這行業,成為臺灣最大裝飾陶瓷產地,也成為陶瓷娃娃的故鄉,為苗栗帶來裝飾陶瓷王國的美譽。 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三項:一、探討苗栗裝飾陶瓷產業的「歷史脈絡」;二、說明苗栗裝飾陶瓷產業在各時期的「空間分佈」;三、分析苗栗裝飾陶瓷產業在各時期的「區位條件」。藉由以上三項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之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地理資訊系統分析」、「深度訪談」,以此來探討苗栗裝飾陶瓷產業空間結構之研究。 在系統化裝飾陶瓷「歷史發展」時,以文獻資料為底,深度訪談為輔,統整並詳述其發展脈絡;在了解「空間分佈」時,以官方資料為底,地理資訊系統分析為輔,繪製主題地圖清楚呈現其空間變遷;在分析「區位條件」時,以區位理論為主,深度訪談為輔,詳細分析其區位條件。 透過本研究,在「歷史發展」得出三項研究發現,分別是日治時期的貢獻、替代品的出現、政策與經濟環境的影響。在「空間分佈」上亦有三項研究發現,一是本研究完整分期與定義苗栗裝飾陶瓷的階段、詳細的年代跟空間分佈,並繪製出變遷圖;二是得出公館鄉一直是苗栗裝飾陶瓷產業的核心區域;三是裝飾陶瓷產業核心區域的形成與客家族群亦有關聯性。在「區位分析」上,得知燃料區位的重要性,並且研究出韋伯的工業區位理論,對於苗栗裝飾陶瓷產業有決定性的影響。最後,本研究為未來想研究裝飾陶瓷產業的研究者提出四點研究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摘要 王廷昌家族於清代乾隆年間自苗栗後龍上岸,輾轉遷移至新竹舊社、新社拓展家業有成。乾隆末年,平埔熟番領袖衛阿貴招漢佃進入關西拓墾,自此,王廷昌家族在關西定居至今已二百二十多年。關西原為泰雅族居住之地,就清代時期的開墾而言,屬於內山與番界相鄰之地域,直到乾隆末年實施番屯制才有正式拓墾活動,屬於開墾最艱難的地區之一。從王家與衛阿貴參與關西早期的拓墾且墾拓有功,並建置相當的田業,顯示王家對關西區域的開發,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 本論文藉由研究清代新竹關西地區王廷昌家族的拓墾歷程,瞭解客家移民在早期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時空條件下之發展,進而認識清代北臺灣淺山地區發展的若干面相。論文闡述之重點主要置於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追溯王氏家族的遷徙歷史;第二部分探討王氏家族在臺的拓墾與發展;第三部分論及王氏家族的社會參與。 本論文研究發現,其一,從〈同立合議規條簿約字〉證明王廷昌在乾隆53年至嘉慶7年,在義民廟初期歷史扮演關鍵地位。其二,王廷昌家族在新竹客家地域發展的貢獻,因其拓墾事業與社會公共事務參與的相互配合,而逐步建立起家族的領導地位及名聲。其三,王廷昌家族具有面對挑戰的開創性格,從其家族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到不同族群在新竹淺山地區攜手合作拓墾的歷史縮影。 關鍵字:關西、咸菜甕、王廷昌、衛阿貴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三洽水是一個典型的客家庄農村,包含三和及三水兩里,三和社區屬於三和里,社區內有多條河流的發源地,霄裡溪的源頭也發源於此,除了形成河階地形外,也有許多河谷、丘陵以及台地的地區,造就此地的自然生態資源相當豐富,也因客家聚落於此產生,在舊地名方面就有與客家相關之處,三洽水中的洽就是客家語河流匯集的意思。三和社區早期為和平的族群融合之地,社區居民大多為客家人,而平埔族早已融入在客庄聚落裡,因此本地具有豐富的社區資產。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根據文獻分析、參與觀察、深度訪談來做深入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社區發展環境教育的特色有社區自然環境、人文特色、課程方案、以及相關經營規劃。本研究的個案有豐富的人文背景與地理環境,結合客家產業的米食文化,在過去積極參與政府政策,社造經驗豐富,奠定了農村發展環境教育得天獨厚的優勢,經由在地的第三部門與公私部門共同合作,營造社區,活化農村,更於2012年7月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成為全國第一家具有濃厚客庄風味的社區型環境教育場域。此外透過相關的活動如客家桐花祭與環境教育課程來成功行銷三和農庄社區,社區近年更向外參加社區評鑑與國家環境教育評鑑,並獲取佳績,更打響社區知名度。 三洽水環境教育中心營運狀況大致良好,惟囿於環境教育課程的人數限制、固定的課程方案較難吸引參訪機構再次光臨,加上產業並無固定行銷以維持社區的收入、社區內工廠排放廢水汙染等問題尚待解決,因此課程的的修改與相關的經營管理,為三洽水環境教育中心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也是社區永續發展的目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龍潭詩社的組織和淵源與臺灣社會之發展息息相關,本論文寫作方向係以龍潭客家庄詩社之組織發展脈絡為研究根基。本論文之內容,主要在呈現龍潭客家庄創始詩社-陶社與龍吟詩社(後改楚騷吟社)發展歷程、活動及文學創作之社會特性。 本研究擬文獻及訪談兩者兼顧,以理論為經、實務為緯,陶社與龍吟詩社之文學作品和社會觀察,探討詩社活動對文化傳承之影響及在詩教推展上之貢獻,並試著從陶社與龍吟詩社詩人作品中探究其內容思想與社會發展之關係。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章節安排如次:第一章是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以陶社與龍吟詩社詩人作品為核心,透過實地之田野調查蒐集第一手資料,再利用相關歷史文獻(如報紙、期刊、公報、地方志書…等),選取學術地位和藝術成就較高者,並以不同族群之詩人為取樣,剖析其作品,除彰顯文學特色之外,更希望藉由本研究採擷漢詩人之文本反映相當程度之社會面向。並試圖以呂西安.高德曼(Lucien Goldmann 1913-1970)所創立之文學理論「發生論結構主義」之研究方法進行分析,探討其超越文學、社會學、心理學的思考架構與影響及成就。 第二章主要參考地方志書與史書,概述龍潭之地域環境與歷史人文。自然資源是形成當地人文環境之重要前提,在不同歷史時期和經濟環境影響下,觀察其文學之形式、傳承與進展之影響。再加上周密的田野調查,發掘珍貴文獻,以期瞭解龍潭傳統文學發展之時空背景。 第三章就陶社成立背景、命名與組織、活動樣貌、支部成立因素、往來互動、發展歷程…等,進行觀察,並以龍潭地區傳統詩家為主軸,淺析其文學作品意涵。 第四章就龍吟詩社成立背景、命名與組織、活動樣貌、往來互動、與楚騷研究會合併成中華楚騷研究會(通稱楚騷吟社)之發展歷程…等,進行觀察,並以歷任社長為主軸,淺析其文學作品意涵。 第五章總結本論文研究成果、提出尚待持續研究之建議與未來展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2001 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正式成立,正逢我國政府推動「業務委託民間辦理計畫」,客委會歷年採購契約數量,有逐年增多之趨勢。2007 年新北市客家事務局成立,旗下舉辦之客家相關活動也走向委託民間辦理途徑進行。本研究以新北市義民文化節為例,從政府方、代理方與參與方三方的角度來探討新北市客家義民文化節活動中,新北市客家局與承包商的互動關係,以及參與民眾的觀感。 研究發現,新北市客家局在監督及驗收時,以契約文字為標準,契約未規範之範圍,難以要求廠商配合;承辦人員專業能力若不足,控制權容易落入廠商手中。現有之政府採購法,對文化型勞務委外之規範,尚有不足之處,容易導致服務物化與量化,對於核心價值,如民眾滿意度、目標之達成,缺乏明確審核標的。義民祭活動的經費隨著活動擴大而增加,客家社團雖具備深厚客家知識背景,卻因不具備招標、企畫、辦理大型活動等專業能力,無法與公關公司競標,合理爭取經費。前來參與義民祭活動的民眾,除了參與祭祀之目的外,更期待能藉此活動提升客家能見度、達到客家文化往下傳承之目標。 本研究建議,政府可以開辦專業課程,扶植社團人才;辦理承辦人員專業訓練、建立相關廠商資料庫;擬定適用法規,採行分項委外,專業分工。承包商辦理活動時宜增加宣傳,選擇室內外兼具的場所,規劃更具客家代表性、吸引年輕族群的活動。客家社團可以共同成立義民祭典組織,由此常設的義民祭典組織向政府投標義民祭典活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